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专案组获得突破-《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

  祁天佑的指尖还悬在回车键上方,屏幕上的进度条停在17%。

  他没动,也没抬头,只是用指节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三短一长,节奏刚好错开楼道监控的采样频率。

  门被敲响,两下,不轻不重。

  他拔出U盘,合上笔记本,顺手将桌角的录音笔切换至被动接收模式。

  起身开门前,从抽屉取出一枚未激活的SIm卡夹进袖口,

  这是他和陈岩石旧部之间约定的物理验证方式。

  门外站着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

  肩头湿了一片,裤脚沾着泥点,手里拎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压着火漆印。

  他没说话,只抬起左手,把袖口微微卷起半寸——露出一截磨损严重的党员徽章带子。

  祁天佑侧身让他进来,反手锁门,拉下百叶窗。

  “讲真,来得比我预计早十二小时。”祁天佑坐回工位,没开主灯,只让键盘背光照亮桌面,

  “你们动作提速了?”

  “不是我们提速。”男人声音低哑,把信封放在桌上,手指按着边缘不动,

  “是他们开始清人了。

  三天前,专案组盯住厅里一个审批岗,长期给赵家项目做合规包装。

  昨晚突击调他通讯记录,发现每周三晚九点十五分,固定和王建国通一次加密语音。”

  祁天佑拆开信封,抽出U盘插入独立终端。

  屏幕亮起,第一屏跳出的是该人员近三年经手的七项环保项目批复清单,中标方全部关联赵氏矿业、山水文旅等影子公司。

  第二屏是银行流水:每月十五号,账户都会收到来自“京州宏策咨询”的三千元转账,备注为“专家顾问费”。

  他放大企业信息图谱,输入法人姓名,王建国表弟,王建设。

  “这不是临时搭线。”祁天佑声音沉下去,

  “是早就埋好的退路。

  王建国每次开会反对环保督查,其实是在替背后的人试水风向。”

  男人点头:“专案组已经申请对这名干部采取留置措施。

  但问题在于,他的操作全程走正规流程,合同、评审、公示一个不少。

  如果我们现在动手,他们完全可以咬定是‘程序瑕疵’,反过来告我们越权。”

  祁天佑翻开牛皮笔记本,在“闭环已补”下方写下三行字:

  内鬼坐标锁定 → 反向溯源权力庇护链 → 制造可控曝光节点

  写完,他合上本子,盯着屏幕里的资金流向图看了五秒。

  “你们需要的不是证据,是火候。”他说,

  “现在撕开,只会打草惊蛇。

  得让他们自己往前多走一步。”

  “你想怎么控场?”

  “明天上午,我会提交一份《关于建立重大项目审批责任追溯机制的建议案》。”

  祁天佑打开新文档,标题暂定为“政策执行全周期留痕管理构想”,

  语气像在讨论天气,“不提任何人,不列任何案例,只讲机制设计。

  重点强调‘决策可回溯、责任可穿透、风险可预警’三项原则。”

  男人眼神微动:“这等于在他们脚下铺一张透明网。”

  “对。”祁天佑敲下第一段正文,

  “等他们继续批项目、走流程、签字盖章,每一步都会留下数字足迹。

  到时候不是我们去找漏洞,是漏洞自己会爬出来。”

  “但王建国如果警觉,可能会暂停动作。”

  “所以他不会。”祁天佑冷笑,

  “这种人信奉‘拖字诀’,只要没人点名,他就觉得安全。而且……”

  他翻出前几天会议纪要,“他刚在司务会上提议暂缓碳汇交易试点,

  说明还在主动出击。有攻击性的人,最容易暴露破绽。”

  男人沉默片刻,从内袋掏出一张折叠的A4纸,推到桌边。

  “这是那名审批岗的通话记录分析报告。

  绿色标记是与王建国的通话,红色是他对外联络的资金通道节点。

  我们发现,每次他在系统里通过高风险项目后,二十四小时内必有一次异常登录行为,

  用非登记设备接入内网,查看审批留痕日志。”

  祁天佑瞳孔一缩。

  “他在自查痕迹。”他说,“怕被人翻旧账。”

  “没错。

  所以他对‘责任追溯’这种概念极度敏感。

  你这份建议案一旦提交,他必然会反应。”

  “那就让他反应。”祁天佑保存文档,命名为“建议案草稿v1.0”,

  然后将其复制到三个不同命名的U盘中,

  分别标注为“备份”“送审”“归档”,

  真正的文件藏在“归档”盘的隐藏分区里。

  “我还会在明天早会前提前五分钟,把摘要发到内部交流群。

  不带附件,只贴一段文字。他会看到,但他没法说我不合规。”

  男人终于露出一丝松动的表情。

  “你早就准备好了反击路径。”

  “不是反击。”祁天佑摘下眼镜,用中指推了推鼻梁,

  右手小指上的翡翠扳指轻轻磕在桌沿,

  “是布场。他们以为在玩规则,其实我们已经在改规则。

  现在缺的,只是一个启动按钮。”

  男人站起身,收起纸张和空信封。

  “我得走了。车库东侧有盲区,我能甩掉尾随。”

  “等等。”祁天佑递过一支普通签字笔,

  “帮我件事。回去后,把这支笔交给你们技术组。

  笔帽里有张微型Sd卡,存着我这边所有证据模型的哈希值。

  他们可以用它做异地校验,确保数据没被篡改。”

  男人接过笔,塞进中山装内袋,没问用途。

  “还有最后一点。”他站在门口,手扶门框,

  “养父当年没能查到底的,不只是赵家的利益链,还有他们在体制内的共生体。

  今天这一步,不只是为了扳人,是为了证明,

  有人能在不脏手的情况下,把局破了。”

  祁天佑看着他驼背的身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关灯,坐回电脑前。

  屏幕亮着,“建议案草稿v1.0”文档打开,光标停在引言段末尾。

  他敲下最后一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可被执行;

  而执行力的核心,在于责任无法被稀释。”

  保存。

  关闭。

  重新打开“归档”U盘中的真实版本,标题已改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追责机制可行性研究》。

  邮箱界面弹出,收件人栏填入三位司局级领导姓名,抄送栏空白。

  正文只有一行字:

  “附件为初步构想,请审阅。

  如有方向性意见,我可于明日上午十点前补充说明。”

  发送键尚未按下。

  祁天佑右手小指摩挲着扳指边缘,目光落在文档第一页角落的一行小字上,

  那是他新加的脚注编号,对应页末注释:

  “注1:本机制设计参考某省2015年矿山修复项目审计案例,具体细节因涉密未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