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内院门口了,心雅、心悦两姐妹手持团扇拦在垂花门前。
心悦的扇面上写着"才高八斗",心雅的则是"学富五车"。
“姐夫,请说出三从四德!”心悦手执团扇半遮面,杏眼含笑地拦在门前。
云飞扬不慌不忙地整了整喜袍袖口,朝内院方向拱手一礼,朗声道:
“三从:夫人的话要听从,夫人的行动要跟从,夫人的消费要盲从。”
“四得:对夫人要,下得厨房,忍得唠叨,等得上妆,舍得花钱。”
“噗——”正在喝茶的方启文直接喷了茶,胡须上还挂着茶叶沫子,“这、这是哪门子的三从四德?!”
喜堂里的女眷们却眼睛发亮。
二婶用手肘捅了捅自家夫君,压低声音道:“听听!学着点!”
她家相公缩了缩脖子,假装专注研究地砖花纹。
满院宾客哄然大笑,几个年轻公子哥儿已经笑趴在桌上。
云飞扬的发小,某尚书公子疯狂做笔记,被同伴嘲笑:"别记了,你这辈子都学不会!"
另一位公子哥小声嘀咕:"天啦!太恐怖了!我宁愿继续单身..."
几位大人交换眼神,不约而同摸了摸袖袋——显然在检查私房钱是否安好。
其中一位突然惨叫:"夫人!我就藏了五两银子买酒..."
喜婆适时高喊:"吉时到——"只见的绣鞋尖轻轻点了三下地砖,这是新娘子默许的暗号。满院顿时彩绸飞舞,"
……
方心姝凤冠上的明珠随着步伐轻晃,霞帔上的金线鸾凤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十五岁的弟弟兴汪稳稳背着姐姐,眼眶通红却强撑着笑脸:"大姐,我走得稳不稳?"
云飞扬正要上前接人,却见小舅子突然侧身避开:"姐夫且慢!"
少年深吸一口气,在满堂宾客前高声问道:"你会纳妾吗?"
"不会!"云飞扬斩钉截铁的声音惊飞了檐下喜鹊,"我云飞扬此生,唯愿与姝儿一生一世一双人!"
兴汪却不依不饶:"若是...若是皇上赐你侧妃......"
"好小子!"云飞扬朗笑着揉了揉少年发顶,"我早与皇上立了军令状,若违此誓,便让我解甲归田。"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明黄绢帛,"这是陛下特许的婚书,白纸黑字写着'永不纳妾'!"
盖头下突然传来"噗嗤"一笑,方心姝的玉手轻轻拍了拍弟弟肩膀。
云飞扬趁机将人拦腰抱起,在满堂喝彩声中低语:"娘子可算笑了,为夫这心才算是落回肚子里。"
当花轿起驾时,一百二十八抬嫁妆紧紧跟随。
最前头皇帝、皇后御赐的嫁妆,接着贵妃和嫔妃的添妆,然后是田产地契箱、古董字画,再接着是头面首饰,最后是四季衣裳……
花轿经过醉仙楼时,二楼突然飘落漫天花雨。
原来是被云飞扬过去的纨绔朋友们,他们齐声喊:"王爷、王妃百年好合!"
方府门楣上,那对缠枝莲纹喜绸在风中翻飞。
心雅细心的发现,绸带末端竟用金线绣着小小字样:
左书"白首"
右书"同心"
正是云飞扬刚刚射穿的铜钱上刻的字。
“姐夫有那样厉害吗?”
