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大秦:我的底牌是仙尊》

  韩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张开地。

  然而他明白,张开地并不喜欢他平日里放浪的作风,若贸然登门拜访,恐怕不仅被拒之门外,更难以受到重视。

  因此,唯一的机会便是介入张开地与姬无夜之间的斗争。若能助张开地一臂之力,定能引起他的关注,从而获得进入韩国权力中心的机会。

  身为韩国公子,韩非的身份有时是束缚,但在韩国境内,这一身份仍能为他带来不少便利。不像他的师弟李斯,几乎赌上性命才得到吕不韦的赏识。

  有了方向,便有了计划。鬼兵劫饷案的出现,让韩非看到了契机。然而他尚未行动,对方竟已将他所需之人送到眼前。

  “这位相国之孙,实在深不可测。”韩非望着张良,心中暗叹。

  韩非已见过卫庄,那本是他极力想拉拢的人物。可如今,在他心中,张良的分量竟隐隐超过了那位鬼谷传人、少年宗师卫庄。

  “想在韩国有所作为,张良是绕不开的存在。不仅因为他的出身,更因为他自身的才智。”

  “恐怕此刻,我四哥也已得知张良与姬无夜交锋一事,今日之后必会着手拉拢。”

  “四哥与张开地在朝中本是同盟,相国一直支持四哥,与姬无夜所拥护的太子相抗。若四哥再得张良相助,我在韩国的路将更加艰难。”

  “况且,张良既能猜到我想担任司寇,自然也能推断出我的意图。他若投向四哥,我的司寇之位恐怕也将落空。”

  张良还未开口,韩非心中已转过无数念头。

  拉拢人需要技巧,在未深入了解张良之前,韩非不会轻易表态。

  “今早我已奏请父王,将两位王叔暂押韩国大牢。但他们身份尊贵,不可用刑,要让他们开口恐怕不易。不知子房可有良策?”

  韩非看似随意地与张良讨论案情。其实他心中早有办法,但仍想听听张良是否另有高见。

  “让他们开口并不难。”张良淡然一笑,又道:“但有人不愿他们开口。韩国牢狱并非密不透风,你将他们关在那里,只怕‘鬼兵’会再次登门。”

  “ 灭口?姬无夜竟如此猖狂!”韩非微怒。这一点他确实有所疏忽,或者说,他离国太久,未料到姬无夜已跋扈到这般地步。

  劫军饷尚可视为贪财,但杀害王室成员,便是公然挑战韩国王室的底线。

  “我并未这样说。或许真是‘鬼兵索命’呢?到时韩王为平息‘鬼兵’之怒,将此案压下不查也并非不可能。”

  张良含笑提醒,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

  韩非却收起了平日的玩世不恭,站起身,郑重地向张良行了一礼:“多谢子房指点。”

  “呵呵,我什么都没说,不如喝酒吧。”张良随意笑道,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但其实,张良心里并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了一句,韩非却郑重地回了一礼。

  身为王室公子,这般举动已是极尽谦逊,世上能有几人真正做到?

  然而张良神情依然淡然,仿佛未曾留意。

  “子房,今日不便与你饮酒了。既然知道有疏漏,必须尽快去处理。今日多亏有你相助,改日一定请你痛快畅饮。”韩非苦笑道。

  下次?下次再借机试探拉拢么?

  张良并不喜欢这种往来,但他身为相国之子,这些交际避无可避。尤其如今他已成年,更不能一直闭门不出。

  “九公子请便。”张良含笑行礼,既未答应也未拒绝。

  韩非略感失落,但眼下案情紧急,顾不上再与张良周旋,很快便告辞离去。

  “唉,麻烦事真是一桩接一桩,今后想静心修炼恐怕更难了。”张良轻叹一声。

  走出房间,见荆轲等人仍在与紫女交谈,张良未去打扰,只让侍女带他去找弄玉。

  此时,弄玉独自坐在房中,身旁放着一架古琴,神情忐忑又期待,全无平日的娴静淡雅。

  对弄玉而言,紫兰轩是她长大的地方,虽未有卖身契,但这里就是她的家,紫女如同她的亲人。如今却要离开,即便心中无悔,也难免思绪纷乱。

  更关键的是,听张良的意思,此次离开紫兰轩后,她将不再是紫兰轩的人,而是归属于张家,归属于相国府。

  这个时代,买卖人口本是常事,许多人甚至将进入高官府邸为仆视作荣耀与机遇。但对弄玉来说,她所求的只是寻到亲生父母。

  张良走进房间,见她坐立不安,含笑问道:“你在害怕吗?”

