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 苏晓晓看向眼神开始发亮的公婆,“有了牛,您二老想想——爹您牵着油光水滑的大黄牛走在田埂上,村里那些老哥们儿羡慕地看着您,问‘你家这牛真精神!哪儿买的?’ 您得多风光!爷奶要是是要干活把咱们的牛拉过去帮忙,爷奶肯定说你孝顺。娘,您以后去镇上赶集,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背着沉甸甸的包袱走断腿了,坐在咱自家牛车上,铺着软垫,晃晃悠悠就到了,多舒坦!咱们家有了牛,就比里正家、比一直瞧不起咱们的大伯家还体面!”
周父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场景,他下意识地挺直了总是有些佝偻的腰背,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扯动,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邻里那羡慕的目光,手里好像已经攥住了那根沉甸甸、代表着殷实人家的牛绳。爹娘满是期许的看着他。周母则想象着自己坐在平稳的牛车上,不用再担心脚疼,还能捎带点东西去镇上卖,脸上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几位嫂子!”苏晓晓转向三位妯娌,“你们想想,以后回娘家,不再是提着点东西走路回去,而是坐着咱自家的牛车,‘哒哒哒’地直接赶到娘家门口!车辕上就挂着咱们自家卤肉摊的招牌!娘家嫂子、弟妹们围上来,摸着牛车,闻着肉香,那眼神,得多羡慕?同村的姐妹哪一个能有你们有面子,得多给你们长脸!”
二嫂李翠莲眼前立刻浮现出自己风光回娘家的场面,她那个总爱显摆的嫂子这次肯定说不出酸话了,她激动得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对!太对了!就得让她们瞧瞧!” 大嫂张桂兰比较含蓄,但眼里也闪着光,想着娘家爹娘看到她坐牛车回来,一定能更放心她在周家的日子。四嫂赵小梅更是心花怒放,已经开始琢磨回娘家时该穿哪件最好看的衣裳了。
“各位哥哥!” 苏晓晓的目光扫过周文广、周文贵和周文富,“地里的重活,犁地、拉车,牛都能干!大哥就不用一个人扛着犁铧喘粗气了;二哥也不用为了借牛耕地,给人陪笑脸说好话了;四哥运粮拉柴,有牛帮忙,能省多少力气?你们就能腾出手来,做更多赚钱的营生,或者……好好歇歇!”
大哥周文广仿佛感觉到肩上那沉重的犁铧被牛接了过去,他长长舒了一口气,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二哥周文贵咧开大嘴,仿佛已经不用再为春耕秋收时求爷爷告奶奶借牛而发愁。四哥周文富憨厚地笑着,想象着牛车轻松拉回一年柴火的场景。
小朋友们!” 苏晓晓最后弯下腰,看着几个眼巴巴的孩子,“以后去镇上赶集,你们就不用再迈着小短腿走那么远的路啦!可以坐在牛车上,晃着小脚丫,看着路边的风景,‘嘚啵嘚啵’一会儿就到了!还可以在车上玩,多好玩!”
清风、明月、狗蛋、柱子,秋月,晴天,晴婉几个孩子立刻欢呼起来,狗蛋甚至兴奋地原地蹦高:“坐牛车!坐牛车!我要坐牛车!” 仿佛那颠簸却新奇的牛车之旅已经近在眼前。
她描绘的场景是如此具体、如此诱人,充满了鲜活的细节和情感冲击,仿佛那头“哞哞”叫的、温顺能干的大黄牛已经站在了院子里,成为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成为了每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最直观的向往。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与这头牛相关的、更加体面、更加轻松、更加幸福的生活图景,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就连一直有些游离、总想着贴补老宅的周父,此刻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灼灼,仿佛已经紧紧握住了那根象征着殷实、体面和家族希望的牛缰绳。
“干!”二哥周文贵第一个吼出来,声震屋瓦。
“对!为了买牛!”二嫂李翠莲紧跟其后,摩拳擦掌。
“为了牛车!”孩子们也兴奋地挥着小拳头喊起来。
这一刻,周家二房所有人的心,被“买牛”这个简单、具体而伟大的目标,以及目标背后所代表的体面、轻松与希望,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了共同的方向,清晰的路径,和每个人明确的职责。一种久违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创造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这个夜晚,被彻底点燃。
窗外,星子闪烁,似乎在见证着一个平凡家族不平凡的崛起之路。从明天起,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了那头想象中的大黄牛,全力以赴。
她描绘的场景是如此具体、如此诱人,仿佛那头油光水滑的大黄牛已经站在了院子里。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牵着牛、坐着牛车风光无限的样子,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就连一直有些游离的周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灼灼,仿佛已经握住了牛的缰绳。
“干!”二哥周文贵第一个吼出来。
“对!为了买牛!”二嫂李翠莲紧跟其后。
“为了牛车!”孩子们也兴奋地喊起来。
这一刻,周家二房所有人的心,被“买牛”这个简单而伟大的目标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了共同的方向,清晰的路径,和每个人明确的职责。一种久违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创造激情,在这个夜晚,被彻底点燃。
窗外,星子闪烁,似乎在见证着一个平凡家族不平凡的崛起之路。从明天起,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了那个“牛”的目标,全力以赴。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窗外还挂着清冷的露水,苏晓晓就被一阵小心翼翼的敲门声惊醒了。门外传来大嫂张桂兰压低的声音:“六弟妹,醒了吗?”
