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如融化的蜜糖,铺满小区中央那片不大的空地。树影斑驳,蝉鸣低回,小亚明骑着一辆银灰色的儿童自行车,在水泥地上划出一道道歪斜却欢快的轨迹。车铃叮当响,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鸟,在夏末傍晚的空气里跳跃。他绕着花坛一圈又一圈地转,嘴里哼着剧组新拍的配乐片段,时不时抬头朝三楼阳台挥挥手。
亚瑟倚在阳台上,手搭在冰凉的铁艺栏杆上,目光追随着孩子的身影。风吹动他额前略显灰白的发丝,嘴角浮起一丝极轻的笑意——那种笑不是张扬的喜悦,而是沉淀后的安稳,像是终于从一场漫长的风暴中靠岸的人,望着灯塔下奔跑的孩子,心被某种柔软的东西填满了。
厨房飘来炖汤的香气,浓醇中带着一丝药材的微苦,是艾迪特地为他煲的老母鸡汤。她探出头来,围裙上沾着一点葱花,锅铲还握在手里,冲他扬了扬下巴:“别站太久,风大。”她笑了笑,眼角有细纹舒展,那是这几年才慢慢爬上去的,可并不显老,反倒透着种踏实的暖意。
他点头,正要转身进屋,裤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短促而清晰。
他动作一顿,低头掏出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加密邮件服务的推送提醒,发件人显示为“未知”。没有标题,只有一串乱码似的标识符。
亚瑟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动,眼神沉了一瞬。他没说话,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嗯”,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随即把手机放回口袋,脚步平稳地走回书房。
客厅里,艾迪正端着砂锅从厨房出来,热气氤氲,映得她脸庞微红。她哼着歌把汤放在餐桌上,顺口喊了声楼上:“小亚明!洗澡了!明天还要去片场呢!”
“知道啦——”孩子拖长音回应,车轮猛地一拐,冲向楼道口。
亚瑟关上书房门,反手落锁。屋内光线骤暗,只剩电脑屏幕幽幽亮起。他坐定,指尖轻敲键盘,调出加密邮箱。邮件内容依旧简短,却字字如针:
“两亿到账,缺口未补。您以为的全额,实为虚影。若不想《星途》毁于暗流,请查清钱去何处。”
——落款空白。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整整三秒,呼吸平稳,瞳孔却微微收缩。手指已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内部财务系统的操作日志。两亿投资款的划转记录完整无误,收款账户正是项目专用户,银行回执、清算凭证全都齐全,流程合规,表面滴水不漏。
但他记得清楚——就在签字前夜,他亲自核对过预算明细表。那份由五位核心成员联签的文件中,根本没有一笔七百万的支出项。
他继续往下翻,逐条筛查资金清算路径。终于,在凌晨一点十七分的一条前置扣款记录跳入视线:
项目名称:技术咨询预付款
金额:7,000,000.00元
审批人:合作方代理公司法人——陈维舟
时间戳:投资到账当日,01:17
亚瑟指尖停在触控板上。他从未授权这个项目,更不认识什么“陈维舟”。
他点开附件中的补充协议扫描件。页面上的签名模糊不清,像是用劣质打印机翻印过多次;公章颜色偏深,边缘晕染,与正规备案章明显不符。而原始合同中,并无此项条款。
他调出该代理公司的注册信息。公司名为“寰宇星策(开曼)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境外离岸群岛,成立时间仅三个月零八天,股东名单为空白,官网链接点击后跳转至错误页面。典型的壳公司。
他伸手去拿座机,准备拨通财务总监李铮的号码。手指刚触到听筒,屏幕突然一闪,整个系统强制跳转至登录界面,弹出红色警告框:
【此会话已被远程注销】
【检测到异常访问行为,已终止当前连接】
亚瑟缓缓放下手,脊背挺直,眼底掠过一丝冷光。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漏洞,是有人在他眼皮底下,用高权限账号修改了资金路径,且能实时监控他的查询动作。
窗外,小亚明洗完澡跑过走廊,湿漉漉的脚丫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啪嗒声,一边翻找背包里的蜡笔画本,一边大声念叨:“我要画一个太空导演椅,上面写着‘亚明·亚瑟森’!”
