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军务机密,恕难透露!-《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刚才那一瞬,他还以为这是某种最后通牒——倘若汉军不做出承诺,南鹰酱便会正式介入战局,甚至对天朝宣战。

  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军务机密,恕难透露。

  但我倒想问问,你们将军为何会有此一问?他在担心什么?”

  眼下汉军主力尚在北方,中间隔着北鹰酱的地盘,与南鹰酱并不接壤,谈何威胁?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方竟主动派人北上联络,打探虚实。

  这反常之举让赵明诚心头警铃微响。

  他忽然想起——北军主力大多集中在南部战场,正与南军胶着对峙。

  而此刻南军特使却悄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莫非南线已有变动,只是情报尚未传到?

  若真是如此,那局势恐怕已在悄然生变。

  他麾下兵力并不雄厚,直属汉军约十万,附从部队十五万上下,经不起突如其来的夹击或变局。

  这支兵力足以支撑他们在北方大举推进,只因眼下鹰国在北线部署极为薄弱,防线几乎形同虚设。

  尽管此前他们在格伦代夫驻守了数万部队,但那已是鹰国在整个北部所能调动的全部力量。

  随着汉军将格伦代夫的美军尽数歼灭,北方再无成规模的敌军主力可言。

  这使得汉军的进攻变得异常顺利,甚至无需亲自动手,仅靠附属部队便能迅速控制局势。

  正因如此,赵明诚才开始谋划对北达科地区的进军行动。

  可一旦鹰国从别处调集重兵北上,在兵力上形成压制之势,他们的处境便会立刻变得艰难乃至凶险。

  他不由得开始思索:是否应当暂缓一步,先摸清南方的动向再做决断?

  这样固然更为稳妥,却也可能错失眼前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

  于是,他决定借这次接触试探对方态度,借此窥探南鹰国高层的真实想法。

  “说实话,贵军推进速度实在太快,攻势凌厉,若北鹰国一旦覆灭,贵国边界便直接与我国接壤。

  这种局面下,我国朝野有不少人深感忧虑——担心贵国乘胜挥师南下,顺势也将我们吞并。”

  此人坦率直言,几乎道尽了南鹰国此刻最深层的恐惧。

  赵明诚一听便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站在天朝的角度,这类问题从未被认真考虑过;至少在他这样的前线将领看来,并未设想他人会如此看待他们。

  但从旁观者视角出发,眼见一个强国如此迅猛扩张,周边国家心生戒惧,实属情理之中。

  谁都不愿成为下一个倒在铁蹄下的牺牲品。

  而当天朝尚未明确自身战略底线时,邻国的疑虑自然难以避免。

  然而这类涉及国家战略方向的问题,远非一名战区指挥官所能定夺,必须由中央最高决策层亲自回应。

  因此赵明诚只是摇了摇头,说道:“你的疑问我无法给出确切答复,但你们的顾虑我会如实上报国内。

  若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建议你们直接联络我国外交部,向他们提出正式询问。”

  话毕,他便命人送客。

  南鹰国的担忧他无力当场化解,但他已敏锐察觉到:鹰国大军即将北调,战机稍纵即逝,此刻必须立即做出抉择——是否马上进攻北达科地区?

  若犹豫不决,良机恐将一去不返。

  赵明诚素来果断,当即下令出击。

  北达科地域辽阔,人口也远超此前占领区域,但其防御空虚至极。

  在主力部队被抽调一空后,此地对汉军而言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攻取此地可谓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拿下该地后,汉军侧翼将获得更大回旋余地,彻底摆脱腹背受敌的风险。

  原本这场行动或可从容部署,但如今形势逼人,不容迟缓。

  为抢在敌军增援前完成布防,汉军不得不提速推进。

  赵明诚在蒙大拿留下一万正规军、两万辅军,

  在格伦代夫驻守两万正规军、四万辅军,

  随后亲率七万汉军主力与九万辅军,全速开拔!

  此次作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夺取北达科,而是在占领的同时,切断美军自其他方向增援的通道。

  换言之,汉军真正的任务并非进攻,而是以攻为守,抢占有利地形构建阻击防线。

  与此同时,在鹰国首都华盛城,

  当派往南方的使者归来,报告称南方已接受和谈条件、同意终止战事的消息传开后,全国上下无不长舒一口气。

  终于,他们有了可用之兵。

  相比北方那些缺乏实战经验的留守部队,南方回归的军队皆是久经战火锤炼的老兵,无论战斗素养还是战场应变能力,都远非北线二线部队可比。

  将他们调往北方,不仅可以有效阻击汉军的进攻势头,甚至还有机会扭转战局,反守为攻,把敌人逼退至国境之外。

  毕竟天朝远道而来,横跨整个太平洋作战,补给线漫长,一旦能在北美战场上重创其主力,将其逐入大海,局势便会朝着对他们极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此时,北方再度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汉军已突破防线,正式进入北达科他地区。

