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海的味道-《华娱从02驻唱开始》

  二十五楼(翻译君):

  王轩获奖感言我帮大家翻译了:“谢谢戛纳,谢谢评审团,谢谢所有演员,谢谢我的母校北电。我是一个来自北电的大一学生,很荣幸能获得戛纳的认可,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以后我会继续带着更好的作品来戛纳的,谢谢。”

  卧槽,最后一句有点狂啊,不过我喜欢。

  二十六楼:

  牛逼啊!这才是华语电影的未来!

  居然才大一,我大一那会儿还在想着班上小兰呢。

  二十七楼(搬运工):

  路透社刚更新了报道:

  “来自华夏的年轻导演王轩,凭借影片《沉默的选择》赢得评审团大奖。这部探讨女性命运与救赎的作品,以极简主义风格征服了评审团。”

  二十八楼:

  我说什么来着!我们轩哥就是牛逼啊!!!

  二十九楼(阴阳怪气哥):

  这下又要被资本捧上天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三十楼(女粉):

  酸什么酸?人家靠实力吃饭,戛纳都认了!就你事多!

  三十一楼(冷门影评人):

  我同学去戛纳看过片子资源,说实话挺压抑的,不是一般观众能看得下去的那种,但确实有冲击力。

  三十二楼(楼主总结):

  好了,金棕榈揭晓了,《华氏911》拿下最高奖。

  果然,政治正确同样在西方适用。

  但今晚我们已经赢了——王轩让世界看见了华夏新一代导演的力量。

  楼主更新完毕,兄弟姐妹们可以散了。

  ——来自凌晨两点的影迷直播报道。

  帖子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整整一个晚上,楼层还在不断攀升。

  有人讨论王轩的电影风格,有人八卦他和斯嘉丽的关系,也有人在怀疑“这是不是水军炒作”。

  但不管怎样,这一夜,王轩又让广大的歌迷,网友们重新认识他了。

  天涯、猫扑、网易娱乐、百度贴吧,全都在转载这个帖子。

  第二天一早,《沉默的选择》拿奖的消息登上国内各大门户首页,标题五花八门:

  【华夏新锐导演王轩戛纳斩获评审团大奖】

  【从歌手到导演,王轩完成完美转型】

  【华夏新生代在戛纳重燃星火】

  这时,远在戛纳海边的王轩刚刚脱下礼服,靠在酒店阳台上。

  外面的海风仍然凉爽,街上还亮着灯。

  他看着自己手里的那座银色奖杯,忍不住笑了笑。

  拿完奖,接下来就是版权事宜了。

  经过两天的谈判,《沉默的选择》的海外版权总算定了下来。

  理论上来说,得奖越大,版权卖得就越高。

  可实际并非如此。电影圈的账,不光看奖杯的成色,更看商业评估。

  一个奖杯能加几成溢价,得看买家认为它能换来多少观众。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大导演不在讨论范围内。

  就拿王佳伟来说,他的片子哪怕颗粒无收,仍有片商排队要买。这就是导演个人口碑了,不是市场逻辑能解释的。

  王轩心里很清楚,自己离那一档还早。

  他拍的《沉默的选择》,属于作者电影那一挂——文艺、内敛,票房潜力有限。

  入围戛纳主竞赛固然风光,拿了个评审团大奖也算不小的荣誉,但真正谈钱时,片商照样要掂量成本。

  谈判桌上,几轮拉锯后,数字才定格下来:

  欧洲版权三百万美元,北美版权三百五十万美元,日韩合计一百万美元。

  总价七百五十万。

  听起来不少,但扣除税务等各项费用,真正落到手里的利润不过两百多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拍摄周期两个月,制作成本五百万,这收益在业内只能算“稳”。

  单纯从赚钱角度看,真不算好买卖。

  要论来钱速度,王轩的轩韵文化的彩铃业务才是印钞机。

  十二首网络神曲正火着,光下载分成一周就有几千万的进账。

  “搞艺术不如搞彩铃”,这话他不是没听人调侃过。

  可他知道,彩铃这股风最多还能吹三年。彩铃时代终将过去,而电影,是能留下名字的。

  想到这里,他心情反倒轻松了些。

  版权的事谈妥后,他在戛纳又多留了一天。

  白天和国内通通电话,晚上则在海边散步。

  这天夜里,风从地中海那头吹过来,带着细微的盐味。

  斯嘉丽穿着白衬衫,外面披着件薄外套,两人一路走到灯火尽头。

  她轻声说:“You’ll be back next year, right?”

  王轩笑着没回答,只抬头看那片黑得发蓝的夜空。

  他当然知道明年肯定得还来的,毕竟金棕榈还没拿到呢,王轩可是要成为大满贯的男人。

  回国前的那晚,两人还是在海边散了一次步,斯嘉丽也是尝到了海的味道,王轩也是闻到了“海的味道”。

  王轩一贯如此,活得通透,离开时不留遗憾。

  五月三十日下午三点,首都机场。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反射在光洁的地面上。入境口外早已挤满了人。粉丝、记者、摄影机,热浪、人声,空气里全是闪光灯的咔嚓声。

  赵云长走在最前面,一米八几的身高挡出一道稳固的防线。墨镜下的目光警觉,手指时不时轻敲手机。

  “别挤别挤,往后退一点。”他低声提醒,却完全压不住人群的躁动。

  随后是王轩。

  灰色衬衫、黑色长裤,背包斜挎在肩上,脸上看着是有些疲惫的,倒不是倒时差,完全是王轩坐了十多小时的飞机属实是人都麻了。

  闪光灯一亮,王轩下意识眯起眼。赵云长伸手挡住记者伸来的麦克风。

  “王导——您拿到戛纳大奖有什么感受啊?”

  “您觉得这是华夏电影的胜利吗?”

  “听说昆汀当时投了反对票,是真的吗?”

  王轩站定片刻,嗓音干哑:“没什么胜利不胜利的,就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片而已。”

  王轩都不知道昆汀有没有投反对票,这些记者消息是真灵通。

  记者还想追问,他抬了下手:“这一路挺累的,咱们改天慢慢聊。”

  赵云长立刻护着他往外走。粉丝群里有人高喊:“轩哥签个名!”有人把花硬塞过去。赵云长一手挡住,一手把花递给王轩。

  王轩接过那束皱巴巴的白玫瑰,轻声道:“谢谢。”

  闪光灯依旧闪个不停,赵云长侧身顶开记者:“麻烦让开点,别挡路!”

  车已经停在外面的VIp通道,助理从车上下来,先一步打开车门。

  记者趁机高喊:“王导!下一部电影是什么题材?”

  王轩脚步没停,只回了一句:“还没想好呢。”

  说完上车,门“砰”地一声合上。

  车外仍是一片喧嚣。赵云长坐在副驾驶,一边系安全带一边嘟囔:“国内这阵仗,比戛纳夸张多了。”

  王轩靠在座椅上,微微一笑:“那是因为那里没人认得我。”

  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手中的奖章上,金色的反光在车内摇晃。

  机场大道越来越远,城市的天际线在前方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