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领命受降先锋-《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

  “我是家里头最小的,上面就一个大哥,五个姐姐,所以我叫‘招娣’。”

  招娣看了看石午阳,继续说道:

  “出事那年,我哥在外地当差,爷爷带我来中原就是想找到我哥哥,但我哥行踪老是捉摸不定。”

  “听爷爷说,他是锦衣卫的百户。”

  招娣满脸的伤感,显然回忆是伤感的毒药。

  “后来,爷爷找到了左良玉,左良玉知道爷爷的威名,为了要挟我爷爷给他出力,便说我哥因为私通流寇,已被押入了大牢,说是拿了洛阳城防图就允许爷爷见到我哥。”

  招娣说后,轻叹一口气。

  “爷爷相信了左良玉,因为不相信也没有办法,可是...…我哥早就...…”

  招娣说到这,埋下头失声痛哭起来。

  石午阳没有劝慰招娣,理解她现在的心里很难受,就让她哭一会。

  “若不是豆姐找到我,我也准备跟着爷爷一起……。”

  招娣埋在双膝间抽噎着说道。

  石午阳能听出来招娣说的是真话,但在义军内待了这么久,他还是带点谨慎。

  “好的,小妹,不怪你瞒着。”

  石午阳出言安慰。

  “那个……天快要放亮了,又要攻城了,你们医疗营可有得忙,你先回营吧!”

  石午阳把帐外值守的赵大海叫了进来,让他护送招娣回医疗营。

  “午阳哥……好的!那我先回营了。”

  招娣起身抹了抹眼泪,跟着赵大海走了出去。

  ……

  二月二十四日,辰时,

  大顺军对宁武关的总攻开始。

  石午阳睡眼朦胧的带着三百骑兵队给炮队开路,

  三十门虎蹲炮需要架在牛车上抵近对着城头压制猛轰,炮队后面土台上还架有刚调来的两门二将军炮。

  这炮队还兼诱敌之用。

  威力较小的火炮连续不断地炮轰,宁武关前一片硝烟。

  硝烟中石字营前队突然传来惊呼……

  宁武关城门大开,周遇吉竟亲率两千骑兵杀了出来!

  这些边军的骑术相当了得,马蹄都裹着碎布,踏着初春的积雪冰凌直扑炮队而来。

  然而早已伏击许久的毫侯李过和蕲侯谷可成各率一千五百名骑兵从炮队两翼杀出。

  石午阳率马队紧急收缩,护着炮队继续向城头轰击。

  当眼前一名边军被长矛叉着棉甲挑落马时。

  他看见这些边军靛蓝的棉甲下都穿着白麻衣,胸前画着血红的狼头。

  等大顺军的三千骑兵队将明军重新逼回宁武城时,日头已经开始偏西。

  刘宗敏调来五十架超大的云梯,一架云梯都需要三十人才能扛得动,

  无数被裹挟的流民扛着木盾和用来架护城河的木梯、木板,迎着城上的炮火和箭矢,开始掩护着云梯队向城墙冲锋。

  云梯队后面是一片黑压压的大顺军步卒。

  宁武关城墙前流民队伍一地死伤,尸体摞了一堆又一堆,终于将云梯架靠在城墙上,

  一部分人紧压着云梯两侧,一部分人开始趴在城墙下用手抠城墙土。

  步卒们开始迎着城头的檑木、滚石块往上攀登。

  城墙上倒下滚烫的金汁(粪水),烫得攀登的步卒们一片哀嚎。

  这金汁浇在人身上,但凡受了一丁点外伤,基本上都是没救了的。

  守军不仅倒滚烫的粪水,城墙上的守军还将火炮的火药装在瓦罐里往下砸,

  这火药罐叫“万人敌”,

  落地就炸,登城的大顺军不少步卒脸都被削去了半边。

  一直攻至暮色时分,大顺军在宁武城下硬是没讨到半点便宜,反而是伤亡惨重。

  不得已,刘宗敏只能鸣金收兵。

  ……

  当天晚上,李自成大发雷霆。

  他想不到宁武城内的孤军还敢主动出击。

  这天大顺军是东渡黄河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天,

  一路上就连朱家的藩王晋王都投降了。

  但在这小小的宁武关下却是这么难,

  再想到后面的大同、宣府等四个关卡,李自成就一阵的头疼。

  ……

  二月二十五日,天才蒙蒙亮,城头突然竖起一杆白色降旗。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被从城头上用绳篮吊了下来,

