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毒门夜袭的余波,如同投入洛水的石子,涟漪散去后,留下的是更深沉的寂静与压抑。鬼王宗的防卫圈收缩得更紧,明哨暗卡交织,将宿缘桥周边围得铁桶一般。青龙的脸色终日冷峻,麾下弟子眼中也多了几分经历过血火的戾气。万人往依旧深居简出,但营帐中传出的命令愈发简洁冷酷,透着山雨欲来的气息。
然而,真正的风暴,并非来自外部,而是从内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最初的迹象,细微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那是一个清晨,碧瑶强打精神,像往常一样为念瑶梳理头发。阳光透过水汽,在女儿柔软的发丝上跳跃。碧瑶梳着梳着,忽然听到念瑶轻轻哼起一段调子。那调子婉转悠长,带着古老的韵律,悠远而悲伤,全然不是孩童会唱的欢快歌谣。碧瑶的手一顿,柔声问:“瑶儿,这曲子真好听,谁教你的呀?”
念瑶抬起小脸,眼神有些朦胧,仿佛还沉浸在某种情绪里,轻声说:“是水里……好多好多水的声音,一直在唱……仙子姐姐听着它,等了好久好久……”
碧瑶的心,猛地一沉。她勉强笑了笑,没有追问,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告诉自己,孩子只是想象力丰富,把水声想象成了歌谣。
可是,变化接踵而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令人心惊。
念瑶安静独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缠着碧瑶要听故事,或是和雪球、焰儿嬉戏打闹。她常常独自坐在宿缘桥边,或是营地旁一块光滑的青石上,双手抱膝,望着汩汩流淌的洛水出神。那双原本清澈见底、盛满天真的大眼睛里,时常会掠过一丝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悠远与哀伤,仿佛透过粼粼波光,看到了万载时光前的别离与守望。
有时,碧瑶会看到她无意识地抬起小手,指尖在空中轻轻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像是拢起无形的衣袖;或是微微侧首,露出纤细的脖颈,目光怅然地望向远方,那姿态矜持而寂寞,浑然不似幼童。
更让碧瑶恐惧的是念瑶偶尔脱口而出的话语。
一次,张小凡猎来一只肥美的山鸡,烤得香气四溢,想给女儿补补身子。念瑶接过爹爹递来的鸡腿,却没有立刻吃,而是看着油脂滴落在火堆里,发出“滋滋”的轻响,忽然轻轻叹了口气,用一种带着古韵的、近乎吟哦的语调低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张小凡递食物的手僵在半空,碧瑶正盛汤的动作瞬间停滞。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这句话,绝非一个四岁孩童能理解,更不可能如此自然地运用!
还有一次,夜幕降临,一轮弦月挂上枝头。念瑶倚在碧瑶怀里,望着月亮,忽然喃喃道:“月华如水,照我孤影……禹郎,今夕何夕,可见此月圆否?”
“瑶儿!”碧瑶失声叫道,用力抱紧女儿,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你在说什么?谁是禹郎?你看清楚,我是娘亲啊!”
念瑶被母亲激动的反应吓了一跳,眼神中的迷蒙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孩童的惊慌和委屈,小嘴一瘪,眼泪涌了上来:“娘亲……瑶瑶不知道……就是……就是心里难受,想哭……”
碧瑶看着女儿泪眼婆娑的小脸,满腔的恐惧瞬间化为铺天盖地的心疼和自责,她紧紧搂住念瑶,一遍遍重复:“对不起,瑶儿,是娘亲不好,娘亲吓到你了……不怕,不怕……”
张小凡默默走到妻女身边,将她们一起拥入怀中。他的掌心温暖,渡过来一丝平和的灵力,试图安抚念瑶激荡的心绪,也安抚碧瑶濒临崩溃的情绪。他看着女儿那双时而懵懂、时而深沉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比碧瑶更能清晰地感知到,有一股庞大而悲伤的外来意念,正如同水滴石穿般,悄然渗透、融合进念瑶纯净的识海。这不是夺舍,更像是一种……记忆与情感的覆盖和同化。过程温和,后果却可能同样可怕——那个他们熟悉的、天真烂漫的念瑶,会不会就这样一点点消失,被一个承载了万古悲伤的“宓妃”所取代?
雪球和焰儿也变得异常安静。它们不再打闹,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念瑶身边,冰蓝与赤红的兽瞳中充满了困惑和担忧。它们能敏锐地感觉到小主人气息的变化,那纯净的孩童气息中,掺杂进了一股古老、高贵却无比忧伤的味道。雪球会时不时用冰凉的鼻子轻轻蹭蹭念瑶的手,仿佛想用寒意唤醒她;焰儿则收敛了所有热浪,只是用温暖的身躯紧紧挨着她,试图驱散那无形的哀伤。它们的守护,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不安。
万人往通过青龙的禀报和偶尔的探查,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孙女的异常,更是这种“融合”带来的潜在价值与风险。他能感觉到,念瑶的灵根在那股神性气息的浸润下,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愈发纯净和坚韧,隐隐有脱胎换骨之势。这无疑是天大的机缘。但与此同时,碧瑶的痛苦、张小凡的忧虑,以及念瑶本性的逐渐模糊,也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心头。他一生追求力量,深知机遇往往伴随着代价。只是,这代价若是以外孙女的“本我”来支付,是否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连他自己也感到模糊。他只能将杀伐决断的一面暂时压下,命令青龙加大戒备,确保这“融合”过程不受干扰地进行下去。至于最终结果……他眼神幽深地望着宿缘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矛盾的爆发,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午后。
碧瑶为了让念瑶开心,拿出她以前最
然而,真正的风暴,并非来自外部,而是从内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最初的迹象,细微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那是一个清晨,碧瑶强打精神,像往常一样为念瑶梳理头发。阳光透过水汽,在女儿柔软的发丝上跳跃。碧瑶梳着梳着,忽然听到念瑶轻轻哼起一段调子。那调子婉转悠长,带着古老的韵律,悠远而悲伤,全然不是孩童会唱的欢快歌谣。碧瑶的手一顿,柔声问:“瑶儿,这曲子真好听,谁教你的呀?”
