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成为不朽传奇!-《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毕竟当时大部分英军正驻扎在风车国境内,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难逃当地人的眼线。

  “别误会,亲爱的盟友,这只是例行轮换而已。

  前线士兵作战太久,需要回国休整,国内的新部队很快就会前来接防!”

  面对风车国的追问,日不落人面不改色,用“轮防”这个说法轻描淡写地搪塞了过去。

  风车国人半信半疑。

  军队换防本是寻常之事,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日不落与汉斯暗中勾结,他们也不好当面指责。

  可随着时间推移,从前线撤下的英军越来越多,而从日不落本土开赴前线的增援却不见踪影。

  风车国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耍了。

  等他们急忙去找日不落交涉时,对方却闭门谢客,连面都不肯见。

  联系不上日不落,风车国顿时慌了神,连忙转向高卢求助。

  高卢一听此事,心头猛然一震。

  日不落可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如今这盟友悄然撤离,等于把高卢独自扔在战场上,直面如猛虎般扑来的德军!

  惊惧之下,高卢也立刻派人质问日不落方面。

  “实在抱歉,我的朋友,这是我的疏忽。

  我国首相早在上月就已与第二帝国签订和平协议,正式退出战争。

  相关消息本应在月初传达贵国,只因我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处理,深感愧疚,请多多包涵。”

  日不落驻铁塔城的大使神情自若,说出这番话时毫无波澜。

  这话几乎让对面的高卢代表当场气炸。

  这么重大的决定,你们做完才告诉我们,居然说是“疏忽”?

  这哪是什么疏忽?

  分明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背叛?可不能这么说啊,尊敬的盟友。

  我国正府确实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电报通知,履行了告知义务。

  只是这份电文未能及时递交给贵方,责任在我个人失职,绝不代表国家立场。”

  “为表歉意,我已向首相提交辞呈,承担此次失误的全部责任。

  现在我就要卸任归国了。

  祝诸位一切顺利,愿上帝保佑你们。”

  说完,这位大使从容收拾行装,在随从陪同下,从铁塔城的大使馆扬长而去。

  他前脚刚走,大使馆随即宣布关闭——理由是日不落正府尚未确定新任大使人选,暂无法维持运作。

  这一套操作彻底激怒了高卢人。

  谁会相信这只是个“工作疏漏”?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故意拖延,只为争取时间让英军全身而退。

  等到高卢察觉异常,早已来不及阻拦。

  更可恨的是,做出背信弃义之举后,日不落竟还能理直气壮地把锅甩给一个即将离任的大使,再将其罢免,仿佛洗清了所有罪责。

  高卢纵有千般愤怒,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人走了,馆也关了,还能怎么办?

  痛骂一通?可那有什么用?人家早就撤得干干净净,恐怕连发过去的抗议电报都懒得拆,直接扔进废纸篓了。

  想到这里,高卢人只觉得满腹苦水无处倾倒,对日不落的怨恨也攀升到了极点。

  不久之后,日不落退出战争的消息传遍欧洲大陆。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炸响,令各国震惊不已,尤其那些已被卷入战火的国家,更是感到天塌地陷。

  得知真相后,高卢正府怒不可遏,当即宣布与日不落断绝外交关系,彻底终结两国同盟。

  这一仗打下来,日不落国的信誉怕是彻底垮了,往后谁还敢信他们?

  而板鸭国本就对这场战争心生厌倦,只是一直没找到体面脱身的机会。

  如今见日不落带头抽身而去,他们立刻照葫芦画瓢,紧跟着宣布退出战局。

  这一举动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协约国阵营顿时动摇起来。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意呆利、北美的鹰酱,纷纷表态,相继退出。

  转眼之间,当初声势浩大的同盟,竟只剩下高卢孤零零地站在战场上,成了真正的“独行侠”。

  这可如何是好?

  继续硬扛德军?可凭一己之力,真的撑得住吗?

  当初那么多国家联手都未能压住对方,如今只剩自己一个,难道还能逆天改命,扭转乾坤?便是再乐观的高卢人,也不敢做这样的梦了。

  更何况,前车之鉴不远——一年多前那场普法之战,他们早已被揍得颜面尽失。

  “诸位,战争对我们愈发不利。

  尤其是盟友相继背离之后,若再坚持打下去,所有重担都将落在我们肩上。

  这对刚刚成立的共和国来说,实在太过沉重。”在高卢议会大厅里,临时总统路易·特罗胥语气凝重地开口。

  “那难道我们要向那些该死的汉斯人低头?”有人愤然起身质问。

  “绝不能投降!”另一人立即附和,“两年内两次向同一个民族屈膝,这是对伟大法兰茜灵魂的侮辱!”

