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巧破派系掣肘-《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

  祁天佑把手机塞进内袋,台灯的光圈还圈着那盒“京津冀大气治理联席会议纪要”。

  他没动它,只是翻开牛皮笔记本,昨夜整理的三处数据矛盾点已经用红笔标出,

  河北某县应急关停引发供应链崩盘、津北区技改补贴被截留、晋东煤化工园区转移审批权却无配套监管。

  这些漏洞像钉子,就等着今天被人踩上去。

  早上八点四十七分,王建国出现在047室门口,手里夹着一叠文件,脸上还是那种标准笑容:

  “祁同志,九点开会,议题临时调整了。”

  “讲真,我还没拿到权限,不知道开什么会。”祁天佑合上本子,抬头。

  “环保司牵头,讨论强化地方高耗能项目审批管控。”王建国顿了顿,

  “你不是主张严查吗?会上多发言。”

  祁天佑没接话,拎起公文包跟着走。

  会议室比昨天更满,连角落都加了折叠椅。

  综合司司长刚落座,王建国就把话筒推到自己面前:

  “我先提个建议,

  全面叫停所有地方高耗能项目审批,三个月内无例外,彻底清查存量。

  请新人谈谈执行可行性。”

  所有目光再次集中过来。

  祁天佑缓缓起身,没看资料,也没打开电脑。

  “讲真,我支持严控排放,但反对运动式执法。”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低语声,

  “去年河北某县紧急关停十二家铸造厂,导致下游汽配企业断供,

  工人围堵县政府三天。

  这类风险,预案里写了几个字?”

  财政司一位女处长抬眼看向王建国。

  “我们不是要搞一刀切。”王建国笑了一声,“是防止边整改边污染。”

  “问题是,不同区域基础不一样。”祁天佑继续说,

  “京州能上智能监测系统,可有些县连在线监控平台都没建完。

  你现在强行叫停,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最后维稳经费反而翻倍。”

  有人轻轻点头。

  “建议分级响应。”祁天佑掏出笔记本,翻到一页,

  “红色区域立即关停,

  黄色限期技改,

  蓝色允许过渡生产,

  配套就业安置专项资金。咱们可以调试点城市数据做模型推演,三天内出报告。”

  邻座两个年轻干部低声议论:“这思路靠谱。”

  王建国脸色微变,随即笑道:“想法不错,就是太复杂了,操作成本高。”

  “再复杂的政策,也得考虑落地时会不会砸脚。”祁天佑坐下,语气平静,

  “不然,最后背锅的永远是基层干部。”

  会议结束前十五分钟,主持人宣布采纳“分类推进”方案,责成祁天佑牵头起草实施细则。

  王建国没说话,只在纪要流转单上勾了几笔,转身离开。

  祁天佑没追,等人群散得差不多,才从楼梯口拦住王建国。

  “王主任。”他递上一份打印稿,

  “刚才会上您提的数据口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

  王建国一愣,接过材料。

  “这是我整理的地方执行偏差分析,有些细节可能需要您把关。”祁天佑语气恭敬,

  “毕竟您在这儿干了十几年,哪些材料能动、哪些不能碰,比我清楚。”

  王建国手指一顿。

  祁天佑接着说:

  “部长昨天问绿色金融联动案例,

  我手头有个初步框架。

  如果您觉得合适,咱们联合署名报上去?”

  空气静了一秒。

  “……明天早上前给你纪要。”王建国终于开口。

  “谢谢王主任提携。”祁天佑微笑,转身回楼。

  下午两点十七分,047室门被推开,王建国亲自送来一叠文件,

  包括《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参阅版本。他放下就走,没多一句话。

  祁天佑没翻,直接放进抽屉。

  他打开电脑,把今日会议要点录入笔记本,最后一行写道:

  “王建国松口,非善意,乃惧势。可暂缓攻,不可信。”

  五点五十八分,他关闭系统,外套搭在臂弯,走向电梯。

  地下车库灯光惨白,公务车停在固定车位,司机还没到。

  祁天佑站在车旁,正准备解锁,手机震动。

  屏幕亮起,一条短信跳出:

  “哥,我爸的事……有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