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里的电流声断了。
石门发出一声沉闷的机括响动,向内缓缓打开。
门后是一条幽深的小径,青石板铺就,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竹林。
陆云帆立刻就要推门下车。
闻人语的声音从后座传来。
“你和雷啸在车里等。”
陆云帆的手停在车门把手上。
“老板,您一个人去?”
“我一个人,是请教。”
闻人语看着那条小径。
“两个人,就是示威。”
她说完,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清晨的风吹起她黑色长裤的裤脚,白色衬衫的衣领在她颈边轻轻拂动。
她没有带任何东西,除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
陆云帆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竹林深处,石门在他眼前缓缓关上。
他感觉那扇门隔开的不是一个院子,是两个世界。
小径不长,尽头是一栋两层的灰色小楼,样式很旧,墙壁上爬满了藤蔓。
一个穿着对襟布衫,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站在门口,对着闻人语微微躬身。
“闻人小姐,老先生在书房等您。”
闻人语点头致意,跟着老妇人走进屋子。
屋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地板是深色的木头,擦得很亮,能映出人影。
空气里有一股旧书和檀香混合的味道。
书房的门开着。
一个身影正站在一张宽大的书案前,手腕悬空,握着一支毛笔。
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式长衫,头发全白了,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没有回头,笔尖在一张铺开的宣纸上移动,留下最后一捺。
他放下笔。
“关老先生。”
闻人语在门口站定,没有再往前走。
关振义转过身。
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但一双眼睛透过老花镜的镜片,依旧有神。
他打量了闻人语一眼。
“你就是闻人语。”
他的声音,和对讲机里一样,没有太多情绪。
“坐。”
他指了指书案对面的一套红木桌椅。
老妇人端上茶具,是那种很小的紫砂壶和白瓷杯。
她为两人各倒了一杯茶,然后安静地退了出去,关上了书房的门。
关振义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说吧,什么文章,能让你一个北方人,找到我这个老头子这里来。”
闻人语没有碰桌上的茶。
她将手里的牛皮纸文件袋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一篇关于离岸信托风险的习作。”
“晚辈才疏学浅,有几个地方想不通。”
关振义瞥了一眼那个文件袋,没有伸手去拿。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闻人语脸上。
“香港的大律师,不说上千,也有几百。”
“为什么找我?”
“因为他们能解法条,解不了人心。”
闻人语说。
关振义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他看着闻人语,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放下茶杯,杯底和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
他终于伸出手,拿起了那个文件袋。
他从里面抽出那份装订好的报告。
深蓝色的封皮,一行烫金小字。
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逐字读出声。
“关于离岸信托结构中或有债务触发机制的法律风险探析。”
他念完,发出一声轻笑。
“题目倒是不小。”
他翻开了第一页。
闻人语安静地坐着,看着他。
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关振义看得很快,起初他脸上的神情很放松,像一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
他偶尔会点点头,偶尔又会摇摇头。
当他翻到第五页的时候,他的手指停住了。
那是一张复杂的结构图。
一个主体公司,下面挂着三家分别注册在维尔京、开曼和巴拿马的子公司。
“这个结构,很老派。”
关振义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
“现在的人,都喜欢把结构做得更复杂,藏得更深。”
闻人语没有接话。
关振义的手指顺着图上的线条移动。
“用三家公司互为犄角,隔离风险,防火墙建得不错。”
他翻过一页,看到了后面的文字说明。
他的眉头,第一次皱了起来。
“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判例时间差,做文章?”
他抬起头,看向闻人uto。
“闻人小姐,你这个想法,很大胆。”
“不是想法,是困惑。”
闻人语纠正他。
“晚辈在想,如果有人在信托资产交割的瞬间,利用巴拿马的法律,宣布开曼的公司违约,会怎么样。”
关振义的身体,微微前倾。
他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不见了。
“会引发连锁债务。维尔京的公司会被拖下水,最终,债务会击穿防火墙,烧到母公司身上。”
“但这个时间点,很难把握。”
他摇摇头。
“需要对三地的法律流程,精确到小时的计算。而且,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去启动那份违约诉讼。”
闻人语伸出手指,在报告的某一页上轻轻点了点。
“如果,借口在这里呢?”