艾迪在客厅轻声笑着回应:“那你得先把数学作业写完。”
一切如常。
可他知道,有些事已经悄然裂开了一道缝。
他起身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厚重的《电影艺术史》,按下书脊内侧的机关。书后暗格滑开,他取出一个锈迹斑驳的铁盒,带锁。打开后,里面静静躺着一封信——泛黄的信纸,未曾寄出,收信人写着“父亲”。还有几份泛白的投资意向书副本,是他当年离开金融圈时亲手封存的证据。
他将刚刚打印的邮件截图和财务记录放入盒中,重新锁好,塞进衣柜最深处的夹层。
然后拉开书桌最下方的抽屉,取出一部黑色旧手机。外壳磨损严重,电池盖松动,SIM卡槽旁刻着一道浅浅的划痕——那是他早年在跨境并购案中留下的标记,用来识别是否被动过手脚。这部手机从不联网,不存通讯录,只插临时卡,专用于极密联络。
插入新卡,开机。信号缓慢接通。
他拨出一个六位数的短号。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无人说话。
“最近有没有人打听我的资金动向?”他声音平静,像在问天气。
对方沉默了几秒,才传来一个低哑的男声:“你终于察觉了。”
通话结束。
亚瑟把手机平放在桌面,没再打第二通。他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场棋局早已布下,而他,只是现在才踏入陷阱的中心。
这位老友姓周,曾是某外资投行风控主管,十年前因一桩跨境洗钱案与他联手破局,之后便断了联系。此人行事缜密,从不说废话。他说“终于”,说明监视早已开始,甚至可能覆盖了他的日常通讯。
是谁知道那笔七百万的存在?
是谁能在凌晨一点十七分,以合作方法人名义完成审批?
又是谁,精准使用了“缺口”这个词?
这三个问题像钉子一样扎进脑海。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牛皮笔记本,写下:
一、谁在监视资金流向?——具备系统高级权限,或掌握后台接口
二、为何知晓“缺口”术语?——必属核心决策圈,参与过非正式会议
三、目的为何?——破坏《星途》?还是引我现身?
写完,他合上本子,闭目片刻。
这件事不能让艾迪知道。她三年前才从抑郁中走出来,为了陪他重建生活,放弃了自己在纪录片领域的事业。如今她每天笑着问他拍摄进度,给孩子讲镜头语言,仿佛终于相信他们可以一起往前走了。如果此刻告诉她投资被截流、项目濒临崩盘,她一定会自责,会觉得是自己的软弱拖累了他。
小亚明更不能知道。那孩子曾在警方带走他时哭到窒息,整整半年不肯叫“爸爸”。后来经过心理干预,才一点点重建信任。现在他天天嚷着要当导演,要把爸爸的故事拍成电影。不能再让他经历一次“爸爸消失”的恐惧。
只能他自己查。
但这次不同以往。从前他对付的是台面上的对手——媒体抹黑、资本狙击、舆论围剿。那些都是明枪,看得见,防得住。而现在,敌人藏在阴影里,不动声色地撬动根基,连系统都能远程切断。
敢在他宣布全力押注《星途》的第二天动手,说明对方一直在等这一刻。等他放松警惕,等项目启动,等资金落地——然后一刀割喉。
而且,“缺口”这个词……他回忆起来,是在一次深夜会议中随口说的。当时团队争论预算分配,他说:“目前看,表面上全款到位,但实际上存在七百万的资金缺口,必须重新规划。”
那次会议没有录音,纪要也未提及该词,只有在场五人知晓。
五个人:制片人赵岚、财务总监李铮、法律顾问沈砚、技术顾问崔哲,以及……签约当晚临时顶替的那位“紧急授权代理人”。
他猛然睁开眼。
上周签约前夜,原定法务代表突发急性阑尾炎送医,对方紧急派出一名自称“集团特别授权代表”的男子代签。那人出示了完整的委托书和公证书,手续齐全,他也查验过,未觉异常。
但现在回想——那份公证书的编号,全是数字,共十二位。而国内公证机构的编号通常是“地区代码 年份 序号”格式,如“沪证字第20231024号”。纯数字编号,极可能是伪造。
他迅速打开笔记本,翻到当日会议记录页。照片中,那位代理人站在签约桌旁,穿着深灰西装,面容普通,戴着无框眼镜。名字登记为:CY2046。
不是真名。更像是代号。
他心中一凛。
CY2046……是谁?
那家壳公司背后的关系链是否早已编织多年?
那个在签约夜悄然替换身份的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等着这一刻?
