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朕自有天授,何惧无师?-《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

  近六千万两白银!

  二百万两黄金!

  萧何作为大汉王朝的丞相,也曾执掌天下钱粮。

  可也未曾见过如此恐怖的财富!

  这简直是一座金山,一座片海!

  萧何心中略微算了算,便激动说道:“陛下!够了!太够了!”

  “这笔钱,莫说建几百座学堂!”

  “便是在大明十三布政使司,各州各府,遍建学堂,也绰绰有余!”

  “不仅如此,这笔钱,足以供养天下数十万寒门学子五年之久!”

  朱由校只是淡淡一笑。

  “既然钱粮之难已解,那便不再是难题。”

  他目光一转,落在了商鞅、王安石、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身上。

  这几位,无一不是变法图强、创立法度的一代宗师。

  “至于法度之难……”

  朱由校的声音微微一顿,随即下令道:“商鞅,王安石,朕要你们,在半月之内,给朕拿出一套全新的章程来!”

  “房玄龄,杜如晦,你们两人辅之。”

  “从学子如何选拔,到教材如何考核,再到毕业如何授官,朕要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套新法,要完全独立于科举之外!”

  “从皇家大学堂出来的人,不必再受吏部掣肘,由朕亲自擢升,只对朕一人负责!”

  商鞅等人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精光。

  “臣等,遵旨!”

  四人齐齐出列,躬身领命。

  声音铿锵有力,透着一股即将大展拳脚的兴奋。

  钱粮、法度,两大难题,在朱由校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间,迎刃而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朱由校身上。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难题。

  师者!

  诸葛亮手持羽扇,微微蹙眉。

  “陛下,钱粮可夺,法度可立,唯独这师者最是难办。”

  “新学之师,从何而来?”

  “若用旧儒,恐其心不诚,阳奉阴违,将新学讲成旧经,反倒遗祸无穷。”

  诸葛亮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计,最难的一环。

  你要教新东西,总得有老师吧?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群眉头紧锁的千古名臣,脸上笑意更浓。

  师者之难?

  这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天大的难题。

  但在自己这里,简直不要太简单。

  朱由校心中暗笑。

  鼠符咒,赋予静物生命。

  这可是神技!

  等朕的精神力再上一个台阶。

  到时候,随便找些木头,将那些华夏千古大才的形象捏出来。

  再用鼠符咒那么一点。

  一个个学识渊博、绝对忠诚的宗师大学者不就有了?

  想要墨子,便点化墨子。

  想要鲁班,便点化鲁班。

  朕,自有天授!

  何惧无师?

  对了!

  话说卫庄就是来自秦时明月世界。

  那……

  自己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将《秦时明月》世界观之中的公输仇,鲁班,班大师等人点化复活?

  嗯!

  这件事情倒是可以记下来,等自己的精神力足够了,完全可以试一试!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

  呵,什么无崖子,什么黄药师,都可以点化到这个世界来嘛!

  除此之外,还要点化一些神仙。

  什么雷公电母,四海龙王,谷神稷(后稷),都可以点化出来。

  到时候……

  朕可就不是单纯的人间天子,而是天庭之主!

  咳,好吧,虽然是伪的,但却也足够了!

  当然,这种鬼神莫测的手段,就没必要告诉他们了。

  朱由校轻咳一声,“师者之事,尔等不必多虑。”

  “待学堂建成之日,朕自有办法。”

  “朕保证,届时出现在学堂之中的,皆是当世大才,且对我大明,忠心不二!”

  此言一出,诸葛亮等人都是一愣。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陛下都这么说了,显然心中已经有所计较。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

  他再次躬身,说出了最后的担忧。

  “陛下圣心独运,臣等拜服。”

  “只是,皇家大学堂之策,乃百年大计,非一朝一夕可成。”

  “眼下江南士绅串联,檄文将出,欲搅动天下人心。”

  “此乃燃眉之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是啊!

  远水解不了近渴。

  等你大学堂培养出人才,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那些士绅们,可是要直接掀桌子了!

  朱由校闻言,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森然的冷意。

  “朕虽然不想大开杀戒,但若是他们想找死,朕也不是不能成全他们!”

  “传令东厂以及锦衣卫,密切探查那些江南士绅的动作。”

  “若是他们真的胆敢煽动舆论,直接拿下!”

  “不必审问,主犯就地处决!”

  “九族充入劳改营,遇赦不赦!”

  如今的劳改营,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规模。

  东林党刺驾谋逆案,福王谋反案,加上扬州的那些士绅,被牵扯到其中的人足有近万人。

  而劳改营中男女分工。

  男人主要负责修建城池,修路,修建河堤等任务。

  而女子,则负责织布,制衣等等。

  朱由校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那句“九族充入劳改营,遇赦不赦”,让整个书房的温度都仿佛降了下去。

  然而,就在此时,队列中一名中年文士走了出来。

  此人正是苏辙。

  他一生为官,最是看重朝局稳定。

  “陛下。”

  苏辙躬身一揖,声音带着几分忧虑。

  “陛下以雷霆手段,固然可震慑宵小。”

  “可……若是杀戮过甚,恐怕会引起天下士子离心。”

  他抬起头,苍老的脸上满是担忧。

  “届时,各地官府,恐有无人可用之危啊!”

  苏辙的话,也说出了在场不少人心中的隐忧。

  毕竟,这天下的官吏,十有八九都是读书人出身。

  你把读书人的领袖都给宰了,以后谁还给你卖命?

  官府要是停摆了,那可比盐荒要命多了。

  然而,朱由校听完,却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他从龙椅上站起身,缓步走到苏辙面前,脸上挂着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

  “苏爱卿,你是在担心,朕手底下会缺了当官的?”

  苏辙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由校拍了拍他的肩膀,悠悠说道:

  “这天下间,三条腿的蛤蟆或许不好找。”

  他顿了顿,嘴角的弧度愈发玩味。

  “但削尖了脑袋想当官的读书人,那可是过江之鲫,多得是!”

  “朕杀一批,自然有另一批迫不及待地想补上这个缺。”

  “他们巴不得朕把前面的人都给清干净了,好给他们腾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