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在村中那点“识得几味草药”的微末名声,如同溪边悄然滋长的青苔,不起眼,却渐渐蔓延开来。她依旧每日忙碌,照料母亲,制作芋饼酸笋换取口粮,得空便进山寻药、或去迷魂涧外围碰运气,希望能再遇邓老者,学得更多。日子清贫却有了盼头,棚屋里的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
这日午后,她正蹲在溪边清洗新采的几株车前草,准备晒干了备用,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略显刻意的咳嗽声。
她回头望去,心下微微一怔。只见赵里正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背着手,依旧是那身半旧的细麻长衫,脸上挂着惯常的、看不出深浅的笑容,目光却似有似无地扫过她手边清洗的草药。
“林丫头,忙着呢?”赵里正踱步上前,语气颇为和蔼。
林薇薇连忙站起身,在裙摆上擦了擦湿手,恭敬地行了一礼:“里正叔。”心下却暗自警惕。这位赵里正平日里深居简出,与流放户们更是少有直接往来,今日突然主动找来,绝非闲聊那么简单。
“呵呵,不必多礼。”赵里正摆摆手,视线落在那些翠绿的车前草上,“听说……你近来常往山里跑,识得不少草药?还帮了几户人家的急?”
林薇薇心中了然,果然为此而来。她垂下眼睫,语气谦逊:“里正叔过奖了。晚辈不过是侥幸认得几样山野常见的土药,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土法子,邻里乡亲有了小病小痛,一时寻不着郎中,晚辈力所能及,搭把手而已,当不得真。”
“诶,话不能这么说。”赵里正笑容更深了些,“这穷乡僻壤的,有个头疼脑热本就难办。你能帮上忙,是好事,是好事啊。”他话锋一转,似不经意地问道,“却不知……你这识药辨症的本事,是家学渊源,还是另有高人指点啊?”
林薇薇心下一凛,知道试探来了。她面上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恭顺的态度:“晚辈家中并无渊源。只是家母久病,晚辈心中焦急,往日在家中杂书上胡乱看过几眼,又侥幸在山上遇见过一位采药的老人家,指点过几句辨认常见草药的门道,实在粗浅得很,不敢称本事。”
她将一切推给“杂书”和“偶遇的采药老人”,模糊焦点,既不否认,也不深谈,更绝口不提迷魂涧和邓老者。
“哦?采药的老人家?”赵里正小眼睛眯了眯,掠过一丝精光,“却不知是哪位老人家?咱们这地界,懂药的可不多见呐。”
“晚辈也不知那位老人家名讳,”林薇薇应对得滴水不漏,“只见了几面,他脾气有些怪,不喜人打扰,后来便再没见过了。许是云游路过吧。”她巧妙地将“高人”定义为过客,断绝了赵里正深究的念头。
赵里正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神色坦然,目光清澈,不似作伪,便呵呵一笑,不再追问,转而叹道:“原来如此,也是你的造化。不过啊,丫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里正叔请讲。”
“这用药之事,关乎人命,非同小可。”赵里正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几分告诫的意味,“你年纪轻,心是好的,但毕竟未经名师系统传授,所知有限。帮衬邻里是好事,但需谨记‘谨慎’二字,万万不可逞强,尤其不可轻易用药,若是稍有差池,好心办了坏事,反倒不美,届时……恐怕老夫也难做啊。”
他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更隐隐点出了他作为里正的权威和可能带来的“麻烦”。
林薇薇立刻躬身道:“里正叔教诲的是,晚辈谨记在心!晚辈从未敢擅自用药,所知不过些食疗或外敷的土方,且必先言明利弊,绝不敢拿乡亲性命玩笑。日后也定当更加谨慎,量力而行。”
她的回答谦卑而周全,既接受了“提醒”,又表明了自己行事有度,并未越界,让人挑不出错处。
赵里正见她应对得体,态度恭顺,脸上的笑容又真切了几分,点了点头:“嗯,你是个明白孩子,懂得分寸就好。如今你母亲病体渐愈,也是喜事一桩。往后在村里安生过日子,有何难处,也可来寻我。”
又闲话两句,赵里正这才背着手,慢悠悠地踱走了。
林薇薇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村路拐角,这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竟隐隐出了一层细汗。与这些地方小吏打交道,一言一行都需斟酌,丝毫不比应对官差轻松。
她深知,赵里正的“关心”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他是在掂量她的价值,评估她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动摇了周掌柜那点药材生意,或是在村民中积累起超乎他掌控的声望),更是警告她安分守己,莫要生出事端。
然而,经此一事,林薇薇也更加确信,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在这缺医少药的流放之地,确是一张潜在的、有用的牌。只是这张牌必须打得极其小心,不能授人以柄。
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林薇薇依旧谨慎地过着她的日子,采药制药更加低调。
又过了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她这“微末之名”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傍晚时分,村落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哭喊和嘈杂声。林薇薇正在棚屋外晾晒药材,闻声望去,只见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的男孩,慌慌张张地朝赵里正家跑去。那男孩面色青紫,双手死死掐着自己的喉咙,身体剧烈抽搐,眼看就要喘不过气来!
