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交换生竞选考试的结束,悬在刘晓艺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
接下来,她需要集中精力攻克大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是她顺利开启留学生涯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道“通关秘籍”。
课堂、图书馆、宿舍,再次成为她生活的三点一线。
但与之前备考语言和交换生考试时那种近乎孤注一掷的紧张不同,这次的复习多了几分从容和踏实。
因为在她心中,出国的蓝图已经愈发清晰,各项安排也已基本准备就绪。
最重要的住宿问题,在与洛妈妈又一次越洋长谈后,终于敲定。洛妈妈凭借其细致入微的了解和可靠的人脉,为刘晓艺物色到了一户距离哥大不远、口碑极佳的寄宿家庭。
这户人家是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女主人康达斯是位独居老太太,家里两儿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在外生活,老太太房产众多,对中国学生很友好,也很爱做菜,自己还有一处农场有机蔬菜可以自给自足,氛围非常友好开朗。
“晓艺,我和这家的女主人康达斯太太聊过了,人非常nice(友好),家里也干净整洁。他们很理解国际学生的需求,答应会提供单独的卧室和书桌,并且愿意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你也可以和川川互相照顾。”
洛妈妈在电话里详细地介绍着,“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很高,社区环境也好。”
更让刘晓艺心动的是洛妈妈接下来的提议:“我和康达斯太太商量了,考虑到你和洛锦川的情况,如果你愿意,这个暑假就可以提前过去适应环境。
正好洛锦川放假也会回寄宿家庭住,你们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做个伴,平时一起上学、吃饭也有个照应,我们做大人的也放心。
平时开学了,你就以住校为主,周末或者想改善伙食的时候再去康达斯太太家,这样既自由,又能有个家的依靠。”
这个安排简直完美!既解决了初到异国的适应问题,又能和洛锦川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还兼顾了在校学习的独立性。
刘晓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感激地答应了:“阿姨,太好了!真的太感谢您了!这样安排我一百个放心!”
住宿落定,刘晓艺心中的底气更足了。她知道,语言关虽然过了考试,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日常应用。
因此,在准备期末考的同时,她丝毫没有放松对英语的持续投入。
mp3里的内容从应试听力变成了bbc广播、tEd演讲和各种美剧的音频剪辑,力求让自己的耳朵时刻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她甚至开始有意识地用英语记录一些日常思考和读书笔记,强迫自己进行输出。
此外,她还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储备”计划——整理出国必备的中文视听材料和书籍。
她深知,在国外,想随时借阅或购买中文书籍、影视资料并非易事,而且价格昂贵。
她将多年来积攒的经典电影、纪录片、电子书,以及一些重要的专业参考资料,分门别类地存入移动硬盘和新买的大容量电子阅读器中。
这些精神食粮,将是她未来两年在异国他乡抵御文化隔阂、保持与母语文化连接的宝贵财富。
而支撑这一切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除了父母的支持,更离不开刘晓艺自己多年来悄然经营、不断充实的“小金库”。
这一点,是她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也是她敢于追逐梦想的坚实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她对“前世”模糊记忆带来的信息优势,更源于她超越年龄的理财意识和果断的执行力。
从初中开始,在大多数同学还对金钱概念模糊的时候,她就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主要是借用身份信息)开设了自己的股票账户。
她清楚地记得一些“前世”记忆中必然崛起的行业和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尤其是国内的汽车制造业和国外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科技领域。
她的投资策略极其清晰和谨慎:绝不贪心,也绝不盲目跟风。她将有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分批投入,只选择那些她认定有坚实基础和发展前景的股票。
每次投入金额不大,一旦股价有了让她满意的涨幅(通常是10%-20%),她便会果断卖出,落袋为安,从不恋战,等待所谓的“黄金高点”。
她深知自己并非金融天才,无法精准预测市场波动,稳扎稳打、积少成多才是最适合她的方式。
唯一一支她长期持有、只买不卖的股票,是一家国内后来成为行业巨头的科技公司。
她记得这家公司未来的辉煌,虽然目前股价波动不大,但她坚信其长期价值。
这支股票投入不多,却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每年稳定的分红为她提供了一笔小小的、却持续不断的被动收入,堪称她的“月薪”。
除了股票,她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方老师教授的苏绣技艺。
大学这一年,除了亚运会期间制作徽章自娱自乐和赠送友人外,她的刺绣“事业”并未停止。
每个假期回家,她都会接一些方老师介绍过来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小件订单,比如定制的手帕、团扇、小幅装饰画等。
她的手艺精细,设计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很受一些注重生活品质的顾客喜爱。
即便在学校,她也会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一些相对简单、可以随身携带的散单。
刺绣对她而言,不仅是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放松和专注的方式。
这一年下来,零零总总,靠刺绣她也攒下了几千块钱。
再加上每学期获得的奖学金,除了购买笔记本电脑那一次较大支出外,她几乎没有其他需要大额花钱的地方。
父母给的生活费本就充裕,她日常开销节俭,所有的额外收入都被她小心翼翼地存了起来。
因此,当她为洛锦川挑选礼物时,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一些品质好、有意义的物品,而不必过于纠结价格。
这份经济上的自主权,让她在感情中也更加从容和自信。
此刻,看着账户里那笔足够支付她第一年在美国大部分生活费用的存款,刘晓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安全感。
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数字,更是她独立、远见和行动力的证明。她用自己的方式,为梦想铺好了路。