苏晓晓揉了揉眼睛,披衣起身开门,只见院子里竟然已经站满了人!公爹周守义搓着手,眼神里是许久未见的积极光芒;大哥周文广、二哥周文贵、四哥周文富也都穿戴整齐,像是要出门干大事;三位嫂子更是眼神灼灼地看着她,那里面闪烁的期许和干劲,简直比看自家老爷们还要炽热几分。
苏晓晓心里暗暗咂舌:这个时代的牛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旦被激发了干劲,都这么拼的吗?昨天那“牛饼”是不是画得太香太实诚,把这几位都给吃撑着了?
“那个……老六媳妇啊,”公爹周守义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点难得的讨好和急切,“你昨儿说的那个摆摊用的推车、柜子的图纸,画了吗?我寻思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把家伙什给你们做出来,不耽误事。”
“弟妹啊,”大嫂也紧接着说,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咱们是不是该去镇上看看摊位了?早点去,好位置能早点定下。”
看着这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苏晓晓那点困意瞬间烟消云散。她无奈又好笑地转身回屋,从桌上拿起昨晚用毛笔重新仔细描摹、标注了尺寸的图纸——上面画着她设计的带轮子的煎饼灶台、可折叠的瘦肉丸操作台,以及一个带多个抽屉和挂钩、方便展示和取用卤肉的柜式推车。
“爹,给您图纸,您是行家,看看哪里需要改动。”苏晓晓将图纸递过去。
周守义接过图纸,眯着眼仔细端详,手指在上面比划着,嘴里喃喃:“嗯……这灶口留得好,通风……这柜子带轮子,灵巧!尺寸也合适……”他越看眼睛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成!我明白了!这就去找木头开工!” 说完,竟像是年轻了十岁,脚步生风地就往后院存放木料的地方去了。
苏晓晓简单洗漱,揣上些铜钱,便和三位嫂子一起,踏着晨露往镇上赶。一路上,嫂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可能的摊位位置,猜测着一天能赚多少钱,气氛热烈得仿佛不是去考察,而是去捡金子。
走到镇上时,天已大亮,街道两旁的店铺纷纷卸下门板,小贩的吆喝声开始响起。苏晓晓没有急着定位置,而是带着嫂子们开始了细致的市场考察。
第一步,看人流和客源。
她们先去了书院附近。此时正值学子们陆续入学的时候,青衫学子络绎不绝,周边也有不少卖文房四宝、早点小食的摊贩。
“二嫂,四嫂,你们看,”苏晓晓低声分析,“这里学子多,讲究干净、快捷,煎饼和瘦肉丸这类热乎、能拿着走的吃食在这里正合适。而且学子们手头相对宽裕,定价可以稍微高一点。”
接着,她们又转到菜市场口和码头工人聚集的街角。这里人来人往,多是提着菜篮的妇人和扛着工具的粗壮汉子,空气中弥漫着鱼腥、泥土和汗水的味道。
“大嫂,你看这里,”苏晓晓指着那些蹲在路边,就着咸菜啃干馍的工人,“他们干的是力气活,需要油水足、顶饱又便宜实惠的吃食。咱们的卤肉,特别是卤猪头肉、猪大肠,配上浓稠的卤汁,在这里肯定有市场。价格要实在,分量要足。”
第二步,询物价,摸底成本。
确定了大概位置,苏晓晓开始带着嫂子们穿梭于各个肉铺、粮店和杂货摊。
“老板,这猪大肠怎么卖?” “猪头肉呢?” “白面什么价?粗粮粉呢?” “生姜、大葱什么行情?” “这种粗瓷碗多少钱一个?荷叶怎么卖?”