“快!快让开!狗娃子让果核卡住了!”
“找里正!快找里正想办法!”
“哎呀!这脸都紫了!怕是不行了!”
人群乱作一团,哭声、喊声、脚步声混杂,恐慌迅速蔓延。被异物卡喉,在这偏僻之地,几乎就是绝症!
林薇薇心头猛地一紧!她认得那孩子,是村西头李寡妇家的独子狗娃。
几乎是本能,她扔下手中的草药,拔腿就朝人群跑去!
冲到近前,只见狗娃已意识模糊,瞳孔开始涣散,情况万分危急!抬着他的村民手足无措,围着赵里正家门口乱转,赵里正闻声出来,也是面色发白,显然毫无办法。
“让开!快让他平躺下!”林薇薇挤进人群,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锐,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众人都是一愣,愕然地看着她。
“林丫头?你……”
“别添乱了!快去找周掌柜看看有没有土方!”
林薇薇顾不得解释,时间就是生命!她猛地蹲下身,回忆着现代急救知识中针对气道异物的海姆立克法,但对方是儿童且已近乎昏迷,标准手法难以施行。
电光石火间,她想起邓老者曾随口提过一句极其凶险、非万不得已不可用的急救土法——用长针刺激特定穴位,引发剧烈咳嗽和呕吐反射,或可冲击出异物!
她立刻从随身携带的、用于缝补和针灸练习的简陋布包中抽出一根最长的银针(这是她用最后一点钱找周掌柜换的),对按住狗娃的村民急声道:“按住他!别让他乱动!”
不等众人反应,她屏住呼吸,凭借记忆和有限的经验,精准地找到狗娃颈后某一处穴位,将银针迅速刺入!
这一针,又快又稳,带着她全部的专注和决绝!
“呃——!”原本已近乎窒息的狗娃身体猛地一弹,发出一声极其痛苦的干呕声!
紧接着,“噗”的一声,一小块沾满黏液的野果核从他口中喷了出来!
空气瞬间涌入肺部,狗娃猛地吸进一大口气,随即爆发出剧烈的咳嗽和哭声,脸上的青紫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退!
“出来了!出来了!”
“天爷!真出来了!”
