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暗部内乱,忠诚考验-《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地面又颤了一下,比前次更短,像是被什么压住了动静。李震没动,脚底那点湿泥已经干了,粘在靴底,踩下去有轻微的涩感。

  李毅站在他身后半步,声音压得极低:“军械坊西侧墙根,热得反常。”

  李震转头看他。

  “夜里三更,地表温度比别处高两成。我带人查过,没火道,没炉井,可土里透着铁锈味。”李毅顿了顿,“我把暗哨全调过去了,今早发现有人翻墙。”

  李震迈步往外走。

  军械坊外,守卫比往常多了一倍。李毅引他绕到西墙,一处新翻的土堆旁插着半截断箭,箭杆上缠着黑布条。李震蹲下,手指抹过土面,指尖沾了层细灰,凑鼻一嗅,是图纸烧剩的焦味。

  “人呢?”

  “在地窖。”李毅推开一道暗门,梯子通向地下三丈。底下亮着一盏油灯,墙角捆着个黑衣人,双手反绑,嘴被破布塞住。他左臂有一道新割的伤,血还没干。

  李震走近,抽出他腰间短刀,刀柄刻着暗部编号。他认得这编号——三个月前收编的流民死士,归在北岭巡防队。

  “烧图纸的时候,他慌了。”李毅从墙缝里抽出半张残纸,“只来得及烧掉一角,主图还在。”

  他摊开纸,上面是新式三段弩的机关结构,标注了扳机簧片的受力角度。李震盯着那行小字:“……可拆解为三组连发,射程百二十步。”

  这是昨夜才定稿的图。

  “搜身。”李震说。

  李毅从那人怀中摸出一块布信,烧得只剩半边,上面有“焕”字残迹,墨色沉底,是官用印泥。另有一枚铜牌,刻着“陈家庄役籍”,背面打了三个孔——那是贱户标记,每逃一次役,官府就钻一孔。

  李震把铜牌翻过来,又看了一眼。

  “带他上去。”他说。

  地窖口,李毅忽然抬手,示意安静。他蹲下,耳朵贴地,片刻后起身:“北岭方向,又有震动,比前两回都稳。”

  李震没应声。他盯着那死士的鞋底,上面沾着黑泥,纹路细密,不像豫州本地土质。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说。

  审讯在密室进行。李毅没用刑具,只把那枚三孔铜牌放在桌上,推到对方面前。死士盯着牌子,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你娘在陈家庄?”李毅问。

  死士猛地抬头。

  “去年瘟疫,官府封村,三百口人活埋在后山。”李毅声音平得像刀面,“你娘没死,躲在地窖,靠吃死人肉撑了七天。后来被流民救出,现在躺在山南破庙,咳血,腿烂到膝。”

  死士眼眶红了。

  “王焕的人找到了她。”李毅说,“说只要你在军械坊拿到图纸,送出去,她就能脱籍,进医馆。”

  死士咬住牙,一声不吭。

  “你不想活?”李毅抽出刀,搁在他手腕上,“还是觉得,卖命换娘一条命,值?”

  死士突然吼出来:“我爹被官府打死的时候,你们在哪?我姐被拉去当官妓的时候,你们在哪?现在说忠义?谁给我们活路!”

  他挣了下,头朝桌角撞去。

  李毅侧身一挡,刀背磕在他后颈,人晕了过去。

  “嘴封得太紧。”李毅对李震说,“但鞋底泥是北岭山腹的,混着铁砂。他去过禁地。”

  李震点头:“王焕早就在打灵脉的主意。”

  他拿起那半张密信残片,对着灯看。墨迹下有暗纹,是水印防伪。这种纸,只有州府以上官署才用。

  “他不是主谋。”李震说,“是饵。有人想逼我们动北岭的机关。”

  李毅沉默片刻:“要不要清一遍死士营?”

  “清?”李震摇头,“三百人,七成是贱户出身。你清得完?”

  “可他们已经渗进来了。”

  “那就把路铺宽点。”李震站起身,“叫李瑶,带上名册,去死士营。把这人也带上,活着。”

  死士营在城西校场地下。三百人列队站定,黑衣黑甲,刀不离手。李震走上高台,身后兵丁抬着那名被捕的死士,扔在台前。

  人群骚动了一下。

  李震没看他们,先展开那张残信,又举起三孔铜牌:“有人想用一张纸,换我们十年拼出来的家业。可笑。”

  他扫视全场:“但我也知道,你们谁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谁家没个病母饿妻,被官府踩在脚底下?”

  没人说话。

  “王焕许他脱籍。”李震把铜牌扔在地上,“可我今天告诉你们——从今往后,凡为李氏立战功者,无论出身,皆入良籍!官府造册,子女可入学,父母可进医馆,田可授,屋可分!”

  台下死士全低下了头。

  一个老死士抬头:“大人,若有人为升籍,滥杀无辜,冒领军功呢?”

  “功绩司即日成立。”李瑶从侧门进来,手里拿着新制的竹册,“每桩行动,三人以上见证,方可记功。虚报者,反坐其罪。”

  李震看向李毅。

  李毅抽出刀,一刀斩断自己左臂的黑布袖——那是暗部统一标识。布条落地,他抬脚踩住。

  “从今天起,我们不是见不得光的狗。”他说,“是刀。护百姓的刀。”

  李震弯腰,拾起那截黑布,走到火盆前,扔了进去。

  火苗猛地窜高。

  “谁再为王焕之流卖命,”他说,“就是与全营为敌。”

  台下死士缓缓单膝跪地,一个接一个。到最后,三百人齐齐伏下,额头触地。

  “愿为李氏死!”

  声音压得低,却像地底滚雷。

  李震走下高台,经过那名被捕的死士身边。他没看对方,只对押解的兵丁说:“送他娘进医馆。等她醒了,再让他开口。”

  李瑶跟上来:“父亲,功籍制一开,旧部会有怨言。那些跟着您从青牛县杀出来的,未必服气。”

  “服不服不重要。”李震说,“重要的是,这条路得通。”

  “可王焕不会停。”

  “他知道我们在查他。”李震回头看了一眼军械坊方向,“所以他才急着派人来偷图——不是为了造弩,是为了逼我们查北岭。”

  “您怀疑……图纸是诱饵?”

  “灵脉刚通,地气不稳。”李震声音沉下去,“有人想让我们动那东西。”

  李瑶沉默片刻:“要不要暂停修复?”

  “停不了。”李震说,“修正值攒到今天,就为这一跳。再等,百姓等不起。”

  他停顿了一下:“但得换个法子。”

  李毅跟上来:“您打算强推?”

  “不。”李震摇头,“让他们觉得,是我们怕了。”

  他转向李瑶:“明日发告示,说军械坊遭窃,图纸损毁,三段弩停造。对外称铁料不足,减产四成。”

  “示弱?”

  “弱到他们敢伸手。”李震说,“等他们摸到北岭地底,再收网。”

  李毅低声道:“可地底机关一旦触发,灵脉震荡,盐井铁坊全得停。”

  “那就让他们先动。”李震说,“我们等的是——谁在背后牵线。”

  三人走至府衙门口,夜风穿巷。李瑶忽然停下:“父亲,若幕后之人不是王焕呢?”

  李震没回答。他抬头看了眼天,云层压得低,月光断断续续洒下来,照在府前石阶上,像撒了一层灰。

  他抬脚,踩碎了一片影。

  一只飞蛾扑进廊下油灯,翅膀烧着了,打着旋儿往下掉,还没落地,就被一阵风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