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藩王们的对策!-《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

  “三位大人,想必事情的经过,你们也都知道了。”

  朱求句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那小皇帝,已经把刀架在了我们所有人的脖子上了。”

  “今日,本王请三位来,就是想听听,我们该如何应对?”

  长史刘庭秀是个年过五旬的文士,闻言捋了捋胡须,沉声道:“王爷,依下官之见,此事,绝不可退让!”

  “一旦退了,便是万劫不复!”

  审理王启年也点头附和:“刘长史所言极是。只是,那小皇帝如今手握神仙妖魔,更有天兵天将相助,我等凡夫俗子,如何能与之抗衡?”

  这话一出,密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压抑。

  是啊。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你就算想反抗,可你怎么打?

  拿凡人的军队,去跟天兵天将打?

  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

  一直沉默不语的纪善孙文广,缓缓开口了。

  “王爷,诸位大人。”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沉稳。

  “那皇帝,确实有神仙相助,此乃不争的事实。”

  “但,我们并非毫无胜算。”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朱求桂更是眼前一亮,急切地问道:“孙先生有何高见?”

  孙文广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手指点在了太原的位置。

  “王爷请看。”

  “我山西,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且王爷在此地经营二百余年,根深蒂固,民心所向。”

  “只要我们振臂一呼,登高一呼,必能从者云集!”

  朱求桂皱眉道:“可就算我们占据了山西,也挡不住天兵天将啊。”

  孙文广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王爷,那皇帝能请神仙,我们,为何不能?”

  “什么意思?”

  朱求桂一愣。

  孙文广缓缓道:“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那朱由校倒行逆施,屠戮宗亲,早已是天怒人怨!”

  “我们可以联络天下所有藩王,共同起兵,清君侧,诛奸邪!”

  “再以天下宗室之名,祭告天地,祭告太祖高皇帝!”

  孙文广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

  “那皇帝能请来天兵天将,不过是仗着他皇帝的名分。”

  “可若是天下人都视他为暴君,视他为篡逆,那天命,还会站在他那边吗?”

  “我们,才是太祖正统血脉!”

  “只要我们占据大义,未必不能请来真正的神仙相助!”

  孙文广的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心中的迷雾!

  是啊!

  你朱由校能请神仙,凭的是什么?

  不就是凭你皇帝的身份,凭你占据着大义名分吗?

  可若是这大义名分,不在你这边了呢?

  若是天下人都认为你是个屠戮宗亲,倒行逆施的暴君呢?

  那天命,还会眷顾你吗?

  晋王朱求桂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好!”

  “说得好!”

  “孙先生一席话,真乃是拨云见日,让本王茅塞顿开!”

  他那张阴沉的脸上,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传本王令!”

  朱求桂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立刻以本王的名义,草拟檄文,传檄天下!”

  “就说,当今天子朱由校,被妖人蛊惑,残害宗室,倒行逆施,乃不赦之君!”

  “本王,为保太祖江山社稷,为保天下朱姓血脉,不得已,起兵靖难,清君侧!”

  “另外,立刻派人,携带本王亲笔书信,秘密联络蜀王、楚王、秦王……”

  朱求桂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藩王的名字。

  这些,都是大明朝传承已久,实力雄厚的大藩。

  “告诉他们,唇亡齿寒的道理!”

  “若不趁此时机,联合起来,推翻那暴君,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是!”

  刘庭秀、王启年等人,齐声应诺,眼中也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孙文广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这位晋王,有野心,也有魄力。

  足以成为那点燃天下烽火的,第一根火柴。

  ……

  三日后。

  一份由晋王朱求桂亲自署名的《讨暴君檄》,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大明朝堂,乃至天下,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檄文之中,历数了朱由校登基以来的种种“罪状”。

  从斩杀文官,到血洗宗亲。

  从任用妖人,到倒行逆施。

  洋洋洒洒数千言,将朱由校描绘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残暴嗜杀的千古暴君!

  最后,檄文更是号召天下所有朱姓宗室,以及忠于大明,忠于太祖高皇帝的文武百官,共同起兵,清君侧,诛奸邪,重整朝纲!

  这篇檄文,写得文采飞扬,声情并茂,极具煽动性。

  一时间,天下舆论哗然。

  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以及对朱由校雷霆手段心怀不满的士绅官吏,都开始动摇了。

  难道,这位陛下,真的如檄文中所说,是个暴君?

  而那些早就对朱由校新政不满,却敢怒不敢言的藩王们,在收到檄文和晋王的密信后,更是如同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反了!反了!”

  蜀王府,蜀王朱至澍将手中的檄文狠狠拍在桌上,眼中满是兴奋。

  “这晋王,总算是做了件人事!”

  “传令下去!即刻起兵,响应晋王!”

  ……

  楚王府。

  楚王朱华堞看着檄文,沉吟许久,最终长叹一声。

  “罢了,罢了。”

  “这天下,终究是要乱了。”

  “本王,也只能为保全自家性命,搏上一搏了!”

  ……

  秦王府,代王府,辽王府……

  一时间,大明各地,烽烟四起!

  除了少数几个实力弱小,或是离京师太近的藩王还在观望之外。

  竟有超过十个实力雄厚的藩王,在短短数日之内,相继宣布起兵,响应晋王的“靖难”之举!

  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招兵买马,整顿军备。

  一场席卷整个大明的宗室叛乱,已然拉开了序幕。

  叛军总兵力,在短短十数日内,便已超过了三十万!

  声势之浩大,远超当年的靖难之役!

  整个大明,风雨飘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