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股市冰火两重天-《重生香江:从上官小宝徒弟开始》

  “好吧!林生既然没时间,那我们有机会在合作!”周文怀没有把话说死,还保留着最后一丝希望。

  “可以!”林潮宗点了点头应道。

  “林生,天色不早,我知道您要是在港督府有宴会,就不耽误您时间!”周文怀说话间,眼神中露出一丝艳羡。

  香江有钱人不少,可港督府晚宴可不是谁都能参加。

  能够混进去的人,圈子层面完全不一样。

  “今天是除夕,想必周生也很忙,我就不耽误你时间,就先告辞!”林潮宗微笑道。

  说着,就起身和周文怀握手告别。

  临走前,林潮宗向周文怀说道:“周生,我们香江电影行业已经发展几十年。

  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电影协会。

  跟没有分级制度。

  我有意和香江政府洽谈,引进好莱坞的电影协会模式和电影分级模式。

  我们香江电影更加规范。

  只有更健康的电影市场,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我已经和雷生谈过,他非常赞同我这个提议。

  周生旗下嘉禾,是香江龙头电影公司之一。

  所以还请周生多多支持。

  让我们一起共同维护香江电影行业市场健康。”

  周文怀听到这话,眉头大皱。

  思考片刻之后,虽然分级制度可能会带来一些麻,但想到雷觉昆已经答应,他最终还是选择同意:

  “林生一般为香江电影市场着想,我们家和自然愿意出一份力。”

  林潮宗感谢道:“感谢周生支持,我会找香江政府商议。

  到时候我们再坐下来,好好洽谈相关的制度细节。”

  当前香江电影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电影协会。

  要到90年代,香江电影协会才正式注册成立。

  香江的电影分级制度,现在也同样没有。

  要知道,80年代末,才会依据《电影检查条例》,将电影分为1、2、3三级,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内容影响。

  林潮宗知道后世香江电影有多乱,打算好莱坞制度,改造香江电影行业。

  最重要的是,协会的成立,可以更好的抵御社团入侵。

  现在这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社团还不是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现在已经搞定了,周文怀和雷觉昆。

  只需要再搞定邵一夫,再邀请一些电影人,写一份共同申请书。

  电影协会的成立,就基本没啥大问题。

  1月24日,除夕

  港督府设宴,邀请香江众多官员、富豪。

  一辆辆豪车,通过中环半山亚厘毕道,前往港督府赴宴!

  一时间,宾客云集!

  傍晚六点半

  林潮宗车辆停在港督府大门前,和黎咏诗下车后,在迎宾人员接送下,进入港督府中。

  和去年前来参加宴会不同,去年林潮宗还需要黎钧厦这位未来岳父撑腰,为他搭建人脉。

  今天他一进入宴会厅,港督麦理豪就在大厅门口迎接。

  和麦理豪交流结束后,宴会厅不少宾客都主动来和他搭讪。

  短短几分钟,林潮宗和黎咏诗身边就围拢一大堆人。

  都是林潮宗旗下各公司上下游供应商、渠道商。

  大唐控股旗下大唐服饰、大唐文化、五洲潮玩、五洲游戏,在81年疯狂发展。

  这些供应商、渠道商们,跟着林潮宗,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

  1981年经济可说不上多好。

  经济可以说得上是冰火两重天。

  老公司上半年还大赚,下半年就大亏。

  他们跟着林潮宗,稳定的订单根本不受风险的影响。

  上半年,港股大涨还处于牛市当中。

  到7月17日,恒生指数上涨到1810.20点,突破1973年最高点,达到历史新高。

  在同日,香江银行公会宣布将存款利率从11厘上调至12厘。

  导致大量资金外流套息,股市立即下跌。

  到10月5日,恒指跌至全年最低点1113.77点,较7月高点下跌38.6%。

  到目前为止虽然有所回升。

  恒生直数处在1405点左右,仍较7月高点下跌22.5%。

  回涨200多点,市场情绪看似缓解。

  可林潮宗知道,这只是最后的反弹。

  明年将要开启的中英谈判,会让港股、楼市跌更惨。

  林潮宗前世看过相关报道,1982年中英谈判至1983年,恒指从1810点跌至676点,跌幅高达62.6%。

  香江楼价中谈判恐慌,相比1981年巅峰,到1982年底下跌60%,1983年进一步探底至70%左右。

  比股市还惨。

  81年巅峰时期被忽悠买房的市民,跳楼的不知道多少。

  不少有见识的香江富豪,就已经筹集了大笔的资金,饥渴难耐,准备狠狠收割一波。

  其中以李超人和李昭吉两位为最。

  81年股市虽然下跌,不过楼价还没有完全下跌。

  林潮宗可是准备了大笔资金,时刻准备抄底,对地产板块新闻关注不少。

  李超人和李昭吉两位地产大亨,在过去一年中动作不断。

  地产新闻有过报道,李超人在过去一年里,旗下长实大规模抛售地产项目,累计套现资金超93亿港元。

  林潮宗前世可是看过不少博主对李超人发家分析。

  其中精准股灾前套现,股灾后抄底操作,起了巨大作用。

  用厚实的眼光来看,李超人的操作,像是开了上帝之眼一样,每一次都能精准把控。

  长实在70年代初上市,港股在1973年恒指牛市期间,长实一年增发5次新股,募集超10亿港元现金流,精准抄底地产,一跃成为地产大亨。

  这次港股再次遇到危机,之前的93亿港元,除去一些必要支付的资金。

  林潮宗估计李超人能动用的资金,最少超过60亿港元。

  这一波抄底下去,为李超人首富位置,奠定基础。

  李昭吉准备抄底资金同样不差。

  这位可是有着股神之称。

  旗下恒基兆业地产6月份上市,成功募资10亿港元。

  结果股市7月就达到巅峰开始下跌。

  真不知道该说是运气,还是说股神眼光精准。

  这位股神更善于利用资本杠杆抄底。

  股市套现的十亿港元,加上出售楼盘准备的资金,少说也有二三十亿港元。

  再加上善于利用杠杆。

  这二三十亿港元完全可以用出,翻倍的效果。

  林潮宗原本以为自己准备的50亿港元现金已经够多,现在才发现完全不足。

  小看了这个时期的华人富豪。

  这些人能够成为后世最顶级的富豪。

  经商智慧远不是常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