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陈富强的心踏实了-《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

  “知礼,盼儿,”陈富强走过来,神色稍微有些扭捏,“不知道这附近盼儿有没有小庄子?我还是想有一个地方做做事,总不能年纪不大就躺在家里等你们来养?”

  陈知礼会意:\"爹是闲不住了?”

  其实这事在来的途中他跟盼儿就商量好了,娘有大孙子就忙忙碌碌的了,爹却是不行的。

  他们夫妻俩在城郊确实有庄子,都是之前二叔顾苏合帮他们置办的,也是二叔的人在帮他们管理着,这些庄子大且比较远,根本不适合爹平时来回跑。

  陈富强哈哈一笑:“你爹我种了半辈子地,突然闲下来回浑身不自在。

  再说,咱们既然要在余杭长住,总得有个自己的小庄子打理才踏实。”

  “爹说得是。”陈知礼点头,“我正有此意。早已经托岳父打听了几个不错的庄子,明日就带您去瞧瞧。”

  吴氏在一旁听了,笑着摇头:“你呀,就是闲不住的命。不过有个庄子也好,自家产的粮食蔬菜吃着放心。

  儿子,最好不能远了,我还想偶尔带宝宝跟去呢。”

  盼儿自然明白相公的意思,这次买的小庄子他们打算用公公的名字:“相公,若是庄子附近有山就更好了,能采到好些野生药材。”

  陈知礼捏了捏她的手:“放心,保管给你找个带药山的,而且离城里还不会远。”

  次日一早,陈知礼便带着父亲出了城。

  顾苏沐推荐了三处庄子,都在城郊二十里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第一处在城东,五十亩良田,附带一个小果园。

  庄户有七八家,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陈富强在田埂上走了一圈,蹲下身捏了把土,点点头:“地是好地,就是太小了些,儿子,买这个银子可够?爹娘是帮不上忙的。”

  “够了,宅子没花钱,就当借住岳父家的了。”

  岳父的确不要他们的钱,那么他们也不能再要这个宅子,借住可以,过户不行。

  京城的宅子已经是岳父岳母送的了。

  第二处在城南,百来亩地,还带个小鱼塘。

  陈富强看了颇为满意,只是离城稍远,有近三十里路,且没有儿媳妇喜欢的小山头。

  “爹,再看看第三处。”陈知礼看出父亲的犹豫,笑着引路。

  第三处在城西,离城不过十五里,八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还附带一座不大的药山。

  庄前有条小溪流过,庄后山坡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各种草药。

  “这地方好!”陈富强眼前一亮,“离城近,不大不小,地也肥,还有这座药山,盼儿跟你娘肯定都喜欢。”

  领他们看庄子的牙人连忙道:“陈老爷好眼力!这宜和庄原是城里仁和堂药铺的产业,老东家年事已高,子孙又不愿务农,这才要出手。

  庄上现有十二户人家,都是伺候药田的好手。”

  陈知礼与父亲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两人又细细查看了庄屋、仓库和佃户的住处,确认一切妥当后,当日便签了契书。

  三千六百两银,包括这些庄户,还有里面的农具、房子什么的,实在不算贵,毕竟里面基础设施都比较好,修缮不用再花多少钱。

  陈知礼知道自己最多在江南待上六至八年,迟早还是得回京城去,这个庄子也不必跟京城的佳宜庄那样打造。

  回城的马车上,陈富强满脸喜色:\"这庄子正合适!地好、人好,离城又近。以后家里吃的米粮蔬菜,盼儿要的药材,都能自给自足。

  就是一点,实在有些贵,良田旱地加一起不过一百亩。”

  陈知礼笑道:“爹喜欢就好。庄上的事您尽管放手去做,银钱上不必操心。

  庄子也不能那样算,一百亩良田旱地,那样大的山坡,算起来得多少亩,之前的东家是开药堂的,山上光留下来的药材就还有不少。

  而且还有四五十个庄户,这些人就是咱家的了,还有那些宅子,虽然不是太好,回头让高泽他们过来修缮一下就行。”

  “儿子说的是,的确不能光算田地。”陈富强拍拍胸脯,“你爹我别的本事没有,种地可是一把好手,现在种药也呱呱叫了。

  明年等秋收后,保管让咱家粮仓堆得满满的!”

  儿子儿媳妇非得让这个庄子写他的名字,他也答应了。

  知礼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以后这些还是他们的。

  父子俩说说笑笑回了城。

  回城后让高泽带着陈富强,花了一个时辰就办好了契。

  陈知礼自己就不好去衙门了。

  一进家门,就见半夏、紫苏和吴氏正在后院收拾药圃。盼儿抱着钧儿坐在一旁的草席上,孩子小手抓着一把泥土玩得不亦乐乎。

  “回来啦?庄子看得如何?”吴氏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陈富强眉飞色舞地讲起宜和庄的好处,特别强调了那座药山。

  盼儿听得眼睛发亮,连声道:“太好了!等安顿下来,我就去山上看看有什么好药材。”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厅里喝茶。

  陈富强取出庄子的地契递给吴氏:“他娘,俩孩子非让庄子记我的名字,我也随他们了,反正这庄子以后就交给我打理。

  你把这地契收好了,三千六百两,可不是小数目!”

  吴氏小心翼翼收起了地契。

  地契名字不管是相公的还是儿子两口子的,日后都是儿子他们的。

  “爹,明日我让小顺子带几个得力的人手跟您一起去庄上熟悉熟悉,看看哪些要修缮的,都在纸上记一下,下半年还有好几个月,足够用了。”

  陈富强看着娘子接过地契,感慨道:“想不到我陈富强到了这个年纪,还能在京城和江南置办产业。”

  他看向儿子儿媳妇,眼中满是欣慰,\"知礼、盼儿,爹知道你们孝顺。

  放心,爹一定把这庄子经营得红红火火,不给你们丢脸。”

  吴氏笑着插话:“你爹这是找到用武之地了。自打从北边出来,我就没见他这么精神过。”

  盼儿给每人添了茶:“庄子离城近,爹想去随时可以去,我们也能常去,老实说我也喜欢庄子,并不喜欢跟那些夫人们交际,累的很,一日下来,嘴都笑歪了,哪里有待在庄子里自在?

  钧儿大些了,也能去庄上上自由自在地玩呢。\"

  陈知礼看着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满是暖意。

  来江南的第一件事,是之涵之清俩孩子读书的书院,岳父帮着安顿好了,后日就可以去。

  第二件事就是爹到江南有个事做,今日也算是做到了。

  只有这些安顿好,他才能安安心心进衙门,进了衙门,忙碌的日子就多了。

  方严知还是想出去租一个院子,遇到合适的还是想买,知府、通判长期住一起肯定不合适,但短时间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