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坊那间待转租的铺面,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薇薇心中激起了久久不能平息的涟漪。机遇近在眼前,风险亦如影随形。独立开店,意味着彻底脱离济世堂的羽翼,独自面对州府商界的风刀霜剑,尤其是悦来居这条盘踞已久的毒蛇。但若成功,则“百草轩”将迎来真正的蜕变,她林薇薇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立身之本。
辗转反侧一夜,晨光微熹时,林薇薇已下定决心。机遇稍纵即逝,畏首畏尾终难成事。然而,行动必须如履薄冰,谋定而后动。整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隐秘”与“迅捷”。在一切尘埃落定前,绝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济世堂和悦来居,察觉到她的意图。
她首先需要确认铺面的具体情况和转租条件。直接出面风险太大,极易暴露。她想到了那位提供信息的绸缎商仆从。翌日,她以感谢绸缎商夫人长期惠顾、特制了一份秋季润肺膏为由,通过阿木将膏品送至府上,并附上一张措辞谦恭的便笺,末尾似不经意地提及:“闻贵亲有铺面欲转,晚辈有一远房表亲,或有意在州府寻一安身立命之所,不知可否劳烦代为打听具体事宜?感激不尽。” 此举合情合理,既表达了谢意,又将打听的动机转嫁到虚构的“表亲”身上,将自己摘得干净。
两日后,回信带来好消息。铺面情况基本属实,因东家急迁,租金确比市价低两成,租期三年,需一次性付清首年租金及相当于两个月租金的押金。条件可谓优厚,但所需金额对林薇薇而言,仍是一笔巨款。她清点了一下秘穴和手头所有能动用的积蓄,加上近期接私活的收入,勉强够数,但几乎要掏空家底,后续装修、进货的资金将极其紧张。
资金压力如山,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必须尽快与房东见面敲定契约。这次会面,必须绝对隐蔽。她再次借用了“表亲”的身份,通过绸缎商仆从牵线,约定三日后黄昏,在清平坊附近一家不起眼的茶馆雅间与房东面谈。为防万一,她提前半日去那茶馆踩点,熟悉环境,规划好进退路线。
会面当日,林薇薇仔细乔装,换上寻常妇人衣衫,用布巾包住头脸,提前抵达雅间。房东是一位面带愁容的中年商人,确实急于脱手铺面。林薇薇以“替表兄出面”的名义,言语谨慎,只问关键问题:产权是否清晰,有无遗留纠纷,租约条款细节。她甚至提出要去铺面再看一次,这次是仔细查看房屋结构、水电、以及后院情况,特别是那口井的水质和灶台是否完好。她冷静细致的盘问,俨然一副替家人精打细算的模样,未引起对方任何怀疑。最终,双方对条款均无异议,林薇薇以“需回去与表兄商议,三日内答复”为由,并未当场签约,留下了回旋余地。
拿到第一手信息,林薇薇心中稍安。接下来是更棘手的环节:如何在不惊动济世堂的情况下,筹备新店开业所需。新店的定位是升级版的“百草轩”,面向清平坊的文人雅客和殷实人家,产品需更精致,环境需更雅致。这需要钱,更需要人手和物料。
资金方面,她不得不动用那笔风险极高的“种子基金”。每一文钱都需精打细算。她开始更积极地承接那些利润较厚的私人定制订单,甚至忍痛售出了秘穴中一小部分她平日舍不得用的、品质极高的珍藏药材,以换取流动资金。每一次交易,她都如履薄冰,确保痕迹抹得干干净净。
人手是关键。阿木和周嫂是旧人,用着顺手,但将他们直接带往新店,无异于告诉李掌柜她的动向。她需要新的、可靠的帮手。这日,她以“城西分号生意渐忙,需添个帮忙料理杂务的短工”为由,请相熟的牙人介绍。她刻意要求人选需是“老实本分、口风紧、最好是刚从乡下来州府寻活路的妇人或半大孩子”,背景越简单越好。最终,她选中了一个因家乡遭灾、随父兄逃难至州府、在码头做零工却屡受欺凌的十五六岁少年,名叫石头的。这孩子眼神清澈,手脚麻利,因饱尝世态炎凉而格外珍惜机会,且与州府各方势力毫无瓜葛。林薇薇将他安置在城西分号,让周嫂带着做些粗活,暗中观察其品性,也为日后可能调用做准备。
物料采购更是难题。大批量购置灶具、桌椅、装饰物,必然引起注意。她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锅碗瓢盆,分多次在不同区域的杂货铺购买;定制牌匾,找的是城南一家不起眼的老字号刻字铺,且要求将“百草轩”三字分开刻制,暂不油漆;所需的特定药材,则利用济世堂的渠道少量多次领取,夹杂在分号日常用料中,或借口研发新品需要,账目做得天衣无缝。一些特殊的装饰材料,如用于隔断的竹帘、铺垫的靛蓝土布等,她甚至利用一次去邻县采购廉价山货的机会,亲自挑选带回。
