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枭雄的实习课-《从赤贫到半岛财阀》

  现代建设南部项目部门前,郑秀妍的轿车准时停在门口。

  她今天特意穿了一套较为休闲的服装,准备带李振宇参观项目现场。

  然而当她下车时,惊讶地发现李振宇已经等在门口,身上穿着一套普通的工装服,脚上是结实的劳保鞋,完全不像个企业会长,倒像个普通的工地管理员。

  “李会长,您这是...”

  郑秀妍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李振宇咧嘴一笑,拍了拍身上的工装:

  “入乡随俗嘛。穿西装打领带去工地,太不像话了。”

  郑秀妍掩口轻笑:

  “但您毕竟是会长...”

  “在工地上,大家都是靠手艺吃饭的劳动者,不分高低。”

  李振宇打断她,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郑小姐,今天能不能让我自己转转?我想真正了解工地是怎么运作的。”

  郑秀妍略微犹豫,最终点头:

  “好吧,我会在项目部办公室,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李振宇道谢后,大步走向工地入口。

  安全员递给他一顶安全帽,他熟练地扣好带子,动作流畅得像是经常出入工地的老手。

  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李振宇没有去找项目经理,而是径直走向一群正在搬运钢筋的工人。

  “大叔,需要搭把手吗?”

  他自然地走上前,抓住一根钢筋的一端。

  工人们惊讶地看着这个穿着工装但气质不凡的年轻人。

  一个年纪较大的工人皱眉问:

  “你是新来的管理员?”

  “算是吧,来学习的。”

  李振宇笑着,已经扛起钢筋的一端:“往哪边走?”

  老工人指了个方向,仍然面带疑惑,但还是配合地扛起另一端。

  两人一前一后扛着钢筋走向堆放区。

  “大叔在这行干多久了?”李振宇边走边问。

  “好多年喽”老工人喘着气说:“从学徒干到现在。”

  放下钢筋后,李振宇掏出烟递过去:

  “那您可是行家了,您觉得这个工地怎么样?”

  老工人接过烟,态度明显缓友善了点:

  “马马虎虎吧,材料老是不及时,有时候干着干着就等料,工钱可是按天算的哟。”

  李振宇认真记下这点:

  “配送不及时?经常这样吗?”

  “可不是嘛!”

  另一个年轻工人插话:“上周等水泥等了整整一天!说是车队调度出了问题。”

  李振宇点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感谢后把烟全散了出去,继续向混凝土浇筑区走去。

  在混凝土搅拌车旁,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工人们正在手工测量水泥和砂石的比例,方法相当原始。

  “您好,为什么不用自动配比系统?”

  李振宇询问现场管理员。

  管理员瞥了他一眼:

  “预算不够呗,公司觉得人工测量就够了,省钱。”

  李振宇皱眉:

  “但这样配比不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

  管理员耸肩:

  “上面的人只关心成本,质量过得去就行。”

  李振宇没有说话,但眼中闪过一丝不认同。

  他挽起袖子,主动帮助工人搬运砂石,一边干一边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困难。

  中午时分,工人们聚在一起吃盒饭。

  李振宇也领了一份,自然地坐在工人们中间。

  “李会长,您怎么在这吃饭?”

  一个管理人员急忙跑来:“项目部准备了午餐...”

  李振宇摆手打断他:“这里就很好,我想和兄弟们多聊聊。”

  工人们惊讶地得知这个与他们一起干活的年轻人竟然是一家公司的会长,顿时拘谨起来。

  李振宇摆摆手:“紧张什么,我这次是来学习的。”

  他打开盒饭,边吃边问:“大家觉得工地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一阵沉默后,一个大胆的年轻工人开口:

  “安全问题!上面天天喊安全第一,但连基本的安全装备都不配齐。”

  另一个接话:“还有工期安排太紧,老是赶工,容易出事。”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李振宇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

  下午,李振宇来到模板安装区。

  他注意到工人们正在费力地搬运和安装木模板,效率很低。

  “为什么不用铝合金模板?”

  他问现场工程师:“虽然初期投入大,但可以重复使用,长期来看更划算。”

  工程师有点惊讶地看着他,竖了一个大拇指:“行家呀?我们也提过建议,但上面说成本太高。”

  李振宇帮助工人安装模板时,一个老木工看他动作生疏,忍不住指点:

  “小伙子,手要这样放,力气用得少,还固定得牢。”

  李振宇虚心接受指导,反复练习了几次,直到老木工点头认可:

  “学得挺快嘛!”

  郑秀妍在项目部办公室处理完文件,忍不住来到工地寻找李振宇。

  她惊讶地发现他正在脚手架旁与工人们一起搬运材料,满身灰尘,却笑得十分畅快。

  “李会长,您怎么...”郑秀妍哭笑不得。

  李振宇抹了把汗:“郑小姐来得正好。我刚才发现几个问题,想跟你聊聊。”

  他领着郑秀妍走到一边,认真地说:

  “第一,材料配送不及时,经常导致停工待料。第二,施工工艺落后,比如混凝土配比还是人工测量。第三,安全投入不足,工人缺乏必要防护装备。”

  郑秀妍惊讶地记录着:

  “这些确实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改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短期投入换来长期效益。”

  李振宇坚定地说:

  “比如铝合金模板,虽然初期成本高,但能重复使用上百次,实际成本比木模板低得多。又比如自动配比系统,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返工风险。”

  他指着远处的工人:

  “最重要的是,改善工作条件和安全装备,能提高工人积极性,减少事故。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郑秀妍若有所思:

  “但父亲和董事会更关注短期财务报表...”

  “这就是问题所在。”

  李振宇一针见血指出:“大企业往往被短期业绩束缚,不敢做长期投入。而我们这些创业者,反而能够放眼长远。”

  这时,那个老木工走过来,拍拍李振宇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