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思活泛,没话也得找些话讲。既然妹妹见不到乌鸦,自己见到了,那就多聊聊天,混个脸熟。
一旁一直偷偷盯着她的刘保柱,此时跟在轿旁问了。
“艾小姐可是信教?”
信教? 乌鸦在轿中沉吟。
一个对《圣经》之熟悉到、已经背会了200多句德语经文,已经获赠一本汉语译本、看过一遍了的人,算是信了吗?
佛教是庆国人信最多的。佛教不许杀生、不许吃肉。这两点很多老百姓都做不到。而洋教可不让教徒禁这个,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爱互敬。
肉可以吃,杀个活鸡活鸭和鱼,是不犯忌的,教民接受起来更容易些。
乌鸦想了想答,“我读洋教的《圣经》,觉得其中讲的,有些挺有道理,算是相信。”
“小姐此行去教堂,是为了听讲经?”
这个时辰,若是听教士弥撒,早已晚了。弥撒早晨就要做,到午时早已结束。艾小姐去教堂做什么呢?
乌鸦微微笑了。
“教堂里有很多西洋乐器,我就是对它感兴趣。”上次见到那硕大的三层阁楼高的管风琴,实在震撼。
刘保柱心想,这倒是奇特,我也跟着看看。
*
乌鸦要过来学手风琴,哈德里早遣人告诉了古斯力。乌鸦到时,他已经等在教堂门口了。
古斯力带她穿过金色主殿,往后堂走。沿途有很多建筑,还有法国士兵站岗。不过乌鸦上次来过一次,也不觉得紧张。直到古斯力带她走近一座小修院建筑。
里面是一间挺空旷的大厅,像是一座教室。大厅里还装了壁炉,燃着炭火,不冷。
乐师也准备好了,还给她准备了一架学习琴、凳子。不止如此,学生并非只她一人。
乌鸦看见四个男孩、五个女孩也在这间像教室的琴室,他们服装整洁,五官模样齐整,都比家中小棠的年纪更小些。
刘保柱随身保护,也跟着进了这里,在角落处一张木凳上坐下。他这才知道,这位姑娘是要来教堂,学这种乐器。
乐师是个四十多岁的络腮胡子男人,穿着厚外套。目光清澈,古斯力介绍他叫“赫德”。
赫德也是牧师,德国人。他不仅会拉手风琴,还会吹口琴,还会弹钢琴,不过这里没有钢琴。
乌鸦用敬仰的目光看着赫德老师,听他讲着,左右手套上练习琴的琴带,把琴抱在怀里,看他拉着演奏起来。
那几个孩子明显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但若是人手一把琴、显然不够。
他们轮流用几架练习琴,跟着赫德的指法和动作学。
赫德也会讲汉语,跟孩子们教授了一段纸上的谱子,指导他们练习了一会儿,就过来单教这位大"学生"、艾小姐。
乌鸦正将那只练习琴抱在怀里,左手摸按键、右手摸琴键地体验手感呢,赫德已经走到她面前。
“艾小姐。”
乌鸦抱着琴很重,不方便站起来,赫德按住琴,示意她不用站。
拿着琴谱的指法示意图,一个个给她看。
知道这姑娘能听懂德语,便讲德语。让她先试着弹出基础音。若她没按对,就捏着她的手指、放在正确的键上。
第一次被男子这样,一根根捏着手指头,即使是教琴,在琴上挪来挪去,乌鸦也不好意思。刘保柱在一旁,更是觉得辣眼睛。
这……成何体统。若那哈大人见着,她的手与男子这样接触,就不介意吗?
乌鸦按照指法,练出来了“哆瑞咪发”几个音,首次抱这庞然巨物,见别人拉那真是气定神闲,她操作起来却是气喘吁吁。
那边几个孩子是每人拉一会儿,就换手的。赫德知道她初学很累,都满头大汗了,微笑着让她先放下,休息。
乌鸦放下琴,放松了胳膊和手腕,心里想着,这个大家伙可真是难抱啊。就不到半个时辰,搂得她肩背都疼。
可那几个孩子倒是很有兴趣,也不嫌累,一直在练。
这时见古斯力过来,她便问,“这些孩子,也是教民?”
