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太医院署衙-《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

  “愧对老爷呀!”

  掌柜连连摆手,

  “府上几十口子人呀!一个都没见逃出来...唉!”

  掌柜一声长叹!

  “想必这位公子就是小少爷了?”

  石午阳看着那名少年说道。

  “不瞒将军,是的!”

  掌柜转过头怜爱的看了一眼少年,说道:“这都一个多月了,我在小店也没等到姑爷小姐和大少爷的任何消息。又不敢让少爷出去,只能每天委屈他待在这地窖里。”

  “哦,掌柜大哥,你不用叫我将军!我姓石,叫石午阳,大哥可以叫我石老弟!”

  石午阳自我介绍,

  “大哥,方便的话,你贵姓?”

  “小人免贵姓马,马二云!”

  马掌柜抱拳拱手,

  “这小店是我家姑爷在北京城内的产业,为了给老爷避嫌,所以这家店外人知道的很少。”

  “幸会!马掌柜,我可以告诉你,明天!顺军就会撤离北京城了,这位小少爷不用藏在地窖里了。”

  石午阳知道大顺军走了后,来的会是满清,但多尔衮为取民心,实行的是“安民政策”。

  “真的吗,石将军……!”

  马掌柜有点激动。

  “是真的,没有问题!那个……我就先上去了。”

  石午阳准备回去睡觉呀!明天是找寻公主的好时机。

  “那个,将军……石公子,您稍等一会!”

  马掌柜点着桌上另一支油灯,走进里面洞道。

  不一会儿,他抱着一坛老酒从洞道里面走了出来。

  “石公子,这个……对不住,昨天小店确实没酒了,这是咱姑爷存在这酒窖里的几坛好酒,因为是主人家的酒,我这帮工的不好做主,望您见谅!”

  马掌柜抱着酒坛说道。

  石午阳心里明白,这是马掌柜想尽量多讨好他,其实还是担心他的小少爷有何不测。

  “行!感谢马大哥!”

  石午阳从马掌柜怀里接过酒,

  “那个……咱一起上去,让小少爷先休息吧!”

  石午阳知道马掌柜不会放心让自己一个人先上去,

  便顺水推舟,两人一起出了地窖。

  ……

  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清晨,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仿佛老天爷也在为大明朝的覆灭而哀叹。

  永定门外,顺军的队伍如潮水般向西边退去。

  马蹄声、车轮声、士卒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在西行的官道上扬起漫天尘土。

  石午阳和赵竹生从汇昌和出来时,换下了那身溅满血迹和尘土的顺军号衣,

  拿了点碎银跟店里伙计换了身寻常百姓的衣服

  两人此刻正趴在城门外的一座小土坡上,怀里攥着一把匕首。

  雁翎刀被放在了招娣的布庄里,挎在腰间有点太扎眼。

  石午阳额头上那道被刘宗敏掷伤的疤痕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狰狞。

  “公子!”

  赵竹生趴在石午阳身后,压低声音说道:“刚过来时,一路上贴了不少告令,催促各营归队,再不归队……”

  “不归队他李自成也是毫无办法的!”

  石午阳头也不回,

  赵竹生有点担忧石午阳的安危,

  “公子!如今鞑子就离这几十里地,顺军一走,这北京城可就是龙潭虎穴啊!”

  “呵呵!我石午阳从今天开始,就要高举大明旗帜,打的就是这满清狗!”

  石午阳突然起身,看着远方说道。

  当顺军最后一支部队的尾巴终于消失在永定门外的地平线上时,扬起的尘土还在空中弥漫。

  “走!进城,找公主!”

  石午阳说道。

  ……

  北京城内一片混乱,顺军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财物,但还有不少留下来的顺军士兵仍然在挨家挨户的搜刮。

  顺军在的时候是“吃大户”,顺军走了,留下的散兵游勇便开始“打小户”。

  街道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百姓,有人背着包袱往城外逃,有的则躲在屋里不敢出声。

  石午阳和赵竹生两人沿着西长安街慢慢的走着。

  赵竹生压低声音问道:“公子,咱们从哪里找起?这北京城这么大……”

  “先去太医馆!”

  石午阳目光锐利的扫着街边的药铺,

  “公主左臂被斩,必须要医治。顺军入城后,太医们大多逃散,但药材和器械带不走。”

  明朝的太医院在紫禁城大明门外的东侧,不是在紫禁城内。

  两人来到太医院衙门时,里面有几名一些小役在清理收拾东西,这里头值钱的贵细药材,像辽参、灵芝这些早已经被抢夺一空。

  石午阳他们两人推开门进去时,那些忙活的役吏也没人理他们,这年头,谁也不知道来的人是干啥的?

  “那个……小哥,这里面有金创药么?”

  石午阳客气的向一名役吏问道。

  可那名役吏抬头看了石午阳两人一眼后,却是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忙着自己的活计。

  “金疮药?”

  这时从内堂出来一名年长的役吏,有些紧张的看向石午阳,

  “这位老弟,你可知道这是哪里?”

  “太医院呀!”

  石午阳神态自若。

  “那你可知道这是给谁瞧医的地方?”

  年长役吏把眼神往紫禁城方向瞥了瞥,

  “这不是你来的地儿呀!”

  “哦!……”

  石午阳才刚应了一声。

  就听见“砰!”的一声,太医院厚重的大门被人一脚踹开。

  几个身着顺军号衣的军士,拎着腰刀闯了进来。

  “给老子翻!”

  为首的是一名面相与王德发几分相似的中年汉子,挥舞着腰刀大声喊。

  那几个役吏一见这凶神恶煞的样子,顺军给留下的恐惧后遗症立马就犯了,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保顺哥!”

  石午阳见到这人居然还是老相识。

  “石将军!哎呀……真是石将军!”

  这人正是王德发的远房族弟王保顺,也是石午阳之前的部下,石字营骑兵队的部总。

  上次在宁武关破之后,刘宗敏将石字营的马队和炮队全部抽走时,王保顺就是马队的营统。

  “石将军,你来这干啥?……呵呵!俺明白了,您稍等会儿,待属下给您找点好东西出来。”

  王保顺以为石午阳也是来找财物的。

  “没有!我就是来问点事的。”

  石午阳知道王保顺是误会了,

  “问什么事?”

  王保顺反应过来,顺军今天大早上就撤了,石午阳留在北京城不为钱财,居然是问什么事情,

  “将军,你早上没随大军西撤么?”

  “不瞒老哥,我不是大顺的人了,留下来是有……”

  石午阳下半句打住了。

  “你怎么也还在这北京城里?”

  石午阳反问道。

  “唉!将军,您有所不知……那个山海关您去了么?”

  王保顺见石午阳打住了半句话,也不追问是什么。

  这王保顺可比王德发脑子灵光些,不然也干不了这骑兵的活。

  “去了!幸好跟这位赵哥一起捡了一条命回来!”

  石午阳拍着赵竹生的肩膀说道,

  “介绍下,这位是赵竹生,石字营后面进营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