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骑兵扩编-《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二批商队返回的第三日,三十匹西域良马被牵入校场东厩。马身筋肉紧实,肩高逾五尺,鬃毛乌亮如铁刷,鼻息喷出白雾,踏得夯土震颤。李骁立于栅栏外,伸手探向一匹青灰马颈,那马猛然扬首,铁蹄擦着他肩侧掠过,碎草纷飞。

  他未退半步,只将掌心贴回马颈,低声数息。马鼻抽动数次,终是缓下。身后传来脚步声,李瑶捧着一卷布图走来,展开于木案。图上绘着粟特骑兵奔袭商道的阵列,人马一体,弓矢如雨。

  “陈三带回的图卷,”她指尖划过骑兵间距,“他们以十人为组,三组轮进,昼夜不歇。若商队遭劫,半日内必有援至。”

  李骁凝视良久,转身唤来王二。此人已换下粗布短褐,腰间悬着一册皮质账本,上印“马政”朱文。

  “自今日起,你管马政。马匹编号、饲草定量、伤病记录,每日申时呈报校尉署。一马病,全厩查;一草劣,追责到人。”

  王二躬身接令,翻开账本第一页,墨迹未干的“甲一”至“甲三十”已列其上。他命人抬来三口木箱,分装豆饼、干苜蓿、盐粒,每袋封口压印,登记入册。两名医女随后入厩,为马匹剪蹄、刷鬃,取温水化开葡萄干泥,灌入初患咳症的马口中。

  三日后,骑兵选拔在演武场举行。四十名护卫列队而立,多数面生,脚底厚茧未消,显是刚从步卒中抽调。李骁立于点将台,身后立着五匹新配战马,鞍鞯齐备,铁镫垂光。

  “上马,绕场三圈。”

  号令下,十余人跃上马背,缰绳紧攥,腰背僵直。一人刚行半圈,马忽受惊疾驰,他翻身坠地,腕骨撞地闷响,被拖行数尺方被截停。另两人伏鞍颤抖,任马缓行亦不敢抬眼。场边有老骑兵低声嗤笑:“骑马不是爬墙头,哪有这般模样。”

  李骁未斥,只命人扶起伤者,转头对李瑶道:“伤药备足了?”

  “每队配医女一名,药囊内有止血散、接骨膏,苜蓿汁可敷外伤。”她递过一册新拟的《骑训章程》,“首月以稳鞍为主,每日两刻平衡训练,三日后测‘静立三息’——马行中能松缰三息不坠者,方可入训。”

  当晚,校尉署灯火通明。李骁伏案绘制阵型图,纸上“锋矢”“雁行”“环骑”三式并列,旁注“速聚、分击、回旋”。他唤来五名老骑兵,命其依图操演。一人试“锋矢”冲锋,五马并进,至靶前三十步,领头马失蹄前跪,后马收势不及,撞作一团。

  “此阵需马性相合,步调如一。”李骁起身,“明日起,每组同槽饲马七日,共洗共遛,直至马群相熟。”

  五日后,新兵分组测试“静立三息”。二十人落马,仅八人达标。李骁亲上马背,演示“镫里藏身”——马疾驰中,他侧身悬于鞍下,箭矢自头顶掠过,复又翻身上鞍,引弓射靶,三箭皆中红心。场边寂静片刻,继而响起低吼。

  当夜,四十三名新兵自愿留场加训。王二奉命记录,见其中七人脚底磨破,仍赤足踩镫,遂上报李骁。次日晨,骑兵营配发新制皮靴,内衬棉布,鞋底钉防滑铁钉,皆由惠民布庄特制。

  半月后,骑兵扩编完成。五十人分五队,每队十人,设队长一名。李骁正式受印,成为青牛县首位骑兵校尉。授印当日,他未行大典,只在校场立起一块黑石板,上书《骑兵三令》:

