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者名为吴志登,在江南之地也算富有盛名。
此时吴志登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拄着拐杖,浑浊的老眼失神地望着窗外枯黄的芭蕉叶。
他已经看出来了!
那位天子……不,是妖帝,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整个河南府,而是整个天下。
他是要掀翻所有士绅豪族的根基!
将天下所有土地,全都收归朝廷所有。
而他们这些耕读传世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家族,恐怕从今以后,就要彻底没落了!
“爹,您别太忧心了。”
一旁,一个面容清秀的青年,轻声劝慰。
这青年正是日后名满天下的‘梅村先生’吴伟业。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会在四年后,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担任编修。
在满清入关之后,应诏北上,被顺治授予秘书院侍讲,后来更是升国子监祭酒。
妥妥的贰臣!
吴志登缓缓摇头,拐杖在青石地板上敲击出沉闷的声响。
“你不懂。”
他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
“这不是在清查田亩,这是在刨根啊!”
厅内,几名同样忧心忡忡的松江府士绅,闻言皆是面色一白。
“吴老所言甚是!”
一名姓顾的员外郎,声音都在发颤。
“扬州十三家的人头,血还没干透。”
“河南那边,又举起了屠刀。”
“那位陛下……他是想要我们的命!”
“是想要将我等读书人,从这大明的根基上,连根拔起!”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所有人心中最后的一丝幻想。
是啊。
这不是惩戒,不是敲打。
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战争!
“不能坐以待毙!”
一名性格刚烈的举人猛地站起身,双目赤红。
“我等江南士子,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联合起来,联络湖广、山东的同道,向那暴君施压!”
“我就不信,他敢与天下士人为敌!”
吴志登看着他,眼神里却满是怜悯。
“晚了。”
“人心,已经散了。”
“你如何知道,你去联络的湖广同道,不会转头就把你的脑袋,当成投名状献上去?”
那举人脸上的激愤,瞬间凝固。
整个厅堂,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生。
……
幻想被彻底撕碎的江南士绅们,终于开始行动。
一场场秘密的串联,在苏州、松江、杭州的各个角落上演。
他们筹集金银,写下血书,试图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力量。
……
扬州,行宫。
朱由校正悠闲地品着新进贡的雨前龙井。
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如雪片般从江南各地汇总而来,摆满了他的书案。
“陛下,鱼儿已经动起来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
朱由校放下茶杯,拿起一份关于松江府士绅秘密集会的密报,随手扔进一旁的火盆。
“他们最大的依仗,不是金银,不是人脉,而是治下那千千万万,被他们视为猪狗牛羊的佃户。”
“这些是他们世代经营这片土地,留下的根基!”
“只是可惜……”
“这些家伙嘴上天天说着以民为贵,可实际上,却总想着瘦天下以肥自身。”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向魏忠贤,沉声道:“魏忠贤!”
“奴婢在!”
魏忠贤急忙微微躬身。
朱由校略一沉吟,沉声道:“传朕旨意!”
凡河南治下,皆可至当地官府或东厂检举点,告发地主隐匿田产之举!”
“一经查实,检举之人,赏银百两,免除十年税赋!”
“更可在日后朝廷重分田亩之时,获得优先之权!”
魏忠贤一遍奋笔疾书,一遍心中暗道:“陛下这一招釜底抽薪,当真是狠啊!”
作为曾经权倾朝野的东厂厂公,魏忠贤很清楚那些士绅的做事方法。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些士绅肯定不会心甘情愿交出自己家的田产。
肯定会有隐匿田产之举。
而现在,陛下这一招直接断了那些想要隐匿田产的人的后路。
狠!
太狠了!
这已经不是釜底抽薪了。
这分明是直接在江南士绅的粮仓里,扔下了一颗火星!
而且还是浇满了火油的那种!
告缗令!
汉武帝用这一招,将天下富商的财富,尽数收入国库。
而眼前的这位陛下,玩得更绝!
他不仅要士绅的钱,还要他们的地,更要他们的命!
