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挂从喝干净水开始!我在三国搞起了基层建设!-《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

  大军南归,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虚浮,无力。

  凌毅裹紧了身上的薄袍,但汉中谷道的寒气,还是无孔不入地往骨头里钻。

  他现在就是个纸糊的人,一阵风就能吹倒。

  伤兵营依旧是他的管辖地。

  杨仪把他扔在这里,就是要把他泡在腐臭和绝望里,让他认清自己的斤两。

  一个被架空的侍读郎,一个玩弄“遗计”的小丑。

  “咳……咳咳……”

  凌毅扶着一辆辎重车,剧烈地咳嗽起来。肺部像个破风箱,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

  他看向不远处的临时营地,那里,王三正被人扶着,小口喝着一碗米汤。

  腿保住了。

  那日之后,凌毅便成了伤兵营的名人。

  不是因为他“侍读郎”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真的从阎王手里抢回了一条腿。

  “凌先生。”

  一名军中郎中的学徒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敬畏。

  “王三的热退了,今天还吃了半块干饼。只是……人还是虚得很,站不起来。”

  当然虚。

  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元气。

  能活下来,已经是靠着年轻底子好。

  想恢复?

  靠这种清汤寡水,和硬得能砸死人的军粮干饼,没一个月别想下地。

  可大军在行进,一个不能走路的伤兵,就是巨大的累赘。

  拖不了几天,就会被放弃。

  想到这里,凌毅的心又沉了下去。

  他救了王三的腿,但可能救不了他的命。

  这个时代,一场腹泻都可能要了一个壮汉的命。

  行军途中,士兵们饮用的都是生水,溪水、河水,看似清澈,里面藏着多少看不见的脏东西。

  伤兵营里,每天都有人因为上吐下泻而脱力死去。

  这比刀伤更可怕。

  【检测到宿主面临“季汉国运”流失风险点:基础兵员非战斗性减员。】

  【正在根据当前情境生成解决方案……】

  【方案生成完毕。】

  【叮!触发支线任务“病从口入”。奖励提前发放。】

  【获得:初级营养学知识包。】

  【获得: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可用木炭、沙砾、粗布等材料制作)。】

  凌毅的脑子里,瞬间多出了许多东西。

  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这些陌生的词汇,与各种食物的形象自动关联。

  另一边,一个由竹筒、布料、沙石、木炭构成的古怪装置图,清晰地呈现在他脑中。

  过滤。

  吸附。

  原来如此。

  “先生?先生?”

  学徒的呼唤让凌毅回过神。

  “我没事。”凌毅摆了摆手,“去,把姜维将军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半个时辰后,姜维匆匆赶到伤兵营外围的一处僻静角落。

  他一见凌毅那苍白的脸色,就皱起了眉头。

  “先生,你的身体……”

  “死不了。”凌毅打断了他,“将军,我只问你一句,这支大军,还经得起多少人死在路上?”

  姜维沉默。

  这几日,他负责调度粮草,各营上报的死亡名册,他都看过。

  战死者寥寥。

  病死的,拉肚子拉死的,伤口撑不住死去的,每天都有几十个。

  “我有一个法子,或许能让病死饿死的人,减少一半。”凌毅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筹码。

  姜维的身体顿住了。

  “先生请讲。”

  “第一,喝水。”凌毅指着不远处一条取水的小溪,“我们喝的水,不干净。”

  “不干净?”姜维有些不解,“这山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怎会不干净?”

  “将军,你信不信,这水里,有无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人喝了,就会在肚子里作祟,引发病痛。”

  这番言论,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天方夜谭。

  姜维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

  凌毅也不指望他能立刻理解微生物学。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刚画好的图纸,就是系统给的净水器设计图。

  “这是我琢磨出的一个东西,叫净水器。用竹筒、干净的沙子、烧饭剩下的木炭,就能做。水从这里进去,经过层层过滤,再流出来,里面的‘小虫子’,大部分就被拦住了。”

  姜维看着那张结构简单的图,陷入了沉思。

  “第二,吃饭。”凌毅继续说道,“特别是伤兵,他们身体亏空,不能只吃米汤和干饼。那点东西,连个好人都喂不饱,更别说让他们长肉愈合了。”

  “军中粮草本就紧张……”

  “不是要吃多好。”凌毅解释道,“是吃得要‘对’。我需要一口单独的锅,为伤兵做饭。把那些没人要的骨头都收集起来,敲碎了熬汤。再弄些野菜,剁碎了放进粥里。有条件的,把干肉也剁成末,一起煮。”

  “这……”姜维犹豫了,“另起炉灶,不合军中规矩。而且,把好好的肉剁成末,岂不是浪费?”

