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镇守江南的人选-《大乾最狂驸马爷》

  崔家有两脉,一脉在姑苏老宅,就是家主崔昊的大房,还有一脉在京城。

  京城这一脉,被魏无极收拾的,只剩下一个院子和一百亩地养家。

  几乎是散了。

  可顾道一来立即翻身。

  顾道虽然破了都城,但是没有推翻南越国祚,依然保留了南越的皇帝。

  南越皇帝把陆端为相,委托所有政务,虽然现在的政务只有绍康城这么多。

  但陆端不能单打独斗,于是顾道主动拜访了一下崔家,崔家散去的子弟就全回来了。

  陆端选择优秀的,全都放在要害,委以重任。

  而且顾道对陆家承诺,绍康城附近的州县,只要能劝降,就任陆家子弟为主官。

  江南五姓,剩下的四姓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人家崔家有个好女婿啊。眼看着江南,从此崔家一家独大,但你吃肉,我喝口汤总行吧。

  你当领头羊,我跟着还不行么?

  低头做小不丢人,被甩下泯然尘埃永无翻身才要命,所以剩下四姓重金拜访陆端。

  “公爷,大计可成!”

  陆端带着四家送的礼单,找到了顾道说道。

  上兵伐谋,不患寡而患不均。

  拿下绍康之后,周围的州县怎么办?

  派兵进攻最简单,不过容易破坏经济,而且让当地百姓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不如让他们自己主动投降。

  不对,皇帝还在这里,他们算是投靠。

  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做,所以顾道和陆端一商量,决定把江南的门阀从垃圾堆里扒拉出来。

  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现在看着被魏无极收拾得喘不过气来,其实只要给点水他们马上灿烂。

  但是上赶不是买卖。

  门阀的德行,你要是去找他,必然被他拿下。

  所以顾道放低身段,拜访破落的崔家,然后把崔家的子弟使劲儿提拔。

  果然其他几家坐不住了。

  “礼单这么厚,看来他们真急了。”顾道看着陆端手中的礼单说道。

  “顾公,这就是给您看看,陆家现在穷啊。”陆端一边哭穷,一边把礼单塞进怀里。

  陆家当然没穷到这个地步,陆端这话里有话。

  “你都在江南了,陆家的手还能不伸进来?”

  顾道随口说道。

  “多谢顾公……”陆端感激地拱拱手。

  顾道这是允许陆家朝着南越扩展,虽然他自己也能悄无声息的安排。

  但是顾道答应了,魏宗保和窦庆山就不会说什么,否则起了摩擦就麻烦。

  “顾公,那答应着四家?”陆端问道。

  “等一等。”顾道说道。

  陆端马上明白,这是在等窦庆山和魏宗保开口。

  因为蜀中和江阴的地理位置便利,他二人跟南越的门阀多有勾连,其余四姓一定也会找他们。

  如果他们开口轻轻,顾道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如果他们没开口,就说明他们跟门阀勾连不深,那顾道也就不客气了。

  陆端走了没多久。

  魏宗保和窦庆山都来了,只不过魏宗保1憔悴了,他最近还在忧心皇帝的事情。

  窦庆山胖了,他前途一片光明。

  “顾公,若用江南门阀,不可厚此薄彼,应该把所有门阀都用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南越力量加入我们。”

  窦庆山冠冕堂皇的说道。

  “是啊,顾公!充分利用门阀,同样是不战屈人之兵,应该一视同仁,不然必为敌人所用。”

  魏宗保说道。

  “你们说的有道理,当初我只想照顾崔家,到是忽略了这一点,幸亏二位提醒。”

  “我会让陆端一碗水端平,他们若是愿意出力,就给一样的待遇。”

  “要是不愿意处理,可就不怪我了!”

  顾道看起来从善如流。

  其他四家当天就去找了陆端,而且最厉害的是,竟然每一家都劝降了一个州。

  就跟商量好了一样,陆端毫不犹豫,立即任命各家子弟,担任这些州的长官。

  顾道在江南用门阀来扩展地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魏无极提拔的是寒门。

  为了迅速稳定大乾在江南的势力,保证绍康城的稳定,他只能用门阀。

  大乾京城。

  朝廷现在有些为难。

  顾道想要回京城,太后自然很高兴,新帝登基,她也需要顾道出现稳定局面。

  可谁来镇守江南?

  这可不是个歌舞升平的地方。

  “魏宗保可以率蜀军镇守,蜀地到江南水路畅通,可以连城一体。”

  太后提议说道。

  “太后,斯隆国已有不稳趋势,蜀军一身担两头,怕是有心无力。”

  高岸赶紧说道。

  其实他还有一个更担心的,魏家愚忠,宣誓效忠李重,万一李重没死出现。

  以忠义相逼迫,江南瞬间就乱了。

  “魏宗保回军蜀中,窦庆山镇守江阴多年,对江南熟悉,让他镇守江南就是。”

  袁琮给出建议,恢复原样。

  “哀家打算让他回京,镇守京城,所以他不合适留在江南镇守。”

  太后说道。

  众人沉默。

  太后还是担心皇帝太小,不放心京中的禁军落在别人手里,用自己的弟弟最放心。

  “既然如此,郑克宁已经到了江阴,可以去江南镇守,窦将军正好率禁军返回。”

  户部尚书顾云璋提出意见。

  以前这种讨论,他是不参加的,但是自从建议太后听证,他的地位就上来。

  意见也逐渐被重视。

  “郑克宁虽然是禁军统领,但是终究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万一魏无极……”

  温尔雅原则上同意,但是有点担心。

  魏无极生死未卜,而从顾道奏折上来开,紫袍军和翻山军的主力还在。

  万一魏无极活着,郑克宁怕是应付不来。

  “其实最合适的还是顾公,不如把辽东军移镇江南,如此不但可保江南无恙,说不定还能进取,早日灭了南越。”

  李渠说道。

  温尔雅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他拿不准李渠这话,是为了谋国,还是包藏祸心?

  辽东军市区辽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粮草军械皆受制于朝廷。

  而且,更阴险的是,这是在利用南越消耗辽东军。

  此时没到四海一统,海晏河清,可以削弱边军的时候,南越没了还有大焱。

  高原还有斯隆国。

  最关键的是,顾道不是傻子,被李重折腾得已经不信任朝廷了。

  他会移动么?

  “此事等顾道回京再议。”太后立即说道,她把这个话题给压下了。

  “就让郑克宁镇守江南,骆驰留守江阴,辽东舰队以江阴为基础,巡视长江。”

  太后直接决定了。

  众人一听,这个安排的确合理,也算是万无一失了,都有点诧异的看着太后。

  没想到太后还精通军略。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窦庆山在信上告诉她的,先让人讨论不过是走个流程。

  “江南有武将镇守,那南越皇帝如何处置?也要派一个文臣治理,如何安排?”

  李渠问道。

  温尔雅突然明白了,李渠目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