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暴雨夜的档案室-《K线之外》

  暴雨如注,证监会旧档案大楼的,电路时断时续。

  门轴发出刺耳的呻吟,霉味混合着某种铁锈味扑面而来。

  档案室的铁门,在身后重重关闭,柯景阳的呼吸,混着霉味和血腥气。

  柯景阳戴着,黑色鸭舌帽,雨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他撬开侧门的锁,手电筒的光束扫过积灰的走廊,尽头那扇铁门上的,封条写着\"2008年9月,新月广夏专项调查\",封条边缘残留着,暗褐色的污渍。

  指纹识别器早已断电,但门锁上插着,一张被雨水泡软的工牌,\"王振国 稽查三科\"。

  手电筒光束扫过文件柜,柯景阳突然僵住。

  最底层的抽屉缝隙里,夹着一小截透明胶带,上面粘着半枚指纹。而抽屉把手上的刮痕,明显是,被人用工具暴力撬开过。

  档案室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被撕开的牛皮纸袋。

  柯景阳戴上手套,抽出里面的文件,

  《新月广厦现场检查底稿(未归档)》,

  检查日期:2008年9月17日,

  检查员:王振国、李xx(名字被血污覆盖)。

  最后一页的\"异常事项\"栏,粘着半张被血浸透的收据:

  \"青岛永昌造船厂 现金收款 ¥280,000\",

  备注:设备标识定制费。

  血迹边缘,有几个勉强可辨的钢笔字:

  \"欧阳游艇...照片...证据在...\"

  他用力拉开抽屉,里面只有一张,被烧掉一半的照片:

  王振国和另一个,穿制服的人站在船坞,背后是那艘\"鲁海号\"渔船。照片底部残留的,日期写着2008年9月16日,他死亡前一天。

  翻到背面,烧焦的纸面上,有几个钢笔戳破的小孔,组成一个图案:$。

  手电筒的光束,扫过积灰的档案架,最终停在标着“新月广夏(2001)”的黑色文件夹上。封面上用红章盖着“绝密·现场检查底稿”,锁扣处凝固着,褐色的血迹。

  门外,保安的手电光,已经扫到楼梯口:“谁在那儿?!”

  柯景阳踹开,通风管道时,文件夹里,滑出一张照片,2001年9月28日,新月广夏财务室,穿白大褂的人正在抽血。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

  “L-327药物实验对象:财务部全体”。

  他翻滚进地下车库,档案页在奔跑中散落。其中一页记录着,新月广夏的“存货”,

  “所谓‘高端生物制品’,实为染色自来水。”

  而签字确认的审计师,正是现任新月证券,总经理徐振邦。

  躲在配电室的柯景阳,终于翻开底稿最后一页。

  整页纸被血渍浸透,但紫外线灯下仍能辨认:

  “关键证据:新月广夏董事长,与‘327俱乐部’资金往来清单”。

  血迹恰好覆盖了,收款方账号,只露出前缀“L-327-”。

  远处传来犬吠,柯景阳突然意识到,这血迹的轮廓,像极了王叔,瘸腿伤口的形状。

  跨江大桥下,阿泰的摩托车,引擎轰鸣。

  “不是人血。”黑客扔过检测仪,“含有苯丙胺衍生物,和老张女儿瑞士,‘营养针’成分一致。”

  柯景阳望向江,对岸的新月大厦,顶楼突然亮起三秒红灯,又恢复黑暗,那是王叔说过的

  “327事件遇难者纪念信号”。

  装底稿的防水袋里,一片碎纸黏在夹层:

  “实验组44人,存活2人。”

  阿泰的机械义眼,在网吧蓝光下,高频闪烁。

  他正在分析,柯景阳带回来的血样:\"Ab型,和王振国尸检报告一致。\"突然,他的金属手指停在,一处像素点上,\"等等,这是什么?\"

  放大后的照片角落,王振国的公文包,露出一截银色,那是一个,微型录音带的边缘。

  \"2008年纪检标准配置,\"阿泰调出当年的设备清单,\"如果录音带,不在遗物清单里...\"

  柯景阳的喉咙发紧:\"就在凶手手上。\"

  凌晨三点的电话,刺破黑暗。

  林小雨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我爸刚想起来,王振国死前寄过,一个包裹到营业部。\"

  \"哪个营业部?\"

  \"就是你每天去的那个,\"小雨深吸一口气,\"收件人写的是'老王'。\"

  储藏室的灯光,将王叔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

  他正用镊子夹起,那份血染的档案,眼里翻涌着,柯景阳从未见过的情绪。

  \"2008年9月18日,\"王叔的声音嘶哑,\"王振国来营业部找我,说拿到了,新月广夏勾结船厂的录音。\"

  他的瘸腿突然抽搐,撞翻了脚边的纸箱,里面全是泛黄的,营业部监控备份磁带,日期全部定格在2008年9月18日。

  \"当天的监控,被人删了七分钟。\"王叔的指甲掐进掌心,\"正好是他,从后门离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