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棉花墙-《逆转名义:开局狠狠打脸侯亮平》

  鸿门宴的第二天早上八点,专案组全体成员在酒店会议室集合。

  李卫民站在白板前,用红笔写下几个重点调查方向。

  “今天开始正式工作。”他的语气很平静,

  “按照昨天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分成三组。第一组去市局调阅近两年的案卷;第二组走访基层派出所和戒备所;第三组实地考察那几家重点企业。”

  “李组长,需要我们配合什么吗?”罗正刚的电话准时打来,语气一如既往的热情。

  “不用麻烦,我们自己来就行。”

  “那怎么行?人生地不熟的,我安排几个人陪同你们,也方便联系。”

  李卫民想了想,没有拒绝:“那就麻烦了。”

  挂断电话后,苏哲小声说:“他是想监视我们吧?”

  “是又怎么样?”李卫民冷笑一声,

  “我们光明正大查案,他能拦着?”

  九点整,专案组分头行动。

  苏哲被分配到第一组,负责调阅卷宗。

  陪同他们的是市局一个姓张的科长,四十多岁,笑起来很和气。

  “李组长放心,我们档案室的资料很全,你们想看什么尽管提。”张科长带他们走进一间很大的档案室。

  房间里摆满了铁皮柜,每个柜子上都贴着标签。

  “这两年云川市的所有案件卷宗都在这里。”张科长指着一排柜子,

  “按照类型分类,你们想看哪方面的?”

  “涉及非法药品的案件。”苏哲直接说。

  “这个啊...”张科长走到最右边的柜子前,打开抽屉,“都在这里了。”

  苏哲凑近一看,整整三个抽屉,装满了卷宗。

  “这么多?”

  “云川是边境城市嘛,这方面的案子确实不少。”张科长解释道,

  “不过你们放心,我们的破案率很高,基本都结案了。”

  苏哲和另一名警员开始翻阅卷宗。

  第一份,一个月前破获的案件,缴获传统违禁品两公斤,抓获嫌疑人三名,已移交检察院。

  第二份,两个月前破获的案件,缴获摇头丸一千余颗,抓获嫌疑人五名,已判刑。

  第三份,第四份,第五份...

  整整看了一上午,所有案件都是已经结案的,而且全是传统违禁品,没有一起涉及“涅盘”。

  “张科长。”苏哲抬起头,“有没有未结案的?”

  “未结案的都在办案单位手里,还没归档。”张科长回答得很快,“不过我们云川的案子基本都能破,积案很少。”

  “那近期有没有特殊的案件?比如涉及新型违禁品的?”

  张科长想了想:“好像没有。我们这边主要还是传统违禁品,新型的很少见。”

  苏哲心里觉得不对劲。

  根据江澈提供的情报,“涅盘”在云川应该已经有一定规模了,怎么可能一起案子都没有?

  “能调阅一下戒备所的档案吗?”

  “当然可以。”张科长又打开另一个柜子,“这里是戒备所的资料。”

  苏哲继续翻阅,结果还是一样——全是已经处理完毕的常规案件。

  中午十二点,第一组的人垂头丧气地回到酒店。

  “怎么样?”李卫民问。

  “全是废卷宗。”苏哲摇头,

  “要么是已结案的旧案,要么是无关紧要的小案,根本没有我们需要的线索。”

  “我们这边也一样。”第二组的负责人叹气,

  “走访了三个派出所,所有人都说最近很平静,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第三组呢?”

  第三组组长苦笑:“我们去了王总的化妆品厂。”

  “有发现吗?”

  “什么都没发现。”组长摊手,“工厂管理规范,账目清楚,工人都很正常。我们提出要检查仓库,对方立刻同意,还说欢迎随时复查。”

  李卫民沉默了。

  这种情况他见过,但这次尤其明显——所有人都在配合,但配合得没有任何价值。

  “下午继续。”他最后说,“不信查不出问题。”

  下午两点,苏哲跟着第三组去了另一家企业,一个物流公司。

  陪同的还是本地警察,这次是个年轻的警员,看起来二十出头。

  “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吧?”年轻警员很健谈,

  “我们罗局特别重视你们的调查,昨天开会强调了好几次。”

  “是吗?”

  “对啊,他说一定要配合好中央调查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苏哲心想,配合是配合了,就是配合得太周到了。

  物流公司的检查结果和上午一样——一切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货物清单齐全,运输记录清楚,连仓库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你们公司有没有承接过边境运输业务?”苏哲问公司负责人。

  “有的,我们经常往边境运货。”负责人很配合,

  “不过都是合法货物,每次都有海关的报关单。”

  “能看看报关单吗?”

  “当然。”

  报关单拿来了,一摞厚厚的文件,每一份都盖着海关的章。

  苏哲随便抽查了几份,确实没问题。

  傍晚六点,专案组再次集合。

  会议室里的气氛很压抑。

  “说说今天的情况。”李卫民点了根烟。

  “我们组走访了五家企业,全部没有异常。”

  “我们调阅了边防部门的巡查记录,也没有发现可疑情况。”

  “我们找了几个线人,他们都说最近云川很安全,没有什么大案子。”

  李卫民听着这些汇报,脸色越来越难看。

  苏哲忍不住说:“李组长,我觉得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太顺利了。”苏哲组织语言,

  “我们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想问谁就能问谁,但就是什么都查不出来。”

  “我也有这种感觉。”另一名老警员附和,

  “就像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李卫民吐出一口烟:“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什么意思?”

  “明着阻拦我们,反而会露出破绽。”李卫民缓缓说道,

  “但如果什么都配合,什么都正常,我们就算怀疑也没有证据。”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

  “那我们怎么办?”

  “继续查。”李卫民掐灭烟头,“既然明面上查不出来,就从暗处入手。”

  “暗处?”

  “江澈的情报不会有错。”李卫民站起来,

  “'涅盘'在云川肯定有销售网络,我们查不到,只能说明这个网络藏得很深。”

  “可是我们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怎么从暗处查?”

  李卫民看向苏哲:“年轻人,有没有兴趣做点不一样的工作?”

  苏哲愣了一下,然后明白了李卫民的意思。

  “您是说...”

  “去接触那些不会出现在官方视线里的人。”李卫民说,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你去试试。”

  苏哲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

  晚上九点,罗正刚又打来电话。

  “李组长,今天的工作还顺利吗?”

  “挺好的,你们配合得很到位。”李卫民客气地说。

  “那就好,那就好。”罗正刚的语气里透着满意,

  “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麻烦了。”

  挂断电话后,李卫民对苏哲说:“小心点,这里到处都是眼睛。”

  苏哲点点头。

  他知道,真正的调查,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