关振义的目光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
那是报告的附录部分。
里面罗列了几十种可能被用作“借口”的商业条款。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其中一条上。
【当目标公司的某一特定金融牌照,连续三个财季,未能通过监管机构的合规审查时,其作为抵押物的价值,将被认定为零。】
书房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
关振义的呼吸,停顿了一拍。
他猛地抬起头,眼睛死死地盯着闻人语。
“这个条款,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他的声音,变得干涩。
“在一份快要被人遗忘的旧合同里,看到的。”
闻人语的语气没有任何变化。
关振义没有再问。
他低下头,重新看报告。
他的手有些抖,翻动纸张的声音,都变了调。
他不再一目十行,而是一字一句地看,像是要把每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他看到了闻人语在报告里做的推演。
如何通过舆论,影响监管机构的判断。
如何通过一系列小规模的金融狙击,让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变得难看。
如何让合规审查的失败,看起来像是一个“市场行为”的必然结果。
每一个步骤,都冰冷,精确。
像一台机器,在执行设定好的程序。
关振义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想喝口水。
杯子送到嘴边,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
茶水晃了出来,洒在他的长衫上。
他好像没有察觉,把一杯已经凉了的茶,灌了下去。
“闻人小姐。”
他放下茶杯,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颤抖。
“你这份报告,不是习作。”
“你这不是在问我问题。”
他看着闻人语的眼睛。
“你是在告诉我一个答案。”
闻人语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角。
“茶很好。”
她对着关振义,微微欠身。
“今日打扰老先生了,晚辈班门弄斧,让您见笑。”
“晚辈告辞。”
她说完,转身就走。
她走到书房门口,手刚要碰到门把手。
“等等。”
关振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闻人语停下脚步,但没有回头。
“这份报告的结构模型……”
关振义的声音艰涩。
“是真实存在的,对不对?”
闻人语沉默了几秒。
“老先生是法律的泰山北斗。”
“真与假,您比我清楚。”
她说完,拉开门,走了出去。
老妇人等在门外,引着她穿过客厅,走向大门。
书房里,关振义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份深蓝色的报告上。
那份报告,像一个黑色的漩涡,要把他整个人都吸进去。
他慢慢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是浅水湾的海景,天色已经大亮。
他看着远处的海面,眼神空洞。
几十年前的一幕,在他脑海里浮现。
八号风球,巨浪滔天。
一个年轻人,掌着舵,开着一艘小渔船,船上坐着他啼哭的母亲和幼弟。
那个年轻人对他说:“关大哥,你放心去读书,家里有我。”
关振义的眼睛湿了。
他闭上眼睛,一行眼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
他喃喃自语。
“霍老弟……我欠你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变得决绝。
他转身走回书案,拿起那份报告。
他的手不再颤抖。
他看着报告的封面,嘴里吐出几个字。
“这个年轻人……”
“她不是来请教。”
“她是来递刀的。”
他拿起桌上一部老旧的黑色电话。
那部电话,他已经有十年没有用过了。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熟悉的忙音。
他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拨号盘上,用力地拨出了一个号码。
一个他以为自己永生永世,都不会再拨打的号码。
“咯噔,咯噔,咯噔……”
拨盘转动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响得刺耳。
石门发出一声沉闷的机括响动,向内缓缓打开。
门后是一条幽深的小径,青石板铺就,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竹林。
陆云帆立刻就要推门下车。
闻人语的声音从后座传来。
“你和雷啸在车里等。”
陆云帆的手停在车门把手上。
“老板,您一个人去?”
“我一个人,是请教。”
闻人语看着那条小径。
“两个人,就是示威。”
她说完,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清晨的风吹起她黑色长裤的裤脚,白色衬衫的衣领在她颈边轻轻拂动。
她没有带任何东西,除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
陆云帆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竹林深处,石门在他眼前缓缓关上。
他感觉那扇门隔开的不是一个院子,是两个世界。
小径不长,尽头是一栋两层的灰色小楼,样式很旧,墙壁上爬满了藤蔓。
一个穿着对襟布衫,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站在门口,对着闻人语微微躬身。
“闻人小姐,老先生在书房等您。”
闻人语点头致意,跟着老妇人走进屋子。
屋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地板是深色的木头,擦得很亮,能映出人影。
空气里有一股旧书和檀香混合的味道。
书房的门开着。
一个身影正站在一张宽大的书案前,手腕悬空,握着一支毛笔。
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式长衫,头发全白了,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没有回头,笔尖在一张铺开的宣纸上移动,留下最后一捺。
他放下笔。
“关老先生。”
闻人语在门口站定,没有再往前走。
关振义转过身。
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但一双眼睛透过老花镜的镜片,依旧有神。
他打量了闻人语一眼。
“你就是闻人语。”
他的声音,和对讲机里一样,没有太多情绪。
“坐。”
他指了指书案对面的一套红木桌椅。
老妇人端上茶具,是那种很小的紫砂壶和白瓷杯。
她为两人各倒了一杯茶,然后安静地退了出去,关上了书房的门。
关振义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说吧,什么文章,能让你一个北方人,找到我这个老头子这里来。”
闻人语没有碰桌上的茶。
她将手里的牛皮纸文件袋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一篇关于离岸信托风险的习作。”
“晚辈才疏学浅,有几个地方想不通。”
关振义瞥了一眼那个文件袋,没有伸手去拿。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闻人语脸上。
“香港的大律师,不说上千,也有几百。”
“为什么找我?”
