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彩铃进项-《华娱从02驻唱开始》

  夜里,四合院的录音棚灯火通明。

  这地儿白天看着挺破旧,推开木门还吱呀作响,但一到晚上就跟赌场似的,烟雾缭绕,咖啡和泡面味混在一起,像个不正规的“地下兵工厂”。

  节拍器的滴答声在墙壁间回荡,电脑屏幕的波形上下乱蹦,就跟心电图一样。

  要是有人半夜不小心路过,听见里面一群人嚷嚷着“来,录一遍副歌”

  “不对,再直白点”,准得以为是啥神秘邪教聚会。

  作为灵魂人物的李荣号——也是最倒霉的苦力。

  长得文质彬彬,可一坐到混音台前就像开了外挂似的,手指飞快,嘴里还不忘骂骂咧咧:“这歌词到底是谁写的啊?该不会真是轩哥吧,这也不是他的风格啊,算了,继续干。”

  你要说这是在搞音乐?算是吧,但更准确点说,是在“造子弹”。

  十二首歌,像十二颗子弹,全都已经上膛,准备随时往市场里轰出去。

  别提什么艺术追求,根本没人管。

  公司要的是热度、现金流。

  旋律能不能留名青史?歌词是不是优雅?不好意思,无人在意。

  重要的是,它们要立刻能火。

  歌手杨刚成在录音棚里唱得满头大汗。嗓子?说实话,不算出挑。

  音色平平无奇,放大街上随便能找到十个差不多的。

  但偏偏就是这种普通,才是轩韵文化最中意的。

  为啥?因为接地气。工地上的小伙子、出租车司机、网吧里熬夜的学生,他们听歌不需要什么“艺术性”,要的就是一句话,简单、直白、能记住。

  空气里混着咖啡和烟的味道,还有一股子焦躁。困意压得人眼皮直打架,可谁也不敢停。

  毕竟王轩的要求是尽快,只要在规定时间之前搞定,每提前一天加一千的日薪。也就王轩的钱给够了。这帮人才这么拼命的。

  之所以这么急,为的是和王轩的专辑一起宣发。相互提升热度。

  现在轩韵文化的宣发逻辑,完全跟传统唱片公司两码事。

  主要是王轩的炒作方式影响了公司宣发。

  公司不再像别的唱片公司,完全走线下渠道,花大价钱去上综艺打歌。这种方式王轩用不上,杨成钢则是没必要。

  宣发团队全往论坛、qq群、聊天室里扎。

  这年头的网络世界,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农村,贴图区、灌水区、聊天室,乱七八糟。

  可偏偏就是这种“没人看得起”的角落,才是宝地。

  牢牢把握“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核心策略,公司的宣发将无往而不利。

  事实证明,这就是彩铃时代的正确答案。

  第一颗子弹打出去的,就是《老鼠爱大米》。

  这歌上线没多久,论坛就开始热议了。

  有人发帖贴歌词,顺带挂个mp3外链,底下一堆人疯狂跟帖:“卧槽,这歌太洗脑了!”

  “一句‘我爱你爱着你’,听得我心痒痒。”

  还有人直接把歌词贴进qq签名,配上闪烁的小心心表情,怎么看怎么非主流。

  更离谱的是,彩铃下载量一周就破百万。

  后台报表一出来,全公司差点炸成鞭炮。

  大家一边震惊,一边心想:原来老鼠真的能啃动大米。

  然后是《丁香花》《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

  KtV点歌榜立刻多了几个新常客。

  年轻人进去就点,不是因为多喜欢,而是因为大家都在唱。

  小商演的邀约更是蜂拥而来:县城商场开业,乡镇晚会凑数,歌手们在台上唱三首歌,台下观众就跟中了邪似的齐声大合唱。

  至于钱?别多想,公司合同写得明明白白:九一分成,公司拿大头。

  杨成钢嘴上嘀咕,心里也不爽,可一听到观众喊自己名字,瞬间全忘了。毕竟,能被认出来,就是爽。

  最炸的一首,是《一万个理由》。

  彩铃上线第一个多月天,下载量就八百万。

  后台服务器直接卡成ppt,技术人员一边修一边骂娘。

  运营商立刻反应过来,把所有资源都砸上去。

  贴吧置顶、qq空间病毒式转帖、各大论坛刷屏——全网都是这首歌。

  结果呢?不到半个年,下载量突破两千万。

  轩韵文化的人笑得合不拢嘴。

  外面寒风刺骨,四合院的录音棚却热得像火炉。

  工作人员一边泡着方便面,一边盯着后台曲线蹭蹭往上窜,那种兴奋劲儿,比股市涨停还刺激。

  当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永远有人惦记。

  没多久,运营商那边就来了。

  结算单子送来,明面上的下载量比后台少了三成。

  李荣号当场拍桌子:“这他妈不是明抢吗!”

  结果公司高层一点都不慌,反而冷笑:“运营商确实是过于嚣张了,遭受损失不仅只有轩韵文化一家,那帮大公司早晚会闹的,特别是索尼,华纳等国际大公司。”毕竟西药见效快。

  到年底,十二首歌陆续上线,每一首都炸开了花。

  KtV里,《香水有毒》成了必点曲。qq空间里,《秋天不回来》循环无数次。

  而《老鼠爱大米》,更是成了全民彩铃。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歌的传播路径,从来不是什么高雅场合,而是各种接地气的地方。

  理发店、网吧、小卖部、发廊……只要有音响的地方,必然少不了这些旋律。

  尤其是发廊,玻璃门外闪烁的霓虹灯,屋里染着黄毛的少男少女,正一边玩qq一边听歌。

  屏幕上闪动的签名全是歌词:“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非主流少年少女们彻底疯了。

  有人把歌词印在校服袖子上,有人用来做qq昵称,还有人干脆把歌当作爱情信物,设成情侣彩铃。

  轩韵文化的宣发团队眼睛贼尖,立马派人“潜水”这些圈子——非主流论坛发帖、qq空间写日志、聊天室里刷歌单。

  就这么一滴一滴渗透,最后变成了满街都在唱。

  一年下来,账面数字吓死人。光彩铃一个季度流水就冲到两亿。轩韵文化赚大发了,四合院都快笑成花园。

  与此同时,外界也在猜测“傲世孤狼”是谁。

  有人说他是草根歌手,有人说是地下音乐人,还有人坚信是某个大明星的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