  这一消息让鹰酱上下震惊不已。

  汉军推进的速度远超预期。

  原本他们判断对方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对北达科他发起攻势,谁知行动如此迅猛,毫无征兆。

  不过此时鹰酱手中仍有雄厚兵力,尚不至于陷入慌乱。

  得知战况后,立即着手调动大军北上,决心在北达科他与汉军展开决战。

  这场战役将成为决定整场战争走向的关键一役。

  若美军取胜,便有望击退入侵之敌,守住国土;可一旦失败,南方防线将再难阻挡敌军南下之势,整个战局也将彻底失控。

  因此,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较量,更是一场赌上国运的搏杀。

  就在美军紧急北调之际,天朝国内也迎来了新的外交动向。

  南方鹰酱的代表已抵达天朝外教部,正式表达了他们的忧虑与关切。

  顾维钧并未当场回应,只请对方暂且回去等候消息,最终答复需待禀明皇帝陛下后方能定夺。

  当林文听闻南方鹰酱的担忧时,反而轻笑出声。

  他确实曾动过念头,考虑是否顺势南下一并解决南方鹰酱,彻底掌控整个美洲大陆。

  但如今,他改变了想法。

  原因并不复杂:若真对南方鹰酱动手,只会逼得他们与北方鹰酱联手对抗天朝。

  同时面对南北两线之敌,对汉军而言压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此举必将暴露天朝扩张的野心,令世界为之侧目。

  攻打北方鹰酱或许还能以战略反击为由辩解,可连一向与天朝关系尚可的南方鹰酱也不放过,势必引发国际震动。

  届时,不仅美洲其他国家可能纷纷介入,就连欧洲列强也会警觉。

  毕竟汉军已经深入欧洲腹地,威胁近在咫尺。

  一旦各国因此放下分歧,停止内耗,转而联合抗兲,甚至派兵支援北美、或在其他战场牵制天朝,那局面将变得极其被动。

  天朝虽强,却也无法独力抗衡全球之力。

  更何况,如今疆域已达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扩张已至极限。

  贪多嚼不烂,继续吞并只会带来难以消化的后果。

  况且现有占领区内反抗不断,暗流涌动,若不能妥善处理,前线激战之时,后方恐将动荡不安。

  权衡再三,林文终于做出决断:本轮扩张到此为止。

  待当前所得之地完全稳固,国力进一步积蓄之后,再图后续发展也不迟。

  眼下若再贪进,极有可能因过度膨胀而自取灭亡。

  想到此处,他对顾维钧交代道:

  “你去告诉南方鹰酱,只要他们不率先挑衅,不破坏两国之间的和平,我们绝不会染指他们一寸土地。”

  顾维钧闻言,心头一块大石落地。

  随着汉军节节胜利,领土不断扩大,外教部所承受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剧。

  不只是那些藩属国惴惴不安,就连欧洲一些对天朝态度相对中立的国家也开始忧心忡忡。

  特别是北欧诸国,眼见天朝军队陈兵于毛熊边境,如利剑悬颈,深感威胁迫在眉睫。

  然而对他们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危机。

  若天朝在击溃毛熊之后仍不停止扩张,执意挥师西进,下一个面临灾难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尽管眼下毛熊尚未彻底倒下,似乎还能勉强支撑一阵子,但欧洲各国早已不再对其前景抱有任何幻想。

  毕竟,亲眼目睹了汉军如狂风扫落叶般碾压毛熊的场面后,谁还敢相信这个昔日所谓的“欧洲宪兵”还能翻身?

  这支军队以往只敢在自家地盘上耀武扬威,可一旦遭遇来自东方的劲敌,立刻就显露出不堪一击的本色——动不动便是全军覆没、闻风而逃,短短一年之间,国土竟已丢失大半!

  这般情景,与当年金帐汗国铁蹄踏破欧洲时何其相似!

  更何况,在一千五百年前,那支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大军,也曾横扫欧陆,连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都最终崩塌于其攻势之下。

  如今随着天朝的强势崛起,沉睡已久的欧洲心底深处那份对东方强权的古老恐惧,正被一点点唤醒。

  实际上,天朝与这些国家并无根本利益冲突,彼此关系原本也算平稳融洽。

  可随着军事上的迅猛发展,各方对其戒备之心日益加深,原本顺畅的外交互动也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现在皇帝陛下能意识到这一局势,并主动暂缓对外用兵,对外交部门而言无疑是个积极信号。

  “衷心感谢贵国的理解与支持,这下我们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当南鹰酱代表从天朝方面获得明确承诺后,内心顿时轻松了不少。

  他原本以为对方会含糊其辞、推三阻四,没想到才过一天,顾维钧便亲自登门,给出了清晰答复:

  天朝高度重视与南鹰酱的邦交情谊,绝不会主动发起军事行动,除非南鹰酱率先破坏现有和平状态。

  而南鹰酱显然不会做出这种自寻死路之举——谁没事会去挑衅一个如日中天的大国呢?

  因此,得到这份保证后,他们总算彻底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