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三道坚固防线!-《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尤其在当前战事胶着之际,战争的消耗巨大无比——招募士兵、发放军饷、从列强购买武器弹药、以及后勤粮草等各项开销,样样都需要用钱。

  一旦战事开启,资金短缺便意味着战事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产量高达百万两白银的大银矿,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只是,倒幕军在占领该地后,因急于东进讨伐幕府,故而并未在此部署重兵驻守,更未预料到汉军会从海上突袭,因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战斗持续不到一个小时便迅速结束。

  此战中,汉军损失极小,仅阵亡十六人,负伤四十九人,便取得了击毙敌军二百六十八人、俘虏三百余人、敌我伤亡比接近一比十的战绩。

  更何况,汉军此次只是驱逐敌人,并未全力追杀。

  否则,驻守此地的千余倒幕军恐怕无一能生还!

  击退倒幕军后,汉军并未继续追击,而是在原地开始修筑防御工事,依托石见银山建立三道坚固防线。

  若倒幕军不甘失败卷土重来,汉军将依托防线迎战;

  若倒幕军选择忍痛割舍不来报复,那么这支军队便成为汉军钉在倭国本土的一颗钉子,成为持续牵制倒幕军的重要力量。

  让他们不敢毫无顾忌地全力进攻幕府,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来防范汉军。

  否则一旦汉军趁虚而入,就有可能直扑他们的大本营,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这种局面是倒幕军方面根本无法承受的。

  因此,汉军判断,倒幕军很可能会先试探性地发起攻击,或者通过外交途径向天朝提出抗议。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是正面冲突,还是外交抗议,对汉军来说都影响不大。

  在加固了防御工事后,汉军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对石见银山进行开采。

  石见银山早在倭国几百年的持续挖掘下,已经产出了数亿两白银。

  历史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里的矿藏才被彻底挖空,随后倭国将其永久封闭,停止了开采。

  这样算下来,距离这座银山的关闭,大概还有65年的时间。

  不过到了后期,石见银山的产量大幅下降,每年的白银产出已经很难维持在百万两以上,更别提曾经达到的每年两百万两的高峰了。

  正因如此,幕府才愿意将石见银山的开采权交给天朝,一签就是十年。

  在他们看来,矿产逐年减少,十年下来天朝未必能从中获得千万两白银,这笔交易对他们并不吃亏。

  但天朝的想法却截然不同!

  因为石见银山不仅蕴藏白银,还有大量铜矿资源。

  即使后期产量下滑,按照每年百万两白银的一半估算,每年至少还能采出五十万两白银。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座伴生铜矿的银矿,因此在开采白银的同时,至少会产出五倍以上的铜矿。

  而铜矿正是天朝紧缺的重要工业原料。

  作为导电性能极佳且性价比较高的材料,铜是制造电线不可或缺的物资。

  虽然银和金的导电性能更好,但价格昂贵,显然无法用于大规模生产。

  所以,石见银山的实际价值远超幕府的认知。

  而且,与倭国过去落后的开采方式不同,天朝在开采前会派遣地质专家进行详细勘探。

  在明确矿脉分布后,还会从胶州等矿区调集大量熟练矿工前往石见银山作业。

  军队方面也会安排爆破人员,对矿石进行爆破,并利用专业设备进行集中提炼。

  这种高效的开采方式,是倭国传统手工挖掘根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汉军有信心在十年之内将石见银山彻底开采干净,一粒矿石都不会留给倭国人!

  等到那时,倭国人看到空空如也的银山,恐怕会目瞪口呆吧?

  汉军登陆倭国本土,并派兵攻占石见银山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前线。

  倒幕军得知后大为震惊。

  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和土佐藩的四位藩主及主要负责人紧急聚集,共同商议如何应对汉军的介入。

  “天朝人到底想干什么?趁着我们主力正在讨伐幕府,竟然背后出手,抢占我们的银山,他们这是要和整个倭国作对吗?”

  最愤怒的是长州藩的人,毕竟石见银山是他们打下来的,驻守在这里的也是他们的部队。

  汉军占领后,长州藩不仅白忙一场,还损失了不少兵力。

  这让他们对汉军极为愤怒,甚至有人主张立即出兵反击,将汉军赶出去。

  “天朝逼迫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幕府那里获得了大量利益,如今插手我们的战争,并不奇怪。”大保久利通冷静分析道。

  作为倒幕派中对国际局势最为了解的人之一,他深知西方列强的行事风格。

  而如今,天朝的做法与西方列强并无二致,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来。

  只不过,天朝离倭国更近些,因此对方恐怕存有压制倭国发展的可能。

  倘若真是如此,形势对他们可就相当不利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怎样应对对方的这种举动?”

