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血书为引,真假迷局-《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火把的光还在远处晃动,那支北狄鹰羽箭静静地插在泥里,箭尾微微颤着。我盯着它看了两秒,没去拔。

  谢琬趴在我旁边,呼吸有点急,手还攥着那根当拐杖的枯枝。她没说话,但我知道她在等我说下一步去哪儿。

  我没动。

  因为风变了。

  刚才那阵风是从东南来,带着腐叶味,现在却从西边压过来,凉得不正常。林子里的雾开始往低处滚,像有人在底下吹气。

  “别出声。”我压低嗓音,手指轻轻碰了下她的手腕。

  她点头,动作很轻。

  就在这时,树影里走出一个人。

  白发,玄袍,腰上挂着个青铜铃铛,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像是量过的。他手里捧着个油纸包,外头裹了层粗麻布,看样子怕湿。

  这人不该出现在这儿。

  这片林子是进皇陵的暗道,守口极严,二十年没人敢踏足。真有守陵人,也该佝偻着背、满脸冻疮,而不是像他这样步履平稳,十指干净。

  但他开口第一句,就把谢琬钉在了原地。

  “琬儿……娘娘临终前,让我一定要找到你。”

  谢琬的手猛地一抖,枯枝差点脱手。

  那人缓缓打开油纸包,取出一封信,黄纸红字,四个大字写在正中——“琬儿亲启”。

  血写的。

  谢琬喉咙动了一下,整个人往前倾了半寸。

  我伸手拦住她肩头。

  “别碰。”我说。

  “你干什么?”她扭头看我,“那是母后的字!”

  我没回她,只盯着那封信。雨水刚停不久,纸边有些潮,可血迹边缘没有晕开,反而显得太清晰,像是刚涂上去的。

  更不对的是气味。

  真血放久了会发酸,哪怕加了防腐药,也会有种铁锈混着陈灰的味道。这封信闻起来……有点甜,像熬过头的药汁。

  我悄悄咬破舌尖,用血在掌心画了个小圈,然后将手掌虚覆过去。

  血丝碰到信纸的一瞬,我感觉到一丝阻力——不是吸水的那种滞涩,而是表面有层薄油。

  假的。

  而且是新做的。

  那老者见我不动,忽然抬手抹了把脸,声音发颤:“公主,老奴守了陵二十年,就为等这一天。娘娘走的时候,手里还抓着你的生辰帖……她说,对不起你,没能抱你长大。”

  谢琬眼眶一下子红了。

  她推开我的手,上前一步:“让我看看!”

  我冷笑一声,折扇一横,挡在她身前。

  扇骨撞上空气发出轻微“咔”一声,机关已经就位。

  老者眼神微闪,几乎不可察觉地顿了半拍。

  就是这半拍出了问题。

  人在激动时肌肉会不自觉紧绷,尤其是肩膀和脖颈。可这家伙说话时,肩线稳得像石雕,连喉结都没抖一下。再说眼泪——他眼角确实湿了,但眨眼频率太低,根本不像悲痛到极点的人。

  我轻轻咳了一声,借咳嗽掩住嘴角渗出的血沫。

  谢琬却不领情,一把打掉我的扇子:“你是不是非要所有人都骗我才甘心?母后留下的东西,你也敢拦?”

  “我不是拦你。”我盯着那老者,“我是拦一个活不过三息的人。”

  话音未落,他动了。

  右手猛地一翻,袖中滑出短匕,直刺谢琬心口!

  我早等着这一下。

  折扇甩手飞出,在空中旋了半圈,“啪”地弹开,一根细钢片从扇骨间射出,精准卡进匕首与手腕之间的缝隙。

  刀锋偏了三寸,擦着谢琬胸前划过,樱粉罗裙裂开一道口子,露出里面素白中衣。

  她踉跄后退,脸色煞白。

  老者没想到我会提前防备,手腕被卡住那一瞬明显僵了。他用力一挣,想抽刀再刺,我已欺身上前,一脚踹在他右膝窝。

  他单膝跪地,匕首落地。

  我顺手捡起那封血书,指尖一抹,背面果然有残留墨印——淡得几乎看不见,但用指甲刮一下,能摸到凹痕。这是裴党常用的显影纸,写密信用的。

  “血是朱砂混鹿心血调的。”我把信凑近鼻尖,“香味太浓,掩盖不住腥气。你要是真在陵里待了二十年,手上不可能这么干净。”

  他不答,只是低头坐着,白发垂下来遮住脸。

  谢琬站在我身后,喘得厉害,声音发抖:“你说这不是真的……可那字,真的是母后写的!”

