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两天的‘嘴皮子’训练之后,特训第三天是实战演练,在师范学院的大礼堂进行试讲。
林小满抽到的题目是是命题式的《我眼中的青春》,她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认真的练习着。
阳光透过公共大教室的彩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声音清亮如溪流:\"青春是录音机里的《恋曲1990》,是黑白电视变成彩色,是像我父母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开起小超市,是越积越多的港台明星海报...\"
她即兴加入了一段超市的故事,讲到母亲如何学会打算盘时,评委老师频频点头。余光里,他们团队里面的小伙伴的坐姿越来越直,眼睛亮得惊人。
演讲结束的掌声中,刘老师叫住她:\"很不错呀。晓艺决赛就仿照这个主题,更完善一下再打磨一下细节。\"
特训最后一天是化妆课,由省台新闻节目的御用化妆老师授课,老师详细的从头发、眉眼、遮瑕、修容、提亮、唇形等等,与不同的舞台相互呼应。省台的女主持人李老师作为化妆助手端详着林小满的脸:\"你的胎记很有特点,可以尝试用高光弱化边缘,而不是完全遮盖,你这种除了不能上严肃新闻的演播台,其他栏目的主持人完全都是可以的。\"
化妆镜前,林小满怔怔看着自己右眼上方那片蝴蝶状的淡红色印记。前世她自卑了二十多年,直到工作后才敢偶尔用厚厚的遮瑕遮盖后才出门,从那之后,遮瑕膏遮瑕液就是她包里的必备品。
到玉江读书后遮瑕膏的使用频次和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少,这胎记似乎已经融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的标志,她已经很能坦然地接受了;有时在超市前台帮忙她也有意的不涂遮瑕膏,她发现其实买东西的人都没有什么奇异的眼光。
\"真正的播音员靠声音打动人心,有特点的外形反而能成为你的亮点。\"李老师为她轻轻扑粉,\"但接受自己的独特,会让声音更有力量。\"
“以后都不用遮瑕了,就这样老娘最美。”
盛夏的天气像极了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艳阳高照,下一秒的阵雨让你避之不及。
五天四夜的演讲特训营像做梦一般就过去了,玉江中学的大巴顺利把广播站的五位送回来了。
收拾好行李后,站长他们回广播站一趟,像刘晓艺就被批准回家,刚走出教学楼的绿色玻璃门,远处便滚过一道闷雷。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晒焦后特有的腥气和让人心急的水气。
训练营的结业证书被她小心地裹在塑料袋里,塞进布质书包最内层——那是她这几天来的心血,上面烫金的“优秀学员”四个字,在昏暗的天色下依然熠熠生辉。
“要下雨了!”照例巡楼的值班大爷朝她喊道,“丫头,带伞了没?有伞就快点回去啦!”
刘晓艺摸了摸空荡荡的书包侧袋,笑着摇摇头。
“没事的,大爷,我家离得不远跑两步就到啦。”
她仰起脸,感受着越来越急的风拂过面颊,脸上渐渐湿了——训练营最后一天,她终于不再用遮瑕膏遮盖它了。
雨点开始砸下来时,她正快步走在教学楼前的梧桐林道下。豆大的雨滴穿过茂密的枝叶,在她浅蓝色的校服上洇出深色的圆点,右眉上那片爱心状的淡红色胎记,覆盖着的遮瑕膏被雨水一冲,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刘晓艺索性放慢脚步,任由雨水冲刷着脸庞,像是在教堂接受洗礼一般诚挚。冰凉的触感和湿润的感觉让她想起训练营里李老师说的话:“接受自己的独特,会让声音更有力量。”
胎记被雨水洗得发亮,像一片小小的花瓣贴在脸颊上。
校门口外不远处的公交牌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焦躁地踱步,眼神时不时往校门里面张望。
他不断抬头望向教学楼的方向,眉头紧锁。当刘晓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雨幕中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快步冲了过去。
洛锦川左手里攥着一把黑布伞,右手除了撑开另一把一模一样的但明显小一些的,还挎着他的斜肩背包,在车站站台避雨时,白衬衫的后背已经被雨水溅湿,贴在清瘦的脊背上。
“你——”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带着一丝心疼,目光落在她湿漉漉的胎记上,又迅速移开,发现她几乎都被打湿了,声音隐隐带着一丝怒意,“你在淋雨!怎么不带伞?”
