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田赋改革-《将军府的账房小娘子》

  互助会成立后,苏锦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却接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消息。

  “苏姑娘,”村民老赵愁眉苦脸地找上门来,“今年的田赋又要涨了,我们实在承受不起啊!”

  苏锦放下手中的账本:“涨多少?”

  “听说要涨三成,”老赵叹气道,“本来就已经很重了,再涨下去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萧廷皱眉:“为什么要涨田赋?”

  刘德二在旁边解释:“大人,上面说是因为军费开支增加,需要增加税收。”

  苏锦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个办法!”

  她拿出纸笔,开始计算:“我们可以申请田赋改革试点,减轻农民负担。”

  萧廷凑过来看:“田赋改革?”

  “对,”苏锦兴奋地解释,“现在的田赋制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改革方案,让负担更公平。”

  她越说越起劲:“比如按照土地质量分级征收,好地多交,差地少交;比如对贫困户给予减免,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

  老赵听了眼睛都亮了:“苏姑娘,这个办法好!可是上面会同意吗?”

  苏锦早就想好了:“我们要拿出详细的方案,证明改革后不仅不会减少税收,还能提高征收效率。”

  她开始在纸上画起来,很快就设计出了一张精美的卡片:

  “看,我设计了一张'减负明白卡',上面清楚地写着每户应该交多少田赋,为什么这样交,有什么优惠政策。”

  萧廷看着这张设计图,对苏锦的创意赞不绝口:“这个想法很好。让农民明明白白交税,心里也踏实。”

  “那当然,”苏锦得意地说,“做账房的,最重要的就是账目清楚,让人信服。”

  刘德二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了:“苏姑娘,您这卡片设计得真好看!上面还画着稻穗和铜钱呢!”

  “既然是田赋,就要有农业的特色,”苏锦解释道,“而且好看的卡片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接下来几天,苏锦忙着制定田赋改革方案。

  “我把全县的土地分为三个等级,”她对萧廷汇报,“上等田每亩征收银钱三钱,中等田二钱,下等田一钱。”

  “这样分级合理吗?”萧廷问。

  “我实地调查过了,”苏锦拿出一张表格,“上等田产量高,农民收入多,多交一些是应该的;下等田产量低,农民收入少,就应该少交。”

  萧廷看着密密麻麻的表格,佩服地说:“你调查得真仔细。”

  “这还不够,”苏锦继续说,“我还设计了减免政策。家庭年收入不足二十两的,可以减免一半;不足十两的,可以全免。”

  老赵在旁边听着,越听越激动:“苏姑娘,您这方案太好了!我们家正好符合减免条件!”

  “不过,”苏锦严肃地说,“减免是有条件的,必须如实申报收入,不能弄虚作假。”

  她拿出另一张纸:“我设计了收入申报表,每户都要详细填写,村委会要核实,互助会要监督。”

  刘德二在旁边听着,越听越觉得神奇:“苏姑娘,您这脑子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办法的?”

  “这叫系统思维,”苏锦笑着说,“改革不能只改一个方面,要统筹考虑各个环节。”

  田赋改革方案制定好后,苏锦开始向上级申请试点。

  “我们的方案有三个优点,”她在申请书中写道,“一是更加公平,按照实际情况征收;二是更加透明,农民明白为什么这样交;三是更加高效,减少了征收成本。”

  萧廷看着申请书,对苏锦的文笔赞不绝口:“写得很有说服力。”

  “关键是要让上面看到好处,”苏锦说,“改革不是为了减少税收,而是为了让税收更合理。”

  一个月后,上级批复下来了,同意在苏锦所在的县进行田赋改革试点。

  “太好了!”苏锦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开始实施了!”

  试点开始后,苏锦亲自到各村发放“减负明白卡”。

  “老赵,你家有五亩中等田,按照新标准每亩交二钱,总共一两银子,”苏锦耐心地解释,“比原来少交了五钱。”

  老赵拿着明白卡,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苏姑娘,您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老李,你家有三亩上等田,每亩交三钱,总共九钱,”苏锦继续说,“虽然比中等田多一点,但你家收入也高一些。”

  老李点头:“这样公平,我们没意见。”

  在贫困户老王家,苏锦特别仔细地解释减免政策。

  “老王,你家年收入不足十两,可以全免田赋,”她说,“不过你要如实填写收入申报表。”

  老王感激地说:“苏姑娘,我一定如实申报,绝不弄虚作假!”

  几个月后,田赋改革试点取得了显着成效。

  “农民负担减轻了,但税收总额并没有减少,”苏锦对萧廷总结道,“因为征收效率提高了,逃税漏税的现象减少了。”

  萧廷点头:“这个改革确实很成功。而且我发现,农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那当然,”苏锦得意地说,“负担合理了,心情就好了,干活就有劲了。”

  她指着窗外正在田里忙碌的农民们说:“你看,现在大家干活都特别认真,因为知道多劳多得,而且税负公平。”

  很快,其他县也开始学习这个改革经验。

  “苏姑娘,我们县也想实施田赋改革,能不能请您指导一下?”邻县的官员专程前来请教。

  苏锦毫不保留地分享了经验:“关键是要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案。”

  萧廷看着苏锦,心中的敬佩之情又增加了几分。这个小丫头不仅有改革的勇气,更有改革的智慧,真是难得。

  “苏锦,”他忍不住说,“你的这个田赋改革,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税收制度。”

  苏锦脸一红:“哪有那么夸张,我只是觉得制度应该更公平一些,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

  秋收时节,田野里一片金黄。在田赋改革的激励下,农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的收成格外好。

  “苏姑娘,您看,我们的庄稼长得多好!”老赵指着金黄的稻田兴奋地说,“这都是改革带来的好处!”

  苏锦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庄稼的丰收,更是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