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

  \"清晨便来看陆风哥哥练武。\"蔡琰仰着脸回答。

  陆康低声问:\"可知他何时练就这般武艺?\"

  蔡琰眨了眨眼:\"陆风哥哥不是一直这么厉害吗?\"

  见问不出端倪,二人只得作罢。陆康暗自感叹:吾儿竟有将帅之才!

  看来只能找陆风问个明白了。

  \"难怪昨天他突然说要去打仗,原来早就计划好了!这些年他拼命训练那支亲兵,我还在纳闷是为了什么!\"

  陆康苦笑着叹了口气。

  他预感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陆风明显是筹谋已久,现在想拦着他估计没戏了。

  儿子大了不由爹!

  转念一想,年轻人有志向建功立业也是好事。

  当父亲的,理应感到欣慰才是。

  总比养个没出息的儿子强吧?

  可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担忧。

  蔡邕的想法也和他不谋而合。

  这位老先生最看重颜面。

  要是未来女婿能文能武,名扬天下,身居高位,他自然脸上有光。

  但担忧之情终究难以消除。

  \"呼!\"

  不远处的陆风早就注意到两人的到来,却依旧专注练武。

  直到完整演练完一套枪法,他才收势吐息,将长枪放回武器架。

  接过蔡琰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汗,走到二人面前行礼笑道:\"父亲,老师,孩儿这套功夫还看得过去吧?\"

  他确实是故意的。

  就是想让两位长辈亲眼看看。

  总不能真跟父亲动手比试吧?

  那也太不像话了。

  \"你这孩子!\"

  陆康摇头笑道:\"看来是早有打算。这身本事什么时候练的?为父竟然毫不知情,藏得够深!\"

  虽然语气无奈,但心里其实相当自豪:\"吾儿颇有将帅之才!\"

  蔡邕也关切地问道:\"你真打定主意要去剿贼?\"

  \"必须去!\"

  陆风目光炯炯,斩钉截铁答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自当仗剑四方,建功立业!\"

  \"师傅既然将琰儿许配给了我,我便应当让她一生幸福安康、富贵荣华!这是身为未来夫君的责任!\"

  蔡邕露出欣慰之色,陆康也微微颔首。

  二人仍想劝解:\"只是——\"

  实在是太过冒险!

  陆风抬手止住他们的话:\"我明白父亲与师傅的顾虑。以我如今的武功,加上训练有素的一千陆家军,只要不自寻死路,战场上无人能留住我性命。\"

  \"况且我也不是莽夫。此行是为建功立业,绝非送死,轻重缓急我自有分寸。\"

  \"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缘由。\"

  陆康与蔡邕闻言眉头紧锁。

  \"那究竟为何?\"

  他们迫切想知道是什么改变了陆风的决定。

  陆风自然不能提及系统外挂之事。

  略作沉吟后他正色道:\"是大汉将倾的国运。\"

  \"父亲与师傅想必也已察觉,如今朝堂局势危如累卵。\"

  蔡邕与陆康点头:\"虽时有叛乱,但大汉根基尚在。莫非你有不同见解?\"

  \"正是。\"

  陆风从容分析道:\"这些年经营商队走南闯北,目睹豪强士族日益坐大,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贫民无立足之地,活不下去的百姓与日俱增。这正是张角能轻易 ** 民变的关键。\"

  \"更甚者,百姓、士族、宦官、皇室各方势力矛盾已到水火不容之境。这情形与前汉末年何其相似?\"

  \"孩儿预感,真正的乱世将至!\"

  \"到那时人命如草芥。想要保全家族延续,唯有掌握兵权方是立身之本!\"

  陆康神情复杂地望着滔滔不绝的陆风:\"所以这就是你多年训练私兵、勤练武艺的缘由?不——你分明是处心积虑!一直瞒着为父和你老师,早就存了上阵的心思?\"

  \"黄巾之乱不过是个契机!\"

  想到这里,陆康心头微震。

  此子竟有这般深谋远虑!

  七八年前他多大年纪?

  可转念想起儿子自幼聪慧过人,近乎生而知之,又觉得理所应当。

  也罢,习惯了。

  倒是陆风对大汉局势的前瞻分析,令陆康与蔡邕既惊叹又忧虑。

  或许,这孩子所言非虚?

  二人不禁暗忖:难道当真要天下大乱了?

  若真如此,确实该未雨绸缪。

  \"正是!\"

  陆风斩钉截铁道:\"我必须对你们负责!你们都是我最珍视的亲人。乱世将至,我须有护佑你们的力量!\"

  说罢,陆风目光灼灼地望向陆康、蔡邕及蔡琰:\"请原谅孩儿自作主张,允我领兵出征吧!再没有比眼下更好的建功之机了!\"

  三人面面相觑。

  \"唉!\"

  陆康终是长叹一声:\"去吧!\"

  话已至此,他还能阻拦吗?