她不由得想起前不久看到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而此时的花轿中,新娘方心姝悄悄掀起盖头一角,透过珠帘的缝隙向外望去。
花轿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十六名轿夫步伐整齐,将轿子抬得极稳。
方心姝端坐在轿中,大红嫁衣上的金线凤凰随着轿身轻轻晃动,在透过轿帘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孩童们追逐着撒落的喜糖,欢呼声与唢呐声交织在一起。这般盛况,与前世那场简陋的婚礼形成鲜明对比。
方心姝静静的望着自己交叠的双手。
她愣愣的看着自己左手食指,前世留有无数的疤痕,那是常年干农活留下的刀痕,好了又添,层层叠叠……
刚穿来时,这手也满手冻疮,疤痕累累,而且不再是一根手指,而是一双手……
如今肌肤光洁如新,可记忆却从未褪色。
---
花轿在迎亲队伍的簇拥下缓缓前行,轿身随着轿夫的步伐有节奏地摇晃着。
方心姝端坐在轿中,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大红嫁衣上金线绣制的凤凰在透过轿帘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她悄悄掀起盖头的一角,透过珠帘的缝隙向外望去。
街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孩童们追逐着撒落的喜糖,欢呼声与唢呐声交织在一起。
这场景恍如梦境,却又真实得让她心尖发颤。
轿窗的小帘忽然被人从外轻轻挑起,一支带着晨露的并蒂莲递了进来。
花瓣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映出云飞扬——或者说宋晓东——那双含笑的眼。
"姝儿可还满意这支花?"他压低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欢喜。
方心姝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接过那支花。
指尖触碰花瓣的瞬间,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
前世,她和宋晓东原本说好了要在老家办二十桌酒席,林家出八千八的彩礼。
可就在婚礼前一个月,婆婆突然拉着她的手哭诉:"芳萍啊,家里实在困难,你弟弟妹妹要上学..."
她心一软,主动说:"阿姨,要不彩礼就免了吧,婚礼也从简,在村里办几桌就行。"
婆婆亲热的抱住自己,说自己懂事,将来会好好弥补自己的。
回到家,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我娇养长大的闺女,凭什么被婆家轻贱!说好的八千八彩礼呢?说好的婚礼呢?"
"妈,"她低声解释,"宋晓东是老大,家里弟弟妹妹还小..."
“不行,不能更改,否则免谈!”母亲生气的坚持。
"妈,我们应该体谅..."
"体谅?"母亲的声音陡然提高,"你知道什么样的婆家最可怕吗?这种出尔反尔的婆家最恐怖。他们会把'懂事'当应该的!今天要你体谅这个,明天就要你体谅那个,最后把你吃得骨头都不剩!"
当时的她是如何反驳母亲的?
方心姝现在想来只觉得心口发闷。
终于想起来了,她很激动的对母亲说:"妈,我的婚姻我做主,当初说好了给聘礼,你也是要让我带过去的。如今他们不给,我大不了不带嫁妆..."
心悦的扇面上写着"才高八斗",心雅的则是"学富五车"。
“姐夫,请说出三从四德!”心悦手执团扇半遮面,杏眼含笑地拦在门前。
云飞扬不慌不忙地整了整喜袍袖口,朝内院方向拱手一礼,朗声道:
“三从:夫人的话要听从,夫人的行动要跟从,夫人的消费要盲从。”
“四得:对夫人要,下得厨房,忍得唠叨,等得上妆,舍得花钱。”
“噗——”正在喝茶的方启文直接喷了茶,胡须上还挂着茶叶沫子,“这、这是哪门子的三从四德?!”
喜堂里的女眷们却眼睛发亮。
二婶用手肘捅了捅自家夫君,压低声音道:“听听!学着点!”
她家相公缩了缩脖子,假装专注研究地砖花纹。
满院宾客哄然大笑,几个年轻公子哥儿已经笑趴在桌上。
云飞扬的发小,某尚书公子疯狂做笔记,被同伴嘲笑:"别记了,你这辈子都学不会!"
另一位公子哥小声嘀咕:"天啦!太恐怖了!我宁愿继续单身..."
几位大人交换眼神,不约而同摸了摸袖袋——显然在检查私房钱是否安好。
其中一位突然惨叫:"夫人!我就藏了五两银子买酒..."
喜婆适时高喊:"吉时到——"只见的绣鞋尖轻轻点了三下地砖,这是新娘子默许的暗号。满院顿时彩绸飞舞,"
……
方心姝凤冠上的明珠随着步伐轻晃,霞帔上的金线鸾凤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十五岁的弟弟兴汪稳稳背着姐姐,眼眶通红却强撑着笑脸:"大姐,我走得稳不稳?"
云飞扬正要上前接人,却见小舅子突然侧身避开:"姐夫且慢!"
少年深吸一口气,在满堂宾客前高声问道:"你会纳妾吗?"
"不会!"云飞扬斩钉截铁的声音惊飞了檐下喜鹊,"我云飞扬此生,唯愿与姝儿一生一世一双人!"