  他孤身一人来到大顺军的军阵前毫无畏惧的喊道,

  说城内周总兵愿意献关求和,有书信呈给大顺皇帝。

  书生很快被带到李自成跟前。

  李自成昨晚上就没睡好,

  但大清早突然听见这个好消息,一下就精神起来。

  为了展现大顺皇帝的威严,

  李自成特意在中军大帐内搞出排场,召见宁武城而来的投降信使。

  李自成正襟危坐在虎皮大椅上,头顶的流苏黄盖帐被吹进来的春风吹的是摇摇晃晃。

  他抬手捋了捋下巴上新蓄的龙须胡,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就等着宁武关的信使怎么磕头求饶。

  书生很快被亲兵带了进来。

  李自成清了清嗓子,凹出帝王腔调:“来者何人?”

  书生抖了抖身上沾满泥土的衣襟,只是向李自成拱了拱手,半点下跪的意思都没有。

  李自成的脸瞬间拉得比驴脸还长,虎皮大椅下首的刘宗敏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呔!见了皇帝还不速速下跪!”

  书生却是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扬了扬说:

  “我乃周总兵帐下幕僚王森,这是周总兵手书,陛下一看,自有分晓。”

  亲兵取过书信先递给牛金星,牛金星拿过书信展开仔细查阅一番,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后便转呈给李自成。

  李自成拿过书信,上面写到:

  “顺朝陛下均鉴,吾决意献关均,为陛下帐前效命,然吾无力一言定局,恐生谋变,吾妻吾子危矣……故定于酉时开城,望陛下能遣营入城助力……”

  落款署名“周萃蓭”(周遇吉字萃蓭)。

  李自成看完信后,示意亲兵将书信传给刘宗敏、李岩等人。

  然后将目光看向已经看过信的牛金星。

  “大学士,你觉得几成真?”

  牛金星没有直接回答,先唤过军士将书生王森押出帐外。

  “臣觉得……有六成真!”

  牛金星起身拱手。

  大顺军过黄河后,明军投降的将领不只多不少,对这种降书也不多疑。

  “陛下,臣觉得这是周遇吉的缓兵之计,且此书生见着龙颜毫无惧色……分明有必死之心!”

  这时也看过降信的李岩离座拱手说道。

  牛金星听李岩唱反调,满脸不高兴,

  斜眼瞥了一下坐在下首距自己两个身位的李岩。

  李岩察觉到了牛金星不善的目光,说完便坐回座位。

  “陛下,我朝兵马胜出宁武关守军数倍不止,兵锋势盛,不可挡也,周遇吉家眷子嗣俱在此小小的宁武关内,北京无援,宁武关已是孤城,周遇吉无力回天,献关自保乃人之常情!”

  牛金星出言有回怼李岩之意。

  李岩在自己座位上一言不发。

  李自成坐在虎皮椅上对牛金星也是微微点头。

  “两位先生所言均有道理,但此番征伐明室,宁武关后尚有大同、宣府等关隘,孤……不愿在小小宁武踌躇过久,...…觉得若酉时城开,可大胆一试。”

  “只是这领兵入城……谁能担此大任?”

  李自成肯定不能按周遇吉的降信要求的那样去以身试险,

  必须得有人扛起这先锋大旗。

  说完将目光扫视帐内众人。

  “末将愿为先锋,为陛下受降宁武城!”

  刘宗敏身后站立的韩豆饼久未提升,此刻也是立功心切。

  坐在军帐门口的石午阳惊讶的看向韩豆饼。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周遇吉有九成可能是诈降,

  那书生就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死之士。

  此去先锋绝对是九死一生,

  想必李自成自己都不相信周遇吉能这样轻易投降,但投机心态让他不试又不死心。

  “甚好!此番大任就交予韩将军……”

  李自成捋须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