  \"老夫也准了。\"

  蔡邕颔首道。

  男儿志在四方,为师长辈岂能阻其抱负?何况陆风的分析确在情理之中。

  这些年大汉国运日衰,或许乱世真将来临。早作打算未尝不是好事。

  孩子一片赤诚。退一万步说,纵使天下太平,建功立业总是好的。

  陆风方才展露的身手,谨慎些应当不会有大碍。

  \"我也力挺陆风兄长!\"蔡琰欢快地挽住陆风臂膀,眸中却盈满眷恋。出征意味着许久不能相见。

  \"定会日日思念兄长。\"她轻声呢喃。

  \"安心。\"陆风揉揉她发顶温言道:\"必当速去速归。\"

  见二人亲厚,陆康与蔡邕相视而笑。陆康转而肃容:\"既已决意,为父不再阻拦。带上你千余亲卫,再拨两千精锐予你,切记安危为重。\"

  这位父亲只能如此支持爱子。粮草军需无需他操心——掌控陆氏商会的儿子可比太守府宽裕得多,甚至时常接济父亲。

  \"不必。\"陆风干脆回绝:\"千余亲卫足矣。父亲的两千精锐留镇庐江防备黄巾为上。此地亦非太平。\"

  \"可是——\"

  \"无须多言。\"陆风斩钉截铁:\"我亲卫皆是骑步双绝的精锐,配合默契。贸然混编反损战力。庐江局势未稳,莫令孩儿远征时还忧心家宅。\"

  这片土地虽非黄巾主战场,却也不得安宁。他断不能再给父亲增添负担。

  当然,让陆风留在庐江协助根本没有必要——以陆康的能力,完全能掌控庐江的局势。

  “好小子!”

  陆康听出儿子话里的嫌弃之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连为父的精锐都瞧不上?那便随你去吧!”

  他心底其实认同陆风的看法。

  陆家军的威名他早有耳闻,何况清一色都是骑兵,确实难以与自己麾下的步卒配合。

  在江南之地,能组建上千人的骑兵队伍已属罕见——这全赖陆风财力雄厚且门路宽广,才能从并州、幽州乃至凉州搜罗优质战马。

  这等手笔,陆康自问办不到,也不愿耗费如此巨资。

  说服父亲和蔡邕后,事情便顺利起来。

  当日下午,陆风在城外陆家庄召集一千二百名陆家军,宣布了出征决定。

  “吾等愿追随主公!”

  士兵们的回应如雷贯耳。

  乱世之中,谁不渴望建功立业?陆风给了他们挣脱命运的机会。

  “很好!”

  陆风满意地扬起马鞭:“准你们一日假与家人告别!明日此时,全军开拔!”

  “无论阵亡或伤残,皆按军规发放抚恤!”

  “陆某的承诺,从不落空!”

  “解散!”

  军士们列队离去后,陆风策马返回太守府。

  刚踏入书房,却见蔡邕正与陆康对坐。

  “来了?”

  陆康头也不抬地继续批阅文书,只将一枚令牌推至案前。

  (

  蔡邕从袖中掏出一封引荐信递给陆风:\"这是给老友卢植将军的信函。你到冀州后可直接寻他,凭这封信,他定会照拂于你。\"

  \"为师能帮你的仅止于此了。出门在外务必当心,千万保重自身。\"

  \"莫忘了琰儿和我们都在家中盼你归来。\"

  陆风双手接过信笺,郑重应道:\"学生谨记。\"

  次日破晓,陆风在蔡琰、蔡邕及陆康的目送下策马驶离太守府。出城后率领千二百陆家铁骑向冀州疾驰。

  这支精锐骑兵沿途补给均由陆氏商会提前安排,行军畅通无阻。偶遇零散匪寇,远远望见浩荡铁骑便闻风而逃——毕竟稍有眼力者都不会以卵击石。当然也不乏自寻死路之徒,都被陆家军碾作齑粉。

  行军途中,陆风忽想起今日尚未签到:\"系统,进行日签。\"

  「叮!签到成功,获得:母猪产后护理手册」

  陆风险些坠马:\"这劳什子有何用处?!\"转念又想:\"倒可交给庄中养猪的仆役。\"原来他早年便命人修建猪场,严格骟养肉猪以改良肉质。

  \"也罢,聊胜于无。\"陆风收起手册,继续率军北进。

  望着陆风渐行渐远的背影,陆康与身旁几人的神情都染上了几分愁绪。

  \"但愿吾儿能早日得胜归来!\"

  陆康深深叹息。

  雄鹰终需独自翱翔于风雨之中,作为父亲,他能给予的实在有限。

  事实上,身为一位神童之父,他时常觉得自己的父亲角色既缺乏威信又毫无成就感。

  \"别担心,风儿定会平安无事。\"

  一旁的陆夫人轻声宽慰。

  \"嗯。\"

  陆康颔首,忽然灵光一闪,转头对妻子道:\"夫人,不如咱们再练个...咳!我是说再添个孩儿如何?\"

  险些被那混小子常挂嘴边的话带偏了!

  惭愧!

  横竖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这年头,作为家主却只有陆风一根独苗,实在说不过去。

  \"你...\"

  陆夫人忍俊不禁地摇头:\"年岁不小了,倒越发孩子气了!\"

  \"夫人只管说答不答应?\"

  陆康懒得争辩。

  \"给风儿添个弟弟妹妹倒也不错。\"

  陆夫人并未推拒,爽快应下。

  她暗自思量:陆风将来是要做大事的,怎能没有手足相助?

  蔡邕:\"......\"

  蔡琰:\"......\"

  这对爹娘当真异于常人。

  \"哈哈!夫人答应便好!走走走!咱们这就去——\"

  话未说完,陆康已揽住夫人准备回屋。

  \"咳!\"

  蔡邕终于听不下去,重重清了清嗓子。

  \"哈哈!伯喈兄见谅!一时忘了您还在!本官先去处理公务,改日再叙!\"

  陆康讪笑着溜走,留下蔡家父女面面相觑。

  二人不约而同浮起个念头:这陆风怕不是捡来的?

  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还真是少见。

  “陆风哥哥!你一定要平安归来!琰儿等你!”

  蔡琰已经不想再看陆康等人,只是恋恋不舍地望着陆风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

  两日后,陆风一行停下休整,喂马歇息。他唤来暗卫副指挥使,问道:“陆一,前面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