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国之硕鼠,死不足惜!-《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

  龙椅之上,朱由校的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伸出手,接过房玄龄呈上来的账册,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账册上,用朱砂笔清晰地标注出了每一个营,每一个卫所的在册人数与实有人数,对比鲜明,触目惊心。

  “很好。”

  许久,朱由校合上了账册,轻轻吐出两个字。

  他抬起头,扫视着下方那群抖如筛糠的将领,嘴角忽然泛起一抹诡异的笑容。

  “诸位爱卿,真是为国分忧啊。”

  “朕在京城,省吃俭用,连后宫的用度都一再削减。”

  “你们倒好,在辽东,替朕养了三万多‘天兵天将’。”

  “这笔钱,想必不少吧?”

  他的声音温和,甚至带着一丝调侃,可听在那些将领的耳中,却比恶鬼的咆哮还要恐怖。

  “陛下!陛下饶命啊!”

  一名参将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猛地磕头,哭喊道:“此事……此事都是吴襄一人所为!是他逼我们这么干的!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啊!”

  “对对对!都是吴襄!我们都是被他蒙蔽的!”

  “求陛下明察!我们冤枉啊!”

  一时间,大殿之内哭喊声、求饶声、攀咬声乱成一团,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狗咬狗大戏。

  朱由校静静地看着他们表演,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直到他们声音渐歇,他才慢悠悠地开口。

  “萧何。”

  “臣在。”

  一直闭目养神的萧何,睁开双眼,上前一步。

  “朕给你一个时辰,把辽东镇这十年来的所有账目,给朕算清楚。”

  “朕想知道,这些‘国之栋梁’,到底从大明的身上,挖了多少肉,喝了多少血。”

  “臣,遵旨。”

  萧何躬身领命,随即带着几名点化出的专业账房先生,直接走向了存放辽东军镇账目的府库。

  大殿再次陷入了令人窒息的等待。

  如果说刚才清点兵马,是对这些将领的死刑宣判,那么现在清查账目,就是要决定他们该用什么方式去死,以及死后要不要连累全家。

  一个时辰后。

  萧何回来了。

  他的脸色,前所未有的难看,手中捧着一本刚刚赶出来的总账,手都在微微发抖。

  “陛下……”

  萧何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难以遏制的愤怒。

  “经臣核算,十年间,朝廷拨付辽饷,共计白银四千七百余万两。”

  “而辽东军镇各项开支,包括军饷、粮草、器械、抚恤……满打满算,不过三千九百万两。”

  “其中差额……高达八百一十二万两!”

  八百一十二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连站在两侧的诸葛亮、荀彧等千古人杰,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大明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四百多万两白银。

  这群蛀虫,十年时间,就贪掉了大明两年的全国财政收入!

  朱由校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消失了。

  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八百万两……”

  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仿佛是在咀嚼着什么。

  “好啊……真是好啊……”

  “朕的江山,就是被你们这群猪狗不如的畜生,一点一点啃食干净的!”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一股无形的恐怖威压,从他身上轰然爆发!

  整个大殿都在嗡嗡作响,跪在地上的将领们,只觉得像是被一座万仞高山狠狠砸中,齐齐喷出一口鲜血,萎靡在地。

  萧何继续说道:“陛下,臣还发现,在账目之中,有大量向关外走私铁器、粮食、布匹的记录!甚至……还有倒卖军械的记录!”

  “他们一边向朝廷哭穷,要更多的辽饷,一边却将朝廷的战略物资,卖给建奴,资敌自重!”

  “这已经不是贪腐,这是通敌!是叛国!”

  这最后一句话,彻底引爆了朱由校的杀意。

  “叛国……”

  朱由校缓缓站起身,眼中金芒爆闪,声音冷得像是从九幽地狱传来。

  “来人!”

  “将这殿上所有猪狗,全部给朕拖出去!”

  “主犯,凌迟处死!”

  “胁从,斩立决!”

  “传朕旨意,昭告天下!凡辽东将门吴氏、祖氏、赵氏等一十三家,三族之内,无论男女老幼,尽数连坐!”

  “剩余旁支,尽数贬为奴籍,迁入劳改营,永世不得翻身!”

  这番话,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味,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降到了冰点。

  那些将领,连求饶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一个个瘫在地上,屎尿齐流,眼中只剩下无尽的绝望。

  很快,如狼似虎的天兵冲了进来,将他们一个个拖了出去。

  校场之上,哀嚎震天。

  朱由校没有去看那血腥的场面,他只是看向萧何。

  “立刻派人,查抄这些逆贼在关内外的所有家产!”

  “一针一线,都不能放过!”

  “朕倒要看看,他们用大明百姓的血汗,喂饱了怎样的肠胃!”

  “臣,遵旨!”

  山海关,血流成河。

  一日之内,辽东将门经营数十年的势力被连根拔起。

  从总兵到都司,上百颗人头落地,筑成了一座小小的京观,矗立在校场中央,无声地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而查抄家产的行动,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仅仅是吴襄一家,从其位于京城、天津、扬州等地的几十处宅邸中,就抄出了现银三百二十万两,黄金十八万两,田契地契装了十几箱,古玩字画、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

  其余十二家,家产也都在数十万到百万两不等。

  当最终的抄家总额送到朱由校面前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千一百万两白银!

  这还仅仅是现银,不包括那些无法估价的田产、商铺和古董。

  朱由校看着奏报上的数字,许久没有说话,只是脸上露出了一抹极度讽刺的笑容。

  “哼!这群混账!”

  朱由校将奏报扔在桌上。

  “不过,有了这笔钱,朕重建辽东,倒也无需犯愁无钱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