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药膳坊开张-《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

  药膳坊的选址很妙。

  远远能看见庄子轮廓,但又与庄子保持了不少距离,赶车一刻钟不到。

  这个位置离陈知礼买下的那片地不远,是顾苏合继陈知礼买地后,花高价购买的,这里到城里实在很近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宜元庄的屋顶上,顾四彦就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院中催促众人。

  “盼儿,药材都装车了吗?”

  “文阳,账本带上了没有?”

  “宇瀚,别摆弄那些药碾了,快上车!”

  老爷子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哪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盼儿抿嘴笑着将最后一包药材搬上马车,转头对祖父道:“都准备好了,祖父别急,时辰还早呢。”

  顾四彦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做事就得干脆,不能拖拖拉拉,这可是咱们顾家在京城的第一个药缮坊!”

  “祖父,您还准备开多少药膳坊?我可不想整许多,一点空都没有。”

  顾四彦失笑,可不是这样?苏合兄弟把宜元堂做大,自己不也是生气这些东西绑住了他们的手脚,怎么这会自己也一样犯这错?

  “知道知道,我就是这样一说。”

  他看着孙女笑。

  既然不舍得孙女,离不开京城,与其拒诊得罪了,不如带着孙女创业,也不埋没了孙女那神奇的天赋。

  一个月前决定开药铺后,顾四彦和顾苏合几乎立马把药膳坊定在京郊那块地。

  那地方位置虽不在城中,但胜在离城门口很近,来往方便,又离庄子近,方便取用自种的药材。

  而且顾苏合买那些地也只是放着,暂时也没打算怎么用。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那里就起了一个二进的宅子。

  花花草草也买了不少放在前院,只是果树、花树只能等到明年春了。

  不能不说顾苏合的能力超强,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宅子建好,且整理的已经很能看,是相当厉害了。

  陈知礼走过来,将一叠写好的传单递给文阳:“前两日我就让街上的小子们在城中分发,这里还剩下一些,回头可以发给过来围观或者看诊的人,。”

  文阳接过传单,粗粗一扫,只见上面写着:

  “顾氏药缮坊开业大吉!

  江南宜元堂顾四彦老先生亲诊

  独创药膳调理,治本固元

  京城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地址:西郊官道三里亭北”

  “表弟这字写得真好!”文阳赞叹道,“这下肯定能引来不少客人。”

  他跟娘子暂时也在药膳坊帮忙。

  马氏和春燕已经坐上了另一辆马车,车上装着她们这些日赶制的药囊和绣有“顾氏药缮”字样的帕子,准备作为开业用。

  吴氏和郝氏则留在庄子,帮着两个药农继续处理药材和其他药膳材料,保证后续供应。

  顾苏合已经在药庄抽调几个会辨药材的丫头、妇人帮着她们一起做。

  这段时间陈知礼跟孟涛干脆搬进了庄子住,早出晚归,白日去大理寺上职,早晚又能跟家人在一起。

  城里的宅子反而空了起来。

  “出发!”顾四彦一声令下,车队缓缓驶出庄子。

  刚到铺子不久,半枝就发现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她好奇地透过窗缝往外看,只见十几个百姓模样的人正在门口张望。

  “老太爷,少夫人,还没开业就有人等着了!”半枝惊讶道。

  顾四彦不以为意:“京城消息传得快。有些人听说我出山,肯定闻风而动。”

  他多少还是有些自豪。

  在京城这片强手如云的土地上,他顾家仍是有一席之地。

  不过他的药膳坊门口贴着他的规矩:一日只接诊二十人,且一个月只开门半个月,逢单不逢双。

  这就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而不是为了生意疲于奔命。

  又能保证盼儿不至于手忙脚乱,接单太多她根本熬不出来。

  再说,正如陈知礼说的,物以稀为贵,要他说一个月开铺半个月都多了。

  但有些药膳一开始就是两日吃一回,然后渐渐的变成三日一回,五日一回。

  辰时正,文阳跟向南刚把“顾氏药缮坊”的牌匾挂上,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

  盼儿和顾四彦在后院匆匆用了些点心,就赶紧开始接诊。

  就诊室还专门有两间房是给女性患者的,有些就需要盼儿亲自出手。

  前堂,文阳带着小路子和小顺子负责登记病人信息和收定金。

  顾四彦在诊室把脉开方。

  盼儿和宇瀚则跟着祖父身边看他诊断,并记录下来。

  有时候也需要她亲自去里间给女患者检查。

  春燕和马氏会在后院帮着盼儿熬制药膳。

  上午接了单,中午就带着按单开始熬。

  这样上午就诊的患者,半下午就能喝上货真价实的药膳。

  而且指定其家人或者心腹过来拿,当然本人当场来吃更是好。

  如此,真正说来,最忙的还是盼儿。

  因为得保证药膳品质,许多事都得她亲自动手。

  “顾老先生,我这腿疼了三年了,找过许多大夫都说没法治...”

  “老神医,我娘咳嗽大半年了,药吃了不少就是不见好...”

  “顾老神医,我这是老毛病了,听说您的药缮能治本...”

  ……

  ……

  一个接一个的病人进来,又带着希望离开。

  盼儿专注地把脉问诊,不时与祖父讨论疑难病例。

  顾四彦看着孙女娴熟的诊脉手法和精准的辨证,眼中满是欣慰。

  这个孙女在医道上的天赋就是他年轻时也不如...

  到了半上午。

  就诊人数一到二十,顾四彦果断放了手。

  今日开业,顾苏合当然在场,这个时候就得他出面了。

  经过他的一番解释,外面的不少人一点怨气也没有。

  毕竟人家早已经说好一日只接诊二十人,多了药膳熬不出来。

  但他们今日排队等的,可以把名字记下来,明日直接过来就是。

  这还有什么话说?

  就这样,直到申时末,夕阳西下,他们才送走最后一个人。

  许多患者都是下午过来,选择就在药膳坊的餐厅吃,如果有哪里不舒服,还有神医在旁边,安全又安心。

  餐厅本就分男女,有两个,且有小包间,用膳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