  “张公子。”弄玉起身微微一礼。不知为何,她感觉张良不会伤害自己——这是她琴艺达到某种境界后生出的直觉,一向很准。

  “坐下吧,你家中情况有些复杂,待回到张府后我再与你细说。”张良语气温和,令人安心。

  “嗯。”弄玉展露笑颜。

  “放心,一切我都会安排妥当。你现在只需安心等待。”张良笑了笑,又道:“我会以购买侍女的名义带你离开紫兰轩,这样不会引人注目。”

  “到了张府之后,你仍是自由身。待你家中事了,是去是留,由你自己决定。”

  张良不打算现在向弄玉提及音律修行之事。此时她心绪不宁,说了也难静心领会。待将她家人安顿好后,再谈也不迟。

  弄玉轻轻“嗯”了一声,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

  紫兰轩里的女子,并非无人被贵族富商买走,表面是作侍女,实际如何,众人都心知肚明。

  再说,如今的侍女也分种类,其中一种名为贴身侍女,需为主人暖床。

  想到这里,弄玉偷偷瞧了张良一眼。见他容貌俊朗,眉如刀削,目光清冷如寒星,实在是好看得过分,她脸上更热,不由得低下头,满心羞涩。

  张良虽不太懂女儿心思,却也看得出弄玉的羞怯。不便久留,略谈几句后,便起身告辞。

  再回到荆轲等人所在的房间,紫女已不知何时离开,而荆轲与公孙丽姬神色凝重。

  “发生何事?”张良问道。

  “子房,我们恐怕得尽快离开寒国了。”荆轲语气严肃。

  “这么急?出了什么事?”张良略感意外。

  “详情不便多说,此行并不顺利,必须立刻启程。”荆轲认真道。

  “可有危险?”张良追问。

  “无妨,只是有要事在身,不能与子房痛饮三天,实在遗憾。”荆轲笑道。

  张良看得出两人确有急事,也不便多问。

  “下次见面,再请荆兄饮酒便是。”张良释然一笑,又道:“不过你在潜龙堂拍卖所得的钱币,要到下午才送到张府,何不等到那时再走?”

  “不必了,钱送到后,麻烦你转交紫女,她自会转给我们。”荆轲摇头。

  张良不再挽留,看来荆轲确实着急。

  匆匆告别后,荆轲与公孙丽姬便离去,来得快,去得也快。

  张良虽对荆轲与紫女的关系感到好奇,却忍住未问,也不打算深究。

  荆轲已走,张良也不愿在紫兰轩多留。

  找到紫女,简单交代后,他便带着弄玉低调离开紫兰轩。

  弄玉在紫兰轩名气不小,倾慕她琴音者众多,想为她赎身者亦不少,却无人能如愿。

  午后,张良院中。

  他将弄玉介绍给五位心腹。

  “这位是弄玉姑娘,暂居于此。你们务必护她周全,尤其是近日,五人轮流暗中保护,日夜不离。”张良语气郑重。

  张离与地风水火四人,连同弄玉在内,皆感受到他话中的严肃。仿佛他已料定这几日弄玉会有危险。

  此处乃相国府,竟需如此严密守护,可见事态严重。

  五人相视一眼,齐声应道:“遵命!”

  张良微微点头,转向弄玉:“弄玉姑娘,随我来。”

  张府庭院幽深,占地广阔。张良不喜仆从众多,只留了几名贴身侍从,因而院落更显清幽。

  他将弄玉安置在离自己住处不远的一处小院,温和道:“往后你便住在此处。”

  “是。”弄玉轻声应下,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张良。

  “再过几日,我会让你见到母亲。有些事,由她来告诉你更为妥当。”张良看出她的心思,却并未多言,继续道:“其实若只是见你母亲,倒也不难。但我得知你的生父尚在人世,既然要相助,自当助你们一家团聚。”

  弄玉眸光微动,惊喜与苦涩交织在心头。

  “父亲……”

  她自幼与父母离散,对亲人的记忆早已模糊。危难时刻母亲将她藏起独自引开追兵的画面,是她仅存的温情。至于父亲,更是连模糊的影子都不曾留下。

  这些年来,她虽怀着一丝希冀,却也明白乱世之中亲人重逢何等渺茫。那枚火雨玛瑙,成了她与过去唯一的牵系。

  张良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母亲的消息,更提及她毫无印象的父亲,令她心绪难平。

  “父亲既然在世,为何从不来寻我?”话语间带着几分凄凉。

  “他或许不知你的存在,即便知道,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张良轻叹,“这些年来他东躲西藏,一旦现身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弄玉闻言释然。乱世之中,谁不是身不由己?虽未明说,但她已能体会父亲的艰难。

  “你先安心住下,我会安排你们相见。”

  张良温言说罢正要离去,却被弄玉唤住。

  “公子且慢。”少女脸颊微红,轻声问道:“公子为何待我这般好?”

  张良对她的关照确实非同寻常,这般殷勤,难免让人心生揣测。她自问除却这副容貌,再无值得图谋之处,可张良的神情举止,又全无轻浮之态。

  “因为你的琴音。”张良含笑作答,转身离去。

  要让弄玉与家人团聚并非易事。她的母亲已改嫁韩国右司马刘意,位居高位。此等身份的朝臣,即便是张开地也要谨慎对待。当然,若以武力论,刘意倒也不足为虑。

  张良知晓,兀鹫早已盯上刘意。待其殒命之后,安排弄玉与母亲相见便会容易许多。

  令张良感到更为棘手的是弄玉的父亲。

  弄玉的父亲乃寒国前任右司马李开,当初寒国征讨百越时,他被副将刘意与断发三郎联手陷害,虽侥幸逃脱却不得不隐姓埋名,直至近日才重返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