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停战时,仁、慈16岁。艾徳勒克家的下一代,马丁5岁、克劳夫4岁,罗切尔2岁。
哈德里的所有儿子,都见识过战争的疾苦。克劳夫和罗切尔都出生在战争资源匮乏、粮食不足之中。
三个孩子都亲眼所见,是杏妈妈在森林里猎鹿和兔子,在厨房、田间地头日日忙活,给他们做各种吃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给吃的就是"娘"。
杏妈妈于他们而言,完全就是自己的妈妈一样。而赵杏,因为抚育他们,也在抚慰自己没有霍斯孩子的遗憾。
埃莎更是和赵杏亲如姐妹。
在她生产、养身子的时候,都是赵杏在指挥女仆照顾。赵杏把自己没有照顾到乌鸦姐姐的,都给了埃莎。
因为赵杏,埃莎从来不去介意哈德里心中,始终有乌鸦。
在同甘共苦过的日子里,只有携手生存下去、来之不易的一切,才值得铭记和珍惜。
*
德皇退位后的政局颇为混乱,各方势力混杂,艾徳勒克家族也参与了激烈的政治角逐,想争权。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哈德里的故乡巴伐利亚王国加入联邦时,就有独立主权。
威廉家1871年统一各邦、建立第二帝国时,为了安抚巴伐利亚,也一直赋予它更多自治权利。
如今战败,身在巴伐利亚的旧贵族和势力们,要去跟着主要邦国普鲁士王国,共同承担战败合约的惩罚,纷纷后悔当初加入了联邦,想独立。
艾徳勒克家在其中也推波助澜。
詹尼尔伯爵做为巴伐利亚的五十名将军之一,推动独立、想和帝国脱钩,保全家族利益。
他们想独立,而此时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党的议会,要成立魏玛共和国。
还有第三方势力,是共产党要成立苏维埃政权。
马克思是德国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德国产生的。
1917年10月,在列宁领导下,被一战所苦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直接退出帝国主义云集的战场。
但是,德皇退位后,苏维埃政权在巴伐利亚建立了短暂的一年,却夭折了。因为没有成熟的条件。
第一,当时共产主义思想席卷欧洲。英美等国对其恐惧,也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在他们干预下,先阻止了巴伐利亚独立。
詹尼尔代表的艾徳勒克家没能如愿。
第二,德国有根深蒂固的军队政权,民众对军方权威的信任,高于对其他政党。
一战结束后,老百姓更倾向于生活能稳定,而非持续搞什么革命。
第三,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也很强悍,更多地、是去搞科技垄断和海外市场扩张,降低对本国工人的直接剥削。
让工人的反抗情绪没那么大。
比如,类似艾徳勒克家的工厂,也遇到了工人罢工。
但是哈德里会通过推动实施福利政策,来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养老金、减少工作时间等,实现了部分社会公平,削弱了自己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只要工人的生活还过得去,他们就不想搞革命。
第四,军方容克贵族,也不同意搞革命啊。
他们和社会民主党联合镇压工人起义,那棵社会主义的小小萌芽,最终失败。
当然,军队作为德国社会里,传统容克势力的核心,始终也没被其他政党掌控。??这也为后来纳粹上台,提供了伏笔。
总之,詹尼尔将军参与的巴伐利亚独立没成功,可共产党搞革命也没成功,最后成了个资产阶级和旧军官团一起掌权的国家。
而艾徳勒克,既是詹尼尔代表的旧军官团势力,又是哈德里这种新兴资产阶级,是二者的利益结合体。
巴伐利亚被不情愿地捆绑,承担巨额赔款、忍受合约压迫。
对抗通货膨胀、全民失业,却又要积极恢复生产,在一系列矛盾和困境之中突围。
这也是德国未来、十几年的命运。
*
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废除贵族特权,容克军官阶层,只有少部分转入魏玛军队,但失业、收入降低,整体影响力锐减?。
《凡尔赛合约》让经济体系濒临崩溃。
?首先面临巨额战争赔款?。需支付1320亿金马克,分66年偿还,远超实际偿付能力,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19年前,清朝的《辛丑条约》,是39年还清,利滚利快10亿两白银,还了快二十年了也还不清。
为了赔偿战争赔款,魏玛政府开动印钞机增发货币,狂印马克,使得货币贬值严重。
1921年1月,美元兑马克的是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00亿!
