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初临京州,政策露锋芒-《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

  祁天佑走出市委大楼时,阳光正好。

  他没看天,也没停步,手里捏着那份刚散会的会议纪要。

  纸页边缘被他拇指磨出一道折痕。孙连城跟在后面半步远,嘴里说着“中午一起吃饭”,语气却像在赶客。

  会议室里的空气还压在他胸口。九点三十七分,会议开始,孙连城站上台,拿着稿子念:

  “光明区环保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向好,基本达标。”

  他语速平稳,像是背过无数遍。台下几位部门领导低头翻材料,有人打了个哈欠。

  祁天佑坐在侧位,风衣没脱,公文包放在膝盖上。

  他记得飞机降落前看到的画面——大风厂旧址那片园区,烟囱冒出来的白烟不是蒸汽。

  那是废气。

  未经处理的工业排放。而孙连城嘴里的“绿色转型试点成效显着”,和窗外真实的世界差了十万八千里。

  稿子念完,孙连城坐下。没人提问。场面安静得像一场排练好的戏。

  祁天佑合上笔记本,中指推了下眼镜框。他开口,声音不高:“讲真,数据不实,政策难行。”

  全场目光集中过来。

  他没停顿:“你提到的整改企业共三十七家,我查了环评系统。

  其中三家重点排污单位未列入名单。新光化工、东联冶炼、恒源机械,环评分别过期六个月、八个月、十一个月。

  这三家企业上月用电量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三,生产负荷明显增加。它们的排污口在哪里?监测数据呢?”

  孙连城脸色变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闭上。

  祁天佑继续说:“我不是来听汇报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建议成立专项小组,七日内完成实地复核,重新上报台账。

  否则,这个‘基本达标’四个字,写在纸上是成绩,落在地上就是隐患。”

  会议室彻底安静。有人低头翻文件,有人交换眼神。

  主持会议的副市长咳嗽两声,勉强点头:“这个提议……可以研究。”

  散会后,走廊里人走得差不多了。祁天佑正往电梯口走,孙连城从茶水间出来,拦住他。

  “祁主任,”他说,“京州的事,急不来。”

  祁天佑停下。

  “有些数,写在纸上和落在地上,是两码事。”孙连城笑了笑,手插进裤兜,

  “你刚来,不了解情况。有些企业牵一发动全身,动了它,工人失业,税收下滑,谁担得起责任?”

  祁天佑看着他:“那你告诉我,落在地上的数据,是多少?”

  孙连城一愣。

  “你说急不来,那你告诉我,新光化工每天排多少吨废水?

  东联冶炼的脱硫设备什么时候坏的?

  恒源机械的在线监测是不是被人动了手脚?”祁天佑往前一步,“三天后我要看到真实台账。

  不是编的,不是凑的,是跑出来的数据。否则,我就亲自去厂里问工人。”

  说完,他绕过孙连城,走向电梯。

  他知道不能退。也不能吵。

  这些人等着看他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不是又一个来镀金的年轻干部,走个过场就走人。他必须让他们明白,他是来改规则的。

  司机在楼下等,车门打开:“先回招待所吧,您一路也累了。”

  祁天佑没动。

  他看向街对面那片老旧居民区。楼体发黑,窗户歪斜,水管外露。

  空气中飘着一股刺鼻味,像是化学品混着下水道的臭气。

  “不去招待所。”他说,“去那边。”

  秘书愣了一下:“可您还没安顿……”

  “问题不会等我们安顿完才出现。”祁天佑已经迈步过马路。

  他走到一栋楼下,看见一位老人蹲在墙角,拿塑料桶接水管滴下来的水。

  水流浑浊,泛黄,带着细小的颗粒。

  祁天佑蹲下,掏出手机拍照。

  水样装进随身带的密封袋。他问老人:“这水一直这样?”

  老人抬头,眯着眼:“三年了。说是管网老化,修了两次,越修越差。

  孩子喝了拉肚子,老伴肾不好,医生让别喝自来水。”

  祁天佑站起身,对秘书说:

  “记下来,光明区东片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列为下周督办第一项。

  原因:居民长期饮用超标水源,存在健康风险。”

  秘书赶紧记录。

  祁天佑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

  再抬头时,视线穿过破败的棚户区,落在远处工业园区的轮廓上。

  那里烟囱林立,货车来回穿梭,警戒线围着几栋厂房,上面写着“智能制造示范区”。

  他把密封袋收进口袋。

  风起来了,吹起风衣领子。

  他没拉。冷风灌进来,反而让他清醒。

  他知道刚才在会议室说的话会传出去。他会得罪人。

  孙连城不会善罢甘休。那些躲在数据背后的人,更不会让他好过。

  但他不在乎。

  他从北京来,不是为了开会念稿子的。

  他要的是真实。是落地。

  是让政策不再停留在文件里,而是变成老百姓能喝到的干净水,呼吸到的清新空气。

  手机震动。一条消息:

  【新光化工负责人申请面谈,称愿意配合整改】。

  祁天佑没回。他知道这是试探。对方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敢动刀。

  他转身往回走,脚步稳。司机赶紧上前开门。

  车启动前,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老城区。

  一个孩子光着脚从巷子里跑出来,手里举着半瓶矿泉水,大声喊妈妈。

  那瓶水是他妈花六块钱买的,比菜还贵。

  祁天佑收回目光。

  车驶离路边。

  他拿出牛皮笔记本,翻开一页,写下三个名字:

  新光化工、东联冶炼、恒源机械。在每个名字后面画了一个圈。

  笔尖停顿一秒,他在本子角落补了一行字:数据造假,就是对百姓的背叛。

  合上本子,放进公文包。

  车子拐上主路,前方是市委大院的方向。

  红绿灯亮起,车流停下。

  祁天佑望着前方,手指轻轻敲着膝盖。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开始。

  他摸出口袋里的密封袋,水样还在。

  黄色的液体静静躺在塑料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