黑布伞“唰”地在她头顶撑开,隔绝了倾盆大雨,熟悉的气息瞬间笼罩过来。洛锦川的手很稳,伞面却明显向她这边倾斜,他自己的裤腿很快被雨水淋湿了一片。
“听说今天训练营结业,怎么样?”他问得随意,眼睛却紧盯着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表情。
刘晓艺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突然起了逗他的心思:“李老师说我的胎记很有特点,适合上镜。”
洛锦川的耳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他慌乱地别过脸,却掩饰不住嘴角的上扬:“本来就很...好看。”最后两个字几乎含在嘴里,被雨声冲得七零八落。
一把伞柄塞进刘晓艺手中。“拿着,你会感冒的。”洛锦川语气突然严肃起来,不容拒绝。
“下次再敢淋雨...”他顿了顿,似乎在想合适的威胁词汇,“我就告诉阿姨你偷吃冰棍还喝汽水,导致胃疼的事。”
刘晓艺瞪大眼睛,脸羞得通红:“你怎么知道——”
“我之前发现的。”他得意地扬起下巴,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白色校服领口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分别时雨势渐小。洛锦川执意送她到家属院路口,看着她撑伞走进雨幕,才转身离开。刘晓艺回头望去,无比熟悉少年的背影在雨中渐渐模糊,只有那把黑伞依然醒目,像一座移动的小小灯塔。
推开家门,浓郁的饭菜香扑面而来。
\"回来啦?呀!带伞啦!还想着让你爸去接你的。\"刘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正好红焖排骨刚出锅。”
刘爸爸坐在饭桌旁,正在拆一包新买的\"大白兔\"奶糖。见女儿进门,他轻咳一声:\"小洛送你回来的?你没带伞?\"
刘晓艺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洛锦川竟然提前来过了。桌上的搪瓷杯里,热腾腾的姜茶还冒着白气。
“他说你铁定没有带伞,让我给你提前倒了一杯姜茶。\"刘妈妈端着一盘红焖排骨走出来,嘴角噙着姨母笑,“这小洛非说顺路呢,我说都让他来家里吃饭,这都不来,他太客气了。”
刘晓艺低头喝姜茶,热气熏得眼睛发酸。茶水里飘着几丝金黄的姜末,还有两颗红枣——这是妈妈专门为她准备的配方,说是驱寒最好。
“训练营怎么样?”刘爸爸难得主动问道。
刘晓艺放下杯子,从书包里取出结业证书。鲜红的封皮上,“优秀学员”四个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刘妈妈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地接过去。
“真好...”她摩挲着证书,眼眶有些发红,“真好。”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夏天的雨来得急也去得快。夕阳穿透云层,在水洼里投下细碎的金光。
刘晓艺摸着脸颊上的胎记,突然发现餐桌的花瓶里插着一支新鲜的月季——正是她最喜欢的淡粉色,花瓣上还带着雨水。
“漾漾送的。”刘妈妈顺着她的目光解释道,“说她最近有点忙,是提前庆祝你结业。”
刘爸爸突然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个盒子:“囡囡,给你的奖励。”
是一台崭新的“熊猫”牌收音机,可以录音的那种。刘晓艺记得,这要花掉父亲小半个月的工资。
“以后好的节目或者比赛什么的,记录下来吧,我怕后面都听不到啦。”父亲难得地笑了笑,“也放给我们听听?”
“好的,没问题。”刘晓艺高兴地接过。印象里前世第一台她专属的电子产品,是一个英语随身听,也是刘爸爸花了近半月的工资买的。
暮色渐浓,家属院里传来各家炒菜的声响和家人之间交谈的声音。
刘晓艺调试着收音机的旋钮,突然收到一个模糊的电台信号——正是她最喜欢的《今晚八点半》。主持人的声音穿过电流,带着熟悉的温暖:“...雨过天晴后,每一片树叶都会发光...”