  “字可以仿。”我说,“工部档案房就有皇后批阅的卷宗,临摹三个月就能以假乱真。”

  “那你告诉我,谁会冒充守陵人?谁又能拿到母后的笔迹?”

  我没立刻回答。

  因为我正在算。

  送图的箭是谁放的?裴党追兵里的内鬼。

  这支箭为什么偏偏射向你?为了传递信息。

  现在又有人拿血书引你上钩?说明内部有人想搅局。

  两边都在递消息,但目的不同。

  一个是想让我们找到太子。

  另一个……是想让我们死在找的路上。

  老者忽然抬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黑牙:“楚公子算尽天机,可算得出这血书是谁写的?”

  我蹲下身,一把扯开他衣领。

  胸口纹着一枚逆五芒星,线条扭曲,像是用烧红的铁条烙上去的。这种标记我在北狄死士身上见过,只有参与过祭礼的人才会刻。

  沈无咎的手法。

  他是想让我们以为找到了线索,实则一步步踏入他设的杀阵。这老头根本不是守陵人,而是埋在这里的饵,专门钓我们这种急于求真相的人。

  我冷笑着站起身,故意提高声音:“杀了他,毁证。”

  谢琬猛地抬头:“你说什么?”

  “留着他只会引来更多麻烦。”我看也不看她,“他既然敢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她还想说什么,我却已经动手。袖中银针悄无声息扎进老者手臂,麻痹穴道,让他无法自尽,也不会立刻暴露中毒迹象。

  老者瞪我一眼,嘴角抽了抽,终究没说出话。

  我拎起他后领,拖着就走。

  谢琬愣了几息,才跟上来:“你就这么确定他是假的?万一……万一母后真的留了遗书呢?”

  “万一?”我回头瞥她一眼,“你记得昨夜那支箭吗?箭簇裂开,图藏在里面。如果是真的线索,为什么要藏得这么深?而这个血书呢?直接送到面前,连躲都不躲。”

  她抿嘴不语。

  “真正的秘密。”我继续往前走,“从来不会自己跳出来喊‘快来拿我’。”

  林子越来越深,雾也浓了起来,脚下的土开始发软,踩下去会有轻微的“咕啾”声。我知道快到沼泽区了,这里原本是排水渠改道的地方,常年积水,人踩上去容易陷。

  但我必须走这条路。

  因为沈无咎不会想到,我们会往最危险的地方去。

  老者被我拖在身后,双腿无力地划过泥地,留下两道浅痕。他的铃铛一直没响,倒不是坏了,而是被人卸了舌——真正的守陵人绝不会这么做,那是对亡者的亵渎。

  走了约莫半炷香时间,谢琬忽然停下。

  “等等。”她低声说。

  我回头。

  她站在一棵歪脖子树旁,手里还捏着那封血书,指尖用力到发白。

  “你说字是仿的。”她声音很轻,“可有一笔,你不该忽略。”

  “哪一笔?”

  她把信展开,指着“琬儿亲启”的“启”字最后一捺:“母后写字,习惯在收笔时往上挑一点。整个宫里,没人学得来。”

  我走过去一看。

  确实。

  那一捺末端有个微小的钩状回锋,像是笔尖顿了一下再提起。

  这细节,一般临摹的人很难注意到。

  我沉默片刻,把信接过来,又看了一遍。

  然后笑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说。

  “意味着……”她咬唇。

  “意味着写这封信的人,不仅见过皇后写字,还非常熟悉她的习惯。”我摩挲着那道笔锋,“甚至……可能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

  她瞳孔一缩。

  “你是说……”

  我没说完,只把信折好塞进怀里。

  远处火光又亮了些,追兵重新聚拢,脚步声杂乱,显然还没放弃。

  我拽起老者,继续往前走。

  谢琬紧跟着,忽然问:“你现在相信了吗?”

  “信不信不重要。”我头也不回,“重要的是,有些人比我们想象的,更不想让真相埋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