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初查遇阻,疑云更浓-《穿成农家炮灰后,我在古代搞内卷》

  赵捕头和周先生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大河县。

  车马劳顿,他们的衣衫沾染了一路的风尘,面容也略显疲惫。

  可一想到身负命案的调查重任,二人连片刻的休憩都顾不上,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查案之中。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县令府。

  踏入那曾发生命案的房间,屋内的一切依旧维持着案发时的模样。

  赵捕头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他一边仔细查看,一边开口说道:

  “周师爷,你瞧这现场,乍一看是县令与小妾调情时突然暴毙,可我总觉得哪里透着古怪。

  你看这县令的神色,哪像“马上风”而亡的样子呢?”

  周师爷轻抚胡须,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回应道:

  “嗯,我亦有同感,此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不过,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咱们行事切不可鲁莽,妄下结论。

  还得多收集些证据,才能抽丝剥茧,查明真相。”

  随后,他们开始走访县令府的下人以及当日在场的人。

  然而,调查之路远比他们想象的艰难。

  那些被询问者,要么紧闭双唇,不愿多说一个字;

  要么言语闪烁,含糊其辞,始终未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县令夫人很是可疑!”赵捕头低声对周师爷说道。

  “对呀!她为什么阻止上报?这其中肯定有蹊跷!”周师爷回应道。

  “可如今该如何是好?突破口又在哪里呢?” 赵捕头心急如焚,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

  “把他们分开审问,若是他们的供词有出入,那必定有问题。” 周师爷冷静地提出建议。

  果不其然,通过分别审问,他们发现了关键线索。

  原来,县令夫人当晚与一位从府城来的老爷偷情。

  她害怕事情败露,趁着现场混乱,匆忙让那老爷逃走了。

  很快就将那老爷抓捕了。一审问后得知,他是来报复方家的。

  只因方家搅黄了他儿子的好事,他儿子还因此失踪了。

  而他与县令夫人本是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只是后来各自成家。

  此次见面,他本想借助县令的权势收拾方家。

  县令经过夫人的这才有了县令强取豪夺方家番薯之事。

  谁料,当晚他们在一起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滚到了一起。

  得知县令死后,他们做贼心虚,慌乱之下出了昏招,如今看来,反倒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不过,他们声称并未对县令动手。

  “抓起来!带回去让大人做主!”

  还真有人针对方家,还牵涉到大人,肯定得交给大人。

  “这可如何是好?线索就这样断了。” 赵捕头满心焦虑,忍不住连连叹气。

  周师爷沉思良久,缓缓说道:

  “别急,咱们再仔细想想办法。这案子既然存在疑点,就必然会有破绽。

  我们再四处打听打听,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线索。”

  就在他们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消息悄然传入他们耳中 —— 此事似乎与方家人有关。

  赵捕头和周先生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明白,有可能是有人想诬陷方家,

  想借他们之手收拾方家。

  可他们是那么容易上当的吗?

  不说有大人交待,就是按规矩他们也不会草率结案的。

  不过倘若真与方家人有关,这案子恐怕会变得异常棘手。

  因为在他们出发前,姥爷和夫人都特意叮嘱过他们,让他们对方家人客气点,可千万不能冤枉了好人。

  赵捕头心中暗自叫苦,这明摆着就是让他们对方家手下留情。

  周师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声安慰道:“赵捕头,知府大人和夫人既然这么交代了,

  咱们先去街上逛逛,听听百姓们的议论。实在没别的办法,再去方家看看情况。”

  两人来到热闹的街市,只见一群人围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

  他们不动声色地在一旁倾听,原来众人都在唾弃县令,说他不做人,想强抢功劳,还提到了“番薯”。

  “走,我们去大河村看看!” 赵捕头当机立断,对周师爷说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偷偷潜入方家村。

  只见方家人育种的番薯苗才刚刚发出小小的嫩芽。

  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方家的院子里,架着无数的锅,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

  村民们都聚集在方家院子里,热闹非凡。原来都在学习制作过程。

  “我们学好了就去各地宣传!”一个村民兴奋地说道。

  “虽然那些番薯不能动,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种上番薯呀!”另一个村民附和道。

  “这县令真是罪有应得!”一个老妇人咬牙切齿地说。

  “对对对,老天有眼呀!”一个年轻人愤愤不平。

  “恶人自有天收!”一个中年男子叹息道。

  “唉!也不知道这些番薯该怎么处置!”一个妇女担忧地说。

  “再没人来,放在这里,很容易坏的呀!”另一个妇女附和道。

  “可恶的昏官!”众人咬牙切齿,议论纷纷。

  “小声点,别被人听到了,抓起来!”一人赶紧提醒。

  “啊?抓起来?”一人惊叹道,紧张的左右环顾。

  “算了,别议论那些啦!自有大人主持公道!”

  众人立马看向那大锅。

  “好香呀!”

  “没想到这番薯居然这么香?而且产量还这么高!”

  “终于不用饿肚子啦!”

  “真希望那些官老爷快快解决此事,我们好挣钱!”

  “我们也能挣钱呢!”另一个村民兴奋地说。

  “还是心姝聪明!居然想出这么神奇的方法!”一个村民赞叹道。

  “我们也能靠着这门手艺挣钱呢!” 另一个村民兴奋地附和。

  众人议论纷纷,赵捕头和周师爷趁机靠近,一番打听后得知,方家育种后,打算低价把番薯卖给百姓。

  他们担心百姓不愿意种植,便让村里人将番薯做成各种美味的成品,让人品尝之后,谁又能拒绝这美味的诱惑呢?

  这样的方家,会做出杀人之举吗?

  他们又是怎么去杀死县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