他把手机放下,重新按下录音键,声音冷静如刀锋:
“第一条线索:有人拥有系统高权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修改了核心资金路径。”
“第二条:此人熟悉内部术语,极可能参与过非公开决策。”
“第三条:所有异常节点,指向签约夜的紧急代理人——代号CY2046。”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
“下一步,排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所有登录日志,尤其是凌晨时段的异常IP。同时,调取签约现场的全部监控备份,重点追踪CY2046的行动轨迹。”
录音结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小亚明正举着蜡笔画奔向母亲,画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我的爸爸是大导演。”
艾迪接过画,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发。
夜色渐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
而在某处看不见的地方,一张网正在收紧。
而他,已决定不再逃避。
亚瑟倚在阳台上,手搭在冰凉的铁艺栏杆上,目光追随着孩子的身影。风吹动他额前略显灰白的发丝,嘴角浮起一丝极轻的笑意——那种笑不是张扬的喜悦,而是沉淀后的安稳,像是终于从一场漫长的风暴中靠岸的人,望着灯塔下奔跑的孩子,心被某种柔软的东西填满了。
厨房飘来炖汤的香气,浓醇中带着一丝药材的微苦,是艾迪特地为他煲的老母鸡汤。她探出头来,围裙上沾着一点葱花,锅铲还握在手里,冲他扬了扬下巴:“别站太久,风大。”她笑了笑,眼角有细纹舒展,那是这几年才慢慢爬上去的,可并不显老,反倒透着种踏实的暖意。
他点头,正要转身进屋,裤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短促而清晰。
他动作一顿,低头掏出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加密邮件服务的推送提醒,发件人显示为“未知”。没有标题,只有一串乱码似的标识符。
亚瑟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动,眼神沉了一瞬。他没说话,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嗯”,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随即把手机放回口袋,脚步平稳地走回书房。
客厅里,艾迪正端着砂锅从厨房出来,热气氤氲,映得她脸庞微红。她哼着歌把汤放在餐桌上,顺口喊了声楼上:“小亚明!洗澡了!明天还要去片场呢!”
“知道啦——”孩子拖长音回应,车轮猛地一拐,冲向楼道口。
亚瑟关上书房门,反手落锁。屋内光线骤暗,只剩电脑屏幕幽幽亮起。他坐定,指尖轻敲键盘,调出加密邮箱。邮件内容依旧简短,却字字如针:
“两亿到账,缺口未补。您以为的全额,实为虚影。若不想《星途》毁于暗流,请查清钱去何处。”
——落款空白。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整整三秒,呼吸平稳,瞳孔却微微收缩。手指已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内部财务系统的操作日志。两亿投资款的划转记录完整无误,收款账户正是项目专用户,银行回执、清算凭证全都齐全,流程合规,表面滴水不漏。
但他记得清楚——就在签字前夜,他亲自核对过预算明细表。那份由五位核心成员联签的文件中,根本没有一笔七百万的支出项。
他继续往下翻,逐条筛查资金清算路径。终于,在凌晨一点十七分的一条前置扣款记录跳入视线:
项目名称:技术咨询预付款
金额:7,000,000.00元
审批人:合作方代理公司法人——陈维舟
时间戳:投资到账当日,01:17
亚瑟指尖停在触控板上。他从未授权这个项目,更不认识什么“陈维舟”。
他点开附件中的补充协议扫描件。页面上的签名模糊不清,像是用劣质打印机翻印过多次;公章颜色偏深,边缘晕染,与正规备案章明显不符。而原始合同中,并无此项条款。
他调出该代理公司的注册信息。公司名为“寰宇星策(开曼)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境外离岸群岛,成立时间仅三个月零八天,股东名单为空白,官网链接点击后跳转至错误页面。典型的壳公司。
他伸手去拿座机,准备拨通财务总监李铮的号码。手指刚触到听筒,屏幕突然一闪,整个系统强制跳转至登录界面,弹出红色警告框:
【此会话已被远程注销】
【检测到异常访问行为,已终止当前连接】
亚瑟缓缓放下手,脊背挺直,眼底掠过一丝冷光。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漏洞,是有人在他眼皮底下,用高权限账号修改了资金路径,且能实时监控他的查询动作。
窗外,小亚明洗完澡跑过走廊,湿漉漉的脚丫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啪嗒声,一边翻找背包里的蜡笔画本,一边大声念叨:“我要画一个太空导演椅,上面写着‘亚明·亚瑟森’!”
