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杀一个国戚,再斩一个守将!还有谁,敢跟我的粮食过不去-《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

  北门城楼,已然成了整个大汉王朝搏命的中枢。

  凌毅彻夜未眠,但精神却处在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他的面前没有沙盘,没有地图,但他整个脑海中,一幅巨大的、闪烁着光点的三维舆图正缓缓运转。

  【沙盘推演】。

  这神技,简直是为此刻量身打造的指挥官“天眼”。

  代表着张翼第一梯队的光点,正沿着剑阁古道,以一种超乎常规的速度向北挺进。

  “报!凌侯!第二梯队已于一个时辰前出发!第三梯队正在装车!”

  一名尚书台的小吏跑上城楼,声音里满是疲惫和敬畏。

  “知道了。”

  凌毅的注意力丝毫未动,依旧“看”着脑海中的地图。

  他能清晰“看”到,张翼的队伍在抵达第一个五十里驿站时,几乎是无缝衔接。

  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民夫和新换的骡马,在驿丞的调度下,瞬间接管了车队。

  而张翼的禁军和第一批民夫则立刻原地休息,吃饭,喂马,等待下一批任务。

  人歇车不歇,马停粮不停。

  这个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在【沙盘推演】的精密计算下,被执行得如同水银泻地,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蒋琬和董允也一夜未归,他们就守在城楼下,看着一队队大车在凌毅的指令下,有条不紊地奔赴国难。

  他们看着那个年轻人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杀伐果断,调度如神。

  这个年轻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灭国危机而存在的。

  就在这时。

  凌毅脑海中的沙盘,突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警报。

  在剑阁关隘最险峻的一段,一个代表着“道路”的绿色光点,猛地变成了刺目的红色!

  【警告!剑阁‘一线天’路段发生大规模塌方!道路完全中断!】

  凌毅的心,猛地一沉。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名背插令旗的斥候连滚带爬地冲上城楼,声音凄厉。

  “报!凌侯!剑阁八百里加急!塌方!剑阁关守将来报,一线天路段山体塌方,巨石滚落,彻底堵死了栈道!预计……预计至少需要半月才能清理!”

  “什么?!”

  城楼下的蒋琬和董允闻言,同时站了起来。

  蒋琬刚刚恢复一点血色的脸,瞬间又变得惨白。

  天要亡我大汉吗!

  “慌什么!”

  凌毅一声断喝,镇住了场面。

  他脑中的沙盘飞速放大,将塌方路段的细节呈现得一清二楚。

  塌方是真的。

  但规模,远没有斥候说的那么夸张!

  以张翼麾下那如狼似虎的禁军,最多一天就能清理出一条可供单车通行的道路。

  半个月?

  那个剑阁守将,在撒谎!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剑阁守将‘魏庸’。忠诚度:45(动摇)。人物关系:其表兄乃是被清洗的御史中丞胡济。】

  原来如此。

  这是李严的余党,在用软刀子杀人!

  他不敢公然反叛,就用这种“天灾”作掩护,消极怠工,活活拖死汉中的十万大军!

  好一招釜底抽薪!

  “凌侯……这……这可如何是好?”董允的声音都在发颤。

  “来人!笔墨伺候!”凌毅没有回答,直接下令。

  一名小吏立刻铺开竹简。

  凌毅拿起笔,看了一眼旁边惶恐不安的斥候,口述道:“拟军令,传与前线运粮主将,禁军统领张翼。”

  “令:见此令,如见朕躬。剑阁守将魏庸,怠忽职守,谎报军情,意图谋逆。”

  “着你部,即刻接管剑阁防务!将魏庸……就地格杀!”

  最后四个字,凌毅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在场所有人,包括蒋琬和董允,都倒吸一口凉气。

  又要杀人!

  而且是镇守一方关隘的守将!