接下来,她需要集中精力攻克大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是她顺利开启留学生涯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道“通关秘籍”。
课堂、图书馆、宿舍,再次成为她生活的三点一线。
但与之前备考语言和交换生考试时那种近乎孤注一掷的紧张不同,这次的复习多了几分从容和踏实。
因为在她心中,出国的蓝图已经愈发清晰,各项安排也已基本准备就绪。
最重要的住宿问题,在与洛妈妈又一次越洋长谈后,终于敲定。洛妈妈凭借其细致入微的了解和可靠的人脉,为刘晓艺物色到了一户距离哥大不远、口碑极佳的寄宿家庭。
这户人家是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女主人康达斯是位独居老太太,家里两儿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在外生活,老太太房产众多,对中国学生很友好,也很爱做菜,自己还有一处农场有机蔬菜可以自给自足,氛围非常友好开朗。
“晓艺,我和这家的女主人康达斯太太聊过了,人非常nice(友好),家里也干净整洁。他们很理解国际学生的需求,答应会提供单独的卧室和书桌,并且愿意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你也可以和川川互相照顾。”
洛妈妈在电话里详细地介绍着,“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很高,社区环境也好。”
更让刘晓艺心动的是洛妈妈接下来的提议:“我和康达斯太太商量了,考虑到你和洛锦川的情况,如果你愿意,这个暑假就可以提前过去适应环境。
正好洛锦川放假也会回寄宿家庭住,你们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做个伴,平时一起上学、吃饭也有个照应,我们做大人的也放心。
平时开学了,你就以住校为主,周末或者想改善伙食的时候再去康达斯太太家,这样既自由,又能有个家的依靠。”
这个安排简直完美!既解决了初到异国的适应问题,又能和洛锦川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还兼顾了在校学习的独立性。
刘晓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感激地答应了:“阿姨,太好了!真的太感谢您了!这样安排我一百个放心!”
住宿落定,刘晓艺心中的底气更足了。她知道,语言关虽然过了考试,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日常应用。
因此,在准备期末考的同时,她丝毫没有放松对英语的持续投入。
mp3里的内容从应试听力变成了bbc广播、tEd演讲和各种美剧的音频剪辑,力求让自己的耳朵时刻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她甚至开始有意识地用英语记录一些日常思考和读书笔记,强迫自己进行输出。
此外,她还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储备”计划——整理出国必备的中文视听材料和书籍。
她深知,在国外,想随时借阅或购买中文书籍、影视资料并非易事,而且价格昂贵。
她将多年来积攒的经典电影、纪录片、电子书,以及一些重要的专业参考资料,分门别类地存入移动硬盘和新买的大容量电子阅读器中。
这些精神食粮,将是她未来两年在异国他乡抵御文化隔阂、保持与母语文化连接的宝贵财富。
而支撑这一切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除了父母的支持,更离不开刘晓艺自己多年来悄然经营、不断充实的“小金库”。
这一点,是她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也是她敢于追逐梦想的坚实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她对“前世”模糊记忆带来的信息优势,更源于她超越年龄的理财意识和果断的执行力。
从初中开始,在大多数同学还对金钱概念模糊的时候,她就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主要是借用身份信息)开设了自己的股票账户。
她清楚地记得一些“前世”记忆中必然崛起的行业和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尤其是国内的汽车制造业和国外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科技领域。
她的投资策略极其清晰和谨慎:绝不贪心,也绝不盲目跟风。她将有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分批投入,只选择那些她认定有坚实基础和发展前景的股票。
每次投入金额不大,一旦股价有了让她满意的涨幅(通常是10%-20%),她便会果断卖出,落袋为安,从不恋战,等待所谓的“黄金高点”。
她深知自己并非金融天才,无法精准预测市场波动,稳扎稳打、积少成多才是最适合她的方式。
唯一一支她长期持有、只买不卖的股票,是一家国内后来成为行业巨头的科技公司。
她记得这家公司未来的辉煌,虽然目前股价波动不大,但她坚信其长期价值。
这支股票投入不多,却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每年稳定的分红为她提供了一笔小小的、却持续不断的被动收入,堪称她的“月薪”。
除了股票,她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方老师教授的苏绣技艺。
大学这一年,除了亚运会期间制作徽章自娱自乐和赠送友人外,她的刺绣“事业”并未停止。
每个假期回家,她都会接一些方老师介绍过来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小件订单,比如定制的手帕、团扇、小幅装饰画等。
她的手艺精细,设计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很受一些注重生活品质的顾客喜爱。
即便在学校,她也会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一些相对简单、可以随身携带的散单。
刺绣对她而言,不仅是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放松和专注的方式。
这一年下来,零零总总,靠刺绣她也攒下了几千块钱。
再加上每学期获得的奖学金,除了购买笔记本电脑那一次较大支出外,她几乎没有其他需要大额花钱的地方。
父母给的生活费本就充裕,她日常开销节俭,所有的额外收入都被她小心翼翼地存了起来。
因此,当她为洛锦川挑选礼物时,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一些品质好、有意义的物品,而不必过于纠结价格。
这份经济上的自主权,让她在感情中也更加从容和自信。
此刻,看着账户里那笔足够支付她第一年在美国大部分生活费用的存款,刘晓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安全感。
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数字,更是她独立、远见和行动力的证明。她用自己的方式,为梦想铺好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