        周父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场景,他下意识地挺直了总是有些佝偻的腰背,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扯动,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邻里那羡慕的目光,手里好像已经攥住了那根沉甸甸、代表着殷实人家的牛绳。爹娘满是期许的看着他。周母则想象着自己坐在平稳的牛车上,不用再担心脚疼,还能捎带点东西去镇上卖,脸上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几位嫂子!”苏晓晓转向三位妯娌,“你们想想,以后回娘家,不再是提着点东西走路回去,而是坐着咱自家的牛车,‘哒哒哒’地直接赶到娘家门口!车辕上就挂着咱们自家卤肉摊的招牌!娘家嫂子、弟妹们围上来,摸着牛车,闻着肉香,那眼神,得多羡慕?同村的姐妹哪一个能有你们有面子,得多给你们长脸!”
二嫂李翠莲眼前立刻浮现出自己风光回娘家的场面,她那个总爱显摆的嫂子这次肯定说不出酸话了,她激动得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对!太对了!就得让她们瞧瞧!” 大嫂张桂兰比较含蓄,但眼里也闪着光,想着娘家爹娘看到她坐牛车回来,一定能更放心她在周家的日子。四嫂赵小梅更是心花怒放,已经开始琢磨回娘家时该穿哪件最好看的衣裳了。
“各位哥哥!” 苏晓晓的目光扫过周文广、周文贵和周文富,“地里的重活,犁地、拉车,牛都能干!大哥就不用一个人扛着犁铧喘粗气了;二哥也不用为了借牛耕地,给人陪笑脸说好话了;四哥运粮拉柴,有牛帮忙,能省多少力气?你们就能腾出手来,做更多赚钱的营生,或者……好好歇歇!”
大哥周文广仿佛感觉到肩上那沉重的犁铧被牛接了过去,他长长舒了一口气,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二哥周文贵咧开大嘴,仿佛已经不用再为春耕秋收时求爷爷告奶奶借牛而发愁。四哥周文富憨厚地笑着,想象着牛车轻松拉回一年柴火的场景。
小朋友们!” 苏晓晓最后弯下腰,看着几个眼巴巴的孩子,“以后去镇上赶集,你们就不用再迈着小短腿走那么远的路啦!可以坐在牛车上,晃着小脚丫,看着路边的风景,‘嘚啵嘚啵’一会儿就到了!还可以在车上玩,多好玩!”
清风、明月、狗蛋、柱子,秋月,晴天,晴婉几个孩子立刻欢呼起来,狗蛋甚至兴奋地原地蹦高:“坐牛车!坐牛车!我要坐牛车!” 仿佛那颠簸却新奇的牛车之旅已经近在眼前。
她描绘的场景是如此具体、如此诱人,充满了鲜活的细节和情感冲击,仿佛那头“哞哞”叫的、温顺能干的大黄牛已经站在了院子里,成为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成为了每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最直观的向往。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与这头牛相关的、更加体面、更加轻松、更加幸福的生活图景,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就连一直有些游离、总想着贴补老宅的周父,此刻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灼灼,仿佛已经紧紧握住了那根象征着殷实、体面和家族希望的牛缰绳。
“干!”二哥周文贵第一个吼出来,声震屋瓦。
“对!为了买牛!”二嫂李翠莲紧跟其后,摩拳擦掌。
“为了牛车!”孩子们也兴奋地挥着小拳头喊起来。
这一刻,周家二房所有人的心,被“买牛”这个简单、具体而伟大的目标,以及目标背后所代表的体面、轻松与希望,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了共同的方向,清晰的路径,和每个人明确的职责。一种久违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创造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这个夜晚,被彻底点燃。
窗外,星子闪烁,似乎在见证着一个平凡家族不平凡的崛起之路。从明天起,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了那头想象中的大黄牛,全力以赴。
她描绘的场景是如此具体、如此诱人,仿佛那头油光水滑的大黄牛已经站在了院子里。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牵着牛、坐着牛车风光无限的样子,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就连一直有些游离的周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灼灼,仿佛已经握住了牛的缰绳。
“干!”二哥周文贵第一个吼出来。
“对!为了买牛!”二嫂李翠莲紧跟其后。
“为了牛车!”孩子们也兴奋地喊起来。
这一刻,周家二房所有人的心,被“买牛”这个简单而伟大的目标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了共同的方向,清晰的路径,和每个人明确的职责。一种久违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创造激情,在这个夜晚,被彻底点燃。
窗外,星子闪烁,似乎在见证着一个平凡家族不平凡的崛起之路。从明天起,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了那个“牛”的目标,全力以赴。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窗外还挂着清冷的露水,苏晓晓就被一阵小心翼翼的敲门声惊醒了。门外传来大嫂张桂兰压低的声音:“六弟妹,醒了吗?”
