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血色康养-《铁人李建国》

  在清北市一处被严密安保和葱郁绿植环绕的顶级疗养院内,清北大学表演系的顾小茜,正坐在母亲李秀琴高级套房的会客室里。

  窗外是精心打理的花园,室内播放着轻柔的古典乐。顾小茜妆容精致,穿着当季奢侈品牌的休闲套装,姿态优雅地小口喝着红茶。然而,她的目光却透过单向玻璃,落在里面那个坐在轮椅上、眼神空洞呆滞、口中不断念叨着破碎词语的中年妇人身上。那是她的母亲——李秀琴。

  丈夫惨死,儿子卷款失踪,双重打击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李秀琴的心上。她疯了似的给女儿顾小茜打电话,又都是无人接听。

  这种“联系不上”的绝望感,成了压垮李秀琴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短短几天内,这位接连失去至亲、承受巨大打击的妇人,彻底精神失常了。她时而狂躁哭骂,时而呆坐终日,口中只反复念叨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

  顾小茜将母亲安置进了清北市最大、最顶级、由清北第一医院与政府合办的顶级疗养院(康养中心)。 这里环境优雅如五星级酒店,拥有国内一流的神经精神科医疗资源和专业的护理团队,费用极其昂贵。

  “妈?妈!您怎么了?您是不是认出我了?我是茜茜啊,您的女儿茜茜!”她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眼中瞬间氤氲起水汽,那份担忧和期盼看起来如此真挚——这正是媒体无数次捕捉到、感动了无数粉丝的“孝女”模样。

  “妈……您看看我啊,再看看我……我是茜茜啊……”

  “我知道您心里苦,这么多年了……”

  “爸走了,弟弟小强……小强他……(恰到好处的停顿,引人遐想和同情)”

  “但是您还有我啊!我会一直守着您,照顾您……”

  “您要好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女儿需要您……”

  这些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媒体争相报道:

  《新星顾小茜孝心感人,倾力奉养精神失常母亲于顶级疗养院》

  《光环下的责任:新晋小花——顾小茜不离不弃,为母筑起避风港》

  报道中,镜头捕捉到顾小茜在疗养院花园里温柔地为母亲梳理头发、轻声细语地说话的画面;有她与主治医生认真沟通病情的场景;还有她面对镜头时,眼中含泪却坚强地说:“她是我妈妈,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我都要给她最好的照顾,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效果是显着的。 “孝女”形象瞬间成为顾小茜身上最耀眼的光环。她赢得了巨大的公众同情和赞誉,粉丝数量激增,路人缘爆棚。公众将她视为娱乐圈中难得的有情有义、重情重孝的榜样。这份“孝心”带来的正面形象,为她后续的演艺事业铺平了道路,甚至成为了她身上一个标志性的、极具商业价值的“人设”。

  与楼下VIP病房区那种刻意营造的宁静奢华不同,疗养院的二楼是专为尚有活动能力的老人设置的公共区域。此刻,健乐活动室里正洋溢着截然不同的生动气息。

  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将午后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照亮了空气中微微浮动的细小尘埃。室内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音量恰到好处,既不打扰交流,又营造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活动室中央,几张铺着米色桌布的长条桌拼在一起,桌上散落着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彩绳、胶水和一些半成品。李明宇——疗养院新来的活动策划专员,正笑容满面地站在桌子一端,手里举着一个刚折好的、略显夸张的彩色纸花,声音洪亮而亲切:

  “张伯伯,您看,这个花瓣稍微往外翻一下,是不是更像真花了?对,就这样,您手真巧!”

  “王奶奶,您选的这个粉色配绿色绝了,待会儿贴墙上肯定最好看!”

  围着桌子的是一群精神尚佳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戴着老花镜,或笨拙或灵巧地摆弄着手中的彩纸。有的皱着眉头仔细研究折痕,有的则互相打趣着对方的“作品”。欢声笑语像细碎的波浪,在温暖的阳光里轻轻荡漾。

  而在靠近窗边的一张小圆桌旁,顾晓妍仿佛自带柔光滤镜般坐在那里。她也是最近才加入这家养老院的志愿者,现在是李明宇的助理。不同于李明宇的活泼带动,她的气质更沉静温和。此刻,她微微低着头,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侧脸。她正耐心地指导着一位手指不太灵活的老奶奶折纸鹤。

  “奶奶,您看,这里轻轻压一下…” 顾晓妍的声音清澈柔和,像山涧清泉流淌,“对,就是这样,慢慢来,不着急…您的手很稳呢。”

  她白皙修长的手指动作轻柔而精准,一边示范,一边适时地帮老人调整着纸张的角度。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努力和些许因为成功完成一步而流露的欣喜,抬头看着顾晓妍时,满是信赖和依赖。

  一位坐在轮椅上、穿着考究的老爷爷被护工推过来,乐呵呵地欣赏着桌上的作品,中气十足地点评:“小李啊,你这花儿折得是好看,就是太费眼睛咯!跟我们晓妍学学,人家那纸鹤多秀气!”