  “将军,肉糜和骨头汤,才最容易被虚弱的人吸收。一块干肉吃下去,他可能根本嚼不动,也克化不了。一碗肉粥喝下去,却能实实在在变成他的力气。”

  凌毅盯着姜维。

  “这些事,琐碎,不起眼。但做好了,能活人。杨长史看不上这些,他只看得到魏延的首级。将军,你看得到吗?”

  姜维没有说话。

  他从凌毅手里拿过那张净水器的图纸,仔细看了许久。

  然后,他将图纸小心折好,收入怀中。

  “先生,我该如何做?”

  “让你的亲兵,先做出十个净水器来。就放在伤兵营,让所有人都看着。水好不好,喝了肚子知道。”

  “至于伤兵的饭食,我写个单子,你去找管后勤的要东西。他若不给,你再出面。”

  “好。”

  姜维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他转身离去,步履间没有丝毫拖沓。

  当天下午,伤兵营旁边就多了十个古怪的竹筒装置。

  姜维的亲兵亲自看管,将溪水灌入,下面拿木盆接住。

  流出来的水,看起来似乎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伤兵们好奇地张望,没人敢第一个尝试。

  老郎中更是连连摇头,嘟囔着“装神弄鬼”。

  姜维什么也没说,他自己上前,舀了一瓢过滤后的水,当着所有人的面,一饮而尽。

  随后,他又让自己的亲兵,全部换饮这种过滤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快,第一批伤兵也开始喝这种“干净水”。

  另一边,一口大锅也架了起来。

  凌毅拖着病体,亲自指挥,将收集来的骨头砸碎,和着野菜,熬了一大锅气味古怪的浓汤。

  分发下去的时候,遭到了不少嫌弃。

  “这是什么猪食?”

  “骨头渣子也能吃?”

  凌毅没有解释。

  他只是把第一碗,端给了王三。

  三天后。

  姜维的中军帐内。

  一名负责后勤的书记官正在汇报。

  “将军,怪事。这三日,全军登记在册,因腹泻而死的,只有三人。前几日,每日都不下十人。”

  另一名军医也凑了上来。

  “将军,伤兵营那边,喝了骨头汤的重伤员,普遍精神头都好了不少。那个王三,今天都能扶着东西走两步了!”

  姜维坐在案后,手里拿着一份竹简,上面是凌毅新写给他的东西。

  不是什么军国大策,而是一些关于如何处理新伤口、如何防止发炎的零碎要点。

  比如,处理伤口的刀具和布条,都要用开水煮过。

  比如,给伤口换药前,必须用皂角洗手。

  这些,在军医们看来都是闻所未闻的怪癖。

  但他还是下令,让伤兵营照办了。

  效果,正在显现。

  那个叫凌毅的年轻人,就像一个宝藏。

  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刻能从脑子里掏出什么匪夷所思,却又有效到可怕的东西。

  “将军!”

  帐外,一名亲兵快步进来。

  “杨长史巡营,正往这边来了。”

  姜维把手里的竹简,不动声色地压在了一堆公文之下。

  不一会儿,杨仪走了进来。

  他扫了一眼帐内,最后把视线停在姜维身上。

  “伯约,这几日辛苦了。我听说,你在军中搞了些新花样?又是煮骨头,又是滤水的?”

  他像是随口一问,但话里的探究意味,谁都听得出来。

  姜维站起身,不卑不亢。

  “不过是些让士卒们少生病、伤员们好快些的小伎俩,上不得台面。长史公务繁忙,这点小事,就不劳您费心了。”

  杨仪没有继续追问。

  他只是走到帐篷门口,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外面井然有序的营地。

  “也好。你能替我分忧,是好事。只是别忘了,谁才是这支大军的主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