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兵临扬州!-《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

  朱由校这一次前来扬州,最大的目的,就是解决漕运的问题。

  顺便推动在江南推行土地改革的新政。

  大军行进,烟尘滚滚。

  朱由校却不急,每日按部就班,扎营前进。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由巨大马车改造的移动书房里,与诸葛亮、荀彧等人讨论着江南的未来。

  “江南士绅,把持盐铁、漕运、织造,早已成国中之国。”

  荀彧手持一份卷宗,眉头微蹙。

  “其根基之深,远非福王那等草包可比。”

  “动一发,则全身皆动,若处置不当,恐致江南大乱。”

  朱由校靠在柔软的锦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闻言轻笑一声。

  “乱?”

  “朕就怕他们不乱。”

  “他们不乱,朕如何名正言顺地将他们的田产、家财,都变成朕的内帑?”

  此言一出,帐内几位千古名臣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位陛下,思路总是这么清奇,却又总能一针见血。

  诸葛亮羽扇轻摇,补充道:“陛下所言极是。”

  “然,江南民众多受士绅蒙蔽,以为士绅乃其衣食父母。”

  “我等此去,需以雷霆手段惩治首恶,以怀柔之策安抚百姓。”

  “剿抚并用,方能使江南之地,彻底归心。”

  朱由校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杀人,要诛心。

  抄家,也要让百姓觉得是替天行道。

  就在此时,魏忠贤迈着小碎步,一脸谄媚地凑了进来。

  “陛下,前方斥候来报,已经快到扬州地界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种男人都懂的猥琐笑容。

  “奴婢听说,这扬州府最出名的,便是那‘扬州瘦马’。”

  “个个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绝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陛下此番劳累,不如……让地方官献上几个,给您解解乏?”

  魏忠贤如今虽然不是男人了,但曾经也是当过男人的。

  而且,如今皇爷领兵在外,身边也没有女人伺候。

  所以魏忠贤才会有此提议。

  朱由校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朕是来办正事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魏忠贤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跪下。

  “奴婢该死!奴婢多嘴!”

  而说到扬州瘦马……

  朱由校脑海中就不由浮现出了传说中的‘秦淮八艳’!

  想到秦淮八艳,就不由想到了柳如是。

  如今的柳如是,应该才九岁!

  不过,前世的时候,朱由校读过关于柳如是的传记。

  对这位‘风骨嶒峻,侠情热烈’的奇女子,便抱有极大的好感与敬意。

  国破家亡之际,她劝说钱谦益以身殉国,钱谦益却以‘水太冷’为由退缩。

  她便奋身欲投荷花池,以践其志。

  此等风骨,不知胜过多少须眉男子。

  朱由校知道柳如是自幼被卖入妓院,后来被周道登买走。

  如今,应该还在妓院之中。

  倒是可以找个机会,将她带回宫中。

  对了,此时的柳如是,应该还叫杨爱。

  这样一位奇女子,若是任由其命运多舛,岂非暴殄天物?

  “魏忠贤。”

  朱由校的声音,将胡思乱想的魏忠贤拉回了现实。

  “奴婢在!”

  “你动用东厂在江苏吴江的暗桩,去给朕查一个叫杨爱的女孩。”

  朱由校顿了顿,补充道:“约莫八九岁的年纪,应该在某个教坊司或是私人的班子里。”

  “找到之后,不要惊动任何人,先暗中看顾起来,回报于朕。”

  魏忠贤心里一动。

  杨爱?

  陛下怎么会知道一个扬州教坊司里的小丫头?

  但他不敢多问,连忙将这个名字死死记在心里。

  “奴婢遵旨!保证办得妥妥当帖!”

  这可是陛下的私事,办好了,那可是天大的功劳。

  ……

  与此同时。

  一座府邸会客厅内。

  之前在董启文庄园中的几位士绅皆汇聚于此。

  此时所有人脸上都满是惊慌之色。

  “如今天子来了扬州城,我等还怎么办?”

  “现在就算想要变卖家产,恐怕也来不及了,而且就算逃,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

  “依我看,还是尽快恢复漕运,等那位圣天子到了扬州,我等称我等是被奸人胁迫,不得已而从贼,这才停了漕运!”

  其他人闻言,顿时纷纷目光闪动。

  奸人?

  谁是奸人?

  那位董启文董公,长短大小都正合适当这个奸人!

  “此言有理!”

  “不错!我等当日确实是逼不得已,被董启文这奸人胁迫,才不得不从贼!”

  “是啊,我等也是迫不得已,只为保留有用之身,以待拨乱反正之日!”

  ……

  众人议论纷纷,三言两语间,董启文就成了替罪羊。

  ……

  三日后。

  扬州城外,官道之上。

  尘土飞扬,旌旗如龙。

  五千京营铁骑,如同黑色的乌云,缓缓压向这座自古繁华的江南名城。

  消息,早已传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

  天子亲临!

  整个扬州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商铺关门,百姓闭户。

  往日里画舫穿梭,歌舞升平的瘦西湖,此刻也是一片萧瑟,连船娘的影子都见不到一个。

  扬州知府衙门内。

  知府陈于廷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堂中来回踱步。

  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官服。

  “府尊大人,您倒是拿个主意啊!”

  一旁的同知王瑞,哭丧着脸说道:

  “如今城外天兵压境,城内人心惶惶,那些士绅老爷们,一个个都躲在家里装死,咱们该如何是好?”

  陈于廷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桌案上。

  “还能如何?”

  “那些混账东西,当初怂恿着断漕运的时候,一个个比谁都积极!”

  “现在天子来了,他们倒把脑袋缩回去了!”

  “这是要让本官去顶雷啊!”

  陈于廷越想越气,越想越怕。

  福王朱常洵被凌迟处死的消息,就像一柄重锤,砸碎了他所有的侥幸。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扬州知府,在天子眼里,怕是跟那些附逆的官员没什么两样。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陈于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备轿!本官要出城,面见圣驾!”

  王瑞大惊失色,“府尊!万万不可啊!”

  “此时出城,万一陛下龙颜大怒……”

  “留在这里,就是等死!”

  陈于廷一把推开他,声音都在发颤。

  “出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