艾迪在客厅轻声笑着回应:“那你得先把数学作业写完。”
一切如常。
可他知道,有些事已经悄然裂开了一道缝。
他起身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厚重的《电影艺术史》,按下书脊内侧的机关。书后暗格滑开,他取出一个锈迹斑驳的铁盒,带锁。打开后,里面静静躺着一封信——泛黄的信纸,未曾寄出,收信人写着“父亲”。还有几份泛白的投资意向书副本,是他当年离开金融圈时亲手封存的证据。
他将刚刚打印的邮件截图和财务记录放入盒中,重新锁好,塞进衣柜最深处的夹层。
然后拉开书桌最下方的抽屉,取出一部黑色旧手机。外壳磨损严重,电池盖松动,SIM卡槽旁刻着一道浅浅的划痕——那是他早年在跨境并购案中留下的标记,用来识别是否被动过手脚。这部手机从不联网,不存通讯录,只插临时卡,专用于极密联络。
插入新卡,开机。信号缓慢接通。
他拨出一个六位数的短号。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无人说话。
“最近有没有人打听我的资金动向?”他声音平静,像在问天气。
对方沉默了几秒,才传来一个低哑的男声:“你终于察觉了。”
通话结束。
亚瑟把手机平放在桌面,没再打第二通。他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场棋局早已布下,而他,只是现在才踏入陷阱的中心。
这位老友姓周,曾是某外资投行风控主管,十年前因一桩跨境洗钱案与他联手破局,之后便断了联系。此人行事缜密,从不说废话。他说“终于”,说明监视早已开始,甚至可能覆盖了他的日常通讯。
是谁知道那笔七百万的存在?
是谁能在凌晨一点十七分,以合作方法人名义完成审批?
又是谁,精准使用了“缺口”这个词?
这三个问题像钉子一样扎进脑海。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牛皮笔记本,写下:
一、谁在监视资金流向?——具备系统高级权限,或掌握后台接口
二、为何知晓“缺口”术语?——必属核心决策圈,参与过非正式会议
三、目的为何?——破坏《星途》?还是引我现身?
写完,他合上本子,闭目片刻。
这件事不能让艾迪知道。她三年前才从抑郁中走出来,为了陪他重建生活,放弃了自己在纪录片领域的事业。如今她每天笑着问他拍摄进度,给孩子讲镜头语言,仿佛终于相信他们可以一起往前走了。如果此刻告诉她投资被截流、项目濒临崩盘,她一定会自责,会觉得是自己的软弱拖累了他。
小亚明更不能知道。那孩子曾在警方带走他时哭到窒息,整整半年不肯叫“爸爸”。后来经过心理干预,才一点点重建信任。现在他天天嚷着要当导演,要把爸爸的故事拍成电影。不能再让他经历一次“爸爸消失”的恐惧。
只能他自己查。
但这次不同以往。从前他对付的是台面上的对手——媒体抹黑、资本狙击、舆论围剿。那些都是明枪,看得见,防得住。而现在,敌人藏在阴影里,不动声色地撬动根基,连系统都能远程切断。
敢在他宣布全力押注《星途》的第二天动手,说明对方一直在等这一刻。等他放松警惕,等项目启动,等资金落地——然后一刀割喉。
而且,“缺口”这个词……他回忆起来,是在一次深夜会议中随口说的。当时团队争论预算分配,他说:“目前看,表面上全款到位,但实际上存在七百万的资金缺口,必须重新规划。”
那次会议没有录音,纪要也未提及该词,只有在场五人知晓。
五个人:制片人赵岚、财务总监李铮、法律顾问沈砚、技术顾问崔哲,以及……签约当晚临时顶替的那位“紧急授权代理人”。
他猛然睁开眼。
上周签约前夜,原定法务代表突发急性阑尾炎送医,对方紧急派出一名自称“集团特别授权代表”的男子代签。那人出示了完整的委托书和公证书,手续齐全,他也查验过,未觉异常。
但现在回想——那份公证书的编号,全是数字,共十二位。而国内公证机构的编号通常是“地区代码 年份 序号”格式,如“沪证字第20231024号”。纯数字编号,极可能是伪造。
他迅速打开笔记本,翻到当日会议记录页。照片中,那位代理人站在签约桌旁,穿着深灰西装,面容普通,戴着无框眼镜。名字登记为:CY2046。
不是真名。更像是代号。
他心中一凛。
CY2046……是谁?
那家壳公司背后的关系链是否早已编织多年?
那个在签约夜悄然替换身份的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等着这一刻?
他把手机放下,重新按下录音键,声音冷静如刀锋:
“第一条线索:有人拥有系统高权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修改了核心资金路径。”
“第二条:此人熟悉内部术语,极可能参与过非公开决策。”
“第三条:所有异常节点,指向签约夜的紧急代理人——代号CY2046。”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
“下一步,排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所有登录日志,尤其是凌晨时段的异常IP。同时,调取签约现场的全部监控备份,重点追踪CY2046的行动轨迹。”
录音结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小亚明正举着蜡笔画奔向母亲,画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我的爸爸是大导演。”
艾迪接过画,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发。
夜色渐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
而在某处看不见的地方,一张网正在收紧。
而他,已决定不再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