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应对-《不生了!主母重生悔婚!绝嗣权臣哭疯》

  “果然……到底是重活一世的人,心性坚韧,怎会如此轻易就被一场风流韵事彻底击垮。”

  沈清欢低声自语,声音如玉石轻叩,悦耳却毫无温度。

  那场寿宴风波,本就在她意料之中,其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彻底打倒裴玄安,那不过是道开胃小菜。真正的用意,在于乱其心神,毁其赖以立足的“名望”根基,最大限度地削弱裴府对他的支持,为自己后续更精准、更致命的打击,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宝贵的时间。

  可出乎她意料的却是裴敬对他的信任。

  可真正的、不见硝烟的战争,现在才刚拉开序幕。

  沈清欢转身步履从容地走入内间书房。

  紫檀木书案上,宣纸铺开,徽墨研浓。

  既然裴玄安想倚仗军功和商道作为翻身的资本,那她便要在这两条他选择的道路上,提前设下重重关卡,让他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痛代价。

  她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母亲沈夫人的母族势力。沈夫人的娘家苏家,乃是盘踞江南百余年的钟鸣鼎食之家,不仅世代簪缨,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更兼掌控着东南盐引、丝绸、茶叶等暴利行业,富可敌国,其影响力渗透到经济命脉的方方面面。

  她的姨母,自己母亲的亲姐姐,更是当今皇后,尊贵无比。

  前世,她被情爱蒙蔽双眼,一心辅佐裴玄安,并未刻意经营这份强大的资源,甚至有时为了避嫌还刻意疏远。

  这一世,她早早便通过母亲,与几位掌管家族庞大生意的舅父建立了紧密联系。

  沈清欢展现出的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和远超年龄的沉稳练达,赢得了舅父们的欣赏和信任。

  她以“学习打理嫁妆”、“为家族分忧”为名,成功说服了父亲沈丞相,开始逐步接触和掌管沈家部分外围产业,如京城的两家粮店、一家车马行以及江南的几处桑园。

  她利用前世记忆,清晰知晓未来几年哪些行业会崛起,哪些会衰败,更关键的是,她洞悉一些即将发生的政策变化和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商业机会。

  她的策略并非与裴家产业进行低水平的正面价格战,而是更具前瞻性和杀伤力的,提前卡位,布局关键节点,釜底抽薪。

  沈清欢猜测裴玄安的行动模式和前世记忆,判断出其下一步极有可能试图插手看似利润丰厚、实则水极深的漕运。

  漕运关乎京城粮食物资供应,利益盘根错节。

  沈清欢一早就通过舅父的关系网络,提前与几位掌控漕运河道关键闸口、码头管理的官员搭上线,或以沈家名义投资建造新型漕船,或暗中支持与裴家素有宿怨的漕帮势力,间接地提高裴家进入漕运领域的门槛、时间成本和潜在风险。

  当裴玄安好不容易打通一些环节,准备大干一场时,会发现处处掣肘,举步维艰。

  而在裴玄安暗中大肆囤积药材时,沈清欢早已通过母亲家族遍布南北的商号,以更早的时间、更低的价格、更隐蔽的方式,囤积了数量更大、品质更优的同类药材。

  并且,她凭借前世记忆,知道北疆哪位将军将会负责此次军需采购,提前数月便通过父亲的门路,与这位将军的幕僚建立了良好关系,表达了“为国分忧、平价供药”的意愿。

  结果,当边境冲突爆发,裴玄安准备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时,沈清欢储备的药材已经通过官方渠道,以合理价格、稳定地供应军需,这既赚取了名声和稳妥的利润,更让裴玄安的囤积计划瞬间落空,大量资金被套牢,预期的暴利化为泡影,甚至因仓储、资金成本而面临亏损。

  此外,沈清欢利用前世在裴家后宅学到的看账、管人、理事的经验,暗中物色了一批有潜力、有野心但出身低微、备受排挤的年轻掌柜、账房和伙计。

  给予他们超越常规的信任、优厚的待遇和施展才华的空间,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全忠于自己、运作高效、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情报搜集和商业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不仅为她快速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像一张无形而敏锐的蛛网,密切关注着裴家每一处产业的细微动向、资金流转、人事变动,并能根据她的指令,随时发动精准的商业狙击或散布不利于对手的流言。

  暮春时节,天气渐暖。这一日,沈清欢以查看新近盘下的一间绸缎庄为由,戴着遮掩容貌的帷帽,在锦绣和安宁以及惊寒和逐光的护卫陪同下,来到了京城最繁华喧闹的西市。

  这间名为“云锦阁”的绸缎庄,位于西市十字路口东南角,两层楼阁,位置极佳,装潢原本也颇显气派。可惜前任老板经营无方,货品陈旧,模式呆板,导致生意惨淡,濒临倒闭。

  沈清欢看中其黄金地段和大好前途,以极低的价格接手,打算投入资金重新装修,引入江南最新颖的面料、苏杭最顶尖的绣娘和时尚花样,将其打造成引领京城贵妇追捧风尚的高端精品绸缎庄,作为她商业版图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和情报节点。

  沈清欢走进店内,原有的陈旧装饰已被清除,工匠们正在按照沈清欢绘制的草图进行改造。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木料和油漆气味。沈清欢摘下帷帽,露出清丽绝俗的容颜,看到他亲自挑选任命的新掌柜——一位原在江南大绸缎商手下做过二掌柜、因得罪东家而被排挤、能力却十分出众的中年人李瑾,正在低声教导着店内的小厮,见到沈清欢,李瑾急忙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

  “少东家。”

  沈清欢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对沈清欢的女子身份不屑一顾,可沈清欢却不急不缓的向他讲述了开业后的货源、定价、促销等具体细节。

  随着不断的深入交谈,李瑾对这位年轻东家的眼光、魄力和提出的种种新奇营销策略佩服不已,言谈间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