  “凌侯!不可!”蒋琬急道,“魏庸并无实据……”

  “蒋公!”凌毅回头,打断了他,“陛下当街斩杀国戚,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国难当头,任何阻碍运粮者,皆为国贼!魏庸此刻的行为,与安远伯何异?!”

  他指着那名斥候。

  “他就是人证!他亲口所说,需要半月!而我断定,一日便可通!这就是谎报军情,延误军机!按汉律,当斩!”

  蒋琬被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

  凌毅不再理会他,继续口述。

  “斩杀魏庸之后,将其首级悬于关上!号令剑阁所有兵士、民夫,三军用命,全力清道!凡有退缩不前者,同罪!”

  “另,据舆图所示,塌方处西侧三十里,有一条早年废弃的猎户小道,可绕行至关后。此路艰险,车辆难行。”

  “令你亲率一千精锐,卸粮于地,分由士卒背负,强行通过!务必于明日清晨,将第一批粮食,送到汉中大营!”

  “余下大队,原地待命,待道路稍有疏通,立刻跟进!”

  这道军令,狠辣,周密,滴水不漏。

  既有雷霆手段的震慑,又有另辟蹊径的变通。

  写完,凌毅直接从怀中,掏出了那卷盖着血红玉玺的空白蜀锦。

  他将刚刚写好的军令,附在了圣旨之后。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立刻送往前线!”

  “遵命!”

  那名斥候接过这封足以决定一个边关大将生死的军令,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飞奔下楼。

  城楼上,再次陷入死寂。

  董允看着凌毅,他忽然觉得,自己从未看懂过这个年轻人。

  他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为何任何天大的难题,在他面前,都仿佛能被轻易化解?

  ……

  两日后。

  剑阁关。

  魏庸的头颅,已经高高悬挂在关隘之上,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他到死都想不明白,为何成都的军令,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关隘之下,数千兵士和民夫,在疯了一般地清理着道路。

  巨石被撬动,土方被搬开。

  那条原本预计要半个月才能打通的道路,仅仅用了一天一夜,就已经初具雏形。

  而在那条废弃的猎户小道上。

  张翼和他麾下的一千禁军,人人背负着重达百斤的粮袋,在崎岖的山路上,咬牙行进。

  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背负的,是十万同袍的性命,是大汉的国运。

  ……

  又过了七日。

  汉中,南郑大营。

  帅帐之内,一片死寂。

  留守汉中的大将姜维,这位跟随先帝刘备身经百战的将军,此刻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断粮,已经整整三天了。

  军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外面的营啸声,一阵高过一阵。

  “将军!顶不住了!兄弟们快要哗变了!”一名偏将冲了进来,盔甲上还带着血迹,“他们……他们要去抢周围的村子……”

  姜维一拳砸在桌案上,虎目含泪。

  “传我将令!再有敢言抢掠百姓者,立斩不赦!我大汉的军队,就算是饿死,也绝不向自己的百姓动刀!”

  “可是将军……”

  “没有可是!”

  就在这时。

  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从大营之外,由远及近,如同山呼海啸般传来!

  “粮食!是粮食!”

  “成都的运粮队到了!!”

  姜维猛地抬头,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箭步冲出帅帐。

  只见大营的南门方向,尘土飞扬。

  一条由人力组成的队伍,正向着大营飞奔而来。

  为首的,正是禁军统领张翼!

  他们衣衫褴褛,满身泥泞,每个人都瘦了一圈。

  但他们背上那一个个鼓囊囊的粮袋,在所有汉中将士的眼中,比金子还要耀眼!

  “噗通!”

  张翼冲到姜维面前,将背上的粮袋重重扔在地上,自己也力竭地单膝跪倒,声音嘶哑。

  “姜将军……幸不辱命!”

  “第一批粮食……到了!”

  姜维看着他,又看着他身后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运粮队伍,这位铁打的汉子,眼圈一红,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他扶起张翼,用力地拍着他的肩膀,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营中,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将士们,疯了一样地冲了上来。

  但他们没有抢。

  他们只是围着那些粮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那哭声,震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