最可怕的是,他将屠刀,递到了那些被压迫了数百年,心中早已充满怨恨的佃户手中!
可以想见,当这道诏令传遍河南府之时,将会掀起何等恐怖的狂潮!
……
在圣旨上盖下玉玺大印,朱由校将目光看向了魏忠贤。
“魏忠贤!”
朱由校看向魏忠贤。
“陛下,奴婢在!”
魏忠贤急忙应答。
朱由校淡淡吩咐道:“此事,朕交给你全权负责。”
“东厂番役,京营兵马,皆可由你调动。”
“朕只有一个要求。”
“快!”
“要让这把火,在最短的时间内,烧遍整个河南府!”
“奴婢遵旨!”
魏忠贤重重叩首,眼中闪烁着饿狼般的光芒。
“定不负陛下所托!”
……
三日后。
河南府。
武安县外的一个小村庄。
村口的大榕树下,搭起了一个简陋的棚子。
棚子下,摆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桌子后面,坐着两名身穿黑色劲装,面无表情的东厂番役。
桌子上,立着一块粗糙的木牌,上书五个大字。
“东厂检举点”。
村里的佃户们,远远地围着,交头接耳,却无人敢上前。
他们看着那两名番役腰间的绣春刀,眼神里充满了畏惧。
“这……这是朝廷的鹰犬吧?来咱们这穷乡僻壤做什么?”
“你没看到那皇榜吗?说是让咱们去告发地主老爷藏地呢!”
“告发了还能免税赋?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我看是陷阱!谁要是去了,怕是脑袋都得搬家!”
……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犹豫不前之时。
一个衣衫褴褛,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汉子,双眼通红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他叫张三,家里的三亩薄田,前年被地主用“阴阳契”的法子,给活活夺了去。
妻子因此上吊,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娃。
他已经没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张三“噗通”一声,跪在了桌子前。
“两位官爷!”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已被汗水浸透的旧地契,高高举过头顶,声音嘶哑。
“小人……小人要告发!”
“小人要告发李家庄的地主李扒皮!他家藏了三百亩上好的水田,从未上过黄册!”
        此时吴志登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拄着拐杖,浑浊的老眼失神地望着窗外枯黄的芭蕉叶。
他已经看出来了!
那位天子……不,是妖帝,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整个河南府,而是整个天下。
他是要掀翻所有士绅豪族的根基!
将天下所有土地,全都收归朝廷所有。
而他们这些耕读传世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家族,恐怕从今以后,就要彻底没落了!
“爹,您别太忧心了。”
一旁,一个面容清秀的青年,轻声劝慰。
这青年正是日后名满天下的‘梅村先生’吴伟业。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会在四年后,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担任编修。
在满清入关之后,应诏北上,被顺治授予秘书院侍讲,后来更是升国子监祭酒。
妥妥的贰臣!
吴志登缓缓摇头,拐杖在青石地板上敲击出沉闷的声响。
“你不懂。”
他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
“这不是在清查田亩,这是在刨根啊!”
厅内,几名同样忧心忡忡的松江府士绅,闻言皆是面色一白。
“吴老所言甚是!”
一名姓顾的员外郎,声音都在发颤。
“扬州十三家的人头,血还没干透。”
“河南那边,又举起了屠刀。”
“那位陛下……他是想要我们的命!”
“是想要将我等读书人,从这大明的根基上,连根拔起!”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所有人心中最后的一丝幻想。
是啊。
这不是惩戒,不是敲打。
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战争!
“不能坐以待毙!”
一名性格刚烈的举人猛地站起身,双目赤红。
“我等江南士子,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联合起来,联络湖广、山东的同道,向那暴君施压!”
“我就不信,他敢与天下士人为敌!”
吴志登看着他,眼神里却满是怜悯。
“晚了。”
“人心,已经散了。”
“你如何知道,你去联络的湖广同道,不会转头就把你的脑袋,当成投名状献上去?”