就在她紧锣密鼓、秘密筹备之际,城西“百草轩”的日常经营依旧平稳,甚至因林薇薇投入更多心思研发新品(实则为新店准备)而显得更有活力。她推出了几款试验性的茶点,如加入桂花蜜的“秋梨膏”,用新法炮制的“陈皮丹”,免费请老顾客品尝,美其名曰“回馈乡邻,听取意见”,实则暗中收集市场反馈,完善新店菜单。李掌柜偶尔问起,她也只说是为了留住客源的小伎俩,并未引起怀疑。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悦来居虽将主要精力转向高端市场,但对“百草轩”的监视并未放松。林薇薇近期的“活跃”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这日,阿木悄悄告诉她,有生面孔在铺子附近转悠,打听林掌柜近日是否常外出、与什么人来往。林薇薇心中警铃大作,知道对方起了疑心。必须加快速度,同时要制造烟雾弹迷惑对手。
她心生一计。次日,她故意在济世堂钱管事来对账时,“偶然”提及,近日有城南一家新开张的绸缎庄东家,慕名而来,品尝了店里的茶点后大为赞赏,有意请她为家中小孩的百日宴定制一批药膳糕点,但因数量较大,要求又高,她正犹豫是否接下,怕耽误了铺子正常生意。她将此事的“接洽”过程描述得模棱两可,既显示了“百草轩”的影响力,又暗示了可能存在的“业务拓展”烦恼。
钱管事听后,果然如她所料,回去禀报了李掌柜。李掌柜这只老狐狸,自然会从中解读出多种可能:是林薇薇翅膀硬了想另接私活?还是真有商户看中想合作?抑或是她借此试探堂里的态度?无论哪种,都足以分散他的部分注意力,暂时不会将她的频繁外出与“另立门户”直接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林薇薇与清平坊房东的契约,在极度隐秘的状态下正式签订。她动用几乎全部积蓄,支付了首年租金和押金,拿到了钥匙。握着那串冰凉的铜钥匙,她的手心微微出汗。这小小钥匙,开启的将是一条布满荆棘却也通往光明的未知之路。
接下来,将是更紧张、更危险的装修和筹备阶段。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让新店具备开业条件,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夜色中,林薇薇独自站在那间尚显破败的空铺里,借着月光打量着四周。这里,将是她真正的战场。她仿佛已经闻到,新焙的药茶香,即将在这条清雅的街巷中,悄然弥漫开来。而州府商界的暗流,也必将因她这悄然落下的一子,掀起新的波澜。
辗转反侧一夜,晨光微熹时,林薇薇已下定决心。机遇稍纵即逝,畏首畏尾终难成事。然而,行动必须如履薄冰,谋定而后动。整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隐秘”与“迅捷”。在一切尘埃落定前,绝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济世堂和悦来居,察觉到她的意图。
她首先需要确认铺面的具体情况和转租条件。直接出面风险太大,极易暴露。她想到了那位提供信息的绸缎商仆从。翌日,她以感谢绸缎商夫人长期惠顾、特制了一份秋季润肺膏为由,通过阿木将膏品送至府上,并附上一张措辞谦恭的便笺,末尾似不经意地提及:“闻贵亲有铺面欲转,晚辈有一远房表亲,或有意在州府寻一安身立命之所,不知可否劳烦代为打听具体事宜?感激不尽。” 此举合情合理,既表达了谢意,又将打听的动机转嫁到虚构的“表亲”身上,将自己摘得干净。
两日后,回信带来好消息。铺面情况基本属实,因东家急迁,租金确比市价低两成,租期三年,需一次性付清首年租金及相当于两个月租金的押金。条件可谓优厚,但所需金额对林薇薇而言,仍是一笔巨款。她清点了一下秘穴和手头所有能动用的积蓄,加上近期接私活的收入,勉强够数,但几乎要掏空家底,后续装修、进货的资金将极其紧张。
资金压力如山,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必须尽快与房东见面敲定契约。这次会面,必须绝对隐蔽。她再次借用了“表亲”的身份,通过绸缎商仆从牵线,约定三日后黄昏,在清平坊附近一家不起眼的茶馆雅间与房东面谈。为防万一,她提前半日去那茶馆踩点,熟悉环境,规划好进退路线。
会面当日,林薇薇仔细乔装,换上寻常妇人衣衫,用布巾包住头脸,提前抵达雅间。房东是一位面带愁容的中年商人,确实急于脱手铺面。林薇薇以“替表兄出面”的名义,言语谨慎,只问关键问题:产权是否清晰,有无遗留纠纷,租约条款细节。她甚至提出要去铺面再看一次,这次是仔细查看房屋结构、水电、以及后院情况,特别是那口井的水质和灶台是否完好。她冷静细致的盘问,俨然一副替家人精打细算的模样,未引起对方任何怀疑。最终,双方对条款均无异议,林薇薇以“需回去与表兄商议,三日内答复”为由,并未当场签约,留下了回旋余地。
