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我等你-《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刘晓艺直奔安心超市和家里说了一声,就跟周漾拿着身份证直奔市彩票中心,还拿了一个大书包。

  兑奖过程出奇顺利,工作人员数出二十张百元大钞时,晓艺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还问她要不要献点爱心。

  刘晓艺就捐了50块,便把这笔\"巨款\"被她小心地放到在书包内侧贴身口袋里,一路上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看。

  剩余的50块她带着周漾去吃了开封菜,用全家桶奖励了这个刮刮乐小福星,回到家,更大的惊喜等着她——刘爸爸刘明达穿着难得一见的西装,胸前别着大红花,正在喝酒庆祝。

  “我家囡囡回来啦!”刘明达喝得满面红光,“爸评上厂里优秀职工了!看!奖金八百块!”晓艺妈妈从厨房端出一盘红烧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今天双喜临门,你爸请了假,明天带咱们去看新房子!”

  “新房子?”晓艺惊讶地瞪大眼睛。

  “你爸去问了,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妈妈压低声音,“城东那片要拆迁的平房...还没放出消息呢,但已经可以内部买啦。”

  晓艺心头一热,半年前,她偶然听洛锦川提起市政府规划,随口建议父母可以考虑投资未来会被征收的房产。没想到父母真的听进去了,一直悄悄在攒钱。

  晚饭后,晓艺把中奖的一千九百元奖金郑重地交到父母手中。刘爸爸摸着簇新的钞票,眼圈有些发红:“我家囡囡是我们家福星呀!有出息了...这钱咱们存着,等你上大学用。”

  “爸,”晓艺认真地说,“还是先买房子吧。洛锦川说他爸爸透露,明年城东肯定要征收建新。”

  刘爸爸和妻子对视一眼,终于点头:“行,周末就去看看!争取换间大房子。”

  周末的房产考察让晓艺大开眼界。城东区那些低矮的平房虽然破旧,但每户都有不小的院子。最终他们以两千八百元和两千三百元的价格跟老大爷买下一处带菜园还有前面小院子的两间瓦房大概80平方,比他们现在的宿舍房大了一倍不止;

  还有一间临近路边的商铺大约30平方多点,和他们家初期超市面积一样,只不过后面安心超市盈利,刘妈妈就一并租下了旁边两间小一点的商铺和原先的打通合并了,房主老大爷数钱时笑得缺了门牙:“我也跟儿子到新西兰养老去了,房子卖了到那边买个农场玩玩。”

  周一回到学校,整个初三都在讨论昨晚的《渴望》。这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首次在悦城电视台播出,立刻掀起收视狂潮。

  “我们学校食堂中午在放,搞得我得花多1块钱来饭堂,就为了剧情。”周漾边扒饭边说,旁边的徐静雯说道“刘慧芳太可怜了,王沪生就是个负心汉!”

  晓艺咬着筷子发愁。作为午间广播时段的负责人,她明显感觉到今天收听率下降——《渴望》开播后,连老师们都挤在食堂看电视,谁还听广播啊?

  下午的广播站例会上,几个成员垂头丧气。乔诗琪敲着调音台叹气:“要不咱们停播一段时间的午间节目?”

  “不行,”晓艺突然站起来,“我们把时段调整一下吧!把《读信环节》挪到下午课前,《剧场节目》改成《渴望》同人小剧场!”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一阵讨论。这个大胆的提议很快得到细化——他们将在每天中午插播《渴望》剧情预告,下午则播放由学生改编的广播剧版本。

  晓艺甚至提议在广播站门口设立“剧情预测箱”,猜中第二天剧情的听众可以获得安心超市或者学校小卖部的代金券。

  这个绝地求生的方案立竿见影。三天后,《渴望》广播剧版首播,食堂里的学生居然有人带着收音机,边看电视边听广播对比。

  声音温温柔柔的柳眉师姐和语气讨打的林金全分别配音刘慧芳和王沪生,夸张的演绎让整个教学楼笑声不断。

  “晓艺,给你。”放学时洛锦川拦住她,递过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市图书馆新到的《广播节目制作》,你应该用得上。”

  晓艺接过书,发现扉页上贴满了便签条,标注着可能对她有用的章节。这种细致的关怀让她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谢谢...”她低头抚平书角,“对了,恭喜你保送成功。”上周的喜讯已经传遍全校——洛锦川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提前锁定玉江中学高中部重点班名额。

  刘晓艺既为他感到高兴,又隐隐担忧——如果自己考不上重点班,他们会不会就此分开?“我在重点班等你。”洛锦川突然说,声音轻得像羽毛拂过耳畔。

  晓艺猛地抬头,撞进他专注和坚定的目光里。那一刻,梧桐树的沙沙声、远处的嬉闹声全都消失了,耳边只剩下自己如雷的心跳。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放学的路上。初三的日子像指缝间的沙飞速流逝,但有些东西,正在悄悄生根发芽。

  1993年的春天,玉江中学初三教学楼前的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教室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黑板右上角用粉笔写着醒目的倒计时:“距离中考还有98天”。

  刘晓艺的课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每一本都被翻得卷了边。她每天六点准时到校,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背英语单词,直到早读铃声响起。

  洛锦川偶尔会\"恰好\"路过她的座位,递给她一杯温热的豆浆又或是一瓶草莓牛奶,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 班里的学习氛围越发浓厚,得益于班主任王老师组建了\"一对一帮扶小组\",洛锦川自然成了晓艺的辅导搭档。

  每周三下午,两人都会留在空教室里,洛锦川用他那本蓝色笔记本,把复杂的数学题拆解成清晰的步骤,晓艺则帮他润色语文作文。

  晓艺盯着他修长的手指认真盯着书本里面的题目,她悄悄攥紧自己的笔,心里提醒自己:“我也得再努力一点,才能和他一起进重点班。”

  刘晓艺学习越发精进的同时,安心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门口新添了一台冰柜,夏天卖冰棍和汽水,冬天改卖热饮和烤红薯,成了学生们放学后的聚集地。加上旁边加开了好几家夜宵店,饮料也卖的很快。

  晓艺妈妈算账时笑得合不拢嘴:“这个月净赚了一千五,比上个月多了三百!” 那天晚上,全家围坐在小饭桌前,爸爸难得开了瓶啤酒,妈妈炒了一盘辣椒炒肉,香气弥漫整个屋子。

  终于在不懈的努力后,中考前最后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了保送名单。

  “初三(1)班刘晓艺,初中阶段获得市级演讲比赛二等奖、英语竞赛三等奖,广播站工作突出,综合评定优秀,保送玉江中学高中部重点班!”

  “初三(1)班苏逸....”

  “初三(1)班陈瑜....”

  “初三(5)班....”

  掌声雷动,晓艺和班上几位学霸们一起站在台上,目光不自觉地寻找台下的洛锦川。他坐在第一排,眼睛弯成两道月牙,轻轻对她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