“活过来了!狗娃活过来了!”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庆幸声此起彼伏。李寡妇扑到儿子身上,放声大哭,是劫后余生的狂喜。
所有人都用难以置信、近乎敬畏的目光看向林薇薇,看向她手中那根还带着血丝的银针。
林薇薇松开手,踉跄着后退一步,脸色苍白,额头上全是冷汗,手臂微微颤抖。刚才那一下,耗尽了她的全部心力,更是承担了天大的风险!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赵里正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极其复杂,震惊、疑惑、审视,最终化为一种深深的探究。他深深看了林薇薇一眼,没有说话。
林薇薇缓过气,上前查看了一下狗娃的情况,确认他已无大碍,只是受了惊吓,需要休息。她对李寡妇轻声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便收起银针,在众人各种意味的目光中,默默转身离开了。
她走得很快,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
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冼家村的地位将彻底改变。那根银针,不仅救了一条命,也将她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显眼却也更加危险的位置。
福兮祸所伏。赵里正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便是最好的警示。
这日午后,她正蹲在溪边清洗新采的几株车前草,准备晒干了备用,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略显刻意的咳嗽声。
她回头望去,心下微微一怔。只见赵里正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背着手,依旧是那身半旧的细麻长衫,脸上挂着惯常的、看不出深浅的笑容,目光却似有似无地扫过她手边清洗的草药。
“林丫头,忙着呢?”赵里正踱步上前,语气颇为和蔼。
林薇薇连忙站起身,在裙摆上擦了擦湿手,恭敬地行了一礼:“里正叔。”心下却暗自警惕。这位赵里正平日里深居简出,与流放户们更是少有直接往来,今日突然主动找来,绝非闲聊那么简单。
“呵呵,不必多礼。”赵里正摆摆手,视线落在那些翠绿的车前草上,“听说……你近来常往山里跑,识得不少草药?还帮了几户人家的急?”
林薇薇心中了然,果然为此而来。她垂下眼睫,语气谦逊:“里正叔过奖了。晚辈不过是侥幸认得几样山野常见的土药,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土法子,邻里乡亲有了小病小痛,一时寻不着郎中,晚辈力所能及,搭把手而已,当不得真。”
“诶,话不能这么说。”赵里正笑容更深了些,“这穷乡僻壤的,有个头疼脑热本就难办。你能帮上忙,是好事,是好事啊。”他话锋一转,似不经意地问道,“却不知……你这识药辨症的本事,是家学渊源,还是另有高人指点啊?”
林薇薇心下一凛,知道试探来了。她面上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恭顺的态度:“晚辈家中并无渊源。只是家母久病,晚辈心中焦急,往日在家中杂书上胡乱看过几眼,又侥幸在山上遇见过一位采药的老人家,指点过几句辨认常见草药的门道,实在粗浅得很,不敢称本事。”
她将一切推给“杂书”和“偶遇的采药老人”,模糊焦点,既不否认,也不深谈,更绝口不提迷魂涧和邓老者。
“哦?采药的老人家?”赵里正小眼睛眯了眯,掠过一丝精光,“却不知是哪位老人家?咱们这地界,懂药的可不多见呐。”
“晚辈也不知那位老人家名讳,”林薇薇应对得滴水不漏,“只见了几面,他脾气有些怪,不喜人打扰,后来便再没见过了。许是云游路过吧。”她巧妙地将“高人”定义为过客,断绝了赵里正深究的念头。
赵里正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神色坦然,目光清澈,不似作伪,便呵呵一笑,不再追问,转而叹道:“原来如此,也是你的造化。不过啊,丫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里正叔请讲。”
“这用药之事,关乎人命,非同小可。”赵里正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几分告诫的意味,“你年纪轻,心是好的,但毕竟未经名师系统传授,所知有限。帮衬邻里是好事,但需谨记‘谨慎’二字,万万不可逞强,尤其不可轻易用药,若是稍有差池,好心办了坏事,反倒不美,届时……恐怕老夫也难做啊。”
他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更隐隐点出了他作为里正的权威和可能带来的“麻烦”。
林薇薇立刻躬身道:“里正叔教诲的是,晚辈谨记在心!晚辈从未敢擅自用药,所知不过些食疗或外敷的土方,且必先言明利弊,绝不敢拿乡亲性命玩笑。日后也定当更加谨慎,量力而行。”
她的回答谦卑而周全,既接受了“提醒”,又表明了自己行事有度,并未越界,让人挑不出错处。
赵里正见她应对得体,态度恭顺,脸上的笑容又真切了几分,点了点头:“嗯,你是个明白孩子,懂得分寸就好。如今你母亲病体渐愈,也是喜事一桩。往后在村里安生过日子,有何难处,也可来寻我。”
又闲话两句,赵里正这才背着手,慢悠悠地踱走了。
林薇薇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村路拐角,这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竟隐隐出了一层细汗。与这些地方小吏打交道,一言一行都需斟酌,丝毫不比应对官差轻松。
她深知,赵里正的“关心”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他是在掂量她的价值,评估她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动摇了周掌柜那点药材生意,或是在村民中积累起超乎他掌控的声望),更是警告她安分守己,莫要生出事端。
然而,经此一事,林薇薇也更加确信,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在这缺医少药的流放之地,确是一张潜在的、有用的牌。只是这张牌必须打得极其小心,不能授人以柄。
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林薇薇依旧谨慎地过着她的日子,采药制药更加低调。
又过了几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她这“微末之名”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傍晚时分,村落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哭喊和嘈杂声。林薇薇正在棚屋外晾晒药材,闻声望去,只见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的男孩,慌慌张张地朝赵里正家跑去。那男孩面色青紫,双手死死掐着自己的喉咙,身体剧烈抽搐,眼看就要喘不过气来!