苏晓晓揉了揉眼睛,披衣起身开门,只见院子里竟然已经站满了人!公爹周守义搓着手,眼神里是许久未见的积极光芒;大哥周文广、二哥周文贵、四哥周文富也都穿戴整齐,像是要出门干大事;三位嫂子更是眼神灼灼地看着她,那里面闪烁的期许和干劲,简直比看自家老爷们还要炽热几分。
苏晓晓心里暗暗咂舌:这个时代的牛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旦被激发了干劲,都这么拼的吗?昨天那“牛饼”是不是画得太香太实诚,把这几位都给吃撑着了?
“那个……老六媳妇啊,”公爹周守义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点难得的讨好和急切,“你昨儿说的那个摆摊用的推车、柜子的图纸,画了吗?我寻思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把家伙什给你们做出来,不耽误事。”
“弟妹啊,”大嫂也紧接着说,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咱们是不是该去镇上看看摊位了?早点去,好位置能早点定下。”
看着这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苏晓晓那点困意瞬间烟消云散。她无奈又好笑地转身回屋,从桌上拿起昨晚用毛笔重新仔细描摹、标注了尺寸的图纸——上面画着她设计的带轮子的煎饼灶台、可折叠的瘦肉丸操作台,以及一个带多个抽屉和挂钩、方便展示和取用卤肉的柜式推车。
“爹,给您图纸,您是行家,看看哪里需要改动。”苏晓晓将图纸递过去。
周守义接过图纸,眯着眼仔细端详,手指在上面比划着,嘴里喃喃:“嗯……这灶口留得好,通风……这柜子带轮子,灵巧!尺寸也合适……”他越看眼睛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成!我明白了!这就去找木头开工!” 说完,竟像是年轻了十岁,脚步生风地就往后院存放木料的地方去了。
苏晓晓简单洗漱,揣上些铜钱,便和三位嫂子一起,踏着晨露往镇上赶。一路上,嫂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可能的摊位位置,猜测着一天能赚多少钱,气氛热烈得仿佛不是去考察,而是去捡金子。
走到镇上时,天已大亮,街道两旁的店铺纷纷卸下门板,小贩的吆喝声开始响起。苏晓晓没有急着定位置,而是带着嫂子们开始了细致的市场考察。
第一步,看人流和客源。
她们先去了书院附近。此时正值学子们陆续入学的时候,青衫学子络绎不绝,周边也有不少卖文房四宝、早点小食的摊贩。
“二嫂,四嫂,你们看,”苏晓晓低声分析,“这里学子多,讲究干净、快捷,煎饼和瘦肉丸这类热乎、能拿着走的吃食在这里正合适。而且学子们手头相对宽裕,定价可以稍微高一点。”
接着,她们又转到菜市场口和码头工人聚集的街角。这里人来人往,多是提着菜篮的妇人和扛着工具的粗壮汉子,空气中弥漫着鱼腥、泥土和汗水的味道。
“大嫂,你看这里,”苏晓晓指着那些蹲在路边,就着咸菜啃干馍的工人,“他们干的是力气活,需要油水足、顶饱又便宜实惠的吃食。咱们的卤肉,特别是卤猪头肉、猪大肠,配上浓稠的卤汁,在这里肯定有市场。价格要实在,分量要足。”
第二步,询物价,摸底成本。
确定了大概位置,苏晓晓开始带着嫂子们穿梭于各个肉铺、粮店和杂货摊。
“老板,这猪大肠怎么卖?” “猪头肉呢?” “白面什么价?粗粮粉呢?” “生姜、大葱什么行情?” “这种粗瓷碗多少钱一个?荷叶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