“对,是教民的孩子,对乐器感兴趣。教堂就开了教室,免费教他们。”
古斯力伸出手,递给了乌鸦一只长条形的盒子。
“这是什么?”
“这是哈德里长官送给你的,放在我这里。他说,你一定会来学的。”
乌鸦打开纸盒,是一把口琴。
很精巧,金属材质,崭新,像一长块银子一样,泛着亮晶晶的光泽。
这是德国特罗辛根的霍纳乐器制造商之作,其工艺精湛,颤音和谐、音色甜美,在德国国内价格也不菲,比普通的口琴贵一倍。
上次宫中宴会,哈德里见乌鸦对口琴有兴趣,就让商船上带了两把过来。一把放在古斯力这里,就是为了她来学习时专用。
“艾小姐。手风琴对你来说太大了。”赫德幽默地比划着她相对苗条的身材,“你身上的肌肉没有力量。就算学会了怎么演奏,拉起来也很困难。”
他指指口琴,“你学这个,比较合适。”
乌鸦看着手中的口琴,心中再次泛起涟漪。哈德里竟然那么早,就给她准备了口琴。那时,她还没说过想学呢。
她掌心握着它,琴的材质很冰凉,但她心口火热。
赫德一边教那几个孩子,一边教乌鸦。乌鸦的练习琴分给了孩子们,他们多了一架琴,高兴极了。
乌鸦在一边,看着口琴谱,按照赫德教的吹法识琴,在孩子们另一侧远些的空间,安安静静地握着口琴自己练。
她今日带了哈德里的一条棉纱手帕,没想到,这手帕也真是好用。沾在琴上的口水一多,就赶紧擦擦。
古斯力坐在一旁,看着一侧的大孩子乌鸦,和另一侧的几个小孩子,都在学乐器。这个场面,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
音乐,能涤荡人心,陶冶情操,抚慰心灵。音乐,也是一剂神奇的精神良药,能穿透心灵,抚平创伤?。
若庆国
一旁一直偷偷盯着她的刘保柱,此时跟在轿旁问了。
“艾小姐可是信教?”
信教? 乌鸦在轿中沉吟。
一个对《圣经》之熟悉到、已经背会了200多句德语经文,已经获赠一本汉语译本、看过一遍了的人,算是信了吗?
佛教是庆国人信最多的。佛教不许杀生、不许吃肉。这两点很多老百姓都做不到。而洋教可不让教徒禁这个,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爱互敬。
肉可以吃,杀个活鸡活鸭和鱼,是不犯忌的,教民接受起来更容易些。
乌鸦想了想答,“我读洋教的《圣经》,觉得其中讲的,有些挺有道理,算是相信。”
“小姐此行去教堂,是为了听讲经?”
这个时辰,若是听教士弥撒,早已晚了。弥撒早晨就要做,到午时早已结束。艾小姐去教堂做什么呢?