“因为他们能解法条,解不了人心。”
闻人语说。
关振义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他看着闻人语,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放下茶杯,杯底和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
他终于伸出手,拿起了那个文件袋。
他从里面抽出那份装订好的报告。
深蓝色的封皮,一行烫金小字。
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逐字读出声。
“关于离岸信托结构中或有债务触发机制的法律风险探析。”
他念完,发出一声轻笑。
“题目倒是不小。”
他翻开了第一页。
闻人语安静地坐着,看着他。
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关振义看得很快,起初他脸上的神情很放松,像一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
他偶尔会点点头,偶尔又会摇摇头。
当他翻到第五页的时候,他的手指停住了。
那是一张复杂的结构图。
一个主体公司,下面挂着三家分别注册在维尔京、开曼和巴拿马的子公司。
“这个结构,很老派。”
关振义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
“现在的人,都喜欢把结构做得更复杂,藏得更深。”
闻人语没有接话。
关振义的手指顺着图上的线条移动。
“用三家公司互为犄角,隔离风险,防火墙建得不错。”
他翻过一页,看到了后面的文字说明。
他的眉头,第一次皱了起来。
“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判例时间差,做文章?”
他抬起头,看向闻人uto。
“闻人小姐,你这个想法,很大胆。”
“不是想法,是困惑。”
闻人语纠正他。
“晚辈在想,如果有人在信托资产交割的瞬间,利用巴拿马的法律,宣布开曼的公司违约,会怎么样。”
关振义的身体,微微前倾。
他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不见了。
“会引发连锁债务。维尔京的公司会被拖下水,最终,债务会击穿防火墙,烧到母公司身上。”
“但这个时间点,很难把握。”
他摇摇头。
“需要对三地的法律流程,精确到小时的计算。而且,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去启动那份违约诉讼。”
闻人语伸出手指,在报告的某一页上轻轻点了点。
“如果,借口在这里呢?”
关振义的目光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
那是报告的附录部分。
里面罗列了几十种可能被用作“借口”的商业条款。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其中一条上。
【当目标公司的某一特定金融牌照,连续三个财季,未能通过监管机构的合规审查时,其作为抵押物的价值,将被认定为零。】
书房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
关振义的呼吸,停顿了一拍。
他猛地抬起头,眼睛死死地盯着闻人语。
“这个条款,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他的声音,变得干涩。
“在一份快要被人遗忘的旧合同里,看到的。”
闻人语的语气没有任何变化。
关振义没有再问。
他低下头,重新看报告。
他的手有些抖,翻动纸张的声音,都变了调。
他不再一目十行,而是一字一句地看,像是要把每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他看到了闻人语在报告里做的推演。
如何通过舆论,影响监管机构的判断。
如何通过一系列小规模的金融狙击,让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变得难看。
如何让合规审查的失败,看起来像是一个“市场行为”的必然结果。
每一个步骤,都冰冷,精确。
像一台机器,在执行设定好的程序。
关振义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想喝口水。
杯子送到嘴边,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
茶水晃了出来,洒在他的长衫上。
他好像没有察觉,把一杯已经凉了的茶,灌了下去。
“闻人小姐。”
他放下茶杯,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颤抖。
“你这份报告,不是习作。”
“你这不是在问我问题。”
他看着闻人语的眼睛。
“你是在告诉我一个答案。”
闻人语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角。
“茶很好。”
她对着关振义,微微欠身。
“今日打扰老先生了,晚辈班门弄斧,让您见笑。”
“晚辈告辞。”
她说完,转身就走。
她走到书房门口,手刚要碰到门把手。
“等等。”
关振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闻人语停下脚步,但没有回头。
“这份报告的结构模型……”
关振义的声音艰涩。
“是真实存在的,对不对?”
闻人语沉默了几秒。
“老先生是法律的泰山北斗。”
“真与假,您比我清楚。”
她说完,拉开门,走了出去。
老妇人等在门外,引着她穿过客厅,走向大门。
书房里,关振义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份深蓝色的报告上。
那份报告,像一个黑色的漩涡,要把他整个人都吸进去。
他慢慢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是浅水湾的海景,天色已经大亮。
他看着远处的海面,眼神空洞。
几十年前的一幕,在他脑海里浮现。
八号风球,巨浪滔天。
一个年轻人,掌着舵,开着一艘小渔船,船上坐着他啼哭的母亲和幼弟。
那个年轻人对他说:“关大哥,你放心去读书,家里有我。”
关振义的眼睛湿了。
他闭上眼睛,一行眼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
他喃喃自语。
“霍老弟……我欠你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变得决绝。
他转身走回书案,拿起那份报告。
他的手不再颤抖。
他看着报告的封面,嘴里吐出几个字。
“这个年轻人……”
“她不是来请教。”
“她是来递刀的。”
他拿起桌上一部老旧的黑色电话。
那部电话,他已经有十年没有用过了。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熟悉的忙音。
他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拨号盘上,用力地拨出了一个号码。
一个他以为自己永生永世,都不会再拨打的号码。
“咯噔,咯噔,咯噔……”
拨盘转动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响得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