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打退堂鼓-《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

  这些日,盼儿心里都有了一个期盼,那就是陈家人待她更好了,连陈知礼都温和了一些,偶尔还找她说两句。

  如今看着,这些应该是陈家人感激她给的神药。

  她还是自作多情了点。

  这个汪雪莲竟然主动找陈家人说话,婶子也应了人家,难道是好马还想吃回头草?

  毕竟郎有情妾有意,好像也不是不行,不过前世好像汪雪莲还是嫁进了那个秀才家,最后日子过得好不好,她就没问过了,陈家人后来全家搬去了县城,这她倒是知道的。

  但也仅仅是知道这些,后来如何如何了,她就不再打听,别人知道也不跟她说,想必是高中了。

  罢了。

  没了跟陈知礼这条路,她还有第二条、第三条道走,那就是嫁王齐山或者立女户,来个边走边看。

  盼儿心松了下来,心里那一丢丢酸涩也随风而去。

  春燕曾经有多喜欢汪雪莲这个人,这会儿就多恨这个人的不要脸。

  不是赶了娘跟媒人出来吗?不是着急忙慌定亲了吗?

  既然如此,看见陈家人不是该远远避开吗?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脸,还凑过来打招呼?

  看她哥哥如今好了,还想找她哥哥?我呸。

  一时间,陈家几个人都没说话,连空气都有些压抑。

  “娘子,我带知礼去医堂给堂兄看看,再去书铺,你带两个丫头去绣坊,回头再买点肉和排骨,一个时辰后城门口等。”

  吴氏点点头:“相公,你跟堂兄说一下七月中下旬县学附近租房的事,不必多大,但至少有三个房间,水井、院墙都得有。”

  “这个我知道,知礼,咱们走吧。”

  陈富强还想去木工作坊看看,能不能接一些雕刻的小活计,春耕春种基本忙完了,小事老二就能帮着干了。

  他自小跟着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学了一些雕刻的手艺,不算精,太细的活做不了,但一般的活能接,一年之中挣个七八两银还是成的。

  这也是他家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陈知礼跟他娘打了个招呼,又飞快地瞥了一眼盼儿。

  那丫头应该是知道汪家的,怎么眉眼都不抬一下?

  是心大还是根本就无所谓?

  他心里无端有了些不满,十三岁,也不算多小了,村里十四五岁出嫁的大有人在,自己的相公被人盯上了,就一点也不担心?

  对,就是盯上,七岁起在汪家私学读书,一直到去年中了童生进县学,汪雪莲一个举动他就知道这人在想什么。

  想回头?

  不过他不想了,错过了的,证明就不是对的缘分,不然哪里那么容易就错过?

  他户籍的旁边一栏,已经有了发妻了。

  “知礼,爹带你先去医堂,菜太沉了,也得先给你堂伯,一会你就在书铺等我,爹去胡叔那看能不能接点活。”

  “知道了,爹。”

  他心里是不愿意爹接雕刻活的,银子挣不到多少,一双手还磨得不成样子。

  但不管是爹雕东西,还是娘绣东西,不是伤手就是伤眼,他现在勉强抄些书,尽可能少在书和笔墨上花费,其余根本做不了什么。

  何况二叔家两个弟弟读书,他们家更是没有来路钱,爹娘还得贴一些。

  廖氏绣坊盼儿是知道的,前世这里她不知道来了多少次,这个女掌柜人很不错,价钱给的也公道。

  对面还有一家锦绣坊,那个绣坊更大,她虽然没去过,但真正说来,那一世小命丢了跟这家绣坊不无关系。

  今生她绝不会跟这家绣坊扯上关系。

  吴氏对这家铺子很熟,一个月来一次,偶尔也两个月。

  “吴娘子,你来了?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可是家里忙?”廖娘子笑容可掬。

  吴氏笑眯眯道:“没什么大事,不过春上忙,我今天带了些小件过来,你看看,我家两个丫头也绣了点活,你给她们单算,盼儿,燕儿,叫廖姨。”

  盼儿、春燕忙叫了声廖姨。

  “哎呦,两个丫头都俊,吴娘子你真是有福气的人,有这么好的闺女,还有一个会读书的好儿子。”

  吴氏也不解释,两个丫头确实都是她家的,只不过一个是她的儿媳妇。

  他们没把户籍的事告诉盼儿,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夫妻也都有些小心思,万一将来儿子喜欢上别家的姑娘,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盼儿还小,就先当女儿一样养着。

  “吴娘子,你这些都是小件,但绣的不错,帕子我还按十五文一个收,这对枕套给你一两银,一共一两另二百二十五文。

  盼儿的是十六条帕子,绣的也不错,我给十文一条,这几条不值十文,这些十二文也能给,我就一起算了,一百六十文。

  燕儿十条帕子,我给一百文。”

  “行,听廖娘子的,我给两个丫头说了,挣的钱我不要她们的,以后本钱也她们自己给。”

  廖娘子笑出声:“你这个当娘的也是没说的了,行,盼儿、燕儿你们自己要多少素帕自己点,跟你们娘单算。”

  盼儿大大方方道:“廖姨,麻烦您给我二十条素帕,一对枕套布吧。”

  廖氏看这丫头后面绣的确实不错,绣个一般化的枕套还是行的。

  素帕三文两条,枕套一对五十文,要了些绣线,绣线廖娘子说第一次的就送了,不要钱,还给了不少。

  盼儿拿到了她此生第一笔钱,八十文。

  春燕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了二十条素帕,得了干干净净的七十文,同样也得了廖姨送的绣线。

  她心里满足的不行,七十文也不少了,自己下个月再发点狠,把这二十条都绣了,一年余起来也是不少的。

  娘三个出了绣坊,直奔集市。

  “婶,背篓我背着,一会你还要买东西呢。”

  “行,我多买点大骨,猪肚也买两个,这些便宜还好吃,再买些五花肉,知礼不爱吃肥肉。”

  春燕撇撇嘴:“娘心里想的都是哥哥,我爱吃肥肉,肥肉多好,一口咬下去肥油一冒的。”

  吴氏笑起来:“想你哥哥咋了?他是男娃,日后也是你的靠山,再说,每次买了五花肉,你可是比你哥哥能吃。”

  春燕也笑起来,哥哥病好了真好。

  她就是爱逗娘生气,其实娘一点没错,男娃本就比丫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