兴汪却不依不饶:"若是...若是皇上赐你侧妃......"
"好小子!"云飞扬朗笑着揉了揉少年发顶,"我早与皇上立了军令状,若违此誓,便让我解甲归田。"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明黄绢帛,"这是陛下特许的婚书,白纸黑字写着'永不纳妾'!"
盖头下突然传来"噗嗤"一笑,方心姝的玉手轻轻拍了拍弟弟肩膀。
云飞扬趁机将人拦腰抱起,在满堂喝彩声中低语:"娘子可算笑了,为夫这心才算是落回肚子里。"
当花轿起驾时,一百二十八抬嫁妆紧紧跟随。
最前头皇帝、皇后御赐的嫁妆,接着贵妃和嫔妃的添妆,然后是田产地契箱、古董字画,再接着是头面首饰,最后是四季衣裳……
花轿经过醉仙楼时,二楼突然飘落漫天花雨。
原来是被云飞扬过去的纨绔朋友们,他们齐声喊:"王爷、王妃百年好合!"
方府门楣上,那对缠枝莲纹喜绸在风中翻飞。
心雅细心的发现,绸带末端竟用金线绣着小小字样:
左书"白首"
右书"同心"
正是云飞扬刚刚射穿的铜钱上刻的字。
“姐夫有那样厉害吗?”
她不由得想起前不久看到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而此时的花轿中,新娘方心姝悄悄掀起盖头一角,透过珠帘的缝隙向外望去。
花轿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十六名轿夫步伐整齐,将轿子抬得极稳。
方心姝端坐在轿中,大红嫁衣上的金线凤凰随着轿身轻轻晃动,在透过轿帘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孩童们追逐着撒落的喜糖,欢呼声与唢呐声交织在一起。这般盛况,与前世那场简陋的婚礼形成鲜明对比。
方心姝静静的望着自己交叠的双手。
她愣愣的看着自己左手食指,前世留有无数的疤痕,那是常年干农活留下的刀痕,好了又添,层层叠叠……
刚穿来时,这手也满手冻疮,疤痕累累,而且不再是一根手指,而是一双手……
如今肌肤光洁如新,可记忆却从未褪色。
---
花轿在迎亲队伍的簇拥下缓缓前行,轿身随着轿夫的步伐有节奏地摇晃着。
方心姝端坐在轿中,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大红嫁衣上金线绣制的凤凰在透过轿帘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她悄悄掀起盖头的一角,透过珠帘的缝隙向外望去。
街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孩童们追逐着撒落的喜糖,欢呼声与唢呐声交织在一起。
这场景恍如梦境,却又真实得让她心尖发颤。
轿窗的小帘忽然被人从外轻轻挑起,一支带着晨露的并蒂莲递了进来。
花瓣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映出云飞扬——或者说宋晓东——那双含笑的眼。
"姝儿可还满意这支花?"他压低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欢喜。
方心姝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接过那支花。
指尖触碰花瓣的瞬间,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
前世,她和宋晓东原本说好了要在老家办二十桌酒席,林家出八千八的彩礼。
可就在婚礼前一个月,婆婆突然拉着她的手哭诉:"芳萍啊,家里实在困难,你弟弟妹妹要上学..."
她心一软,主动说:"阿姨,要不彩礼就免了吧,婚礼也从简,在村里办几桌就行。"
婆婆亲热的抱住自己,说自己懂事,将来会好好弥补自己的。
回到家,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我娇养长大的闺女,凭什么被婆家轻贱!说好的八千八彩礼呢?说好的婚礼呢?"
"妈,"她低声解释,"宋晓东是老大,家里弟弟妹妹还小..."
“不行,不能更改,否则免谈!”母亲生气的坚持。
"妈,我们应该体谅..."
"体谅?"母亲的声音陡然提高,"你知道什么样的婆家最可怕吗?这种出尔反尔的婆家最恐怖。他们会把'懂事'当应该的!今天要你体谅这个,明天就要你体谅那个,最后把你吃得骨头都不剩!"
当时的她是如何反驳母亲的?
方心姝现在想来只觉得心口发闷。
终于想起来了,她很激动的对母亲说:"妈,我的婚姻我做主,当初说好了给聘礼,你也是要让我带过去的。如今他们不给,我大不了不带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