念瑶抬起小脸,眼神有些朦胧,仿佛还沉浸在某种情绪里,轻声说:“是水里……好多好多水的声音,一直在唱……仙子姐姐听着它,等了好久好久……”
碧瑶的心,猛地一沉。她勉强笑了笑,没有追问,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告诉自己,孩子只是想象力丰富,把水声想象成了歌谣。
可是,变化接踵而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令人心惊。
念瑶安静独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缠着碧瑶要听故事,或是和雪球、焰儿嬉戏打闹。她常常独自坐在宿缘桥边,或是营地旁一块光滑的青石上,双手抱膝,望着汩汩流淌的洛水出神。那双原本清澈见底、盛满天真的大眼睛里,时常会掠过一丝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悠远与哀伤,仿佛透过粼粼波光,看到了万载时光前的别离与守望。
有时,碧瑶会看到她无意识地抬起小手,指尖在空中轻轻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像是拢起无形的衣袖;或是微微侧首,露出纤细的脖颈,目光怅然地望向远方,那姿态矜持而寂寞,浑然不似幼童。
更让碧瑶恐惧的是念瑶偶尔脱口而出的话语。
一次,张小凡猎来一只肥美的山鸡,烤得香气四溢,想给女儿补补身子。念瑶接过爹爹递来的鸡腿,却没有立刻吃,而是看着油脂滴落在火堆里,发出“滋滋”的轻响,忽然轻轻叹了口气,用一种带着古韵的、近乎吟哦的语调低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张小凡递食物的手僵在半空,碧瑶正盛汤的动作瞬间停滞。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这句话,绝非一个四岁孩童能理解,更不可能如此自然地运用!
还有一次,夜幕降临,一轮弦月挂上枝头。念瑶倚在碧瑶怀里,望着月亮,忽然喃喃道:“月华如水,照我孤影……禹郎,今夕何夕,可见此月圆否?”
“瑶儿!”碧瑶失声叫道,用力抱紧女儿,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你在说什么?谁是禹郎?你看清楚,我是娘亲啊!”
念瑶被母亲激动的反应吓了一跳,眼神中的迷蒙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孩童的惊慌和委屈,小嘴一瘪,眼泪涌了上来:“娘亲……瑶瑶不知道……就是……就是心里难受,想哭……”
碧瑶看着女儿泪眼婆娑的小脸,满腔的恐惧瞬间化为铺天盖地的心疼和自责,她紧紧搂住念瑶,一遍遍重复:“对不起,瑶儿,是娘亲不好,娘亲吓到你了……不怕,不怕……”
张小凡默默走到妻女身边,将她们一起拥入怀中。他的掌心温暖,渡过来一丝平和的灵力,试图安抚念瑶激荡的心绪,也安抚碧瑶濒临崩溃的情绪。他看着女儿那双时而懵懂、时而深沉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比碧瑶更能清晰地感知到,有一股庞大而悲伤的外来意念,正如同水滴石穿般,悄然渗透、融合进念瑶纯净的识海。这不是夺舍,更像是一种……记忆与情感的覆盖和同化。过程温和,后果却可能同样可怕——那个他们熟悉的、天真烂漫的念瑶,会不会就这样一点点消失,被一个承载了万古悲伤的“宓妃”所取代?
雪球和焰儿也变得异常安静。它们不再打闹,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念瑶身边,冰蓝与赤红的兽瞳中充满了困惑和担忧。它们能敏锐地感觉到小主人气息的变化,那纯净的孩童气息中,掺杂进了一股古老、高贵却无比忧伤的味道。雪球会时不时用冰凉的鼻子轻轻蹭蹭念瑶的手,仿佛想用寒意唤醒她;焰儿则收敛了所有热浪,只是用温暖的身躯紧紧挨着她,试图驱散那无形的哀伤。它们的守护,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不安。
万人往通过青龙的禀报和偶尔的探查,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孙女的异常,更是这种“融合”带来的潜在价值与风险。他能感觉到,念瑶的灵根在那股神性气息的浸润下,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愈发纯净和坚韧,隐隐有脱胎换骨之势。这无疑是天大的机缘。但与此同时,碧瑶的痛苦、张小凡的忧虑,以及念瑶本性的逐渐模糊,也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心头。他一生追求力量,深知机遇往往伴随着代价。只是,这代价若是以外孙女的“本我”来支付,是否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连他自己也感到模糊。他只能将杀伐决断的一面暂时压下,命令青龙加大戒备,确保这“融合”过程不受干扰地进行下去。至于最终结果……他眼神幽深地望着宿缘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矛盾的爆发,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午后。
碧瑶为了让念瑶开心,拿出她以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