乌鸦微微笑了。
“教堂里有很多西洋乐器,我就是对它感兴趣。”上次见到那硕大的三层阁楼高的管风琴,实在震撼。
刘保柱心想,这倒是奇特,我也跟着看看。
*
乌鸦要过来学手风琴,哈德里早遣人告诉了古斯力。乌鸦到时,他已经等在教堂门口了。
古斯力带她穿过金色主殿,往后堂走。沿途有很多建筑,还有法国士兵站岗。不过乌鸦上次来过一次,也不觉得紧张。直到古斯力带她走近一座小修院建筑。
里面是一间挺空旷的大厅,像是一座教室。大厅里还装了壁炉,燃着炭火,不冷。
乐师也准备好了,还给她准备了一架学习琴、凳子。不止如此,学生并非只她一人。
乌鸦看见四个男孩、五个女孩也在这间像教室的琴室,他们服装整洁,五官模样齐整,都比家中小棠的年纪更小些。
刘保柱随身保护,也跟着进了这里,在角落处一张木凳上坐下。他这才知道,这位姑娘是要来教堂,学这种乐器。
乐师是个四十多岁的络腮胡子男人,穿着厚外套。目光清澈,古斯力介绍他叫“赫德”。
赫德也是牧师,德国人。他不仅会拉手风琴,还会吹口琴,还会弹钢琴,不过这里没有钢琴。
乌鸦用敬仰的目光看着赫德老师,听他讲着,左右手套上练习琴的琴带,把琴抱在怀里,看他拉着演奏起来。
那几个孩子明显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但若是人手一把琴、显然不够。
他们轮流用几架练习琴,跟着赫德的指法和动作学。
赫德也会讲汉语,跟孩子们教授了一段纸上的谱子,指导他们练习了一会儿,就过来单教这位大"学生"、艾小姐。
乌鸦正将那只练习琴抱在怀里,左手摸按键、右手摸琴键地体验手感呢,赫德已经走到她面前。
“艾小姐。”
乌鸦抱着琴很重,不方便站起来,赫德按住琴,示意她不用站。
拿着琴谱的指法示意图,一个个给她看。
知道这姑娘能听懂德语,便讲德语。让她先试着弹出基础音。若她没按对,就捏着她的手指、放在正确的键上。
第一次被男子这样,一根根捏着手指头,即使是教琴,在琴上挪来挪去,乌鸦也不好意思。刘保柱在一旁,更是觉得辣眼睛。
这……成何体统。若那哈大人见着,她的手与男子这样接触,就不介意吗?
乌鸦按照指法,练出来了“哆瑞咪发”几个音,首次抱这庞然巨物,见别人拉那真是气定神闲,她操作起来却是气喘吁吁。
那边几个孩子是每人拉一会儿,就换手的。赫德知道她初学很累,都满头大汗了,微笑着让她先放下,休息。
乌鸦放下琴,放松了胳膊和手腕,心里想着,这个大家伙可真是难抱啊。就不到半个时辰,搂得她肩背都疼。
可那几个孩子倒是很有兴趣,也不嫌累,一直在练。
这时见古斯力过来,她便问,“这些孩子,也是教民?”
“对,是教民的孩子,对乐器感兴趣。教堂就开了教室,免费教他们。”
古斯力伸出手,递给了乌鸦一只长条形的盒子。
“这是什么?”
“这是哈德里长官送给你的,放在我这里。他说,你一定会来学的。”
乌鸦打开纸盒,是一把口琴。
很精巧,金属材质,崭新,像一长块银子一样,泛着亮晶晶的光泽。
这是德国特罗辛根的霍纳乐器制造商之作,其工艺精湛,颤音和谐、音色甜美,在德国国内价格也不菲,比普通的口琴贵一倍。
上次宫中宴会,哈德里见乌鸦对口琴有兴趣,就让商船上带了两把过来。一把放在古斯力这里,就是为了她来学习时专用。
“艾小姐。手风琴对你来说太大了。”赫德幽默地比划着她相对苗条的身材,“你身上的肌肉没有力量。就算学会了怎么演奏,拉起来也很困难。”
他指指口琴,“你学这个,比较合适。”
乌鸦看着手中的口琴,心中再次泛起涟漪。哈德里竟然那么早,就给她准备了口琴。那时,她还没说过想学呢。
她掌心握着它,琴的材质很冰凉,但她心口火热。
赫德一边教那几个孩子,一边教乌鸦。乌鸦的练习琴分给了孩子们,他们多了一架琴,高兴极了。
乌鸦在一边,看着口琴谱,按照赫德教的吹法识琴,在孩子们另一侧远些的空间,安安静静地握着口琴自己练。
她今日带了哈德里的一条棉纱手帕,没想到,这手帕也真是好用。沾在琴上的口水一多,就赶紧擦擦。
古斯力坐在一旁,看着一侧的大孩子乌鸦,和另一侧的几个小孩子,都在学乐器。这个场面,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
音乐,能涤荡人心,陶冶情操,抚慰心灵。音乐,也是一剂神奇的精神良药,能穿透心灵,抚平创伤?。
若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