第170章 稳定-《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

  周建安听得入神,追问道:“那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些谣言呢?”

  “这个问题好判断!”李向阳想了想,从容应答:

  “现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社会处于变动期,有些人适应不了,就会编造各种传言来解释自己的不安。甚至还有敌对势力……地震预报本身还不完善,普通人了解不多,很容易被利用。”

  他一番分析,既有农村人的智慧,又暗含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周建安听得连连点头,连周文涛和李满意也深表赞同。

  “说得太好了!”周建安兴奋地一拍大腿,“你这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知道这篇报道该怎么写了!”

  他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就从地震谣言的社会心理入手,分析这些谣言的荒谬性和危害性,同时引用群众的实际观察,驳斥那些所谓的前兆……”

  李向阳补充道:“还可以提醒大家,发布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任何个人和单位不仅不要轻信谣言,更不能传播——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

  “对对对!”周建安边记边点头,“这个角度很好!”

  周建安一阵奋笔疾书后满意地合上笔记本,“向阳,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既帮我找到了鹿血,又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你这朋友,我交定了!”

  “那是我的荣幸。”李向阳赶忙站起来,和他伸出的手紧紧握了握。

  母亲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了桌:红烧鹿肉、爆炒鹿杂、麻辣野兔、野鸡炖蘑菇、酱香鲫鱼、干炸小鱼和两道时蔬。

  张天会是个聪慧的女人,上次客人吃的是杀猪菜,今晚就没有准备野猪肉。

  门外天色渐暗,堂屋内却暖意融融。周建安与李家老少、乡领导们相谈甚欢。

  考虑到客人要开车,李向阳没劝酒,但这顿饭还是吃了一个多小时。

  周建安看着李向阳,心里对这个山里青年越发欣赏。

  而李向阳也默默思考着如何借助今天这深化的友谊,为明年那场不可避免的洪灾做更多准备。

  趁着客人吃饭的时间,李向阳准备好了鹿血和鹿肉,并将两个鹿心也一起打包装好。

  周建安也没空手来,临行从车里拿出一个大包送给了李向阳,里面是二百发步枪弹、六盒电池,还有两盏供销社还没有卖的头灯。

  这些礼物在当下,不仅仅价值不菲,更突出了实用,也再一次侧面印证了李向阳对其身份不简单的猜测——若是普通记者,哪能弄到这些东西?

  后来的两三天,李向阳除了抽空进城把肉卖了,一直关注着广播和报纸,希望能看到周建安的报道。

  最终,有关地震辟谣的新闻发在了三天后的《秦巴日报》的第二版,但署名并不是周建安。

  内容虽然基本按照了那天在李家讨论的思路,但关于李向阳提供的“洪灾预警”内容却没有被写进报道。

  李向阳也理解,毕竟这同样会引起恐慌。

  但想着能让人们不再为莫须有的地震担惊受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他心里稍微好受了些。

  而关于明年的洪水,周建安的来访,也给了他一点启发——那就是舆论!

  造谣,尤其是基于一定事实逻辑基础上的造谣,显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

  思考了好久,找了个时间,李向阳去了一趟乡政府,打算给江主任打个电话。

  以他如今在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足以让他在胜利乡地界上拥有诸多便利——去用一下电话,根本不需要跟任何人打招呼。

  但他还是先去了江副乡长的办公室。

  “哟,向阳来了!快坐快坐!”江富坤一见是他,立刻热情地站起身,还拿起桌上的烟递过来一支,“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李向阳接过烟,先是道了谢,随后才说明来意:“没啥大事,就是过来跟您汇报一下思想。另外,想借电话用用,给江主任那边说个情况。”

  他选择来找江富坤,是经过考量的。

  找书记乡长?没必要,层次也不对等。

  而当初承包堰塘,正是这位江副乡长帮他说了话,这份情,他记着,也愿意表现出更亲近的态度。

  “嗨,这点小事,还用专门汇报啥!”江富坤大手一挥,很是爽快,随即又压低了些声音,“给江主任打电话?是工作上有什么考虑吗?”

  地区行署办公室主任对李向阳的赏识,他是知道的。

  “有点私事得跟江主任说清楚,免得领导惦记。”李向阳笑了笑。

  “行,那你直接去传达室,万一问的话,就说我知道!”

  电话很快接通,听筒里传来了江春益沉稳的声音。

  “江主任,您好,我是李向阳。”

  “向阳啊,哈哈,正想着你呢!怎么样,工作的事情考虑清楚了?”

  李向阳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充满敬意:“江主任,非常感谢您的关心!我认真考虑了很久,觉得……还是想留在村里。我对象的工作,也暂时不安排了。现在这个护林员,干着挺顺手,也能照顾家里!”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三秒,能听到江春益略微加重的呼吸声。

  “向阳!”江主任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明显的语重心长,“你可要考虑清楚啊,这机会……可是很难得!进了城,有了正式工作,那是一辈子的事啊!”

  “江主任,我考虑清楚了!”李向阳语气依旧诚恳,“村里的情况我熟悉,也能帮衬乡亲们做点事。您的这份心意,我铭记在心!后续村里、乡里真要有什么需要您支持的,少不了还要麻烦您!”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明确拒绝了眼下的安排,又为未来的接触留足了空间和由头。

  潜台词更是清晰:你江主任承诺欠我的人情,我还记着,你也别忘了;以后我有事相求,您还得接着关照。

  江春益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这弦外之音。

  但他心中也不免对这个年轻人赞赏起来:不贪心,知进退,重情义,做事靠谱,还有能力!

  “唉,既然你心意已定,那我就不强求了。”江主任的语气透着几分亲近,“以后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想法,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一定一定!谢谢江主任!”李向阳又客气了两句,这才挂断电话。

  想起江副乡长刚才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他又转回了江富坤的办公室。

  江富坤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文件,见去而复返的李向阳,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电话打完了?”

  李向阳笑着带上门,在刚才的椅子上重新坐下:“打完了,这不赶紧回来给领导汇报下,听听指示。”

  进门一个关门的动作,加上这话说得,让江富坤不由地高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