她望向窗外,被雨水洗过的梧桐树叶,水珠在叶片上随着风吹滚动,在夕阳下折射出一道道星辉。胎记似乎微微发烫,像是也在发光。
打开书桌的抽屉,林小满把里面自重生以来只用掉一半的小盒装遮瑕液扔进了去锁上。夜风吹拂胎记的位置,凉丝丝的,像是揭开了某种无形的枷锁。
        林小满抽到的题目是是命题式的《我眼中的青春》,她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认真的练习着。
阳光透过公共大教室的彩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声音清亮如溪流:\"青春是录音机里的《恋曲1990》,是黑白电视变成彩色,是像我父母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开起小超市,是越积越多的港台明星海报...\"
她即兴加入了一段超市的故事,讲到母亲如何学会打算盘时,评委老师频频点头。余光里,他们团队里面的小伙伴的坐姿越来越直,眼睛亮得惊人。
演讲结束的掌声中,刘老师叫住她:\"很不错呀。晓艺决赛就仿照这个主题,更完善一下再打磨一下细节。\"
特训最后一天是化妆课,由省台新闻节目的御用化妆老师授课,老师详细的从头发、眉眼、遮瑕、修容、提亮、唇形等等,与不同的舞台相互呼应。省台的女主持人李老师作为化妆助手端详着林小满的脸:\"你的胎记很有特点,可以尝试用高光弱化边缘,而不是完全遮盖,你这种除了不能上严肃新闻的演播台,其他栏目的主持人完全都是可以的。\"
化妆镜前,林小满怔怔看着自己右眼上方那片蝴蝶状的淡红色印记。前世她自卑了二十多年,直到工作后才敢偶尔用厚厚的遮瑕遮盖后才出门,从那之后,遮瑕膏遮瑕液就是她包里的必备品。
到玉江读书后遮瑕膏的使用频次和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少,这胎记似乎已经融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的标志,她已经很能坦然地接受了;有时在超市前台帮忙她也有意的不涂遮瑕膏,她发现其实买东西的人都没有什么奇异的眼光。
\"真正的播音员靠声音打动人心,有特点的外形反而能成为你的亮点。\"李老师为她轻轻扑粉,\"但接受自己的独特,会让声音更有力量。\"
“以后都不用遮瑕了,就这样老娘最美。”
盛夏的天气像极了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艳阳高照,下一秒的阵雨让你避之不及。
五天四夜的演讲特训营像做梦一般就过去了,玉江中学的大巴顺利把广播站的五位送回来了。
收拾好行李后,站长他们回广播站一趟,像刘晓艺就被批准回家,刚走出教学楼的绿色玻璃门,远处便滚过一道闷雷。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晒焦后特有的腥气和让人心急的水气。
训练营的结业证书被她小心地裹在塑料袋里,塞进布质书包最内层——那是她这几天来的心血,上面烫金的“优秀学员”四个字,在昏暗的天色下依然熠熠生辉。
“要下雨了!”照例巡楼的值班大爷朝她喊道,“丫头,带伞了没?有伞就快点回去啦!”
刘晓艺摸了摸空荡荡的书包侧袋,笑着摇摇头。
“没事的,大爷,我家离得不远跑两步就到啦。”
她仰起脸,感受着越来越急的风拂过面颊,脸上渐渐湿了——训练营最后一天,她终于不再用遮瑕膏遮盖它了。
雨点开始砸下来时,她正快步走在教学楼前的梧桐林道下。豆大的雨滴穿过茂密的枝叶,在她浅蓝色的校服上洇出深色的圆点,右眉上那片爱心状的淡红色胎记,覆盖着的遮瑕膏被雨水一冲,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刘晓艺索性放慢脚步,任由雨水冲刷着脸庞,像是在教堂接受洗礼一般诚挚。冰凉的触感和湿润的感觉让她想起训练营里李老师说的话:“接受自己的独特,会让声音更有力量。”
胎记被雨水洗得发亮,像一片小小的花瓣贴在脸颊上。
校门口外不远处的公交牌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焦躁地踱步,眼神时不时往校门里面张望。
他不断抬头望向教学楼的方向,眉头紧锁。当刘晓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雨幕中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快步冲了过去。
洛锦川左手里攥着一把黑布伞,右手除了撑开另一把一模一样的但明显小一些的,还挎着他的斜肩背包,在车站站台避雨时,白衬衫的后背已经被雨水溅湿,贴在清瘦的脊背上。
“你——”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带着一丝心疼,目光落在她湿漉漉的胎记上,又迅速移开,发现她几乎都被打湿了,声音隐隐带着一丝怒意,“你在淋雨!怎么不带伞?”