  一令:闻铃集结,三刻内甲马俱全。

  二令:分队包抄,不许孤骑突进。

  三令:追而不杀,慑而止乱。

  令下当日,首次全域巡逻启动。五十骑分五路,巡行县境三日。李骁亲率中军,沿西道北线行进,途经三处流民聚居区。初时骑兵疾驰,尘烟滚滚,村中百姓惊惧闭户,孩童啼哭。

  李骁立令:“缓行,鸣铃示警。”

  随行铜铃手每入村前摇铃三响,骑兵列队缓行,不入民宅,不取一物。每至一村,医女下马,发放苏婉特制的驱寒药包——内含苜蓿粉、葡萄干碎、姜末,以棉布小袋封装,上印“护民”二字。

  “此队非征非税,”传令兵高声宣告,“乃护商安民之师。若有匪踪,举火为号,骑兵半日内必至。”

  首日巡逻结束,三队回报:两处旧匪巢已空,灶冷灰寒;一处流民点主动交出私藏短刀五柄,求换药包两束。李骁查阅记录,命王二将“甲七”马登记为“巡北线三次,无伤无失”,并在账本旁加盖“稳”字印。

  第三日,西线骑兵于废弃驿站发现新蹄印,深而散乱,显是野马群踏过。李骁率队追出十里,未见人踪,却于干涸河床发现半截断箭,箭杆刻有模糊符纹。他取箭入囊,命人拓印留存,未作声张。

  回营后,召集五队队长议事。李骁将阵型图挂于墙上,指“环骑”一式:“若遇伏击,两队前压,两队绕后,一队居高了望。马不停蹄,声东击西,逼其自乱。”

  有人质疑:“此法耗马,且需地形配合,若遇平野无遮,如何分击?”

  李骁未答,只唤王二取来沙盘。沙盘上,青牛县四周山势、河道、要道皆以细沙堆成,驿站、村落以小旗标注。他将十枚铜钉代表骑兵,五枚黑石代表假想敌,亲自推演。

  “敌若在平野,我分三组轮驰。一组诱敌,二组侧击,三组断后。马疲则换,人歇马不歇。”他拨动铜钉,三组交错穿插,黑石被逐一围困,“七日内,每队需在沙盘推演三回,不熟者,加训夜课。”

  次日,李骁调用“地图推演”功能,输入土匪突袭商道场景。画面中,传统步兵布防需两日方至现场,而骑兵截击仅半日。数据显现:响应速度提升七倍,伤亡减少六成。他将结果抄录于《骑训日志》首页,命各队长传阅。

  又三日,首次骑术月考举行。考核三项:疾驰射靶、马背格斗、紧急集结。五十人逐一上场,箭矢破空,刀光闪动。考毕,李骁当众宣读结果:优等八人,各奖粗盐半斤;劣等十二人,责令回训三日。

  优等者中,有一人名赵九,原为伤残步卒,左臂微跛,却在“镫里藏身”中表现最佳。李骁亲自为其佩盐袋,问:“如何做到?”

  “马熟了,心就稳了。”赵九答,“夜里我常去马厩,喂它吃草,跟它说话。它认我,就不乱。”

  李骁点头,命王二将其调入中军亲卫队。

  月末,骑兵制度初成。马政账本已记满三册,伤病率下降至一成;《骑训日志》累计十二卷,沙盘推演完成四十七次;五处巡逻路线固定,百姓见铃声不再闭户,反有孩童追马呼“风军来了”。

  一日晨训毕,李骁立于校场高台,见五十骑列阵待命,甲光映日,马息如雷。他举手,五队同时抬臂,铁手套叩击胸甲,声如闷鼓。

  “今起,骑兵非试练之军,乃建制之师。”他声落,令旗挥下,“出巡!”

  五十骑分五路驰出,尘烟扬起,蹄声如雨。李骁策马随行,途中忽觉马步微滞。他低头,见左前蹄铁已松,钉头外露,随步伐刮擦石板,发出短促“咔嗒”声。

  他勒马,挥手召来随行马政员。那人俯身检查,正欲取工具,李骁却抬手止住。

  “继续前行。”他低声道,“别停。”

  马政员迟疑,见李骁目光未移,只得点头。队伍继续前进,那“咔嗒”声混入蹄响,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