“快!快让开!狗娃子让果核卡住了!”
“找里正!快找里正想办法!”
“哎呀!这脸都紫了!怕是不行了!”
人群乱作一团,哭声、喊声、脚步声混杂,恐慌迅速蔓延。被异物卡喉,在这偏僻之地,几乎就是绝症!
林薇薇心头猛地一紧!她认得那孩子,是村西头李寡妇家的独子狗娃。
几乎是本能,她扔下手中的草药,拔腿就朝人群跑去!
冲到近前,只见狗娃已意识模糊,瞳孔开始涣散,情况万分危急!抬着他的村民手足无措,围着赵里正家门口乱转,赵里正闻声出来,也是面色发白,显然毫无办法。
“让开!快让他平躺下!”林薇薇挤进人群,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锐,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众人都是一愣,愕然地看着她。
“林丫头?你……”
“别添乱了!快去找周掌柜看看有没有土方!”
林薇薇顾不得解释,时间就是生命!她猛地蹲下身,回忆着现代急救知识中针对气道异物的海姆立克法,但对方是儿童且已近乎昏迷,标准手法难以施行。
电光石火间,她想起邓老者曾随口提过一句极其凶险、非万不得已不可用的急救土法——用长针刺激特定穴位,引发剧烈咳嗽和呕吐反射,或可冲击出异物!
她立刻从随身携带的、用于缝补和针灸练习的简陋布包中抽出一根最长的银针(这是她用最后一点钱找周掌柜换的),对按住狗娃的村民急声道:“按住他!别让他乱动!”
不等众人反应,她屏住呼吸,凭借记忆和有限的经验,精准地找到狗娃颈后某一处穴位,将银针迅速刺入!
这一针,又快又稳,带着她全部的专注和决绝!
“呃——!”原本已近乎窒息的狗娃身体猛地一弹,发出一声极其痛苦的干呕声!
紧接着,“噗”的一声,一小块沾满黏液的野果核从他口中喷了出来!
空气瞬间涌入肺部,狗娃猛地吸进一大口气,随即爆发出剧烈的咳嗽和哭声,脸上的青紫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退!
“出来了!出来了!”
“天爷!真出来了!”
“活过来了!狗娃活过来了!”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庆幸声此起彼伏。李寡妇扑到儿子身上,放声大哭,是劫后余生的狂喜。
所有人都用难以置信、近乎敬畏的目光看向林薇薇,看向她手中那根还带着血丝的银针。
林薇薇松开手,踉跄着后退一步,脸色苍白,额头上全是冷汗,手臂微微颤抖。刚才那一下,耗尽了她的全部心力,更是承担了天大的风险!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赵里正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极其复杂,震惊、疑惑、审视,最终化为一种深深的探究。他深深看了林薇薇一眼,没有说话。
林薇薇缓过气,上前查看了一下狗娃的情况,确认他已无大碍,只是受了惊吓,需要休息。她对李寡妇轻声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便收起银针,在众人各种意味的目光中,默默转身离开了。
她走得很快,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
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冼家村的地位将彻底改变。那根银针,不仅救了一条命,也将她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显眼却也更加危险的位置。
福兮祸所伏。赵里正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便是最好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