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凭什么罚我-《穿成农家炮灰后,我在古代搞内卷》

  这次家族集体被惩戒,震颤着每一位方家人的心。

  刚开始的抱怨,被一次次的不甘和反思所震慑,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书生警钟长鸣,让他们不得不深刻反省自身的行为。

  正如有望成为秀才的方老二说:《礼记》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方启文和方启武更是再次体会到“株连”幼时受族人牵连,来到这里,本来很是不甘。

  所以才努力让后辈读书,期望再回到昔日辉煌。

  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所以他们看到自己有儿子读书,也就没有管老婆子怎么对待其他人。

  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的是那份“希望”……

  现在,现实又给了他们一棒,让他们自责不已,他们深刻领悟到家族兴衰的真谛:

  这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达成,而是世代累积、正直传承的结果。

  正如古语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像他们这样极度不公的家庭,迟早要闹出事端……

  年轻一代,也从最初的气愤转为无奈。

  他们不敢针对老娘(奶奶)和二婶,但对方二叔却是横眉冷眼,甚至想偷偷套麻袋收拾他。

  如果他们能想到这主意话!

  可惜他们想不到这些损招。

  都是老实的古代人,没有现代人这么多花花肠子。

  在知道自家辉煌过去后,他们更是庆幸,庆幸这次不是砍头大罪。

  他们终于意识到个人行为与家族荣辱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可以有争斗 但利益却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于是,往日的明争暗斗,逐渐消融,取而代之是沟通与相互帮助。

  这次的惩罚,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让他们清醒,明白了:

  “独木不成林,单弦难成曲”。家族的兴衰荣辱,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与守护。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抱成团”,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共筑家族的辉煌。

  “家和万事兴”,一点也不假。

  其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错误要改正纠正,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书里一些晦涩难懂的字句他们好像一下就懂了。

  而且,通过劳动,他们发现自己写策论有了内容,不再是干瘪瘪的照搬大道理。

  这让他们读书劳动都更带劲。

  最后,“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铭记家族的根源与使命,别照顾享受,不付出。

  好在,这二十多天里,虽然每天都很累,但都有盼头,所以咬牙坚持了下来。

  成果也渐渐显现,原来走路带踹,走山路不在话下,而且,他们砍一担柴火来回也只需要一个时辰了;

  当然,仆人一个时辰能来回跑三趟,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大半山头已经开荒完成……

  看着错落有致的梯田,还蛮有成就感,让方心姝想起后世的云阳梯田。

  将来有机会,帮助村里人开发梯田,然后统一种上番薯,最好是油菜……

  随着府城科考临近,方老二几人的内心愈发焦躁,却只能暗自叹息,无力反抗,有点心不在焉。

  家里的柴火,在男人和仆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堆老高。

  在靠近家,比较平整肥沃的地方,他们种上了土豆、辣椒、番茄、黄瓜、南瓜等蔬菜。

  方心姝偷偷用灵泉水泡过的种子,发芽率很高,没有薄膜,他们便用杂草覆盖保温的方法来育种。

  辣椒苗和芝麻都种了足足两亩地,冬瓜和南瓜则种在番薯地的边沿,看上去很是喜人。

  青菜、小白菜已经长得绿油油,可以拿回家下锅了。

  当然最让她期待的还是草莓和番茄,现在已经快开花了。

  那酸酸甜甜果实,是她前世今生的最爱。

  现在,她早就和两个妹妹单独住进了新修的屋子。

  四弟还小,和娘亲一屋,这让方兴浩极为不满。

  凭什么两个姐姐可以和大姐一起住,虽然和娘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