由于马克泛滥成灾,货币早就不值钱了,买菜要捆一大笔的钞票,才能买一点点的食物。
刚开始,五十万马克买一块黑面包糊口,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后来到了100亿马克才能买一块时,大多数德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薪水得按天给,要不然到了月底,他们本来可以买面包的钱,就只能买面包渣了。
赵杏的银行存款,从1902年到如今,工作获得的那两万多马克,已经一文不值,是废纸了。
理论上说,她现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财产。
除了十几年前从庆国带来的,乌鸦给过她的那十几两银子工钱。
艾徳勒克家的女人孩子们,还是只能住在小镇乡下窝着,不敢去城市,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相对充足的食物。
军工厂不让生产了。为挽救民用制造业工厂,詹尼尔要出售家族既往的地产、度假庄园,卖给这时候、最有钱的犹太商人和资本家。
*
1921年初,哈德里那位在非洲殖民地的叔叔汉克,耷拉着脑袋回来了。
他和他儿子沃特,在非洲长期驻军,算是作威作福惯了。
但是战后,非洲殖民地陆续被英国接管,他们这群哀兵,都被轰回来了。
那种在非洲多年养成的倨傲,和不可一世、生杀予夺的优越感,因为欧洲本土战场的战败,不可能马上消失。这对父子对德国最终战败签字投降,也完全不能接受。
可他们除了回家,别无选择,但以前除了作战掠夺,又没有别的技能。
家族的土地和资产,都是长子一脉、詹尼尔-哈德里的。
家族传统会给子孙提供基本的庇护,在艾兰德城堡,还有他们的一座居住区,是三层的小建筑。
回到城堡里,年轻军官沃特每日无所事事、意志消沉。而他的父亲汉克,更是借酒浇愁。
汉克回家来第一件震惊的事,是家里竟然有个远东女仆 ! 还是一双小脚。他在非洲多年,没见过中国人。又一问,这个女人,竟然还是家里的管家。
在非洲搞屠杀习惯了,什么中国人、非洲人,不是日耳曼的,都是杂种。通通该杀 !
还让她当管家?艾徳勒克家是没人了吗?!
还别说,真的没人了。
原来的男管家、男仆都被征兵上战场了,回来的不是残废,就是哪儿缺了关键零件,干不了活儿了。
汉克看着赵杏不顺眼,骂骂咧咧地。可是连哥哥詹尼尔,都拦着不让他闹。
现在德皇退位,原来的容克军团,要么死了要么重伤,要么家族绝嗣,要么失业。
皇帝的军队都没了,哪儿还有军官团,谁给你发军饷?
如今的艾徳勒克,就靠祖产田地,和哈德里这个长子经营了。
这是哈德里专门从庆国带回来的女仆,你不能动 !
哈德里的所有儿子,都见识过战争的疾苦。克劳夫和罗切尔都出生在战争资源匮乏、粮食不足之中。
三个孩子都亲眼所见,是杏妈妈在森林里猎鹿和兔子,在厨房、田间地头日日忙活,给他们做各种吃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给吃的就是"娘"。
杏妈妈于他们而言,完全就是自己的妈妈一样。而赵杏,因为抚育他们,也在抚慰自己没有霍斯孩子的遗憾。
埃莎更是和赵杏亲如姐妹。
在她生产、养身子的时候,都是赵杏在指挥女仆照顾。赵杏把自己没有照顾到乌鸦姐姐的,都给了埃莎。
因为赵杏,埃莎从来不去介意哈德里心中,始终有乌鸦。
在同甘共苦过的日子里,只有携手生存下去、来之不易的一切,才值得铭记和珍惜。
*
德皇退位后的政局颇为混乱,各方势力混杂,艾徳勒克家族也参与了激烈的政治角逐,想争权。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哈德里的故乡巴伐利亚王国加入联邦时,就有独立主权。
威廉家1871年统一各邦、建立第二帝国时,为了安抚巴伐利亚,也一直赋予它更多自治权利。
如今战败,身在巴伐利亚的旧贵族和势力们,要去跟着主要邦国普鲁士王国,共同承担战败合约的惩罚,纷纷后悔当初加入了联邦,想独立。
艾徳勒克家在其中也推波助澜。
詹尼尔伯爵做为巴伐利亚的五十名将军之一,推动独立、想和帝国脱钩,保全家族利益。
他们想独立,而此时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党的议会,要成立魏玛共和国。
还有第三方势力,是共产党要成立苏维埃政权。
马克思是德国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德国产生的。
1917年10月,在列宁领导下,被一战所苦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直接退出帝国主义云集的战场。
但是,德皇退位后,苏维埃政权在巴伐利亚建立了短暂的一年,却夭折了。因为没有成熟的条件。
第一,当时共产主义思想席卷欧洲。英美等国对其恐惧,也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在他们干预下,先阻止了巴伐利亚独立。
詹尼尔代表的艾徳勒克家没能如愿。
