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惊蛰谷最大危机!朝廷大佬堵门,要查水表!-《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

  蒲元那张因狂喜而涨红的脸,刷的一下变得惨白。

  他刚刚才宣誓效忠,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这座山谷的秘密绑在了一起。他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那“神力”的真面目,朝廷的重臣,就已经找上了门!

  这哪里是机缘?这分明是催命符!

  邵正更是直接腿一软,要不是身后的亲卫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他此刻已经瘫倒在地。

  费祎!

  那可是费祎!

  蒋琬病逝之后,整个大汉朝堂,除了董允,便是他费文伟最有权势!他怎么会来这里?他怎么会知道这里?

  完了。

  一切都完了。

  侯爷这惊天动地的秘密,终究是瞒不住了。

  峡谷入口处,所有亲卫的手,都下意识地按在了刀柄上。一股冰冷的杀气,开始在林间弥漫。

  唯有凌毅,一动不动。

  他的大脑,在听到“费祎”这个名字的瞬间,有过千百分之一刹那的空白。

  但随即,无数的可能性与应对方案,便如同奔涌的洪流,疯狂冲刷着他的思绪。

  是冲着“开山符”来的?

  不像。这个秘密,只有他,姜维,王平三人知晓。姜维和王平绝不可能泄密。

  是成都的士族又在背后搞鬼?

  有可能。他们或许查到了些蛛丝马迹,派费祎这个朝堂领袖来发难。

  还是……刘禅?

  这个念头,让凌毅的心,沉了一下。

  “慌什么。”

  凌毅开口,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他转身,看着面无人色的蒲元。

  “蒲大匠,你先进去。让廖都督把所有东西都封存好,任何人不得靠近。没有我的手令,哪怕是只苍蝇,也不准飞出谷口。”

  “是……是!侯爷!”

  蒲元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冲回了峡谷深处。

  凌毅又看向邵正。

  “邵记室,你怕吗?”

  邵正嘴唇哆嗦着,想说不怕,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怕就对了。”凌毅拍了拍他的肩膀,“待会儿,跟在我身后,一句话都不要说。”

  做完这一切,他才对那名报信的亲卫下令。

  “请费公稍待,我即刻便至。”

  “诺!”

  亲卫转身,消失在林中。

  凌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将方才因立下血誓而划破的手掌,藏入袖中。

  “走吧,去会会这位蜀中名士。”

  他缓步向谷外走去。

  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

  邵正跟在他身后,看着那个并不算高大的背影,那颗快要跳出胸膛的心,竟也奇迹般地安定了几分。

  峡谷之外。

  费祎一身素色锦袍,头戴纶巾,静静地立在一棵松树下。

  他没有去看那被亲卫们死死守住的谷口,只是负手而立,欣赏着山间的风景。

  他的身后,只站着四名随从,但每一个人,都气息沉稳,显然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这位以温和宽厚着称的朝中重臣,此刻给人的感觉,却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文伟公,别来无恙。”

  凌毅的笑声,从林中传来。

  费祎缓缓转过身,看到凌毅,脸上也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守正,你可让本官好等啊。”

  他上前几步,亲热地仿佛是在迎接一位许久未见的挚友。

  “听闻你在汉中,为修筑堤坝,日夜操劳,连成都的府邸都无暇回。陛下挂念,特命我前来探望一二。”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传达了皇帝的关怀,又点明了自己“奉旨前来”的身份。

  “劳陛下与费公挂心,毅,愧不敢当。”凌毅躬身行礼。

  “只是不知,费公是如何找到这深山之中来的?此地山路崎岖,若是让费公有所闪失,毅可就万死莫辞了。”

  凌毅直起身,不动声色地将问题抛了回去。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呵呵。”费祎笑了笑,他的视线越过凌毅,望向了那被封锁的谷口,“说来也巧,本官抵达南郑,本想先去大营寻你。谁知姜伯约与王将军,都说你在此地,勘探一处极为重要的‘秘矿’。”

  “哦?”费祎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探究,“能让兴农侯你,亲自坐镇,连军务都暂且搁置。想来,这矿中之物,定然是惊世骇俗的宝贝了?”

  来了。

  试探来了。

  凌毅心中一片雪亮。

  “费公说笑了。”他一脸坦然,“不过是为烧制‘凌胶’,寻一种特殊的辅料罢了。此地石材质地特异,正好用来试验。因试验过程颇有动静,为免惊扰百姓,才选在此处。”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将黑火药的秘密,完美地隐藏在了水泥的功劳簿之下。

  费祎听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守正一心为国,事必躬亲,令人钦佩。”

  他没有再追问“秘矿”的事,仿佛真的只是随口一提。

  这让凌毅心中,反而更加警惕。

  一个政治老手,绝不会如此轻易地被糊弄过去。他不追问,只说明,他来此的目的,比这个“秘矿”,更加重要!

  果然。

  费祎话锋一转。

  “守正,此地僻静,你我便开门见山吧。”

  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成都,出事了。”

  凌毅的心,猛地一沉。

  “陛下有口谕。”费祎压低了嗓音,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重的铅块。

  “南中,反了。”

  轰!

  南中反了!

  这四个字,比方才“开山符”的爆炸,更让凌毅感到震动!

  三国后期,蜀汉最大的心腹之患,除了北方的曹魏,便是南中七郡的蛮夷叛乱!

  历史上,诸葛亮为了平定南中,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七擒孟获,才最终稳定后方。

  可现在,诸葛亮早已不在。

  而这场叛乱,似乎……提前爆发了!

  “雍闿、高定、朱褒三人,勾结蛮王孟获,尽起七郡之兵,杀我命官,断我盐铁,兵锋已直指庲降都督府!”

  费祎快速地讲述着那边的危局。

  “马忠将军虽然勉力支撑,但敌众我寡,数日前八百里加急军报,他已被围困在味县,粮草断绝,危在旦夕!”

  “朝堂之上,因此事已经吵翻了天。有人主张立刻发兵,有人主张先行安抚。陛下寝食难安,这才命我星夜兼程,前来汉中,寻你回去!”

  凌毅的脑子,飞速运转。

  离开汉中?

  现在?

  这百里长堤的工程刚刚步入正轨,东山采石场的效率才提上来,“惊蛰谷”的研发也才开了个头。

  他现在要是走了,这一切,怎么办?

  汉中的粮食问题不解决,姜维的北伐就是一句空话!

  可南中之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若后院失火,整个蜀汉都有倾覆之危。

  他不能不回去。

  这是一个两难的绝境!

  “陛下……为何要找我?”凌毅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平定叛乱,这是军事问题。朝中有大将军姜维,有车骑将军张翼,有镇军将军宗预,为何偏偏要找他这个主管农业基建的参知政事?

  费祎定定地看着他。

  “因为,陛下说,昔日丞相能平南中,靠的不仅仅是兵威,更是仁政。”

  “而放眼满朝文武,能将兵威与仁政,融于一身者,陛下说,唯你凌毅一人。”

  这顶高帽子,太大,太重。

  重得让凌毅喘不过气。

  这哪里是看重,这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陛下与朝中诸公,都想听听你的方略。”费祎继续说道,不给凌毅任何思考的余地,“所以,你必须立刻随我返回成都。”

  他顿了顿,最后的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他看了一眼那幽深的峡谷,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缓缓说道。

  “至于此地……陛下有旨,在你离任期间,为防机密外泄,由禁军接管,暂且……查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