那举人脸上的激愤,瞬间凝固。
整个厅堂,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生。
……
幻想被彻底撕碎的江南士绅们,终于开始行动。
一场场秘密的串联,在苏州、松江、杭州的各个角落上演。
他们筹集金银,写下血书,试图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力量。
……
扬州,行宫。
朱由校正悠闲地品着新进贡的雨前龙井。
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如雪片般从江南各地汇总而来,摆满了他的书案。
“陛下,鱼儿已经动起来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
朱由校放下茶杯,拿起一份关于松江府士绅秘密集会的密报,随手扔进一旁的火盆。
“他们最大的依仗,不是金银,不是人脉,而是治下那千千万万,被他们视为猪狗牛羊的佃户。”
“这些是他们世代经营这片土地,留下的根基!”
“只是可惜……”
“这些家伙嘴上天天说着以民为贵,可实际上,却总想着瘦天下以肥自身。”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向魏忠贤,沉声道:“魏忠贤!”
“奴婢在!”
魏忠贤急忙微微躬身。
朱由校略一沉吟,沉声道:“传朕旨意!”
凡河南治下,皆可至当地官府或东厂检举点,告发地主隐匿田产之举!”
“一经查实,检举之人,赏银百两,免除十年税赋!”
“更可在日后朝廷重分田亩之时,获得优先之权!”
魏忠贤一遍奋笔疾书,一遍心中暗道:“陛下这一招釜底抽薪,当真是狠啊!”
作为曾经权倾朝野的东厂厂公,魏忠贤很清楚那些士绅的做事方法。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些士绅肯定不会心甘情愿交出自己家的田产。
肯定会有隐匿田产之举。
而现在,陛下这一招直接断了那些想要隐匿田产的人的后路。
狠!
太狠了!
这已经不是釜底抽薪了。
这分明是直接在江南士绅的粮仓里,扔下了一颗火星!
而且还是浇满了火油的那种!
告缗令!
汉武帝用这一招,将天下富商的财富,尽数收入国库。
而眼前的这位陛下,玩得更绝!
他不仅要士绅的钱,还要他们的地,更要他们的命!
最可怕的是,他将屠刀,递到了那些被压迫了数百年,心中早已充满怨恨的佃户手中!
可以想见,当这道诏令传遍河南府之时,将会掀起何等恐怖的狂潮!
……
在圣旨上盖下玉玺大印,朱由校将目光看向了魏忠贤。
“魏忠贤!”
朱由校看向魏忠贤。
“陛下,奴婢在!”
魏忠贤急忙应答。
朱由校淡淡吩咐道:“此事,朕交给你全权负责。”
“东厂番役,京营兵马,皆可由你调动。”
“朕只有一个要求。”
“快!”
“要让这把火,在最短的时间内,烧遍整个河南府!”
“奴婢遵旨!”
魏忠贤重重叩首,眼中闪烁着饿狼般的光芒。
“定不负陛下所托!”
……
三日后。
河南府。
武安县外的一个小村庄。
村口的大榕树下,搭起了一个简陋的棚子。
棚子下,摆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桌子后面,坐着两名身穿黑色劲装,面无表情的东厂番役。
桌子上,立着一块粗糙的木牌,上书五个大字。
“东厂检举点”。
村里的佃户们,远远地围着,交头接耳,却无人敢上前。
他们看着那两名番役腰间的绣春刀,眼神里充满了畏惧。
“这……这是朝廷的鹰犬吧?来咱们这穷乡僻壤做什么?”
“你没看到那皇榜吗?说是让咱们去告发地主老爷藏地呢!”
“告发了还能免税赋?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我看是陷阱!谁要是去了,怕是脑袋都得搬家!”
……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犹豫不前之时。
一个衣衫褴褛,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汉子,双眼通红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他叫张三,家里的三亩薄田,前年被地主用“阴阳契”的法子,给活活夺了去。
妻子因此上吊,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娃。
他已经没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张三“噗通”一声,跪在了桌子前。
“两位官爷!”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已被汗水浸透的旧地契,高高举过头顶,声音嘶哑。
“小人……小人要告发!”
“小人要告发李家庄的地主李扒皮!他家藏了三百亩上好的水田,从未上过黄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