黑布伞“唰”地在她头顶撑开,隔绝了倾盆大雨,熟悉的气息瞬间笼罩过来。洛锦川的手很稳,伞面却明显向她这边倾斜,他自己的裤腿很快被雨水淋湿了一片。
“听说今天训练营结业,怎么样?”他问得随意,眼睛却紧盯着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表情。
刘晓艺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突然起了逗他的心思:“李老师说我的胎记很有特点,适合上镜。”
洛锦川的耳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他慌乱地别过脸,却掩饰不住嘴角的上扬:“本来就很...好看。”最后两个字几乎含在嘴里,被雨声冲得七零八落。
一把伞柄塞进刘晓艺手中。“拿着,你会感冒的。”洛锦川语气突然严肃起来,不容拒绝。
“下次再敢淋雨...”他顿了顿,似乎在想合适的威胁词汇,“我就告诉阿姨你偷吃冰棍还喝汽水,导致胃疼的事。”
刘晓艺瞪大眼睛,脸羞得通红:“你怎么知道——”
“我之前发现的。”他得意地扬起下巴,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白色校服领口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分别时雨势渐小。洛锦川执意送她到家属院路口,看着她撑伞走进雨幕,才转身离开。刘晓艺回头望去,无比熟悉少年的背影在雨中渐渐模糊,只有那把黑伞依然醒目,像一座移动的小小灯塔。
推开家门,浓郁的饭菜香扑面而来。
\"回来啦?呀!带伞啦!还想着让你爸去接你的。\"刘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正好红焖排骨刚出锅。”
刘爸爸坐在饭桌旁,正在拆一包新买的\"大白兔\"奶糖。见女儿进门,他轻咳一声:\"小洛送你回来的?你没带伞?\"
刘晓艺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洛锦川竟然提前来过了。桌上的搪瓷杯里,热腾腾的姜茶还冒着白气。
“他说你铁定没有带伞,让我给你提前倒了一杯姜茶。\"刘妈妈端着一盘红焖排骨走出来,嘴角噙着姨母笑,“这小洛非说顺路呢,我说都让他来家里吃饭,这都不来,他太客气了。”
刘晓艺低头喝姜茶,热气熏得眼睛发酸。茶水里飘着几丝金黄的姜末,还有两颗红枣——这是妈妈专门为她准备的配方,说是驱寒最好。
“训练营怎么样?”刘爸爸难得主动问道。
刘晓艺放下杯子,从书包里取出结业证书。鲜红的封皮上,“优秀学员”四个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刘妈妈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地接过去。
“真好...”她摩挲着证书,眼眶有些发红,“真好。”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夏天的雨来得急也去得快。夕阳穿透云层,在水洼里投下细碎的金光。
刘晓艺摸着脸颊上的胎记,突然发现餐桌的花瓶里插着一支新鲜的月季——正是她最喜欢的淡粉色,花瓣上还带着雨水。
“漾漾送的。”刘妈妈顺着她的目光解释道,“说她最近有点忙,是提前庆祝你结业。”
刘爸爸突然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个盒子:“囡囡,给你的奖励。”
是一台崭新的“熊猫”牌收音机,可以录音的那种。刘晓艺记得,这要花掉父亲小半个月的工资。
“以后好的节目或者比赛什么的,记录下来吧,我怕后面都听不到啦。”父亲难得地笑了笑,“也放给我们听听?”
“好的,没问题。”刘晓艺高兴地接过。印象里前世第一台她专属的电子产品,是一个英语随身听,也是刘爸爸花了近半月的工资买的。
暮色渐浓,家属院里传来各家炒菜的声响和家人之间交谈的声音。
刘晓艺调试着收音机的旋钮,突然收到一个模糊的电台信号——正是她最喜欢的《今晚八点半》。主持人的声音穿过电流,带着熟悉的温暖:“...雨过天晴后,每一片树叶都会发光...”
她望向窗外,被雨水洗过的梧桐树叶,水珠在叶片上随着风吹滚动,在夕阳下折射出一道道星辉。胎记似乎微微发烫,像是也在发光。
打开书桌的抽屉,林小满把里面自重生以来只用掉一半的小盒装遮瑕液扔进了去锁上。夜风吹拂胎记的位置,凉丝丝的,像是揭开了某种无形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