拿到第一手信息,林薇薇心中稍安。接下来是更棘手的环节:如何在不惊动济世堂的情况下,筹备新店开业所需。新店的定位是升级版的“百草轩”,面向清平坊的文人雅客和殷实人家,产品需更精致,环境需更雅致。这需要钱,更需要人手和物料。
资金方面,她不得不动用那笔风险极高的“种子基金”。每一文钱都需精打细算。她开始更积极地承接那些利润较厚的私人定制订单,甚至忍痛售出了秘穴中一小部分她平日舍不得用的、品质极高的珍藏药材,以换取流动资金。每一次交易,她都如履薄冰,确保痕迹抹得干干净净。
人手是关键。阿木和周嫂是旧人,用着顺手,但将他们直接带往新店,无异于告诉李掌柜她的动向。她需要新的、可靠的帮手。这日,她以“城西分号生意渐忙,需添个帮忙料理杂务的短工”为由,请相熟的牙人介绍。她刻意要求人选需是“老实本分、口风紧、最好是刚从乡下来州府寻活路的妇人或半大孩子”,背景越简单越好。最终,她选中了一个因家乡遭灾、随父兄逃难至州府、在码头做零工却屡受欺凌的十五六岁少年,名叫石头的。这孩子眼神清澈,手脚麻利,因饱尝世态炎凉而格外珍惜机会,且与州府各方势力毫无瓜葛。林薇薇将他安置在城西分号,让周嫂带着做些粗活,暗中观察其品性,也为日后可能调用做准备。
物料采购更是难题。大批量购置灶具、桌椅、装饰物,必然引起注意。她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锅碗瓢盆,分多次在不同区域的杂货铺购买;定制牌匾,找的是城南一家不起眼的老字号刻字铺,且要求将“百草轩”三字分开刻制,暂不油漆;所需的特定药材,则利用济世堂的渠道少量多次领取,夹杂在分号日常用料中,或借口研发新品需要,账目做得天衣无缝。一些特殊的装饰材料,如用于隔断的竹帘、铺垫的靛蓝土布等,她甚至利用一次去邻县采购廉价山货的机会,亲自挑选带回。
就在她紧锣密鼓、秘密筹备之际,城西“百草轩”的日常经营依旧平稳,甚至因林薇薇投入更多心思研发新品(实则为新店准备)而显得更有活力。她推出了几款试验性的茶点,如加入桂花蜜的“秋梨膏”,用新法炮制的“陈皮丹”,免费请老顾客品尝,美其名曰“回馈乡邻,听取意见”,实则暗中收集市场反馈,完善新店菜单。李掌柜偶尔问起,她也只说是为了留住客源的小伎俩,并未引起怀疑。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悦来居虽将主要精力转向高端市场,但对“百草轩”的监视并未放松。林薇薇近期的“活跃”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这日,阿木悄悄告诉她,有生面孔在铺子附近转悠,打听林掌柜近日是否常外出、与什么人来往。林薇薇心中警铃大作,知道对方起了疑心。必须加快速度,同时要制造烟雾弹迷惑对手。
她心生一计。次日,她故意在济世堂钱管事来对账时,“偶然”提及,近日有城南一家新开张的绸缎庄东家,慕名而来,品尝了店里的茶点后大为赞赏,有意请她为家中小孩的百日宴定制一批药膳糕点,但因数量较大,要求又高,她正犹豫是否接下,怕耽误了铺子正常生意。她将此事的“接洽”过程描述得模棱两可,既显示了“百草轩”的影响力,又暗示了可能存在的“业务拓展”烦恼。
钱管事听后,果然如她所料,回去禀报了李掌柜。李掌柜这只老狐狸,自然会从中解读出多种可能:是林薇薇翅膀硬了想另接私活?还是真有商户看中想合作?抑或是她借此试探堂里的态度?无论哪种,都足以分散他的部分注意力,暂时不会将她的频繁外出与“另立门户”直接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林薇薇与清平坊房东的契约,在极度隐秘的状态下正式签订。她动用几乎全部积蓄,支付了首年租金和押金,拿到了钥匙。握着那串冰凉的铜钥匙,她的手心微微出汗。这小小钥匙,开启的将是一条布满荆棘却也通往光明的未知之路。
接下来,将是更紧张、更危险的装修和筹备阶段。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让新店具备开业条件,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夜色中,林薇薇独自站在那间尚显破败的空铺里,借着月光打量着四周。这里,将是她真正的战场。她仿佛已经闻到,新焙的药茶香,即将在这条清雅的街巷中,悄然弥漫开来。而州府商界的暗流,也必将因她这悄然落下的一子,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