  “是置之不理,还是采取强硬姿态,迫使对方撤军?”

  西乡隆盛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视一圈,最终落在刚从江户撤回的伊藤博文身上。

  “伊藤君,你在江户时对天朝与幕府之间暗中的勾连了解得最多,说说你的看法吧。”

  “哈依!”

  伊藤博文虽然后世在倭国历史上地位显赫,但在这个年代,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等明治三杰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毕竟如今倒幕军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这些人手中,而伊藤博文不过掌控了维新派的一小部分力量,无法与他们同日而语。

  因此,面对大佬的提问,伊藤博文挺直了身子,认真思索片刻后开口回答:

  “我们之前曾派人袭击过天朝的军舰,也派人刺杀过他们的外交大臣,虽然这些行动都失败了,但事情已经做了,一旦被对方查出是我们干的,天朝势必对我们抱持敌意。

  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伊藤博文的话令倒幕派众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是啊,先前已经做过撕破脸的事,现在还想与对方缓和关系,谈何容易?

  “那就这样,坂本龙马君,你率五千兵马回防大田,密切注意汉军动向,若他们继续增兵,立刻向我们报告!”

  伊藤博文的一番话令西乡隆盛心中泛起一丝不安,不得不作出应对。

  然而眼下正面战场战事正酣,他们必须集中兵力消灭关西的这支幕府军,无法将主力调回对付汉军。

  因此,只要汉军不主动挑事,他们只能先采取监视策略,不敢贸然翻脸。

  “那石见银山怎么办?那里现在还在汉军手里,如果我们不夺回来,他们一定会大肆开采白银,然后运回本国!”

  长州藩主毛利庆亲不满地说道。

  石见银山原本已被长州藩控制,如今却被汉军抢走。

  萨摩、土佐、肥前等藩自然不以为意,毕竟银山得失与他们关系不大,可以袖手旁观。

  但长州藩却咽不下这口气,何况他们为此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

  “现在必须以大局为重。

  石见银山固然重要,但再重要,难道比得上京都的天皇陛下?难道比得上整个天下还重要吗?”

  毛利庆亲的话让西乡隆盛颇为不悦。

  虽然他是长州藩主,但藩内军政大权早已被高杉晋作架空,他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罢了。

  若非高杉晋作在之前攻打二条城时身负重伤,暂时无法主持军政,毛利庆亲哪有资格参与这种倒幕军高层会议?

  想到这里,西乡隆盛凭借自己三军统帅的威望,直接对坂本龙马下令:

  “坂本君,在高杉君伤愈之前,长州藩的大小事务就由你来处理,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让宵小有机可乘!”

  最后一句话几乎就是说给毛利庆亲听的。

  后者听后脸色涨红,感到极大的羞辱。

  要不是西乡隆盛体格健壮、武艺高强,他怕是早就拔剑挑战了!

  但这份屈辱,毛利庆亲已牢牢记在心里,绝不会轻易忘却。

  西乡隆盛冷冷扫了他一眼,被如此羞辱都不敢发作,这种懦弱之辈,他连正眼都不屑于瞧上一眼。

  于是,他索性不再理会毛利庆亲,直接下令:“前几天在高杉君的猛烈攻势下,二条城中的三千名幕府士兵已被我们彻底击溃,如今只剩京都城内不到一千二百人还在负隅抵抗!”

  “只要我们能一举歼灭这支残余势力,整个京都便唾手可得!”

  “立刻传令,从现在起不分昼夜,全力进攻京都,务必在明日破晓前攻入城中!”

  倒幕军自起兵以来,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异常。

  京都最重要的屏障——二条城已然陷落,只剩下皇宫内那千余名幕府军仍在负隅顽抗。

  如今他们兵员三万,合围京都,城内那一千二百人,显然已无处可逃。

  与此同时,在南方战场,土佐藩与肥前藩的联军已将大坂城团团围住。

  城内的幕府军曾多次试图出兵驰援京都,皆被他们一一击退。

  只要京都一战告捷,倒幕军便可挥师南下,与土佐和肥前的部队合兵一处,围攻大坂城,彻底歼灭城内这支幕府残部。

  一旦成功,便可率军东进,直抵关原地区,与驻守当地的萨摩藩汇合,在关原与幕府主力展开最终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