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日凉过一日,天空像是被洗过一般,澄澈高远。转眼间,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医馆里,早早便弥漫开一股不同于往日的甜香。林小荷正在灶房里忙碌着,准备今晚的团圆饭和祭月用的供品。新收的糯米泡得胀鼓鼓的,红枣、花生、芝麻等馅料也准备齐全,只等包制月饼。
安生像个小黏糕,寸步不离地跟在娘亲身边,看着那些好吃的材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时不时就要踮起脚尖往案板上瞅,嘴里嚷嚷着:“娘,糖糖!枣枣!”
“小馋猫,一会儿做好了先给你尝一个。”林小荷笑着,手上动作不停。今年她打算多做几种口味的月饼,除了传统的五仁、豆沙,还特意用新收的枸杞和山药做了些药膳月饼,甜而不腻,更添补益之效。
沈远山也没闲着,带着栓柱将医馆里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连药柜的边边角角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又在院中摆上一张方桌,准备晚上赏月用。栓柱力气大,扛来一坛村民送的自酿桂花酒,小心翼翼地放在桌旁。
“师傅,这酒闻着真香!”栓柱吸着鼻子道。
“嗯,桂花酒性温,活血散寒,中秋饮用正合适。”沈远山点头,又吩咐,“去把孙老爹、李婶、周大娘几位常来往的乡亲都请来,晚上一起聚聚。”
栓柱哎了一声,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医馆虽好,但过节人多更热闹,他喜欢这种大家庭般的氛围。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边染成瑰丽的橘红色。被邀请的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来了,手里都没空着。孙老爹提了一包自家炒的南瓜子,李婶端来一大碗香气扑鼻的芋头烧肉,周大娘则带来了新蒸的桂花糕。小小的医馆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比平日里看诊时还要热闹几分。
林小荷将做好的月饼和几样小菜端上桌,金黄的月饼上印着福禄寿喜的花纹,看着就喜庆。安生被沈远山抱着,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桌上的好吃的,尤其是那盘油光锃亮的芋头烧肉。
圆月渐渐升上天空,清辉洒满庭院,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银边。众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了各色吃食,虽不及富贵人家的精致,却充满了农家特有的丰盛与实在。
沈远山作为主人,率先举杯:“今日中秋,月圆人团圆。多谢各位乡亲平日对医馆的照应,沈某感激不尽。愿大家身体康健,诸事顺遂!”
众人纷纷举杯应和,连安生也举着自己的小茶杯,咿咿呀呀地要碰杯,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月色下,大家吃着月饼,品着小菜,喝着桂花酒,聊着家常。说起今年的收成,说起孩子的趣事,说起明年的打算。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朴实无华的家常里短,却格外温暖人心。
孙老爹抿了口酒,对沈远山说:“沈大夫,你们这医馆开得好啊!咱们村里人,心里踏实!以前有个头疼脑热,都得硬扛着,或者跑老远去镇上,现在好了,出门就到!”
李婶也接口道:“就是!小荷的药膳也好,俺家那口子老胃疼,吃了她做的山药糕,舒坦多了!”
周大娘则拉着林小荷的手,低声说着体己话,问她安生近来如何,药膳坊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栓柱坐在一旁,听着大家夸师傅师娘,与有荣焉,憨憨地笑着,不时给大家斟酒。
安生到底是孩子,吃饱了便在院子里蹒跚学步,追着月光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玩,清脆的笑声为这月夜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沈远山和林小荷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他们从京城归来,所求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吗?悬壶济世,扎根乡土,有亲人相伴,有乡邻相知。这平凡的团圆,胜过世间万千繁华。
月到中天,清辉更盛。欢声笑语飘荡在小小的院落里,随着桂花的香气,传出去很远。
佳节共此时,月圆人亦圆。所有的奔波与辛劳,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团圆的甜蜜与安宁。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心有所依,情有所归,便无惧任何风雨。
医馆里,早早便弥漫开一股不同于往日的甜香。林小荷正在灶房里忙碌着,准备今晚的团圆饭和祭月用的供品。新收的糯米泡得胀鼓鼓的,红枣、花生、芝麻等馅料也准备齐全,只等包制月饼。
安生像个小黏糕,寸步不离地跟在娘亲身边,看着那些好吃的材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时不时就要踮起脚尖往案板上瞅,嘴里嚷嚷着:“娘,糖糖!枣枣!”
“小馋猫,一会儿做好了先给你尝一个。”林小荷笑着,手上动作不停。今年她打算多做几种口味的月饼,除了传统的五仁、豆沙,还特意用新收的枸杞和山药做了些药膳月饼,甜而不腻,更添补益之效。
沈远山也没闲着,带着栓柱将医馆里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连药柜的边边角角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又在院中摆上一张方桌,准备晚上赏月用。栓柱力气大,扛来一坛村民送的自酿桂花酒,小心翼翼地放在桌旁。
“师傅,这酒闻着真香!”栓柱吸着鼻子道。
“嗯,桂花酒性温,活血散寒,中秋饮用正合适。”沈远山点头,又吩咐,“去把孙老爹、李婶、周大娘几位常来往的乡亲都请来,晚上一起聚聚。”
栓柱哎了一声,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医馆虽好,但过节人多更热闹,他喜欢这种大家庭般的氛围。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边染成瑰丽的橘红色。被邀请的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来了,手里都没空着。孙老爹提了一包自家炒的南瓜子,李婶端来一大碗香气扑鼻的芋头烧肉,周大娘则带来了新蒸的桂花糕。小小的医馆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比平日里看诊时还要热闹几分。
林小荷将做好的月饼和几样小菜端上桌,金黄的月饼上印着福禄寿喜的花纹,看着就喜庆。安生被沈远山抱着,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桌上的好吃的,尤其是那盘油光锃亮的芋头烧肉。
圆月渐渐升上天空,清辉洒满庭院,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银边。众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了各色吃食,虽不及富贵人家的精致,却充满了农家特有的丰盛与实在。
沈远山作为主人,率先举杯:“今日中秋,月圆人团圆。多谢各位乡亲平日对医馆的照应,沈某感激不尽。愿大家身体康健,诸事顺遂!”
众人纷纷举杯应和,连安生也举着自己的小茶杯,咿咿呀呀地要碰杯,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月色下,大家吃着月饼,品着小菜,喝着桂花酒,聊着家常。说起今年的收成,说起孩子的趣事,说起明年的打算。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朴实无华的家常里短,却格外温暖人心。
孙老爹抿了口酒,对沈远山说:“沈大夫,你们这医馆开得好啊!咱们村里人,心里踏实!以前有个头疼脑热,都得硬扛着,或者跑老远去镇上,现在好了,出门就到!”
李婶也接口道:“就是!小荷的药膳也好,俺家那口子老胃疼,吃了她做的山药糕,舒坦多了!”
周大娘则拉着林小荷的手,低声说着体己话,问她安生近来如何,药膳坊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栓柱坐在一旁,听着大家夸师傅师娘,与有荣焉,憨憨地笑着,不时给大家斟酒。
安生到底是孩子,吃饱了便在院子里蹒跚学步,追着月光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玩,清脆的笑声为这月夜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沈远山和林小荷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他们从京城归来,所求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吗?悬壶济世,扎根乡土,有亲人相伴,有乡邻相知。这平凡的团圆,胜过世间万千繁华。
月到中天,清辉更盛。欢声笑语飘荡在小小的院落里,随着桂花的香气,传出去很远。
佳节共此时,月圆人亦圆。所有的奔波与辛劳,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团圆的甜蜜与安宁。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心有所依,情有所归,便无惧任何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