  李明宇立刻笑着接话:“哎呦喂,赵爷爷,您这可是偏心眼儿啊!我们晓妍老师那可是专业级的,我这纯属活跃气氛嘛!您瞧瞧我这朵大红大紫的,多喜庆!” 他的话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

  顾晓妍闻言抬起头,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真诚的弧度,阳光下,她温润的眼眸里仿佛盛着细碎的光,对着那位赵爷爷和李明宇的方向轻轻笑了笑,算是回应,随即又低下头专注于眼前老人的折纸步骤。这种恬静、专注、发自内心愿意陪伴老人的气质,让她在喧嚣中自成一道风景。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她身上,也洒在那些色彩斑斓的纸花、纸鹤上,洒在每一位老人或专注、或笑闹、或满足的脸上。空气里弥漫着彩纸的微香、老人特有的淡淡药味和暖融融的气息。钢琴曲轻柔流淌,笑声与偶尔的争论声交织,构成一幅名为“其乐融融”的鲜活画卷。

  “明宇啊,”刚刚折好一朵大红花的王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布满老年斑却格外温暖的手用力拍了拍李明宇结实的手臂,“你这孩子,真是没得挑!长得精神,说话又好听,还这么会哄我们这些老家伙开心!”她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喜爱和骄傲,仿佛在夸耀自家的孙子,“你说,我要是还有个没出嫁的小孙女,说什么也得让她认识认识你!”

  “哎哟,王奶奶,您这可太抬举我了!”李明宇朗声大笑,顺势拿起王奶奶折的花夸张地嗅了嗅,“就冲您这手艺,别说您孙女,仙女下凡也得抢着跟我相亲啊!不过我可说好了,到时候您得给我当证婚人!”油嘴滑舌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带着阳光般的坦荡和真诚,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轻浮。

  “去去去,美的你!”王奶奶笑骂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

  旁边轮椅上的赵爷爷立刻不甘示弱:“明宇,别听她的!她那孙女影子都没有!看我看我!我那外孙女,就在市里当老师,文文静静的,跟你正好配!改天爷爷就给你们牵线!”“赵爷爷,您这还带现场推销的啊?”李明宇笑着给赵爷爷倒了杯温水,“您外孙女那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这皮猴子可不敢高攀!”他巧妙地把话头又绕回到赵爷爷身上,“您啊,多操心操心自己,把身子骨养得棒棒的,到时候给我们主持婚礼才够气派!”

  一时间,好几个老头老太太都加入了“抢孙女婿”的行列,争相夸耀着自己根本不存在的“孙女”或者远方亲戚家的“好姑娘”,纷纷要把李明宇“预定”下来。活动室里充满了善意而带着点孩子气的争宠氛围。李明宇像个熟练的杂技演员,在老人们热情的“围堵”中穿梭周旋,一会儿蹲下来跟轮椅上的老人说话,一会儿又扶住一位站起来想拿彩纸、腿脚不稳的老奶奶。他高大帅气的身影是这间屋子里最活跃、最让人安心的存在。

  然而,这看似热闹的“抢孙婿”背后,藏着这所顶级疗养院里多数老人心底无法言说的酸楚。

  这里设施顶尖,服务周到,环境优雅,但能住进来的,除了极少数颐养天年的富贵老人,更多是两类人:孤寡无依者,和癌症末期、被家人视为“累赘”而送入此处、用金钱换取最后安宁与体面的人。 对他们而言,亲情已是奢侈品或遥远的回忆。子女的探望,或是稀少珍贵,或是带着例行公事的疏离,或是干脆只存在于缴费单的联系人名上。

  李明宇的出现,如同一道意外照进生命暮色里的强光。他年轻、健康、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亲近和温暖。

  墙上的时钟指针无声地滑向下午三点半。

  “明宇,快四点了,该回去了。”顾晓妍轻声提醒,目光扫过活动室里仍意犹未尽的老人们。

  “嗯,好。”李明宇应了一声,脸上阳光般的笑容未减,动作却利落起来。他迅速收拾起散落的彩纸、胶水和折好的小玩意儿,最后还不忘把几张老人特别得意的作品小心地放在他们面前的小桌上。

  “爷爷奶奶们,我们先走啦!”他扬了扬手,声音清朗,“下次再来陪您们玩!王奶奶,您那朵大红牡丹可给我留好了!赵爷爷,您那招折坦克的秘籍下次必须教我!”

  又是一阵夹杂着叮嘱和不舍的笑语。

  顾晓妍也微笑着向老人们点头告别,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活动室。二楼那片被阳光和欢声笑语浸染的空间,随着他们的离开,似乎也安静柔和了几分,只留下老人们依旧温暖的目光追随着他们的背影。

  沿着光洁如新的走廊走向一楼大厅,明亮宽敞的空间里带着中央空调特有的凉意。就在他们准备穿过旋转门离开时,一个温和而略带急促的声音叫住了他们:

  “小李!小顾!等一下!”

  李明宇和顾晓妍闻声回头。孙院长正从服务台的方向快步走过来。这位年近六旬的院长面容和蔼,鬓角已染上霜色,此刻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意。

  “哎,孙院长!”顾晓妍立刻停下脚步,礼貌地转身。

  “孙院长好。”李明宇也站定,微微欠身。

  孙院长走到近前,目光在两人脸上停留片刻,最终落在了李明宇身上,带着长辈特有的欣赏:“辛苦你们两个了!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每次都耽误你们这么久。”

  他顿了顿,眼神真挚地扫过两人:“说真的,自从你们这几个孩子来了咱们这儿以后,院里的这些老头老太太啊,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特别是活动日,盼着呢!”他感慨地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恳切,“我知道你们学业工作都忙,不敢多要求……就是,有空的时候,常过来看看!老人们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