  “没错!我们是高卢人,曾主宰欧陆数百年。

  查理曼的荣光、拿破仑的铁蹄还在历史中回响,岂能在此时低头?过去日不落没能压垮我们,神圣罗马没能征服我们,如今的德意志也休想做到!”

  几位年轻议员激动不已,言辞激烈。

  在他们心中,高卢从来不是寻常国家,而是欧洲秩序的缔造者之一,怎能容忍今日这般孤立无援的境地?

  路易总统听着这些慷慨陈词,脸上却不见半分动容。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声音低沉:“那么,请问各位先生,你们可有切实可行的对策?”

  他已经当了将近一年的临时总统,这段日子如履薄冰。

  国势每况愈下,财政枯竭,军心浮动,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位置不仅毫无荣耀可言,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外面骂他是懦夫,议会里又没人肯担责任。

  普通人不懂局势也就罢了,可这些坐在议会里的议员,哪一个不清楚国内的真实状况?可他们只会争吵、攻讦,提不出任何有用的办法。

  吵来吵去,除了消耗时间,毫无意义。

  他受够了。

  早就不打算继续干下去,这次索性撕破脸皮,冷冷回应:“既然都说不能议和,那就请拿出方案来。

  光喊口号,解决不了前线的炮火。”

  那名年轻议员却不退让,昂首道:“我们的军队孕育过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奇才,历代名将辈出!我们的士兵是世界上最英勇、最忠诚的战士,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必将奋战到底!”

  路易冷笑一声:“那你如何解释上次普法战争的大败?那时的装备、兵力,可比现在强得多!”

  “总统阁下,恕我无法认同您的说法。”议员毫不示弱,“您怎能将今日共和国的子弟兵,与当年效忠帝制的旧式军队相提并论?”

  “几年前的确败了,但那时的士兵效忠的是拿破仑三世那个腐朽朝廷,毫无斗志,失败并不奇怪!”

  “可现在的战士不一样!他们是为共和国而战,为脚下的土地、为家中的父母妻儿、为身为自由公民的权利而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

  他振臂疾呼,语调激昂,顿时引来一片掌声与呼应。

  议会厅内热血沸腾,仿佛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就能挡住敌人的炮弹。

  路易总统站在首脑会议的席位上,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既然在场这些人谁都不愿担责任,谁都不想解决问题,那他也犯不着替他们顶这个罪名。

  他当场宣布,辞去临时总统职务,彻底退出这场乱局!

  这个决定如同惊雷炸响,震动了整个高卢。

  议会大厅里的议员们面面相觑,一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争执吵闹可以,但心里都明白局势已濒临绝境——法军根本无力与德军抗衡,只是谁也不愿亲手签下败亡的代价罢了!

  毕竟人人都还盘算着往上爬,若背上战败亡国的罪责,仕途也就到头了。

  原本指望路易出面收拾残局、承担骂名,没想到他竟直接抽身离去。

  这一走,顿时让高卢陷入一片瘫痪!

  内斗偏偏爆发在这个最要命的时刻。

  本就难以招架德军攻势,盟友又尽数撤离,倘若内部还能勉强维持,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可随着路易辞职,正府中枢顷刻瓦解。

  新总统尚未选出,国家机器已然停摆,任何有效决策都无法形成。

  德军本就没打算手下留情,如今见高卢自乱阵脚,更是送上门的良机。

  威廉一世果断下令,调动三大军团,从三面同时压向高卢腹地。

  意图昭然若揭:趁你虚弱,取你性命。

  这一战,目标不是击退,而是吞并。

  “日不落早已撤兵,战局早已倾斜。

  现在挡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一个分崩离析的高卢!”

  为确保万无一失,威廉一世亲自从柏霖赶往前线,在战场上对将士们发表最后的训话:

  “冲过去,消灭高卢人的抵抗,把帝国的铁十字旗插上铁塔城,插遍他们每一片国土,让整个欧洲匍匐在我们脚下!”

  “你们的名字将载入史册,成为不朽传奇。

  而我,将在凡尔赛宫亲自为你们加冕授勋,我的英雄们!”

  德军本就士气高涨,此刻再经皇帝亲临激励,热血沸腾,人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入决战。

  反观法军,刚因盟军撤离而陷入恐慌,又遭政权动荡冲击,军心涣散,士气低迷。

  那些议员曾幻想士兵会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甚至慷慨赴死,然而现实却是——

  德军一发动进攻,前线部队便争相溃逃,背影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