第二,德国有根深蒂固的军队政权,民众对军方权威的信任,高于对其他政党。
一战结束后,老百姓更倾向于生活能稳定,而非持续搞什么革命。
第三,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也很强悍,更多地、是去搞科技垄断和海外市场扩张,降低对本国工人的直接剥削。
让工人的反抗情绪没那么大。
比如,类似艾徳勒克家的工厂,也遇到了工人罢工。
但是哈德里会通过推动实施福利政策,来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养老金、减少工作时间等,实现了部分社会公平,削弱了自己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只要工人的生活还过得去,他们就不想搞革命。
第四,军方容克贵族,也不同意搞革命啊。
他们和社会民主党联合镇压工人起义,那棵社会主义的小小萌芽,最终失败。
当然,军队作为德国社会里,传统容克势力的核心,始终也没被其他政党掌控。??这也为后来纳粹上台,提供了伏笔。
总之,詹尼尔将军参与的巴伐利亚独立没成功,可共产党搞革命也没成功,最后成了个资产阶级和旧军官团一起掌权的国家。
而艾徳勒克,既是詹尼尔代表的旧军官团势力,又是哈德里这种新兴资产阶级,是二者的利益结合体。
巴伐利亚被不情愿地捆绑,承担巨额赔款、忍受合约压迫。
对抗通货膨胀、全民失业,却又要积极恢复生产,在一系列矛盾和困境之中突围。
这也是德国未来、十几年的命运。
*
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废除贵族特权,容克军官阶层,只有少部分转入魏玛军队,但失业、收入降低,整体影响力锐减?。
《凡尔赛合约》让经济体系濒临崩溃。
?首先面临巨额战争赔款?。需支付1320亿金马克,分66年偿还,远超实际偿付能力,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19年前,清朝的《辛丑条约》,是39年还清,利滚利快10亿两白银,还了快二十年了也还不清。
为了赔偿战争赔款,魏玛政府开动印钞机增发货币,狂印马克,使得货币贬值严重。
1921年1月,美元兑马克的是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00亿!
由于马克泛滥成灾,货币早就不值钱了,买菜要捆一大笔的钞票,才能买一点点的食物。
刚开始,五十万马克买一块黑面包糊口,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后来到了100亿马克才能买一块时,大多数德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薪水得按天给,要不然到了月底,他们本来可以买面包的钱,就只能买面包渣了。
赵杏的银行存款,从1902年到如今,工作获得的那两万多马克,已经一文不值,是废纸了。
理论上说,她现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财产。
除了十几年前从庆国带来的,乌鸦给过她的那十几两银子工钱。
艾徳勒克家的女人孩子们,还是只能住在小镇乡下窝着,不敢去城市,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相对充足的食物。
军工厂不让生产了。为挽救民用制造业工厂,詹尼尔要出售家族既往的地产、度假庄园,卖给这时候、最有钱的犹太商人和资本家。
*
1921年初,哈德里那位在非洲殖民地的叔叔汉克,耷拉着脑袋回来了。
他和他儿子沃特,在非洲长期驻军,算是作威作福惯了。
但是战后,非洲殖民地陆续被英国接管,他们这群哀兵,都被轰回来了。
那种在非洲多年养成的倨傲,和不可一世、生杀予夺的优越感,因为欧洲本土战场的战败,不可能马上消失。这对父子对德国最终战败签字投降,也完全不能接受。
可他们除了回家,别无选择,但以前除了作战掠夺,又没有别的技能。
家族的土地和资产,都是长子一脉、詹尼尔-哈德里的。
家族传统会给子孙提供基本的庇护,在艾兰德城堡,还有他们的一座居住区,是三层的小建筑。
回到城堡里,年轻军官沃特每日无所事事、意志消沉。而他的父亲汉克,更是借酒浇愁。
汉克回家来第一件震惊的事,是家里竟然有个远东女仆 ! 还是一双小脚。他在非洲多年,没见过中国人。又一问,这个女人,竟然还是家里的管家。
在非洲搞屠杀习惯了,什么中国人、非洲人,不是日耳曼的,都是杂种。通通该杀 !
还让她当管家?艾徳勒克家是没人了吗?!
还别说,真的没人了。
原来的男管家、男仆都被征兵上战场了,回来的不是残废,就是哪儿缺了关键零件,干不了活儿了。
汉克看着赵杏不顺眼,骂骂咧咧地。可是连哥哥詹尼尔,都拦着不让他闹。
现在德皇退位,原来的容克军团,要么死了要么重伤,要么家族绝嗣,要么失业。
皇帝的军队都没了,哪儿还有军官团,谁给你发军饷?
如今的艾徳勒克,就靠祖产田地,和哈德里这个长子经营了。
这是哈德里专门从庆国带回来的女仆,你不能动 !